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教案5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反思以往的教案,我们可以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案中应设定明确的学习成果,以下是九九公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夜景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夜景教案5篇

夜景教案篇1

一、内容分析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皎洁的星光、五彩斑斓的灯光、千变万化的焰火,使我们的夜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本教材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学生回忆夜晚的万家灯火和五彩的节日焰火,给我们的居住环境披上了美丽的霞衣,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本课是以“夜色”为主的创作画。此课的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景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生活中学生都有过观看美妙夜色的经历,教学中可以通过看有关录像或图片,引起他们美好的回忆,激发起对夜色的喜爱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用手中的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教学中,强调色彩在美化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观察、认识、比较来辨别颜色的深浅,理解亮色与暗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使学生在使用颜色的过程中,运用一些简单的色彩知识,使画面产生强烈、响亮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本课教材可选用绘画、剪贴等多种形式来完成作业。通过学生动手的过程,培养脑、眼、手的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绘画的技能,学会自己动手来装饰和美化生活。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到颜色有深浅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颜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应会: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抒发出自己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认识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难点:如何利用颜色对比表现夜色的美感。

四、学习材料

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案

1、情趣盎然——激发艺术激情

魔术表演:白昼变黑夜

演示:黑板上贴有依仗表现城市白昼的图画,画面中老师事先用粉笔画好了太阳、云彩等,只见老师用蘸满黑色水粉颜料的大刷子在画面上一刷,白昼立刻变成了黑夜,天空中出现了月亮、星星、烟花等。学生赞叹不已。

(设计意图: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好功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驱动力,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效。本环节我利用油画棒和水粉颜料不相融的科学原理,在白纸上表演了一个色彩魔术。这样的导入,巧创教学情境,营造一个神奇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更唤起学生对获得知识的渴望。)

2、赏心悦目——获得美感体验

⑴你记忆中的夜晚是怎样的?

⑵今天,老师就来当一回导游,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宁静而美丽的夜晚。

多媒体欣赏:各种各样宁静的夜晚:城市、乡村、海洋?

⑶逛了这么多地方,你对夜晚是否有了新的感知?请你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艺术审美的本质是美感。而我认为,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的,因此我通过回忆、感受、表达三个步骤,让学生逐步提升对夜晚美的体验。特别是在欣赏部分,结合悠扬舒缓的音乐,宁静优美的图片,伴随老师轻轻的吟诵,让学生沉醉在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中,有的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的合着音乐低声吟唱,一起感受和体验夜晚的美妙,这一切仿佛把学生带进了充满趣味和奇妙而又绝对真实的童话世界。)

夜景教案篇2

活动名称:刮画《家乡的夜景》

活动目标:

1、学习刮画的技巧,了解刮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刮画的方法;

2、感知色彩明暗的对比,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体验色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发展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认识深色和浅色;

2、多媒体幻灯片夜景图;

3、幼儿作画工具(画纸、油画棒、无尖铅笔);

4、半成品几张(一张铺好浅色底色的关成品、一张在浅色底色上涂好的深色的半成品);

5、歌曲《萤火虫》磁带。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引出课题。

幼儿欣赏歌曲《萤火虫》,小朋友你们知道歌曲里唱的是谁吗?萤火虫什么时候进来?(是晚上)。当夜幕降临,到处是一片漆黑的时候,小动物迷路的时候,萤火虫打着它的小灯笼把小动物们安全地送回了家。

2、欣赏图片,放映幻灯片,“家乡的夜景”。

天黑了小动物们有萤火虫,城市的夜晚没有萤火虫为、该怎么办呢?灯光把城市的夜晚装扮得十分美丽,我们来看看这是哪里吧?

(1)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是哪里呀?(是晚上的天安门)天安六上有什么?(有彩灯和焰火)

(2)再依次欣赏几张代表性城市的夜景如:人民大会堂、北京西客站、立交桥、东方明珠等地方的夜景。

(3)观察我们家乡的'夜景,看看这里是哪里?(是白天的广场)大家看看晚上的广场是什么样子?

(4)观察图片,看看这是哪里?(是马路)观察晚上的街道同白天的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说说晚上与白天有什么不同?

