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强项和弱项,以便在教案中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以下是九九公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优秀的小学语文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词,分层理解部分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朗读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生自由谈喜欢的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那种动物?
师:看来,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你知道吗,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经过仔细观察,创作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2、欣赏丰子恺《白鹅》图,了解“鹅”字的衍变;出示课题。
师:这是的画家丰子恺老爷爷(课件,)请欣赏他画的鹅,(白鹅画)仔细看看。
师:这是鹅字的另一种写法,大家看,人骑在鸟身上,太不公平了,现在废除了。变成左右结构,人和动物平等相处,真好。
师:丰子恺爷爷还为它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也叫《白鹅》,(师板书),今天我们就走近
这只白鹅。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走近白鹅
1、初读课文
师: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大家把书翻到63页,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师巡视提醒:注意呀,课文里藏着金钥匙,它总的告诉我们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爱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找到。
2、从中心句、过渡句入手,理清脉络。
师:说说看,你们找到了哪句话?
(1)生1:“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谁也找到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你读懂作者喜欢白鹅什么?
师:真会读书,文章围绕白鹅的“高傲”来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是文章的中心句(点击课件)。
(2)师: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师:从中你读懂作者喜欢鹅的什么?你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看书,发现了吗,这句话的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的…。,生齐,(出示中心句),后半句引出课文的第三、四、五段,提示高傲表现在哪三方面呀?板书:叫声、步态和吃相。它像一座桥,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后半句引出下文的内容,这段话就叫过渡段。
师:我们读书时,可以先找找文章里的中心句、过渡句、过渡段。有了它,就能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课文,这是阅读的金钥匙。
3、学习生词,整体把握。
师:哪个小组来开火车读一读。全班小朋友读一读。
师:预习得不错,做个游戏吧,大家对照课文,想想这些词分别描写白鹅哪方面的,帮助他们找找家,谁来把词语送回家。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课文围绕鹅的“高傲”来写,高傲表现在姿态中…高傲更表现在叫声中:……;高傲表现在步态中……高傲表现在吃相中:……
三、品读课文,走进白鹅
1、初识高傲
师;再认真看画,对照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大作家用哪些语句描写图上的鹅?
师:这姿态,给丰子恺爷爷的第一印象是?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如果他这么说,“一个高傲的动物。”请大家比一比哪句好,好在哪儿?
生交流。
师:好,现在老师来读,你们留心少一个好字,多一个好字,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好”字融进了作者对白鹅的喜欢、欣赏。这个“好”字用得真准哪,让我们把作者喜爱鹅的情感读出来。生读。
2、欣赏高傲
(1)欣赏高傲的叫声:师:欣赏了鹅的姿态,我们再来听听鹅的叫声吧,再读词语。我们把它们送进课文读一读,大声读第三自然段,白鹅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叫?
(2)读中感受白鹅的尽职,感悟作者喜爱之情。
师:听过鹅的叫声吗,谁来叫叫?师: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是怎么叫?
师:不是这样的,看来还不明白词语意思,其实,汉字非常有趣,它是有声音的,数一数“嚣”字,有几个口,听到声音了吗?这声音怎么样?汉字是有表情的“厉声”,叫的表情,声调是升3,请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一生读,齐读“厉声叫嚣”。
师:汉字是有形的,吭:喉咙,看到引吭的样子了吗,生4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齐读“引吭大叫”
师:现在我们全都是白鹅,来,拍拍翅膀,伸伸脖子,叫一叫——说话练习。
师:读懂了白鹅的心声,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这叫声凶巴巴的,真是不亚于狗的狂吠,咦,明明写鹅,为什么提到狗?
一生自由说,读读书,鹅和狗比什么?结果怎样?
