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订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风格,一篇实用的教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下面是九九公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幼儿数学教案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幼儿数学教案篇1
一、设计意图:
感知6 以内的数量是中班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班幼儿对6
以内的'数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因此本次活动主要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6 以内的数量,尤其是6
的数量。同时在活动中有机的结合了数数方法、复习数字、分类等数学方面的练习,及量词的学习、合作意识、礼貌与情感教育等其它领域的渗透。让幼儿获得较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在创设的情境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6 以内的数量。
2、体验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重点:多感官感知6 以内的数量。
难点:正确感知6 的数量。
三、活动准备:
表示商品的小图片,场景布置。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活动情境:为熊妈妈买礼物,激发幼儿活动愿望。
2、引导幼儿按标记乘汽车去超市,并学习用各种动作表示6 以内的数量。
3、指导幼儿购物,感知数量。
以内的数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因此本次活动主要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6 以内的数量
(1)打电话形式了解购物要求,个别幼儿示范。(第一次听铃声买相同份数的礼物,第二次买比标记卡数量多一份的礼物。)
(2)幼儿按要求购物并相互交流与检查。
4、与幼儿一起送礼物,进一步感知数量。
引导幼儿在过路障的过程中感知数量。设置路障:过小河,钻山洞等。
5、游戏:听指令或按标记找好朋友给熊妈妈表演节目。
(1)听指令,按数量找好朋友。
(2)按标记找好朋友。
五、活动体现的最大特色:
运用生活化的游戏内容,让幼儿在创设的游戏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中班幼儿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在操作活动中有规律地设计图案,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花瓶若干、毛毛虫若干、泡塑纸剪成的各种形状的花朵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
森林里的小熊最近搬新家了。你看,它的新家多漂亮啊!小兔子、小老虎、小猴子很想到它家去做客呢,可是好像没有那么容易呢!
二、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
1、爱问问题的小熊给它们出了几个难题,完成了小熊才会请它们去哦!小朋友们,帮帮它们吧!这些图案应该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下去呢?
(1)按大小排序:大小小(爱心)兔子
(2)按颜色排序:红绿蓝(圆形)老虎
(3)按形状排序:正方形、三角形猴子
小动物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很快都回答出了问题,他们都被小熊请到了家里。
2、小动物们参观了小熊的家,可高兴了。小熊拿出了好吃的水果和点心请客人们吃。这些食物分别装在三个盘子里。这时小熊又出了一个难题,要小动物们将食物按规律排列,才能吃到好吃的。这下小动物们又要伤脑筋了,小朋友们快来帮帮他们吧!
(1)黄萝卜、白萝卜、白萝卜、红萝卜小兔
(2)大小小大小西瓜小老虎
(3)心形饼干、心形饼干、方形饼干、多变形饼干、圆形饼干。
小动物们在你们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难题,大家开心地吃了水果和点心,还跳起了舞,玩得很开心啊!
二、小朋友们,小熊也想请聪明的你们去做客呢!我们可以先准备一些精美的礼物送给小熊。
操作活动1:幼儿插花。
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花片插在毛毛虫上,每完成几束不同规律的花可插入花瓶,即完成一瓶花。
操作活动2:串项链
幼儿按一定的规律将彩色珠子穿在毛毛虫上,做成漂亮的项链。
中班幼儿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几何图形片拼娃娃,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尝试变化图形片摆放的位置,以表示图形娃娃的多种姿势。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
活动过程:
1、认识图形片。
出示几何图形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里有许多图形,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引导幼儿逐一认读图形名称。
2、拼图形娃娃。
(1)师:图形片想请小朋友用它们来拼出各种各样的娃娃。
想一想:用什么图形可以拼出娃娃头?什么图形可以拼出娃娃的身体、胳膊和腿呢?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
(2)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师:这两个娃娃一样吗?你能看出他们在做什么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请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娃娃?
3、再次拼图形娃娃,并用数字表示所用各种图形的数目。
提出操作要求:请小朋友们再拼一个图形娃娃,拼好后看看说说你这次拼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分别用了哪些图形,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在表格进行记录。
4、集体评价。
用大图形片展示幼儿的记录,这个娃娃在干什么?它是用哪些图形拼出来?每种图形有几个?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数字与实际使用的数量是否一致。
活动反思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中班幼儿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分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2.初步感知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和对称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理解和表现对称。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每人若干套。
2.京剧脸谱、窗花、树叶、衣服、围巾等分类展示在教室环境中。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感知对称
1.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花园里并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时,飘来一片乌云,棋了大于,朋友们赶紧拍拍翅膀准备飞回家。忽然,大家一起叫了起来:“我丢了一只翅膀,飞不起来了!”(把纸制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分散地布置在背景图上)雨越下越大,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分组操作:把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请个别幼儿为背景图上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配对。
3.幼儿展示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配对的理由(从颜色、形状、花纹的角度)。
4.教师小结: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把这种形式叫轴对称。
二、找对称
1.幼儿分成三组分别进入植物角区观察树叶和花瓣,进入生活区观察门、窗、玩具柜、衣物等物品,进入美工区观察脸谱、窗花、工艺品等美术作品,找找都有哪些物品是对称的。
2.师生分享:大家找到什么物品是对称的?为什么?