(5)观察图片看看图片上是什么?(是楼房)到了晚上房子里是什么样子?(家家户户亮起了灯,天上有星星和月亮,还有路灯)

3、欣赏范例,示范讲解

我这有只神奇的魔笔,它能刮破黑夜,把夜晚变成一幅美丽的画,(教师边讲解边出示画纸现场做画),我用魔笔刮破黑夜,一颗小星星钻了出来,又钻出一颗小星星然后是月亮……

小朋友,想知道是一支什么样的魔笔吗?(出示无尖铅笔)啊!原来就是一支无尖的铅笔呀!一支没有尖的小铅笔怎么能画出这么漂亮的图画呢?原来我的画纸也有点特别,画纸上用油画棒涂过了,这种画叫“刮画”。

4、认识刮画,熟悉作画步骤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画法“刮画”,刮画与其他画的区别在于画画上之前,要先把画纸处理一下。

(1)首先在画纸上均匀的涂上一层浅色;

(2)在浅色上涂两遍深色:第一遍横着涂,第二遍竖着涂。如果你有一尺会飞的魔笔,你想乘着去哪里呢?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中,有许多神奇美妙的地方,我们“家乡的夜景”这么美,下面就请小朋友拿我送你们的魔笔,画画咱们“家乡的夜景”,乘着魔笔出了吧!

5、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先涂一遍浅色,涂满了再涂深色,在涂深色的时候,注意要涂得均匀,涂得满,动作要快;

(2)想好了再刮画,错了的话用同样的颜色的油画棒盖上重画。

6、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7、活动结束

让幼儿拍手唱歌《小蜡笔》。

夜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14个生字,正确选择“钻、载、臂、撒”等多音字的读音;理解41个新词语;能仿写比喻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劳动热情,领悟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重点句是一个长句子,且含义深刻,要引导学生分步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同时,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这对理解课文内涵有直接作用。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

1、读课题,简介葛洲坝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是葛洲坝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位置在湖北省宜昌市以西,总装机容量达217.5万千瓦,仅次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2、理解题意,推测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着重写了葛州坝工地夜晚的什么情景?

2、用自己的话回答。

3、自学课文,学习字词,思考:“我”在葛洲坝工地上看到什么情景?听到什么声响?想到了什么?(找到有关小节。)

4、检查自学情况,重点注意以下几个字:

读音:啸醉

多音:风钻运载撒遍号子

字形:睹、坝

词义:观赏、镶嵌、呼啸、自如、旋律、合奏曲、交响乐、陶醉、激励、奋发

5、讨论思考题,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5题。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默读课文,用“_______”加“△”划出重点词句。

三、研读第一段。

1、读后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2、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两处告诉读者,写的是工地的夜景,与课题照应。

四、研读第二段。

1、导入:来到工地,“我们”首先远望葛洲坝,看到的是怎样一副迷人的夜景?

2、体会比喻句:“葛洲坝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夺目的光彩使我眼花缭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欢欣、赞美的感情。)

3、感情朗读比喻句,读出欢欣、赞美之情。

4、我们在工地上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尝试完成《作业本》第3题填空的前两项。板书:

看到 听到 想到

风钻工打炮眼(紧握) “嘟嘟”的汽车声 1、这座大坝凝聚

震捣工震压模板(大显身手) “突突”的拖拉机声 着建设者们的

电焊工挥动焊枪 “轰轰”的山石爆破声 热情和智慧。

汽车来回奔驰 “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声 2、水电站建成后,

小火车运载沙石呼啸前进 祖国撒遍“夜

吊车伸出铁臂提起重物 明珠”

5、自读第3、4自然段,找出表达作者赞美之情的重点词。

紧握:表示风钻工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大显身手:显示工人们征服自然的威力。

挥动:表现工人劳动热情高涨。

来回奔驰、呼啸前进、伸出铁臂。

以上这些重点词,让读者体会到这是一个紧张繁忙而又迷人的夜景。

体会文中象声词对于表现工地繁忙景象的作用,再用象声词说说别的劳动声音。

6、体会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1)你听过合奏曲、交响乐吗?为什么把建筑工地上的声音比作合奏曲、交响乐?为什么又说这声音令人陶醉?(这是因为:①建筑工地上的声音丰富多样,这些声音又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望而发出的;而合奏曲、交响乐也有多种乐器配合,围绕一个演奏的。在这一点一两者相似。②作者自己有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他听到工地上人们劳动发出的声音,联想到祖国建设的迅猛发展,因此觉得这声音很美,而合奏曲、交响乐都富有音乐美。所以这样比喻,而且被这种境界和思想活动陶醉了。)

(2)把工地上的声音又比作什么?其实,作者又把工地看成是什么地方?

