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教案6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通过不断更新教案,我们能够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提升自身素养,九九公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茶馆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茶馆教案6篇

茶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通过极具特色的《扬州茶馆》,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

2.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把“烫干丝”过程给大家作介绍。

教学重点:

了解几种扬州小吃,知道扬州小吃的特点及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教学准备:

1.布置课前预习,并观察炒鸡蛋的过程。

2.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读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吗?知道广陵就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吗?知道扬州吗?(扬州是江苏的一个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大运河贯穿南北,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名城。扬州的小吃,极具特色,名目繁多,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小吃也会随之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扬州茶馆里的各种小吃。(板书课题)虽然课题是《扬州茶馆》,但课文主要介绍的是茶馆里的各种小吃。(板书:各种小吃)

2.引导入课:

扬州茶馆里到底有什么好吃的小吃?这好吃的小吃又是怎样制作的?小朋友想不想到扬州茶馆里去看一看?那好,我们这就随着作者,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

2)找一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扬州小吃?(用“”划出)其中重点介绍了什么小吃的制作过程?

2.交流、反馈。[板书:零碎小吃烫干丝小笼点心]

三、再读课文,理解、体会

1.指名读第一节,其余同学闭眼想象茶馆里的情景。

2.组织说说:

①通过想象,你仿佛在扬州茶馆里看到了什么?

②这一小节里介绍了扬州茶馆里的哪些小吃?哪些是你曾经吃过的?

[随机点拨:文中写到“卖零碎的”,这“零碎”指的是什么?]

3.自由轻声读第二节,从文中找出做“烫干丝”的动词。[出示表格]

4.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有关“烫干丝”的动词填入如下表格中)

什么事 怎么做

烫干丝 切→浇→滗→拨→倒→搁

炒鸡蛋

5.说话训练。

1)不看书,用上表格中的动词说说“烫干丝”的过程。

[先指名说,再每人说一遍。]

2)指名说说课前所观察到的炒鸡蛋的过程以及其中的动词[填入上表中]。

过渡:课文除了介绍烫干丝外,还介绍了什么小吃?又是怎样介绍的呢?

6.分组阅读课文第三节,边读边讨论:

①课文是怎样介绍小笼点心的?

②怎么理解课文最后三句话的意思?

7.组织交流,并完成练习。

1)组织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小笼点心的”。

[随机点拨:小笼点心有那几种馅?]

2)组织完成下面的选词填空题:[出示]

蒸 选 剁 加

做菜包子、菜烧卖和干菜包子,菜()那最嫩的,()成泥,()一点儿糖一点油,()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

[填完后组织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用词的准确]

3)组织说说对课文最后三句话的理解。

[出示]这么着每样吃点儿也并不太多。要是有饭局,还尽可以从容地去。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偶尔上一次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却总忍不住狼吞虎咽,最后总不免捧着肚子走出。

[随机点拨:偶尔上一次茶馆的人为什么“总忍不住狼吞虎咽”?]

四、总结全课,朗读课文

1.总结谈话:

读了《扬州茶馆》这篇课文后,我们对扬州的各种小吃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现在是否知道扬州小吃为什么有名吗?(因其风味独特、制作精细,色、香、味俱全……)

2.分组朗读全文。

四、拓展引申

[出示]中国的名小吃很多,除了扬州的各种小吃外,还有北京的冰糖葫芦,云南的过桥米线,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小吃?能否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吃?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部分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茶馆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掌握剧本独特的“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及独特的戏剧冲突,

3、了解剧本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4、把握剧本塑造的人物形象,

5、鉴赏剧本个性化的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1、分析剧本独特的结构形式,

2、分析剧本独特的矛盾冲突。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家作品,

2、了解剧本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语(略)

二、作者介绍(略)

三、《茶馆》剧情介绍(略)

(以上内容见《优秀教案》高二下99-100页)

四、学生分角色朗诵剧本

五、了解剧本人物,理清全文情节

1、剧本共写了那些人物?这些人物可分为哪些类型?

