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媒体的运用,生动的教案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案的灵活性为教师提供了应对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空间,增强课堂互动,以下是九九公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陶罐和铁罐》教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陶罐和铁罐》教案篇1
小学语文第七册其中一篇课外阅读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这则寓言,我们采取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采进行。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不口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
怎样才能把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采用话剧的手法把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
开门见山:讲台正中是公正人(老师),左边是陶罐的扮演者,右边是铁罐的扮演者,他们头上分别带着涂上彩色花纹的陶罐和铁罐的头饰
(陶罐的神情是谦虚的,而铁罐表现出来的是一副骄傲的'样子)。两旁坐着热情的观众。
第一幕:铁罐奚落陶罐
老师开场白: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傲慢地问)
陶罐:“不敢,铁罐兄弟。”(谦虚地回答)
老师:“铁罐为什么敢这样问陶罐?”
观众(1):“因为铁罐坚固,不怕碰撞,这也是铁罐的优越性。”
观众(2):“铁罐认为陶罐经不起它的碰撞才敢这样问。”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轻蔑的神气)
陶罐:“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争辩说)我们生来就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铁罐:“住嘴”(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过不了几天,你就会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气势汹汹)
陶罐:“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颜悦色)
铁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老师:“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越来越傲慢无理?”
观众(3):“铁罐自以为不怕碰撞就了不起,盲目自大,说话尖刻,不尊重别人,更是没有正确评价自己。”
老师:“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观众(4):“陶罐‘争辩’,说明陶罐谦虚并不是懦弱。我们应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不能比长处斗自大。”
老师:“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观众(5):“铁罐蛮横无理,充分暴露了铁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长处的缺点。而陶罐谦虚但不懦弱,对铁罐的不讲道理,陶罐不再理会它了。”
第二幕:世界的变化
老师:(有感情地对白)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渣滓和尘土。
(陶罐和铁罐坐下伏在桌子上)
第三幕:陶罐和铁罐的变化
老师: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用手拍拍陶罐)
观众(6):“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表情惊讶地)
(陶罐慢慢地站起来,弯着身子。)
观众(7):“真的,一只陶罐?”(高兴得大声叫起来)
老师:慢慢地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老师表演)
观众(8):“多美的陶罐!”“小心点,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陶罐:(站起身)“谢谢你们!”(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
老师: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地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不知道它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了,早已无影无踪(铁罐取下头饰,回到观众席)。
老师:“人们为什么会找不到铁罐?”
观众(9):“铁罐虽然不怕碰撞,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随着天气的变化,被氧化了。连痕迹都找不到了。”
老师:“在这里。铁罐的下场和陶罐不朽的文物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师总结:这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已经表演完毕,在此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扮演陶罐、铁罐的同学和部分观众的表演表示感谢,他们精彩的、惟妙惟肖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什么感受。”
(这时,同学们都热烈讨论,互相谈自己的感受。)
大家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比人优越。也没有理由骄傲。比不上别人也不要消沉,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社会作贡献……。
(请陶罐、铁罐的扮演者和部分同学谈体会。)
陶罐扮演者:“我是一个谦虚而又不懦弱的陶罐的扮演者但在实际中我可不是一个谦虚的人……。
铁罐扮演者:“我是一个骄傲而又盲目自大的铁罐的扮演者。从这个角色中我感受到铁罐因为看不起别人的长处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得了个可悲的下场.希望自己在学习中不重蹈铁罐的覆辙……。”
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
老师:这是一堂寓意深刻的思想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谈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谈改正的方向……收到预期的效果。
借语文活动课形式教学《陶罐和铁罐》小学四年级语文借语文活动课形式教学《陶罐和铁罐》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陶罐和铁罐》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知道常见的展示故事方式;
2、初步了解电子演示文稿的优点;
3、了解简单电子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
4、能够围绕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图片素材。
