很多人在写教案的时候,都没有太过清晰的思路,教案是教师为了掌握课堂节奏提早撰写的文字材料,九九公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横与竖书法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横与竖书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四点底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重点:四点底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示标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例字“兼”底下的文字,思考:四点底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兼”字的书写,
(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4)拓展例字书写。“兼、烈”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四点底,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四点底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的特点
4、自主研究古代书法家,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媒体介绍书法成就及主要的书法代表作。
5、拓展:学生用铅笔或钢笔给“然、热”等字补上四点底,进一步巩固四点底在合体字中的书写。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横与竖书法教案篇2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笔顺规则(三):从外到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笔顺规则(三):从外到内,掌握笔画中的粗细。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 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刻苦学习的小故事。
三、 讲授新课。老师板书课题:第十三课:笔顺规则(三),并出示挂图“句、用”,请同学观察,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出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老师此时板书“从外到内”。 范字“句、用”的分析: “句”的第一笔短撇较直,有力,第二笔横折钩,折钩稍向左斜,这两笔先写,对于口来讲成两面包围。然后再写“口”,“口”在左下格和右下格的中上偏左。“句”字大体呈三角形。 “用”字的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钩的竖分别穿过横中线的左右部分的二分之一处,对“用”里面的“ ”形成三面包围。第三笔、四笔与第二笔的横部分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五笔在竖中线上。“用”字大致呈长方形。老师还可让同学说出笔顺是从外到内的其他字,如“风、凤”等。 同时让学生说出这个字笔画的粗细,在书写时要特别注意。 硬笔部分的四个字,除复习笔顺外,老师还可要求同学在临写时注意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以便临出的字形似。
四、 巩固练习:完成第十三课作业,在学生书写时伴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同学们在书写时的错误(执笔、坐姿方面的问题较多,纠正也是长期的任务,望老师不要怕麻烦)。
五、 总结::展示同学们的作业,给予表扬,鼓励同学们课下练习。
横与竖书法教案篇3
课题:
第一课 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1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坐姿和执笔方法。
教具准备:
书写用具、 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巡视用具摆放位置。
二、 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学习的小故事,教师出示坐姿挂图,让学生观察。
三、 讲授新课。
通过挂图,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出坐姿,先板书课题:第一课:写字姿势(其它内容待挂图出示后再补上)。 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分开,坐正,两脚放平和肩同宽(请同学们说出与写硬笔字坐姿的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 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坐姿。 老师出示站姿挂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要领:头正、身直(稍前倾)、肩平、臂开、左手伏案、脚放平与肩同宽。 老师出示执笔挂图,同时补课题:执笔方法。 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执笔方法:
(一) 捏:大拇指和食指末节捏住笔管(虎口成圆形或扁圆形)。
(二) 勾:中指勾住笔管,紧贴食指。
(三) 顶:用无名指末节的背部(指甲和肉相连部)向外顶住笔管。
(四) 靠:小拇指靠着无名指,不接触笔管。
(五) 指要实在地握住笔管,掌心空,掌要竖起来,手腕要平。 老师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边纠正。学生可能有些紧张,用力过大,老师要提醒。 小结:坐姿、执笔一块总结。再练习一下站姿。
四、 巩固练习:完成硬笔部分的作业,要求和字头像,老师巡视行间,纠正一些毛病。
五、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练习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横与竖书法教案篇4
第二课:竖钩、弯钩
教学内容:
竖钩、弯钩。
教学目标:
1、认识竖钩、弯钩的形态特点。
2、掌握竖钩、弯钩的书写方法。
3、按照这两个字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
竖钩、弯钩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描仿好以竖钩、弯钩组合的三个例字。
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挂图出示)竖钩、弯钩两个笔画,让学生比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点,然后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竖钩、弯钩
(2)、组织学生观察竖钩、弯钩笔画的形态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齐读笔画的形态特点。
(3)、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顺序。
(4)、学生齐读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师示范。
(5)、组织学生练习竖钩、弯钩两个笔画,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
(7)、组织学生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2、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
第三课:卧钩、斜钩
教学内容:
毛笔字卧钩和斜钩的写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卧钩、斜钩的形态特点。
2、掌握卧钩、斜钩的书写方法。
3、按照这两个字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
卧钩、斜钩的运笔方法及比画模仿练习。
教学难点:
描仿好以卧钩、斜钩组合的三个例字。
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放轻音乐,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新课:
在轻松的音乐中,出示范字挂图,让学生欣赏,并找出没有学过的笔画,然后导入。 1、板书课题。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笔画的形态特点,师讲解。
3、进行指导运笔方法。
4、学生书空练习。
5、学生练习写,师巡视指导。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三个例字,师示范写,学生仿写。
7、评比。
四、课堂小结:
1、给“小小书法家”发小奖品。
2、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第四课:竖弯、竖弯钩