人物有:李三、王淑芬、王利发、巡警、大兵、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康顺子、崔久峰等。

人物分类(见下面板书):

工作人员:王利发 王淑芬 李三

茶 下层人民:康顺子 常四爷

茶 兵痞流氓:巡警 大兵 吴宋 唐铁嘴 刘麻子等

馆 客 满清遗民:松二爷

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

小结: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中集中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2、剧本写了这些人的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情节)

(1)李三的抱怨,

(2)难民的哀告,

(3)巡警的索贿,

(4)大兵的勒索,

(5)常松的境遇,

(6)特务的敲榨,

(7)康顺子求工,

(8)唐铁嘴租房,

(9)刘麻子的生意,

(10)崔久峰的悲哀。

六、作业:

课后朗读剧本,思考剧本独特的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剧本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2、剧本独特点矛盾冲突,

3、剧本独特点结构形式。

一、分析剧本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在上节课概括的情节的基础上分析)

李三的抱怨

难民的哀告 人民生活的苦难

康顺子求工 军阀混战

巡警的索贿

大兵的勒索 黑暗势力的横行

特务的敲榨 霸道鱼肉百姓

唐刘的生意

常松的境遇 满清遗民的命运

二、讨论剧本独特的矛盾冲突

1、《茶馆》中众多的人物之间有没有正面的'尖锐的矛盾冲突?

学生讨论后明确:《茶馆》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茶馆》中出现的人物很多,但他们之间也大多没有正面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2、《茶馆》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茶馆》的矛盾冲突是人民与旧时代的激烈冲突。不是军阀混战,人民就不会遭受深重灾难,兵警特务就不敢敲诈勒索,流氓地痞就不能鱼肉百姓。

具体而言,巡警粮饷困难靠勒索,特务收入不稳,靠抓人弄钱;大兵娶不到老婆,靠找人贩子买;残兵衣食得不到保障,靠向小商人勒索;人贩子也难做生意被当逃兵抓去;清朝遗老生活艰难;王利发纵有千般能耐,如何改良,茶馆也难以维持。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境遇都是时代造成的。这种看似“无事的悲剧”,实际上是社会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茶馆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本剧的情节,明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

2.鉴赏本剧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概括情节

2.鉴赏语??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学生中是否有知道老舍的剧作《茶馆》的,如果有,是否看过人艺的话剧《茶馆》,如果看过,请同学简要叙述一下故事情节。

1.老舍剧作《茶馆》简介——(课件展示)

?说明】

此处简介只给学生展示剧作的第一、三两幕,为的是让学生进入到《茶馆》的情景之中,引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在介绍时,应该尽量以客观叙述为主,不要添加任何感情色彩,以免先入为主。

2.诵读,梳理情节,明晰卷轴式结构特点。(课件展示)

?说明】

在学生诵读完后,让学生对本幕剧的情节作概括。可先让学生大致叙述一下情节内容,然后根据展示的课件概括情节内容。

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相同的句式来概括同一表现内容的情节,比如“人民生活苦难”部分用名词性词组,而“黑暗势力横行”部分则用主谓短语,第三部分则是用对仗的句式。

不过不必拘泥于所给的答案,所给的答案只是参考,如果学生有概括的更好的,则应选用学生的概括。

学生的概括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纯粹的客观叙述,如:康顺子的求工;另一种是加上了学生的感情色彩,如:“难民的哀告”。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

3.朗读,品味语言特点。

?说明】

此过程应该与上述的梳理情节结合起来,在学生概括到一个情节时(一共九组故事),让他们找出他们认为精彩的段落朗读给大家。这样使得学生一边熟悉了课文一边又可以赏析本文的语言。此处只需要学生朗读出感情即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师没有必要做分析总结,但如果学生有话要说,则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4.活动布置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他们喜欢的一幕(本剧的一个情节),并选出合适的人选排练出来,下节课课上演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表演和话剧录像的对比,揣摩语言。

教学重点:

揣摩语??

教学过程:

1.学生表演《茶馆》的片断

?说明】

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结束后,让大家对表演作一简要评述,重点针对语言表述能否充分展示人物的形象特征。(未表演小组可以课外另找时间表演)

2.看录像

?说明】

在学生看录像时,教师要明确:

1.参加表演的同学注意自己表演中的语言表述与录像中的语言有什么区别;

2.未参加表演的同学注意录像中的语言与剧本的区别。并做简要记录。

3.揣摩语??

