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清晰地传达知识点,减少学生困惑,教案的合理安排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节奏感,以下是九九公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例文《“护蛋”》,了解只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把体验写生动。
2、在参与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回味自己在活动过程中行为和心理的发展变化,把过程写具体,把感受写深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的体验、感受更清晰,能组织成文。
难点:习作指导过程中,突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顾例文,领悟写法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例文《护蛋》,活动体验一般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写呢?先写什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小作者先写了活动的`起因,然后写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哪一个部分是作者详细描写的呀?
板书:详写活动经过。
习作7重点要写出活动经历和感受
2.在描写“护蛋”活动过程时作者只描写了“送语文本”和“说话时”这两个瞬间,为什么只选取“送语文本”和“说话时”这两个片段来描写?(因为这两个瞬间是“护蛋”最紧张、最危险的时刻,也是“护蛋”活动的高潮,最精彩的瞬间。)板书:精彩瞬间
3.要写得精彩写得具体,要抓住人物的什么来写?(抓住动作、心理、语言方面来描写,把活动最精彩的瞬间展现给读者。)
过渡:我们在描写活动瞬间时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来再现当时的精彩场面,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写昨天的活动。板书:抓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
二、回忆体验
1.出示捕捉到的画面,口述活动的瞬间。师:昨天活动的名字你们还记得吗?板书:瓶中取球
2.在开展活动时,老师抓拍住了同学们活动的几个瞬间,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张照片,四人小组分配好任务,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说说照片中的精彩瞬间?2.出示习作要求,生齐读。
3.老师还拍了几张同学们活动时的瞬间,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瞬间,从动作、心理、神态某一个方面进行描写。
三、书写体验,师巡视指导。
四、分享体验
1.你选择了那个画面来写,请你把你写的场面上台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抓住人物的什么?
2.同学们他写的活动瞬间好不好,好在哪里?
小结:这节课我们只是写了活动经过的精彩瞬间,回去以后请同学们完整的把活动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出来,重点是要描写活动经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悦心情。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2、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崩溃、禁锢、击溃、驯服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金钥匙的提示,学习对描写景物的文章的基本质疑思路,通过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
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以及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提倡学生背诵这篇文章。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悦心情。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图片或录像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找黄河上游壶口瀑布春天解冻时的画面资料。相应的'音乐磁带。2、教师准备小说《苦菜花》的背景介绍以及与此文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看到春潮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出课题。
(播放海潮大浪滔天声音如雷的录像(画面),也可以找到《观潮》中的录像播放大潮来时的景象。)
这是大海浪潮翻滚的场面,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象?(波浪滔天、势不可挡、震耳欲聋)《春潮》描写的也是潮,它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出示有关词语正音。(不一定是生字,学生读不准的字音都要纠正)例如寒气凛凛、山涧、朝阳处、禁锢、喀嚓、驯服等词语都要让学生读准。
3、同位或小组间再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4、说说课文描写的春潮是什么。(师总结:北方冰冻的江河融化――开江的景象)
三、插入金钥匙,学习对散文质疑的方法。
1、自由读金钥匙内容,说说读明白了什么。(没有质疑习惯的班级或学生要把此作为重点环节,告诉学生质疑的好处,要求学生必须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已经有质疑习惯的班级和学生可以不用金钥匙提示的问题,而是提出自己更有独到性的问题。)
2、根据提出的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找到每个问题所在的段落(理清思路)。根据问题明确哪个自然段是重点段。
四、细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内容和思想感情。
1、默读1、2自然段,说说第一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总起句,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第一段)。从哪里看出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找出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出示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寒冷的威力在衰竭,雪水融化,冻结的瀑布开始活动,冰封的大江变酥、变软、变暗4句话的主要意思。(也可以用表格填写的形式知道本段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的意思。
3、自己练读这一段,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读重一些,体会景物的变化。指名读,其他想象画面。
4、小结:在山中,雪水一股股汇集起来流进冰封的大江,终于有一天爆发了,那景象势不可挡。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春潮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5、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说画出来的句子,教师标出来。指名读。问: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气势很大,不可阻挡。抓住哪些词语才能把春潮的气势读出来呢?小组讨论一下,试读。以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读,其他组评议,在评议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段话中相关的词语(崩溃、禁锢、驯服)。