教学内容:
竖弯、竖弯钩。
教学目标:
1、认识竖弯、竖弯钩的形态特点。
2、掌握竖弯、竖弯钩的书写方法。
3、按照这两个字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
竖弯、竖弯钩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描仿好以竖弯、竖弯钩组合的三个例字。
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挂图出示)竖弯和竖弯钩两个笔画,让学生比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点,然后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竖弯、竖弯钩
(2)、组织学生观察竖弯和竖弯钩笔画的形态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齐读笔画的形态特点。
(3)、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顺序。
(4)、学生齐读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师示范。
(5)、组织学生练习竖弯和竖弯钩两个笔画,老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时的运笔、行笔和收笔。
(7)、组织学生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第五课:横钩、横折弯
教学内容:
横钩、横折弯。
教学目标:
1、认识横钩、横折弯的形态特点。
2、掌握横钩、横折弯的书写方法。
3、按照这两个字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横钩、横折弯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描仿好以横钩、横折弯组合的三个例字。
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中的范字挂图,让学生欣赏,并找出没有学过的笔画,然后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横钩、横折弯。
2、出示横钩、横折弯的笔画,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师总结特点。
3出示横钩、横折弯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顺序。
4、教师示范笔画。
5、组织学生练习横钩、横折弯两个笔画,教师巡视指导。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引导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
7、学生描仿写字。
四、小结:
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第六课:横折弯钩
教学目标:
1、认识横折弯钩的形态特点。
2、掌握横折弯钩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
横折弯钩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按照横折弯钩的运笔方法及与组合的部件的组合原理描仿好课文中的例子。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辅导、练习
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出示横折弯钩的挂图)
(1)、谁能说出它的名称?仔细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揭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观察横折弯钩的形态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
(2)、观看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书写顺序。
(3)、学生边齐读横折弯钩的书写方法,边观察教师示范。
(4)、组织学生练习横折弯钩,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出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5)、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三个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
(6)、组织学生描仿课文中的例子,教师巡视辅导。
(7)、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比赛,评出“小小书法家”。
三、课堂小结。
2、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第七课:横折钩、竖折折钩
教学内容:
横折钩、竖折折钩。
教学目标:
1、认识横折钩、竖折折钩的形态特点。
2、掌握横折钩、竖折折钩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按照这两个字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
横折钩、竖折折钩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描仿好以横折钩、竖折折钩组合的三个例字。
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横折钩、竖折折钩。
2、出示横折钩、竖折折钩的笔画,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师总结特点。
3、出示横折钩、竖折折钩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顺序。
4、教师示范笔画。
5、组织学生练习横折钩、竖折折钩两个笔画,教师巡视指导。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引导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
7、教师范写例字。
8、学生描仿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把字写对写好。
第八课: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
教学内容:
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
教学目标:
1、认识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的形态特点。
2、掌握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按照这两个字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
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描仿好以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组合的三个例字。
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录音机。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的重点,然后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
1、板书: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
2、出示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的笔画,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师总结特点。
3、出示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顺序。
4、教师示范笔画。
5、组织学生练习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两个笔画,教师巡视指导。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引导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
7、教师范写例字。
8、学生描仿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9、组织学生书法比赛。每组推选写得最好的三个学生,每个学生只写一个字,由老师评比出“书法冠军”。
四、课堂小结:
1、号召其他学生向“书法冠军”学习。
2、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把字写对写好。
横与竖书法教案篇5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司字框、三框儿、下三框儿的写法。