?说明】

在学生看完录像后,教师可以让参加表演的同学和未参加表演的同学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在这一部分教学实践中,参加表演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语言是完全的按照剧本背诵下来的,缺乏生活气息,未参加表演的同学则会发现而录像中的语言十分的生活化,艺术家们并没有完全的按照剧本的语言来表演,而是有的地方加了语气词,有的地方换了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有的地方有换了语序。而正是这种语言的生活化将人物形象的鲜明特征展示给了我们。

教师在处理这一环节时一定要熟悉剧本与录像的差别,要对此有感悟才行。

要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感悟。学生的.切入点可能会出于教师的考虑,但只要他们的感悟是针对语言表达的,就表明他们已经有了收获,教师不必勉强的做总结评述。

4.表演

?说明】

在学生揣摩完语言后,教师可让学生在表演一下刚才演出的片断,以巩固刚才揣摩语言所获取的成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搜集信息并整理信息的能力。

2.评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意义。

教学重点:

评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意义

教学过程:

1.搜集信息

?说明】

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话剧《茶馆》的相关信息,筛选出有关王利发的分析资料。如果学校的条件不允许,教师可将教学资源库中提供的相关材料引发给学生,作为他们筛选的基础资料。

2.整理信息

?说明】

让学生就他们所搜集到的资料做一个总体的概述,要求简单明了,主题突出。

3.分析、讨论、评价

?说明】

让学生结合所搜集到的材料以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发表对王利发人物形象意义的看法,并写一篇有关王利发的人物述评。

特别说明:如果学校网络教学的条件有限,教师可以将数据库中提供的有关王利发的述评资料节选下来,印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

茶馆教案篇4

目标:

1、根据孩子游戏的需求产生新内容“茶楼自助餐”。幼儿能有序的在自助餐区自由取食物,创造性进行游戏。

2、幼儿大胆扮演茶楼工作人员的角色,明确角色意识,知道该做些什么,如何对待客人。

3、使用文明语言,做文明的人,能主动说“欢迎光临”“欢迎下次再来!”等等。

重点:幼儿能有序的在自助餐区自由取食物,创造性进行游戏。

准备:茶壶、茶杯、自助餐的各色食物

过程:

一、情境表演,导入游戏

教师扮演茶楼老板:大家好,今天我们茶楼重新开张,隆重推出美味的自助餐区。每桌都有热情的服务员,顾客可以点茶喝,也可以自己拿盘子去自助餐区拿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哦!

二、角色分配

1、教师根据幼儿意愿确定茶馆经理一名、茶桌边的服务员4名、自助餐区的服务员2名。

2、幼儿集体推选出其他角色负责人,再由负责人再去请工作人员。

3、指导其他幼儿结伴协商。

三、指导幼儿游戏

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参观采访茶楼的自助餐区,及时帮助,指导幼儿。

2、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重点观察自助餐区的活动:顾客如何拿取食物,服务员如何招待客人,如何泡茶,如何端茶,倒茶,如何收拾桌上客人吃完的食物进行回收,负责人如何管理茶馆,碰到问题如何解决?故意设置困难,问茶馆有没有表演?

3、鼓励茶道表演处演员大胆使用材料,使用各种材料进行表演。并创造出新的游戏情节;鼓励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活动,幼儿能及时找替代物来替代。

4、使用文明语言,做文明人。

四、游戏讲评

1、教师请在自助餐区用过餐的幼儿展现活动的过程:服务员礼貌招待客人,认真泡茶,端茶,倒茶和回收吃剩的食物。

2、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鼓励和表扬在游戏中表现出色,创造性使用材料,发展出游戏新情节的幼儿,并欢迎幼儿到时收看采访的节目。

3、结束游戏,整理玩具

幼儿将自己部门的玩具分类整理好。

茶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通过极具特色的“扬州茶馆”,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

3、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向大家清楚地介绍“烫干丝”的过程。

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通过极具特色的“扬州茶馆”,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

2、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向大家清楚地介绍“烫干丝”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师板书:馆,读后组词

2、“馆”什么意思?

3、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茶馆(板书:茶)

4、“茶馆”什么意思?

5、无论南方北方,茶馆是极多的,今天课上我们去扬州,(板书)(提醒学生注意扬是提手旁)。

6、简介扬州,这就是扬州著名的景点——瘦西湖。扬州在我国江苏省境内,长江北部,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城。今天我们去扬州看看那里的茶馆。齐读课题

7、课题扬州茶馆边有一注释,谁来读?