师:看来,这句话表面上写白鹅很凶,实际上是夸它对主人尽职,夸她对主人有感情。我们再读这句话。
(3)欣赏步态的高傲,品读赞赏之情。
师:声声叫声,让我们感受到了“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人们常说鹅行鸭步,可是,善于观察的作家却发现,他们步态的不同。默读第四自然段,请细细欣赏。
a读书贵在有疑。那些词不理解画一画?(出示文本,课件红字标识,)生自由提问。看是否要梳理,
b解惑: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播放课件(课件视频1鸭鹅走路;视频2净角出场。有意思吧,谁也能演一演净角出场,评价。
c你们能把课文里白鹅请出来吗。读一读
师:傲然的意思是?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说说看从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师:傲然这词,看出爷爷对这只鹅的赞叹,它敢与人斗,多么勇敢,甚至还要人,多么神气,把我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比较阅读,升华情感
(1)师:这是丰子恺爷爷笔下的鹅是高傲得很,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走来了。出示课件,一生读。
(2)中国古代诗人的骆宾王的《咏鹅》。
五、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白鹅高傲的叫声、步态,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丰子恺爷爷去看看鹅的一丝不苟的吃相。
六、家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
2、课后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案篇2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从课本上到桂林去游览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
现在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
(范读课文)
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二、初读课文
1、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
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
(生自学课文)
2、交流:
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甲天下)
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观赏)
对。欣赏桂林山水,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
(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三、教学漓江的水
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
1、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
(生自学,教师巡视)
2、交流:静、清、绿
漓江的水静、清、绿。有谁能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交流)
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美?
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
(示范)
(再念)
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
(师范念)
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
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
(不能)
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
(略)
我们也可以来写几句这样的句子。
(出示)
⑴公园里的花香。
⑵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⑶校园里干净。
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读),漓江的水清得(读)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
(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
你们感觉到怎样?
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翡翠是什么?
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那叫什么?
(瑕)
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
(无瑕的翡翠)
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
现在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法不同。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
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
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
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
生:(齐念)
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是这样。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
“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势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
水静静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
这节写什么?(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写桂林水甲天下。
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两小节课文。
四、练习
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
示小黑板:
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可以先说个简单的,比如“我爱大海”……
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
这节就学到这里,下课。
第二课时
一、揭题
上一节课,我们观赏了桂林的水,这一节课,我们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样美呢?让我们读课文第三小节。请大家读两遍。第一遍读懂,有不懂的做上“?”记号。第二遍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语画下来,记上这样的符号“。。。”,大家在下面学。
(交流)
二、教学桂林的山
1、(出示)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开不连在一块的叫什么?
(各不相连)
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
(像老人,像骆驼,像大象)
(指老人山)
你看这老人像在干什么?
我们再看骆驼像在那干什么?
我看到这骆驼,就会产生一个联想,想到它跪着等人,等我们干什么?
你们再看这只象在干什么?
桂林的山的形状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变化很多,句子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形态万千)
“万千”什么意思?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桂林的山?
(奇)
(板书:奇)
怎么奇呀?就是刚才说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个特点。这里的“奇”字当什么讲?是不是奇怪?
(很少见的)
桂林的山的样子,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这里的山就是奇特。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奇峰)
这样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着叫什么?
(奇峰罗列)
“罗”是什么意思?
“罗”是散开,“列”是排列。这些山峰散开地排列着,就叫奇峰罗列。
大家把这句念一下。
(生齐念)
桂林的山这么奇特,我们要告诉没去过的人,怎么说呢?
(用两种不同的语气念让学生比较哪种好后,用手势指导学生朗读)
在桂林,还有很高很陡的山(画又高又陡的山),这山又高又陡,很险,叫什么山?
(危山)
这个“危”在这里怎么说?
(危险)
字典上有三个注释:
出示小黑板:
⑴不安全。
⑵损害。
⑶高的陡的。
危山兀立中的“危”用哪个注释对?
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耸立着叫什么?
(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怪石山(画怪石重叠的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重叠叠?
(怪石嶙峋)
(出示)嶙峋本来的意思是山石重重叠叠。石头、山石重重叠叠就叫怪石嶙峋。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真险啊。
2、指导朗读:
怎样念才体现出桂林山势险?
(念课文)
这句写桂林的山险。这个“险”是危险吗?
