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们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以便写好教案,九九公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陶泥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陶泥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造型各异、色彩丰富的陶罐,感知陶罐的形态特征。
2.学习用花色泥条盘筑创意制作。
3.初步感受美、表现美,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名家陶罐作品图片多幅。
2.陶泥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名家陶罐作品图片,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
(1)教师: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自由讲述)
(2)重点引导幼儿从造型、色彩、花纹和图案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讲述。
要点提示
名家的作品在造型、色彩、花纹、图案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对幼儿的视觉冲击力很强。教师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应充分考虑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整体到局部引导幼儿去发现作品的创意点,为幼儿接下来的操作活动做好铺垫。
2.比较两种制作方法不同的陶罐,感知花色泥条的运用。
(1)教师:这里有两种陶罐,它们有什么不同? (了解花色泥条的含义及运用)
(2)教师小结:一种陶罐是用泥条盘筑起来的,另一种陶罐还加上了花色泥条帮助造型,这样陶罐看上去就更特别、更漂亮了。
3.制作美丽的陶罐。
(1)引导幼儿创意想象花色泥条的制作。
教师:花色泥条可以是各种各样、造型各异的。你打算制作什么样的花色泥条呢? (幼儿思考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2)教师交代要求,幼儿制作陶罐。
要求:先用泥条盘筑陶罐的'底部和部分瓶身,然后在瓶身上继续用想象的花色泥条盘筑造型,最后在瓶口处用泥条盘筑完成造型。
4.幼儿互评作品,教师点评。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设计美丽的陶罐,因为绘画的方式比陶泥更加容易操作和把握,对于陶罐的造型及花色泥条的运用上也会更有创意。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提供陶泥、工具、纸和笔,鼓励幼儿画一画、做一做美丽的陶罐。②植物角:用幼儿制作的陶罐种植蚕豆、小花等植物。
家园共育 在家也准备一些陶泥,请爸爸妈妈从网上收集一些陶罐作品的图片,一起欣赏它们的造型及图案,亲子制作陶罐,力求在花色泥条盘筑及花瓶的造型设计上创新,比比谁是陶罐制作大师。
陶泥的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一边玩彩泥一边自言自语:“这是必胜客的匹萨。”、“那是元祖蛋糕。”应该说,他们对身边熟悉的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积累了一些粗浅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对搓圆和长条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围绕“真好吃”主题的脉络,我预设了这一陶泥活动“面包”。
活动目标
1.练习搓、团、捏、压扁等技能。
2.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练习搓、团、捏、压扁等技能。
活动准备
不同面包或图片、彩泥、棉签、泥工板。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小猫开了一家面包店,请小朋友帮忙做面包。引发幼儿帮助小猫的愿望。“小猫开了一家面包店,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都来买,可是面包都不够了,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吧。”
2.出示面包图片,让孩子欣赏。
二、讲解示范
1.这些面包是什么形状的?你还见过其他不同形状的面包吗?
2.分别讲解示范几种面包的制作方法、步骤。
三、幼儿练习
1.提醒幼儿泥分成几块,做到有计划地用泥。
2.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与众不同的面包。
3.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幼儿学做简单的一二种面包。
四、讲评
教师简单小结活动情况,然后让幼儿把制作好的面包集中放在一块泥工板上,排成一排供大家自由地参观、讨论。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了,我以帮助小猫制作面包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第二环节讲解示范时,不够仔细,是否可以利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制作的'方法。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你想做什么形状的面包等等。活动结束时,幼儿们迫不及待的炫耀自己的成果,让老师和同伴都来欣赏自己的作品。虽然绝大多数幼儿只能完成粗糙的作品,但是孩子制作的过程十分认真投入,在制作过程中开心快乐,都能积极参与。
陶泥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改变泥片造型、联想与创作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制陶的乐趣。
2.学习运用捏压、团圆、盘绕等方法,大胆表现构想。
活动准备:
1.泥片若干(朱泥、紫泥、黑泥、白泥多种或任取一种)。
2.工具:竹签刀、葫芦锥、鱼鳞刀、泥工板、湿抹布。
3.布置“泥片造型”展示区。
4.已初步掌握捏压、团圆、盘绕等简单技能,了解工具的用法。
活动过程:
1、玩泥片(操作、探索):
2、师:瞧,这里有许多泥片,请你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玩一玩,泥片可以怎么玩?(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泥片,或卷或围拢或切,感受泥性,注意泥片造型的变化)
3、泥片畅想(引导、联想):
(1)师小结:你们真棒!把泥片一会儿变成卷,一会儿切成条;一会儿竖起来;一会儿躺下来,真像变魔术!你们会把这些泥片,变成小动物、小植物和其它有趣的小东西吗?
(2)幼儿讨论:你想把泥片变成什么?
(3)边看泥片造型,边引导幼儿联想:
①整片泥平着放,可以做成什么?
②泥片竖起来,像什么?可以变成什么?怎么变?
③卷卷的'泥片像什么?添上些什么更像呢?