7、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哪句好,好在哪里,然后把认为好的句子朗读出来。
①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②风从窗缝里吹了进来,在我耳边吹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吹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①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起来,又摔倒下去。
②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竖起来,又摔倒下去。
8、自由朗读3、4自然段,体会这两段的不同语气,再全班交流一下(急促、气势很大――平缓、喜悦)。
9、配乐朗诵3、4自然段。
10、教师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基本含义: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的力量汇集起来,就像势不可挡的春潮。胜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的),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春潮由弱到强的气势。
板书设计:
春潮
雪水融化――大江酥软――坚冰崩溃――奔腾汹涌――春水欢笑
由弱到强、势不可挡
教学后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弹”;正确读写“鼓动、欲望、震撼、糟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名言导入。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
2、感悟课题:你发现了吗?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经常读到的文章题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指名说)
原来我们学的文章题目一般都是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而这一次的题目是两个词,并且是同一个词的重复。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题目呢?题目里又包含着什么样的含义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教师引导学生轻声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文)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遇到生字新词大声读三遍,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
(2)给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3、学生认读词语。(请同学们快速读两遍词语,再读两遍生字。)
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骚扰听诊器
4、教师指导书写。
“撼”是左窄右宽的字,右半部分是“感”,上边不要写成“成”。
“欲”右边是“欠”,不是反文旁。
“诊”右部下面的三个撇要注意位置。
(教师指导书写,注意指导笔画间的穿插迎让。)
(学生仿写,展示)
5、小组内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教师引学:课文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四、探究课文,突出重点
1、教师引导: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在小组内认真品读,并说说其中蕴藏的内涵。
2、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理清脉络
1、教师导学: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开火车读,齐读。(骚扰欲望震撼糟蹋无限听诊器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2、回顾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作者是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的?
3、学生汇报。
二、探究学习,感悟体验
(一)教师导学:自由读读三个故事,想想哪些地方让你震惊?
学生自由阅读自学提示,明确要求。
1、找一找,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读一读,在读中思考。
3、议一议,把自己的体会交流一下。
4、品一品,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二)探究交流。
1、飞蛾求生。
(1)学生汇报句子。(多媒体课件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挣扎、鼓动、跃动、强烈、鲜明,用红体字标出。)
(2)教师引问:为什么让你感到震惊?
预设:(我从“挣扎”这个词看出飞蛾很想逃走,并且不放弃生命。
飞蛾把所有生的希望都倾注在了“挣扎”上。
“鼓动双翅”让我感到飞蛾想尽一切办法逃生。
“极力”,就是用尽力量,想尽一切办法。
飞蛾鼓动的是双翅,跃动的是生命的力量。
从“挣扎、鼓动、跃动、强烈、鲜明”可以看出飞蛾对生命的渴望,即使自己是那样渺小也要奋力一试。)
(3)教师引学:有一只飞蛾在你头顶上飞飞来飞去,你伸出手把它捉住了。现在,这只飞蛾就在你的手中,你感受到它怎样的跃动?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课件出示:“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4)教师引问:为什么它的跃动如此强烈?如果你就是这只飞蛾,你会怎么想?(生展开想象)
过渡:对,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你们知道一只飞蛾的生命有多长吗?一般飞蛾的生命只有9天。为了这短短的9天,小小的飞蛾拼命地挣扎。但它挣扎着——(引读句子)
(5)教师引读: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教师引学:小小的飞蛾尚且如此珍惜生命,我们人类又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下面这些是地震中的一些图片。(出示后说)这一张张熟悉而又曾经震撼过我们心灵的图片,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伟大、坚强。
是啊,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7)小结:是啊,飞蛾是脆弱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这就是——(生齐读)“生命生命”。
(8)小结学习方法。
教师导学:我们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等方法学习了第一个事例。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两个事例。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教师指名读要求,组织学生学习。)
①快速读剩下的两个事例,画出每个事例写得精彩、含义深刻的语句。
②简单标注对所画语句的体会。
2、瓜苗生长。
(1)(课件出示:“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①教师引问: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香瓜子生命力强?