让学生写好带有以上三种字框的合体字,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及写毛笔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毛笔、墨、田字格、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观察例字,揭示新课。
老师拿出一个例字“刁”字,第一笔横折钩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
揭示课题。师:上一次的写字课上,我们同学已学会了三个字框的写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另三个字框和它们作偏旁组成的合体字。
板书课题:字框(二)
二、指导书写偏旁。
(一)指导书写司字框。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要写好的字框是司字框,请大家仔细观察。
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一般的同学板演写一个司字框,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横”短“竖”长。
②“横”的起笔稍轻,“竖”的行笔中间稍轻。
全班练写一个司字框,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二)指导书写“匚”。
师:同学们,我们接着要写好的字框是“匚”,请大家仔细观察。
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较好的同学板演写一个“匚”,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上横取中,竖折的竖稍向左斜。
②下“横”对正上横,比上横稍长。
全班练写一个“匚”,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三)指导书写下三框。
师:下面,我们要写好下三框。请同学们从书上仔细观察,写好下三框要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要注意:
① 边竖稍内斜,右竖比左“竖”稍长。
② “横”的行笔由重到轻并稍有弧度。
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下三框,全班比较评议。
全班练写一个下三框,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三、指导书写有这几个字框的生字。
师:今天,同学们的三个字框也写得很不错,下面我们来学习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
指名读要写的字:“刁”“习”“司”“区”“匹”“医”“山”“画”“幽”。
观察这些字框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指导学生观察“司字框”、“匚”和“下三框”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刁”“区”,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刁”和“区”,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
指导学生书写“山”。
观察“习”“司”“匹”“医”“画”“幽”这几个字。
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三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5个。
四、。
横与竖书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清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字形规律;
2、指导学生认识左右结构的字中“左窄右宽”一类字的特点、平捺斜捺的特点和规律;
3、指导学生规范、端正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规范地书写“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惯”、“渡”;“末”、“基”“遍”三字的捺画指导,教师教给方法,学生自主写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教学准备:
本课部分生字卡片、优秀作业展示板、教学课件、配乐、名人书法作品、优秀中小学生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勤奋》这篇课文在结尾告诉我们: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小学生正是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那就让我们从读好书写好字开始“勤奋”吧。
2、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握笔的要求:执笔歌
距离笔尖三厘米,
拇指食指相对夹。
中指首节垫笔杆,
无名小指自然弯。
写字的要求:大小匀称、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二、出示生字,整理归类。
今天我们要写的生字有哪些呢?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观察:遍、枕、稍、末、校、惯、渡、基、??
2、我们平时学习生字时都用到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后投影示:看字形、析结构、记位置、寻规律。
3、师:好,那么我们首先来看字形,按结构将这些生字分分类。学生观察生字结构特点后归类投影示:
左右结构:枕、稍、校、惯、渡、??
上下结构:基
半包围结构:遍
独体字:末
三、指导书写。
1、这一课左右结构的生字最多,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左窄右宽)。
2、下面我们主要来写写、写好这些左窄右宽的字。
1、指导书写“惯”。
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除了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什么?
(左右紧凑、间距匀称、横画较长,右上跟“母”的写法不同;“贝”字末笔是长点等)
(1)师示范书写,并强调重点。
(2)学生描红临写。(音乐起。)
(3)投影示。(有问题的选1个,好的选3个)
(4)师生评议,表扬,有问题学生投影指正,学生再次临写、再评。
2、指导书写“渡”。师边范书边指导。
“渡”:注意三点水不能写一条直线,“度”的长撇插到三点水提的下面,最后一笔捺是斜捺,长度适中即可。左边谦让一些,这样整个字结构才好看。就同做人一样,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懂得互相谦让,这样才能和谐相处。
学生描红临写。师生评议,表扬,有问题学生投影指正,学生再次临写、再评。
3、其他几个生字,请同学任选一个字说说写好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稍”:小字头的左右两点相呼应,和下面搭配的“月”要对正。撇改为竖,贴别是“月”的上部要在横中现上面。
“校”:注意最后一笔捺是斜捺。
“枕”:写好竖弯钩。
“础”:“出”的一竖要直、要高。
4、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书写规律,说说写好这类字有什么规律。
生说后,师出示以口诀形式总结的规律,然后读一读。
体形窄,左边站,
横向短,捺笔收。
右边宽,要舒展,
笔画穿插不分家,
左右谦让才美观。
(二)指导写“基”、“遍”、“末”(卡片示)。
1、学生根据方法,观察“基”、“遍”、“末”。
(1)说说这几个字的注意点。
(2)学生交流,师点出共性:
我们所说的“捺’多指“斜捺”。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坐滑梯时有那些感觉?写捺和坐滑梯一样,很舒畅,斜捺是一种动态的笔画,要写得流畅、飘逸。
看示意图(略),比较“平捺”与“斜捺”的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写法基本相同,主要是斜度不同(平而长),平捺的用法及在字中的作用。
平捺的用法:用于字的底部。
平捺的作用:起托载作用,因而不能短,要写得平(与水平线夹角约5o~10o)(画示意图)
(3)板书“遍”,讲解平捺与字的其他部位的位置关系。
走之儿到上部右侧所在竖线处才能收笔。
(4)学生选择书写。
(5)投影示师生评议,表扬。
(6)学生再次临写。将优秀作业贴上“今日书法之星”优秀作业展示板。
四、熏陶与拓展。
1、导语:(投影示)中国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汉字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所作的重要贡献。汉字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深具美感。学习书法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
2、欣赏历代书法大家书法作品。(出示课件)
欣赏学生优秀作品。
横与竖书法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