3.师:人体有哪些器官是对称的?动作可以对称吗?(请小朋友指出并做动作。)
4.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对称的事物?(飞机的翅膀,汽车的车轮,树叶的叶脉等。)
5.师:为什么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呢?(平稳、美丽、协调。)
三、观察和比较
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圆形的花盘子,盘子上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中心有一圆点,周围有许多大小、颜色相同的图案。)
2.师:它和轴对称的图案一样吗?(不一样。)
3.教师小结:这种也是对称的图案,它以圆点为中心点,周围的图案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完全相同,叫点对称。
四、做对称
1.每个幼儿一套不同形状的纸,一把小剪刀,请幼儿自己动手做对称的图形,看看谁做的对称最多。(教师提示幼儿可以用折、剪等不同的方法。)
2.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互相分享经验。
中班幼儿数学教案篇5
活动设计
1、中班上学期对幼儿数学图形发展的要求是: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的特点,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幼儿经过小班对图形的初步学习后,中班逐渐对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在区域活动和日常游戏中,孩子们喜欢用不同的图形组合,拼凑出新的图形和造型。本节课着重于用同样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试一试、拼一拼。怎样让它变得有趣呢?于是便以孩子最喜爱的动画故事为情境,设计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由集中到发散的闯关游戏。孩子们可以通过一轮又一轮的`闯关,激发兴趣。通过获得小红旗作为奖励,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更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和梯形。
2、通过试一试、拼一拼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在闯关活动中体验成就感,感受拼图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具:磁性三角形若干,闯关图一份,同样大小的三角形12个。
2、学具: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若干,小旗若干(上有牙签),每人一块底板。
经验准备:
1、了解闯关游戏的含义,玩过闯关游戏。
2、认识并了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等的特点。
3、在区域及其他游戏活动中尝试用两个三角形拼出另一种图形或用三个及以上的三角形拼出不同的造型。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美羊羊又被灰太狼抓走了,她感到特别伤心。
喜洋洋: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一起闯关救出美羊羊吗?”
二、层层深入,拼图闯关
1、师:灰太狼到底给我们设置了什么样的障碍呢?我们一起看一看。请看第一关!(出示第一关闯关图)
①观察第一关闯关图,了解拼图要求。
这是什么图形?有几个三角形?这三个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原来灰太狼要小朋友用三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你们能完成任务吗?
②根据图示闯关拼图。
③交流拼图方法:先用两个三角形一样长的边放在一起靠靠拢,拼成一个正方形,边上再加上一个小梯子,就拼成了梯形。
2、第二关灰太狼又给我们出了什么难题呢?(出示第二关闯关图)
①了解第三关闯关要求。是什么图形?有几个三角形?灰太狼要让小朋友用4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新的图形。每个小朋友要完成三种不同的拼法才算闯关成功哦!开始吧!
②自主完成闯关拼图。
③交流: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是怎么拼的?:四个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④没有完成三种拼法的小朋友再试一试哦!
3、第三关是不是更难了呢?为自己加加油吧!(出示闯关图)
①这是什么图形?是由几个小三角形拼成的?数一数呢?灰太狼要小朋友用8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②尝试闯关拼图。
③交流展示:你拼成了什么图形?
三、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你们的小手可真巧!用三角形拼成了各种各样的图形,顺利打败了灰太狼,救出了美洋洋,灰太狼说:“我一定会回来的!”为自己鼓鼓掌吧!
中班幼儿数学教案篇6
准备:
贴绒图片一张:画有房子4栋,每个房顶尖上有―个标记,标记反面分别画有兔、狗、猫、羊的脑袋。
贴绒卡片:青菜、骨头、鱼、青草各一件。
活动与指导:
1.请5个小朋友在讲台前面站成一行,让一个幼儿上前来点数,说出这一行的小朋友有几个? (5个)帮助幼儿说出从左往右数,每个小朋友站在第几?告诉他们从哪里数起,开始的一个就叫第一个。让台下的幼儿闭上眼睛,告诉他们:讲台前的第几个幼儿回到座位上了,要求台下的幼儿说出回到座位上的小朋友的.名字。
2.出示红、黄、蓝、绿、白色积木各一块,放在桌子上排成一行,让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块积木,然后让幼儿说出从左往右数,绿颜色积木排在第几?从右往左数,绿颜色积木又排在第几,使幼儿认识序数的方向性,知道同一个物品,从不同的方向数,它所排的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3.出示4间房的图片,告诉幼儿这里是小兔、小狗、小猫、小羊的家,小动物喜爱的食物都准备好了,请小朋友送给它们,记住小兔住在从左数第一栋房子里,小狗住在第二栋房子里,小猫住在第3栋房子,小羊住第4栋。现在小朋友把食物送给它们吃吧,请4个幼儿上前,分别将食物放在动物的房子前,然后说出我把x x送到了第x栋,这是x x家。教师将房顶上的标记另一面翻开,验证幼儿送的食物是否正确。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中班幼儿数学教案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