(砖缝、掉、竟然、冒出)
a、教师导学:是啊,我们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等条件,而这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作者的震惊?(生:竟然)
b、教师引学:你能区分带“然”字的常见词吗?[课件出示:选词填空。
竟然依然显然
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显然)不易生长,但它为了生存(依然)努力着,那小小的种子,(竟然)可以冲破重重阻力,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②教师引问: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而用“冒”?
(因为“冒”字体现了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2)(课件出示:“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①教师引问:什么让你震惊?(顽强的生命力、渴望生命的欲望)
②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坚定、不屈服的语气。)
(3)小结写作方法。
教师导学:作者在前面两个事例中写了小飞蛾而没写大象。写了小瓜苗而没写大树,看来“小”的事物更能突出生命的伟大。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也能加以运用。
(4)过渡: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请大家读读“静听心跳”这部分内容,说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震撼。
3、静听心跳。
(1)(课件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2)教师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手放在胸口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生把手放在胸口感受。)
这就是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自己。你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
(3)教师引问: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激动……)
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课文。
(4)教师引问:是呀,生命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待生命都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5)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句子: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要对自己负责。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第二句写得好,因为“必须”突出了作者对生命负责的坚定态度。)
(6)小结:作者再次感悟到生命就是自己那沉稳有规律的心跳。于是,作者坚定信念,一定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我们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再一次呼唤生命——(学生齐读:生命生命)
三、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
1、多媒体课件介绍课文的作者杏林子。(出示照片)
杏林子自12岁起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整整50年时间哪!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分分秒秒,她都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
她曾经在她的作品中这样写道——
我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我就不要活了。结果,好不容易熬了三年,还是没有好!我想:好吧,再延长三年好了,如果再不好,我就绝对不要活了!
就是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下,她被挣扎求生的飞蛾震惊,被顽强生长的香瓜子感动,被自己的心脏那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所震撼,于是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想:绝不要放弃生命,她悟出了生命的意义:(课件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2、教师导学:结合课文谈谈,在杏林子看来,什么是有限的,什么是无限的?
(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创造的价值是无限的。例如杏林子虽然去世了,但她的作品、人品还在,她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过渡:其实,像杏林子这样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的人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谁?(出示课件)
邰丽华,2岁开始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是她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并且用残缺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
丛飞,进行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总共资助了178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300万元,自己却欠债十几万元。在患胃癌期间,病床上的他仍念念不忘那些失学的儿童。
四、升华情感,书写生命感言
1、教师导学:此刻,相信你一定对生命有了深深的感悟,请拿起你的笔,写下你对生命的感言吧!
(出示: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生命是墙角砖缝中盎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香瓜子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决心;
生命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2、教师引导学生抒写生命感言,交流汇报。
3、教师引问:此时此刻,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呢?
4、教师导读:生命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写不完的诗,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生命深深的思索,再读——(生齐读)“生命生命”。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3.认识生字“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 (课件出示美人鱼的铜像)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 ——“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说起安徒生,同学们的话比我还多,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2.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3.过渡:安徒生一生中共写了170多篇童话故事,读过的每个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丰富、共享资源。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下面的阅读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读书后汇报交流,教师相机与学生共同梳理:课文主要写了小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感人故事。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这样几部分:
(1)故事的序幕: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憧憬人间幸福生活的小人鱼;
(2)故事的开端:小人鱼救出王子,并爱上王子;
(3)故事的发展:小人鱼为获得王子的爱情而忍痛服药,变成人形;
(4)故事的高潮:小人鱼的爱情失败,但又不愿加害王子;
(5)故事的结局:小人鱼化成泡沫;
(6)故事的尾声:小人鱼超生到精灵的世界。
三、再读感悟,加深体会
1.指名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1)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承受了哪些痛苦?最后她成功了吗?