重点难点:
1、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2、简单电子演示文稿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分析演示文稿,了解组成
1、师组织学生分析电子演示文稿示例,了解它们的基本组成。
生根据教材内容,补充讨论电子文稿的组成,填写学习单。
2、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本组作品需多少张幻灯片,以及每张幻灯片的内容、需要的素材及其作用,填写教材的学习单。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幻灯片要有封面和结束页,要图文并茂、背景统— —,少叙述,反映对话及寓意等故事要素。
二、制定小组的制作计划
1、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具体任务及分工,填写学习单。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齐心协力。
生讨论具体分工,明确任务,填写学习单。
2、师组织学生根据故事演示文稿的需要,分析故事段落,写出段落故事和人物对白,填写教材学习单。
提示学生,演示文稿上的故事分段要合理,文字简明,对话语气因人而异。
生合理分段,确定对白和文字,确认完成者,填学习单。
师组织学生确定幻灯片张数,并搜集、整理素材,填学习单。
引导学生:封面必须有标题、演讲人等组成要素,以及所有素材应合理存放。
生确定幻灯片张数、内容,填学习单,确定素材存放位置及命名。
三、评价学习结果。
四、总结、下课。
《陶罐和铁罐》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3、理解文章寓意,学会谦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神态和语气描写,了解内容主旨。
?难点】能够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把握陶罐和铁罐的性格,学会谦虚宽容。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朗读法、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咱们上节课已经结实了两位好朋友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两位朋友的名字分别是什么?陶罐和铁罐。(教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
2、这篇文章一共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1—9):写陶罐和铁罐的争吵;
第二部分(10—17):写陶罐和铁罐的各自的命运。
(三)深入研读
1、同学们,我们可以看到整篇文章几乎全部是用语言贯穿下来的。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分角色(陶罐、铁罐)进行朗读,注意各自说话时不同的语气(陶罐——谦虚,铁罐——傲慢),并选择一组同学上台展示。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朗读得特别棒,把陶罐和铁罐的情态描摹得活灵活现。)
2、同学们,那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作者笔下的陶罐与铁罐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从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傲慢、骄傲、狂妄、骄横的性格特点)
(陶罐:“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从中可以看出陶罐具有谦虚、不好争斗的性格特点)
(过渡语:大家再细心找一下,文中的陶罐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学生:对第二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陶罐还具有善良的品质,虽然铁罐对它说了很多难听的话,但是,在它和铁罐同样遭遇不幸时,它还是想到了铁罐“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3、同学们,经过上述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得知这篇文章蕴含了哪些道理呢?(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展示)
(小组一: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小组二: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小组三: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四)拓展延伸
我们得知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其实不难发现,我们是从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分析而来的。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也是大家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那接下来大家自行写一组对话,最好能够将事物或者人物的形象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
(生写完展示,教师总结评价)
(五)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自行想象,改变故事的结局。
五、板书设计
(略)
六、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对话较多,段落较多,对于学生来说,这非常影响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同学们为课文划分部分,这样学生对课文更加明确,对课文的重点内容也能轻松发现。然后再通过多种形式展现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从而了解他们的神态和性格,体会其这样表现的原因,这样教学重点和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陶罐和铁罐》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2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跟老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出示课题)
2.读题,
师:谁来读题?(读题)
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要求:
1.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陶罐御厨奚落懦弱
轻蔑争辩恼怒羞耻
流逝宫殿掘开 朴素
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小老师带读,正音,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提示“和睦相处”是多音字。
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表现人物的神态?(懦弱、轻蔑、恼怒、羞耻)并适当理解。
3.生字词语都认识了,再来读读难读的句子。
4.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指名说。
追问,铁罐哪里去了?