(3)通过朗读,赞美建设者劳动的热情。

7、齐读第二段。

五、讨论构句特色,进行仿说练习。

1、仔细读作者描述工人们操作的句子,想一想,他是怎样把工人们劳动情景表达出来的.?(先写动作,后写工效。)

2、仔细读写各种车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工人们的劳动情景表达出来的。(先写工具特点,再写工作情况。)

3、想象汽车、火车、吊车司机是怎样工作的,用先写动作、后写工效的句式仿说。

六、作业。

1、《作业本》第2、3题余下部分。

2、选作题:描摹工地上其它声音,写下来。

第3课时

一、复习听写字词。

二、学习第3段,理解重点句。

1、交流。教师板书:人民万岁。

2、“人民”是谁?“万岁”是什么意思?(千秋万世永远存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重点词的意思。(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世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看到工地上广大人民日夜奋战,建起这样雄伟的大坝,感受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情不自禁地高呼“人民万岁!”这短短的4个字凝聚了作者对建设者的赞扬、歌颂、祝愿的感情。)

3、朗读重点句,完成《作业本》第2题。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明确.写作顺序。

四、作业:

1、《作业本》第4、6题。

(仿写时注意:前后两种事物必须有相似点,但又必须是不同的事物。)

2、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课后题5*。

教学后记

1、文中有许多好词好句,指导学生积累。

2、模仿课文写一篇短文,较好。

夜景教案篇4

说教材

我说的课是浙江义务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文《葛洲坝工地夜景》,文章写了“我”在葛洲坝工地上看到的热火朝天的紧张劳动局面,赞扬了劳动人民巨大的力量和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贡献。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抓重点句协助理解课文,这是理解课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学好这种方法,又能为下一单元学习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打基础,本课又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所以在本课学习中,若能更好地领会这种学法,对同学今后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本课教材,考虑同学的可接受性,根据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8个词语。

2、学会根据重点句协助理解课文的方法,这是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决定的。

3、理解课文,体会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为本课文字优美,感情丰富,所以确定这一目标。

教学重点: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所以我确定目标2“学会根据重点句协助理解课文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体会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这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而且要从文章中的词句中去挖掘出人民的力量和贡献,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确定这一目标为难点。

本课我将分3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习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并理清脉络进行分段,找出重点句

第二课时:抓重点句学习课文

第三课时: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进行仿写

教法:

我想主要采用“重点词句突破法”,使同学能更好地学习“抓重点句协助理解课文”这一学习方法,落实教学重点。同时还采用“情境教学法”,因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文章,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劳动专场迷人的夜景,通过老师生动而充溢激情的语言、课件、录音等手段,使同学入情入境,拉近课文与同学的距离,能更好地协助同学学习课文;采用“举一反三,学法迁移法”,因3、4自然段结构相似,用此方法能促使同学实现知识向能力转换的过程。

学法:

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而本文感情丰富,更是适合用此方法;另外,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读-划-品-想-读”等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充溢激情的导语,将同学引到美丽迷人的葛洲坝工地,使同学入情入境,一下子拉近同学与课文的距离,从而发生课文的兴趣。紧接着简介葛洲坝的雄伟,为下文体会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力量物伟大贡献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三、检查预习,学习新词

四、理清脉络,分清段落

五、找重点句,初步落实教学重点

同学通过再次读后,很容易能找到两句话:

(1)课文开头第一句

(2)第5节第一句

在此,应该让同学分组讨论分析两句话的意思,再确定重点句,这时,同学的思维会入于积极活跃状态,从不同角度分析出第(1)句是概括课文了主要内容,第(2)句点明文章中心,所以要确定第(2)句为文章的'重点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读重点句

二、理解重点句,引导质疑

1、让同学反复读重点句,然后问: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由质疑入手,能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开启智慧,并能找准教与学的起点,起到教学导向的作用。

2、梳疑后,归纳出三个问题:

(1)作者目睹到怎样的工地夜景?

(2)从哪里看出大坝凝聚着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智慧?

(3)作者为什么要高喊“人民万岁”?

三、抓重点句,根据问题(1)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领会葛洲坝的美丽和巨大作 用,初步领会感情

1、同学速读课文,划出写葛洲坝工地夜景的句子

2、出示第二节课文

(1)这句话运用比喻写法,写出大坝的美,所以我采用先让同学在读中品味你怎样感受到大坝的美——引导仙女、珍珠、宝石分别指什么,从而同学能初步感受到大坝的美,为了深入理解,我再通过cai课件播放,让同学再次感受美,最后让同学带着赞美的感情读这句话。

(2)这么美的大坝有什么用呢?引导读第5节,理解“夜明珠”指的是葛洲坝建成发电后各地的电灯,从而领会大坝的巨大作用,为理解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干是为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铺垫。