(2)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3.学生交流读书收获。
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重点语段的预设:
(1)“小人鱼知道了这个消息,觉得她的心在碎裂。她知道王子结婚后,自己就会变成泡沫。为了王子,她离开了她的家庭,她交出了她美丽的声音,她每天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然而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心在碎裂”,极言小人鱼的伤心和委屈。为了王子,离开了家庭,她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被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丽的声音,她承受变哑无声之痛;为了王子,鱼变人,她承受着肉体之痛;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却一点也不知道,她承受着感情之痛;用王子的血可以复活自己,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她承受着生命抉择之痛。
(2) “小人鱼掀开紫色的帷帐,看到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她向尖刀看了一眼,然后又把目光转向王子。刀尖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忽然,小人鱼把刀子远远地向浪花里扔去。……小人鱼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然后跳到了海里,她觉得她的身体在一点点融化成为泡沫……”
看新娘,这是夺走她幸福的女人;看尖刀,把目光转向王子,要么用王子的血让自己复活,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刀子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具体的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善良、崇高的小人鱼选择了自己化成泡沫。“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她是在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向自己的生命诀别。
在讨论“最后小人鱼成功了吗”这个问题时,要允许学生个性的理解:可以说她没有成功,因为她没有得到王子的爱情,王子与别人结婚了,而她自己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也可以理解为她是成功的,尽管最后小人鱼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但是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过程中,因为她的勇敢、善良,被超生到了精灵的世界,她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永存。
四、读写结合、感情升华
1.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练笔:小人鱼变成了透明的小天使在天空飞翔着,在世界的上空撒播着快乐微笑和爱心……小人鱼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选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读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在阅读欣赏课上再交流读童话的心得。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材分析
?解题〕
题目是一个主谓短语,主语是“小乌龟”,而谓语是“笑了”,可以看出这是一篇用拟人手法写的童话,那么小乌龟为什么笑了呢?这是题目留给我们的悬念。这篇童话讲了发生在小乌龟身上的两件事,所以学习时要抓住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事件过程中人物的表现,这样才能很好地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结构分析〕
课文由三个自然段构成,下面就来看每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小乌龟因为爬得慢没帮上小猴的忙,大家不理睬他了。
第二自然段:写小乌龟救起了落入水中的小公鸡,小公鸡感谢他。
第三自然段:写大家解除了对小乌龟的误解,小乌龟笑了。
这篇课文先叙事,通过两件事的对比,结尾扣题。
?语意理解〕
“一天,小猴家失火了,小山羊、小公鸡急急忙忙跑去救火。”
这句交代了时间、事件起因(失火)和大家对待这件事的态度。“急急忙忙”一词修饰“跑”,把小动物们救火时的情况写得很真切,充分表现了他们热心助人的精神。
“小乌龟也赶忙往小猴家爬。可是,当小乌龟爬到小猴家门口时,火早已被扑灭了。小乌龟难过地说:squo;唉!我爬得太慢了!squo;”