补充小资料袋: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5.整体感知
请你观察人物的表神态,说说故事中的2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的,故事一开头就写出了铁罐的骄傲,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这段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骄傲、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我们往下读读看——
6.认真默读2~9自然段,
用“——”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划出陶罐回答的话。
三、学习课文2——9自然段
1.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部分对话。
出示第一部分对话:1-6自然段
○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
①同桌分别挑选一个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
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②注意神态的词语就能把句子读好。那铁罐和陶罐在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找出第一次对话时描写神态的词语。
你看看陶罐说的这句话,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很谦虚?(称呼上)
再看看铁罐对他的`称呼呢?(真是太骄傲了,没礼貌)
③再请一组对话。
问1:铁罐,你为什么这么傲慢啊?
问2:陶罐,听了铁罐的傲慢的语气,你没有生气,反而很谦虚,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讲出铁罐的坚硬和陶罐的易碎的特点。)
④你还找到了铁罐说话时的哪些神态和语气?
(更加轻蔑)轻蔑是怎样的,你能来做个动作吗?谁来用更加轻蔑的神气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
(恼怒)恼怒就是说他(很生气了,越来越骄傲)铁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呢?(因为陶罐在争辩)
⑤陶罐要争辩些什么?出示句子(他不是懦弱……)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陶罐还想继续说下去)会说些什么呢?(自己读读,想想——指名说)但是铁罐容许他争辩吗?(不)哪里看出来的?(铁罐打断他说的话)所以这里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的快一点,硬一点。
⑥再指名2人来读这两句对话
○第2次推荐读(直接读对话)
(1)再同桌分角色练读,要读出铁罐和陶罐不同的神态和语气,你还可以加上一些眼神和动作。
(2)推荐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来推荐一位同学读铁罐,一位同学读陶罐。到台上来读,表演读,其他同学同样要听仔细,一会来点评。
(3)评价(估计读的好)如果读的不好,老师范读
○第3次展示读(直接读对话)
师:下面1、2大组做铁罐,3、4大组女生做陶罐,分角色来读这部分对话。
2.想象神态朗读
出示余下的对话:7-9自然段。
(1)师:这部分对话又该怎么读呢?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吗?
出示:“陶罐()地说”(心平气和、温和、平静、好言好语等)
“铁罐()地说”(歇斯底里、怒不可遏、暴跳如雷等)
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2)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3)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问1:铁罐,为什么你越来越生气了?
问2:陶罐,你为什么总是心平气和呢?难道你真的很懦弱吗?最后为什么又不再理会铁罐了呢?
3.全部对话练读
4.整体感悟
师:刚才大家从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中读懂并体会了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
铁罐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傲慢,一次比一次狂妄,而陶罐却始终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在和它讲道理。
5.师:为什么铁罐一次比一次傲慢?
骄傲的铁罐自以为很坚硬,总拿自己的长处去和陶罐的短处比,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板书:坚硬
是的,陶罐的确不坚硬,容易碎,板书:易碎。
但是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他惧怕了吗?
指导书写:谦虚。
四、存疑结束
师:同学们,骄傲的铁罐一直拿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陶罐的短处,那故事最后的结局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更深的思考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预设:
27陶罐和铁罐
(无价之宝)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无踪无影)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
第2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陶罐和铁罐》,知道了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只是陶罐,另一只是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成了无价之宝,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板书: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二、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板书: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齐读后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样子的?而铁罐呢?
请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出示14、17段,分别齐读。 (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2.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4.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三、作业:
其实,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故事我们以前在课内课外都读到过,比如《小柳树和小枣树》、《骆驼和羊》,老师还重新编了一个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读吗?咱们自己也能编一个这样的童话故事。
板书预设:
陶罐←———→铁罐
↓↓
易碎坚硬
↓↓
永久氧化
↓↓
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懦、辩、耻、逝、殿、掘”6个二类字及“骄傲、傲慢”等1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傲慢、懦弱、奚落”。
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3.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请跟老师板书“陶”(课题已板书在黑板上),注意它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预设):陶罐是什么物品?