8、媒体出示朱自清图片及简介。师述: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原籍浙江绍兴。三代人定居扬州,他6-18岁在扬州生活了13年,对扬州充满感情,故自称“扬州人”。这篇文章原名叫《说扬州》,写于1934年,记述了他在扬州生活期间的所见所闻,文章对于我们四年级同学来说太长,编者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加了个题目叫《扬州茶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新词

(2)课文有几节?指名三人读,注意读正确。

(3)请你自己扫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文章中直接概括写扬州茶馆的句子

指名交流,自己练读,指导朗读:突出:最著名(在扬州茶馆和澡堂是最有名气的)满满的(哪些人?)

花样最多(花样可以换哪个词?)

指导后再指名读,齐读

2、师生合作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说明:找直接概括扬州茶馆的.句子,变换句式概括文章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体会

1、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怎么个多法?请同学们圈出文章中吃的花样的名称

(板书:吃的花样最多)

2、指名交流,逐节交流后板书:零碎茶点、特色茶点、小笼点心

3、练习说话: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有---------,有--------,还有-------。

说明:找吃的花样名称,通过说话训练,梳理文章结构

4、选择你最喜欢的茶点,反复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茶点的特色,读出你的喜欢

5、师引读第一节:先要坐定了……瓜子花生炒盐豆什么特点?(读出香)女读接着,------炒白果什么特点?(又热又香)怎么会是热的?男生读接下去是,……五香牛肉又有什么特点?(香)哪些香?齐读

6、师小结:这个时候的扬州茶馆热热闹闹中又显得那么的悠闲。

7、学习第二节——烫干丝

(1)自读,你说它的特色在哪呢?读后交流。(快、清、香、细)

烫干丝色香味俱全、制作工艺精细,所以才称得上是特色茶点。

(2)它怎么做的?在文中标出(-)做“烫干丝”的动词。

(板出切→切→放;浇;滗→拨→倒→搁)“滗”演示共几步?(准备——烫——摆盆)

(3)复述训练:借助图片和动词说说“烫干丝”的过程。

指名说,再自己边说边做,指名上台说

(4)小结:说时迟那时快,——烫干丝整个过程就应该快而不乱、有条不紊。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烫干丝不仅描写具体,而且情景交融,字里行间透出先生对这一特色点心的喜爱。

说明: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读文后,通过关注“;”,说说“烫干丝”分几步。这里除了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外,也渗透了分号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关注分号,知道烫干丝主要分成三步,而且这三步是有先后顺序的。学生对分号的作用有所感知,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感受到厨师厨艺的精湛,作者用词的精妙。

过渡:课文除了介绍烫干丝外,还介绍了什么小吃?又是怎样介绍的呢?

8、引读课文第三节

(1)小笼点心也是那么让人回味无穷。

(2)如果你是茶客,走进茶馆是不是一定按朱自清先生的顺序点呢?

四、总结全课

扬州茶馆人那么多,是什么原因?——聊天、聚会、交流信息,扬州人的生活更是离不开茶馆。先生走过许多地方,到过很多茶馆,但他总说扬州茶馆是最好的,也许是作者的故乡情结。1934年的茶馆已成历史,真得感谢朱自清先生,他用笔为我们留下了了那段历史与文化,让我们感受那个时代扬州茶馆的韵味。

茶馆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2、默读课文第2节,并能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3、了解扬州茶馆的特点,感受喝茶那种平民化的趣味,并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的中国小吃文化。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能学习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茶馆

2、交流:你有没有去过茶馆?吃过什么茶点?

3、板书:扬州

师述:扬州是我国的一座历史名城,山灵水秀,而扬州最的就是茶馆。

4、齐读课题。

5、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我国的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从他朴实的语言中,去感受扬州茶馆那独特的风俗文化,并走进扬州茶馆去看一看,品一品。

二、介绍作者(出示多媒体)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扬州茶馆的特色是什么?

板书:吃的花样最多

2、再读课文,列出文中扬州茶馆的茶食名称。

3、交流。

4、在那么多的特色茶食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茶食?

5、学生自行准备,然后交流。

四、语言实践和课外延伸。

1、咱们班有的同学来自河南,有的来自四川,还有其他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小吃,请这些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观察,并用语言进行表达)

2、你还知道哪些中国有名的特色小点?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吃。

茶馆教案6篇相关文章:

听声音教案6篇

劳动教育教案6篇

伞主题教案6篇

卖树荫教案6篇

喝水喝水教案最新6篇

礼仪元旦教案6篇

国防教案6篇

数学《位置》教案6篇

单元教学教案6篇

听声音教案优质6篇

茶馆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