(说山陡)
刚才我们把不懂的词语学会了,同时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险。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险之外,还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是美的意思)
“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
秀就是指美。你们看(指放大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风。一折一折的(做手势助说)打开可遮住后面的东西。这山像屏风一样挡住后面的景物。现在请一个同学指着图说说桂林的山怎样秀,哪些像屏风,哪些像竹笋,色彩怎样明丽,怎样倒映水中。
我们念念这个句子。
(师生同念课文)
学习第二节课文时,我们知道了在写漓江水之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这几句也是衬托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这里有个“峰峦雄伟”怎么讲?
这节课文,写桂林的山奇、险、秀,写出了山的特点。说明桂林的山─??
(生:甲天下)。
三、教学最后一小节
现在我们看课文最后一小节还写了什么景物。谁来念一下课文?
最后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绿树红花,竹筏小舟、迷蒙的云雾)
(念课文)就这么简单几笔从空中云雾迷蒙,写到山间绿树红花,再写到江畔竹筏小舟。这样几笔简单的描写,就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不是这么(用手势画个方块)一张画?
画卷是长长的卷起的画。可以展开,展开(用手势演示展开状),再展开,叫什么?
(连绵不断)
对。下面还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看到两岸美丽的景色,我们就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作一次遐想旅游。
(边欣赏音乐边读课文)
四、深化课文
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儿山青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的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么说?和哪些形容词搭配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山河秀丽、大好河山、江山多娇、锦绣河山)
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祖国的河山多壮美!)
改成感叹句会吗?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五、练习
下面请大家做两个作业:
1、找出课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
2、检查你们自学生字的情况,请你们填这几个词。
(出示小黑板)
(抽一生上讲台填写,填写完讲评)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并练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教学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挂图。
3.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松鼠),师:同学们,你们看谁到我们班级来做客了?你们喜欢和小松鼠做朋友吗?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你知道哪些有关小松鼠的知识?
2.学生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
3.你们知道吗?小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那么小松鼠为什么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希望。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有那些?(编儿歌、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打招呼等)。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或更有创意的识字法来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教师随机指导。结合本课实际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有:
编儿歌识字:如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聪)还有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做动作识字:眨: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忽然、主意
小组合作识字:如、以。不要求统一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
4.“提醒专家”提示大家注意生字中的字音、字形的难点。强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难点和形近字的区分。同学间互相提醒,达到互助学习。
5.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巩固读音。
6.逐段指名读或齐读来再读课文,边读边校正读音,并在读后交流: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呢?读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句子了吗?请你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巩固识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读文:这篇课文应找几位小朋友来读,为什么?(请六名同学来逐自然段读课文)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呢?
2.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让学生在充分的想象中引发对小松鼠的兴趣。)
3.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小松鼠多高兴啊,怎样才会把小松鼠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呢?
4.教师范读第二段。学生自由练读,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5.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小松鼠正在大饱口福,可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小朋友们读读2、3自然段,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再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树的关系。
6.可是如果没有了松树,森林,松鼠们会吃什么,到哪里住呢?想到这些,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焦急、害怕的心情来读这样的几句话。
7.学生自由读、同桌配合读、师生评价读。
8.小松鼠的愿望实现了吗?请你大声读读第5自然段。
9.一棵棵小松树迎着蒙蒙细雨挺拔的生长着,那么将来,将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描绘未来的松树林美景。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四、读一读,演一演
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茂盛葱郁的松树林,森林妈妈有了小松鼠这样的爱家小卫士,未来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
1.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准备表演。
2.表演课本剧。(可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建立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学生个性化,也避免了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讲解。)
五、巩固识字
1.比一比谁的果子摘得多?(让学生自主识字,鼓励个性化识记方法。)
2.给生字找朋友。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形,记字音,鼓励个性化识字和创新。)
六、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意、总”两个字中“心字底”的写法。
2.范写“以”、“主”、“总”。
3.学生评老师,引导学生评价老师范写的字。
4.生练写,生生互评,评选“写字王”。
(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评价和激励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起源。