这句叙述的是小乌龟对待这件事的所作所为。“也赶忙”说明他也和其他动物一样急切地想去帮小猴救火。“可是”表示转折,也表达一种遗憾的心情。“难过”是小乌龟说话时的表情,表现了他没有帮上伙伴的忙的遗憾心情。“唉,我爬得太慢了”,这是小乌龟自己说的话,陈述了事实,也表达一种无奈和遗憾。动词“跑”与“爬”相对,我们可以感受到小乌龟的速度,“早已”一词更突出了小乌龟的慢,也更突出了小乌龟的“难过”。
“小公鸡生气地说:squo;我看,你是不想帮朋友的忙!squo;”“小伙伴们都不理睬小乌龟了。”
这句话描述了大家对小乌龟的态度。“生气”描写了说话时的神态,表现了小公鸡不满的心情。“你是不想帮朋友的忙”,这是小公鸡对小乌龟的评价,很显然与小乌龟的初衷相违背,是误解了小乌龟,并且大家都不理睬他了。
“小乌龟只好每天孤零零地待在河岸上。”
这句形象地描述了被误解的小乌龟的表现。而对大家的指责、误解,小乌龟并没有解释,他也没有表白他对朋友的一片真心,可见小乌龟是不愿夸夸其谈的,没做的事他决不表功,所以“只好”“孤零零”的一个人独处。
“小公鸡不小心滑倒了,掉进了河里。”
两个动词“滑”、“掉”很形象地写出掉进河里的情况。“不小心”用得很贴切。
“小猴急得大喊:squo;小公鸡掉进河里啦!squo;小山羊急得团团转。”
这句描述伙伴们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和行为,两个“急得”同样表明伙伴们互相帮助的精神,“团团转”很形象地描写出小山羊着急但又无计可施的样子。
“小乌龟看到了,squo;扑通squo;一声跳进河里,拼命向小公鸡游去,把他驮上了岸。”
描述小乌龟救小鸡的过程,“跳”“游”“驮”三个动词描述了全过程,而一个“拼命”更显示出小乌龟的全力以赴,表现他救小鸡的急切心情。
“小公鸡感激地说:squo;谢谢!谢谢!squo;”
被救的小公鸡的表现,“感激”与前文“生气”相对比,表现小公鸡已经明白了小乌龟不是不想帮朋友的忙的人。
“小乌龟说:squo;不用谢。我在陆地上爬不快,可在水里就游得快啦!squo;”
这是小乌龟的第二次语言描写,与第一次的遗憾相比,这句不仅表明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表达了帮助朋友之后的喜悦心情。
“大家都觉得先前误解了小乌龟,一齐向他道歉。小乌龟高兴地笑了。”
大家终于理解了小乌龟,并且一齐向他道歉,可见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知错就改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行动是最好的证明。小乌龟没有语言的解释表白,但他的行动让伙伴们真正地了解了他。“小乌龟笑了”扣题,表现小乌龟被大家理解后的高兴心情。这句与前文“只好孤零零地待在河岸上”对比,也引起了读者的思考;面对误解应该怎么办?小乌龟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写作特点〕
1.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阐明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
2.生动形象的描写,恰到好处的照应,使人物形象鲜明,文章主题深刻。
教学建议
1.题目质疑,激发兴趣。
读题目之后,学生自主设置疑问,“小乌龟为什么笑了?”“小乌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教师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初读感知,自悟解疑。
学生进入“快乐读书屋”后,带着刚才的疑问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解决自己设置的疑问。
3.分角色朗读,读中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这篇童话人物对话多,而且个性鲜明。在分角色朗读指导时,引导学生体会叹号所表达的语气。例如:小乌龟难过地说:“唉,我爬得太慢了!”引导学生用低且缓的声音读出小乌龟的自责。又如:小公鸡感激地说:“谢谢!谢谢!”用急切、感动的语气来表现小公鸡的感激之情。
4.文前提示解析:
(1)小乌龟被人误解了,这是为什么?
小猴家失火了,大家都急忙去帮忙,可是由于小乌龟在陆地上爬得慢,以至于到的时候,火早已被扑灭,而被大家误解为不愿帮朋友的忙。
建议:引导学生将事情叙述清楚,理解正确,语言明了。
(2)他该怎么办呢?
被误解的小乌龟并没有用语言解释,而是在小鸡落水后救了他,他的行动让小伙伴真正了解了他。让学生明白行动是最好的证明。
建议:在教学第二段前,可进行提问,让学生想象回答。然后再进行第二段的阅读,说说小乌龟被误解后是怎么办的。
5.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说说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的别人误解你的事例。使学生明白只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真心帮助他人,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6.课件演示,检查文后要求会认的字。
7.提供选择,推荐作业。
(1)创编课本剧“小乌龟笑了”。
(2)查找有关乌龟的资料。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