4、泥片造型:(创作、表现)
(1)介绍工具,引导幼儿说出工具用途。
竹签刀切泥、鳞刀刻花,葫芦锥按孔。
(2)提出要求:大胆做、试着做与别人不同的小东西。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制陶方法。
5、泥片展览(展示、体验):
(1)在“泥片造型”展示区展览幼儿的作品。
(2)不同形式的评价与展示:
①幼儿分散相互交流。
②取一两件作品,让幼儿猜猜制作的是什么。
③在集体中,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陶泥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陶泥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水果的形态特征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孩子动手做水果。小班幼儿已经掌握了,团圆,搓长,压扁等技能,本次活动重点在引导孩子巩固团、捏等技能,表现出菠萝的造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菠萝的外形特征,巩固团、捏等技能。
2、体验陶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橡皮泥、菠萝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来猜一猜。“披着鱼鳞铠甲,长着公鸡尾巴,动物家族无名,水果店里有它”。
二、观察菠萝,了解菠萝的主要特征
1、教师:菠萝外表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
2、欣赏菠萝,观察菠萝的外形特征,菠萝是什么样子的?长得像什么?
三、幼儿学习制作橡皮泥菠萝
1、请幼儿一起学习菠萝的制作步骤。
2、教师示范制作菠萝,并提出问题:如何按压出菠萝身上的方格格与小疙瘩?教师提出利用辅助材料牙签等,并演示方法。
3、幼儿制作菠萝,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并适时进行指导。
4、速度快的幼儿先把做成功的“泥宝宝菠萝”放到前面的展览区内进行小组欣赏、交流表述、借鉴学习等活动。
5、教师根据幼儿具体操作情况,鼓励速度快的幼儿再次做自己喜欢的泥宝宝水果,让幼儿进行其他泥工水果的捏制与尝试,从一定程度上再次满足不同能力差异的幼儿的创作活动的愿望。
四、幼儿互相欣赏同伴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孩子们熟悉的'菠萝为主题,鼓励孩子继续通过团圆、搓长、捏拉等技能自由塑造各种菠萝的外形特征,感受泥工制作活动的快乐和满足。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以欣赏菠萝图片,让幼儿对菠萝外形特征有深刻印象。随后与幼儿讨论菠萝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巩固幼儿捏泥的方法可以有捏、搓、团等多种方法制作菠萝。利用辅助材料牙签或小刀按压出菠萝身上的方格格与小疙瘩时,对于小班孩子有一定的难度。
陶泥的教案篇5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活动。一天,陈辰小朋友带来了几条小泥鳅,说:“我昨天和爷爷在捉泥鳅,泥鳅很难捉的,很滑的。”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有了兴趣。于是,我们生成了《捉泥鳅》这一科学探索活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不满足泥鳅表面特征的观察和感知。活动中,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捉为主线,让孩子在捉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不同材料捉泥鳅的结果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发现和判断自己的实践。
最后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更应回归与生活。本次活动的延伸也是继续探索的起点。所以,我从捉泥鳅的现象中生成防滑活动,让幼儿理解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和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大胆亲近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叶和甜瓜叶、干毛巾和锦丝布、统计表、笔、字卡(粗糙、光滑)等
2、介绍泥鳅生活习性、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童谣flash《捉泥鳅》
活动过程:
一、欣赏童谣flash《捉泥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生生互动,了解泥鳅的一般特征,同时激发幼儿探索泥鳅的积极性。)
师:歌曲中的小妹妹为什么那么高兴?泥鳅长的是什么样的?(请个别幼儿讲述已知的泥鳅的特征)
二、观察感受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提升幼儿经验,解决重点:黏液。
1、(出示泥鳅)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身上还有那些地方我们没说到的?它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呢。
2、幼儿观察后讲述自己的发现。(师提醒幼儿讲完整的话)
3、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
1)第一次捉泥鳅
师: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你怎么捉泥鳅的?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2)第二次捉泥鳅
师:泥鳅这么调皮,它有什么奥秘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泥鳅身上为什么滑滑的?
(如果幼儿说不出,师直接丰富: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能帮它逃走)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4、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三、通过竞赛,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1、出示捉泥鳅的材料,请幼儿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帮助捉泥鳅?为什么?
2、幼儿自由探索用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叶和甜瓜叶、干毛巾和锦丝布捉泥鳅,并在相应的表格上作记录。(在使用的材料图片边打勾或打叉,要求两样对比着都试一试)
3、幼儿自由结队进行捉泥鳅比赛。(提醒幼儿各队人数相同)
4、比赛后、师出示统计表,记录,比较、发现结果不同的原因。
1)师:哪一队胜利了?请你们说说用了什么工具抓泥鳅的?为什么棉手套捉泥鳅容易些,捉的多呢?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有什么不同呢?丰富词:粗糙、光滑
2)小结:粗糙的棉手套捉泥鳅时,防止泥鳅逃跑的力量变大了,泥鳅就不容易滑走了,塑料手套自己也是滑滑的。它捉泥鳅时,防止泥鳅滑走的力量还是很小,所以不容易捉到泥鳅。
四、联系生活,初步知道如何用粗糙材料防滑(让幼儿感受到探讨科学的问题,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
1、师:刚才我们捉泥鳅,把地板弄地湿湿的,瞧地板变滑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滑倒?(引导幼儿观察鞋底)
2、这个道理和我们用棉手套、瓜叶子捉泥鳅防滑的道理是一样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滑滑的地板变的不滑?(铺纸板、地毯、地上划纹路等)
3、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是不能滑滑的,否则有些危险,但人们想了好办法解决了,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问一问,把它记下来,一起交流交流怎样防滑好吗?
4、在《捉泥鳅》的歌声中整理场地,用拖把、抹布檫掉地上的水等。
陶泥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 捏泥巴教案5篇
★ 竖的写法教案5篇
★ 冬季防火教案5篇
★ 胡萝卜教案5篇
★ 诚信教案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