2、本事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欢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清晨,我们踏着满地的金黄,在瑟瑟的晨风中来到那里,开始我们又一个崭新的一天傍晚,我们迎着醉人的晚霞,奔波在回家的路上,在这无数个来来往往的的路途中,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那么能不能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都明白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呢,让我们来相互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资料)好,今日就让我们到《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中去看看女娲是怎样把人造出来的。(书写标题)
二、文本对话
1、个别朗读:
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下头就请同学来朗读课文,经过朗读,让我们初步感知课文的资料。好,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请同学朗读课文)
2、自由朗读课文:
经过以上几位同学精彩的朗读,让我们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那么今日,我们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将采取智力竞赛的形式,来一场超级小组的选拔,具体的比赛规则是这样的:
⑴首先将全体同学分为两大组,在答题之前由每组为对方选择答题的符号,然后各组选一名同学来揭开题目答题。
⑵当该名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感到有困难时,他将有三种求助方式:从课堂上任意一个人那里获得少许提示指定本组的一名同学替他回答问题和组员讨论两分钟然后做答。每种求助方式只能用一次,用完为止。
⑶每组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本足不扣分但给对方组加100分。
规则大家已经很清楚了,那么在进行超级小组的选拔之前,再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仔细研读课文,为竞赛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能够针对你们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好,此刻开始。
三、问题探究
1、第一组问题:
好,时间到。在比赛之前,我期望听到同学们用充满自信的声音来回答我:你准备好了吗?好,超级小组选拔赛正式开始。首先请a组位b组选题。
(1)人:课文中是如何描述人类诞生之前的世界的'?能够借助这幅图片结合文中的语句来描述。(天上有太阳、月亮和行星,地上有山川草木,还有鸟兽虫鱼。)
(2)类: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是的,女娲造人的喜悦和人类诞生的喜悦无一不说明了,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生机,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总之,人的出现使死寂的天地间充满了温情爱意与天伦之乐,仅有人才能使这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3)共:女娲造人共用了几种方法?(两种:用黄泥揉团成泥人用枯藤挥洒泥点,甩出小人。)
(4)创:女娲是在什么情景下想创造人的?请结合课文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感到十分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当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我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我一样的生物加入世间呢?)
2、第二组问题:
(1)风俗:将本文和课后所给的《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进行比较,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情节?首先请你给大家朗读一下这两则短文。(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作者的评述。)
(2)丰富: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资料能体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请侧重任意一方面来具体谈一谈、(言之有理即可,但要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谈。示例: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述最见作者的想像力,女娲作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哭、会假装生气,甚至会灵机一动创造出人类,她得到了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中我们看到了神话情节里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3)特殊:课文中多次提到人类诞生之后称女娲为妈妈,作者这样写什么特殊含义吗?(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高度的统一。女娲的慈爱、辛劳与不懈努力不正是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吗?她充满生命活力与母性,有着母亲的喜与忧。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所以作者要将女娲塑造成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的形象来歌颂。)
(4)生存:女娲是如何解决使人类继续生存下去这个难题的?(把人分为男女,让人类自我去创造后代,使人类得已延续下去。)
3、第三组问题:
(1)有人说:想像是人类最美的花朵。作家袁珂就采撷了想象这朵花,运用于自我的文章,使神具备了非凡的创造力,也表现了人类许多完美的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同时借助想象的翅膀让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从中,我们明白了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下头,经过这组必答题,来看一看哪一组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在此之前,先来总结一下分数。
(2)小猪:你也发挥自我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和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3)眼镜蛇:在两分钟之内,根据大屏幕上所给出的图案说出你由此联想到的事物,每说出一种事物加50分。
四、总结
被誉为创造学之父的奥斯本曾说过:想象力是人类本事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无论人类是由女娲创造的或是从猿人进化而来,无论是今日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一串串不一样时代的人们探寻生命问题的足迹。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独特而完美。也许我们生命本身的就是个奇迹,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奇迹变为永恒。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案篇5
一、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等13个字,会写5个字。
2正确,较流利的朗读课文。
3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敬重之情。
二、学习重点:
识字
学习难点:
书写美观
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四、学习准备:
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有谁知道邓爷爷的故事?(指名说一说)
2概括介绍邓小平的生平。
3揭题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看拼音或问问同学认一认
2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是否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表示读。
读后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三)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1)知道朗读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看出邓爷爷是怎样的人?邓爷爷的话该怎样读?
(3)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我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我会想些什么?怎样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你们对邓爷爷有种怎样的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
方法同上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案参考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