四、抓重点句,根据问题(2)学习第3、4自然段,深入领会感情

1、先扶学第3自然段

(1)读:读段落

划:划出写了哪些工人,他们在干什么

品:从哪些词句中最能看出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和智慧

想:闭上眼睛联想当时局面,加深理解

读:进行感情朗读,通过个别读、小组读、比读、齐读等方式,体会工人紧张地为建大坝而不分昼夜地紧张劳动

(2)总结学法

2、迁移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4节,既理解内容,又形成自学的能力

在同学学习反馈后,教师协助理解本段中的几个比喻句,因为这几个比喻句外表上看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这样比喻和作者倾注在句子中的感情理解起来就较难,所以我先采用播放由工地上各种声音合成的录音,再播放一些合奏曲、交响乐,让同学比较这两种声音的异同,考虑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达到领会作者内心的感情。

五、抓重点句,根据问题

(3),升华感情

再读写大坝作用的句子,理解“人民万岁”,和作者当时的心情,达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最后让同学饱含深情地读课文结束本堂课的学习。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朗读,进行朗读竞赛

二、选自已喜欢的语句再进行朗读,背诵,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仿写练习《观赏____》

板书:

5 葛洲坝工地夜景

迷人:你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

大坝

作用:“夜明珠”撒遍祖国大地

板书的设计既能突出抓重点句协助理解课文的特点,又能提纲挈领地将课文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示出来,起到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的作用。

总之,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做到“以同学为主体”,给足时间让同学读书、考虑、讨论,让同学积极动脑,发展思维,同时注重学法指导,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培养语感,读中陶冶情操。

夜景教案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4个,理解41个词语的意思,能给多音字“钻”、“载”、“臂”、“撒”选取正确读音。

2、能按要求预习课文,找出重点句。

3、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4、认识到在为祖国“四化”建设中,人民群众高昂的劳动热情,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14个,理解41个词语的意思,能给多音字“钻”、“载”、“臂”、“撒”选取正确读音。

教学难点:通顺、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话,介绍葛洲坝水电站。(我国目前拦截长江的第一大坝)。作者当时去看了正在建设中大坝的夜景,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今天我们也去看看葛洲坝的夜景。

2、揭题。(教学生字)

二、预习,初读课文。

小组合作,预习课文

三、检查预习

1、开火车检查生字词读音。

2、找出本课多音字,并组词。

(“钻”、“载”、“臂”、“撒”)

找出本课的形声字。抄写生字

3、指名轮读课文。

思考:这篇写景的文章着重写了葛洲坝的.什么情景?

4、质疑提问、讨论解决。

四、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每段的段意是什么?

2、轻声自由读课文,划出你喜爱的句子,并读出感情。

五、课堂作业

1、作业1、2题

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能体会课后作业题中3个句子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到在为祖国“四化”建设中,人民群众高昂的劳动热情,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能体会课后作业题中3个句子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

如何达到要求?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重点句。

2、说说为什么找这一句?(这句话提出了全文的主要意思,即歌颂劳动人民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3、齐读重点句。

4、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目睹、想到、高呼)

5、作者目睹的工地夜景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让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呢?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出工地的夜景?

6、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看图理解作者的惊叹与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

7、学习3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主要讲什么?

(2)作者目睹了工地上的哪些人在劳动?

(3)他们是怎样在劳动的?

(紧握、握住、挥动;奔跑、前进、提起)

(4)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劳动同大坝有什么关系?

(5)说说你喜欢这一段的哪些词句。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应该怎样进行朗读?

8、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2)“合奏曲”是什么意思?(表演)文中具体指的是哪些声音组成?(表演)

(3)作者听到工地上的声音,有什么感受?请划出来读一读。作者为什么把建筑工地上的声音比作合奏曲、交响乐?为什么又说这声音令人陶醉?

(4)“又好似战鼓咚咚,军号哒哒,激励人们奋发向前。”这里又把工地上的声音比作什么?把劳动工地看成什么?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轻声练读。

2、指名读。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3、作者目睹了工地的夜景,想到了什么?

“人民万岁”是什么意思?(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群众的功劳是永存的。

作者想高呼“人民万岁”,表达他怎样的一种感情?

(赞扬、歌颂、祝愿的感情)

4、自由练读第5自然段。

四、小结学法。

先找出重点句后,再从其他部分找出具体事例,然后读读议议,体会重点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题第1题的(2)、(3)小题

作业本3—5题

夜景教案5篇相关文章:

植树节教案大班教案精选5篇

小班教案不乱扔垃圾教案5篇

中班语言教案想飞的小象教案5篇

小班教案认识图形教案优质5篇

幼儿园教案小班美术教案优秀5篇

5年级体育教案5篇

语文5年级教案最新5篇

5的加法运算教案5篇

口语教案5篇

报纸教案5篇

夜景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