师:陶,是用黏土烧制成的。(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一类字):傲慢谦虚恼怒荒凉朴素价值嘴巴吵闹感受捧起和睦相处盛东西
(二类字):懦弱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掘开奚落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铁罐常常()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而铁罐()了。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奚落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的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
1、师:铁罐常常奚落陶罐,那他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请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读读铁罐的话,看看铁罐是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课件:1-6自然段
生预设:铁罐很傲慢,自以为是……
师:同学们说得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其实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词语。
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老师把“傲慢”变成红色,那么“傲慢”是什么意思?(生:骄傲)。傲慢是这句话的关键词,通过“傲慢”,我们能知道说话人当时的神态,还能理解说话人当时的心情。这个词还能让我们读出傲慢的语气。谁来试一试?指导生读,评价)
2、师过渡:傲慢表现人物神态的关键词,而且这些关键词出现在对话时的旁白(提示语)中,对话中的旁白可在句子中有三个位置:句子中、前、后。请你找到旁白后再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关键词。
生:同桌合作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师生汇报交流)
师: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描写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学生汇报)
3、师:将说话人的神态动作带进对话中去,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内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小组间比赛)
(二)学习第7-9段,学生自己归纳表达陶罐和铁罐神态或心情的'词语。
师过渡:关键词能让我们一下就知道人物的神态动作,可是作者有时不会在提示语中加上这样的词。(出示课本7-9自然段。)
1、请读7-9段,考虑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心情变化?小组内讨论并确立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加到句子中,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2、小组汇报学习。
a.生(小组代表)预设:陶罐很温柔、不生气、和气……铁罐:发疯、更加生气、怒火冲天……
b.引导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生评价。
c、分角色朗读铁罐和陶罐之间的对话(2-9自然段)。
教师读提示语,一生读铁罐,另一生读陶罐的话;自由组合读(去到旁白)。
课件出示: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3、总结陶罐和铁罐各自的优缺点。
师:铁罐那么傲慢,究竟为什么?
生预设:因为铁罐很坚硬,所以它很骄傲。(板书:坚硬)
师:陶罐那么谦虚,他为什么不跟铁罐碰一碰?
生预设:因为陶罐很容易破碎。(板书:易碎)
师过渡: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那是无法比较的。难道陶罐一点长处也没有了吗?
(三)学剩余自然段
出示课件:默读剩余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一填。
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而铁罐()了。
生预设:陶罐:朴素、美观、有价值,铁罐:什么也没有了
师:易碎的陶罐成为了古董,坚硬无比的铁罐却变得无影无踪。从这篇课文中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预设:不能光看到别人的短处,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师:对呀,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因为人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童话故事学完了,铁罐的结局让人感到悲哀,不过,我们可以把结尾改一下:
四、拓展延伸,提高应用能力。
出示课件:
很多年以后,受了伤的铁罐也被人挖出来了,他()对陶罐说:“对不起,我只看到了你的缺点,没看到你的优点。”
陶罐()说:“人人都会有缺点,也都会有优点,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1、学生填空,并有感情地朗读。
2、师过渡:表示人物神态、动作的关键词都来源于生活,只要善于观察,你的写作就会变得非常生动。请大家来看:
一生出场,表演:边笑边说话。
3、师:谁能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成一句话?
生:预设:某某笑着说:“今天真高兴!”某某大声笑,说:“今天真高兴!”
五、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短处)易碎坚硬(长处)
谦虚傲慢
争辩恼怒
(长处)美观无影无踪(短处)
《陶罐和铁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
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一》!
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陶罐 易碎——→永久
忍让↑↓奚落
铁罐 坚硬——→氧化
《陶罐和铁罐》教案篇7
【教材理解】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为文物,铁罐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以“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为突破口。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划一划,找出铁罐与陶罐的对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次对话,重点品读,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与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学情简介】
三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
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说一说,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关于看待别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之重,本节课是以“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为突破口。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划一划,找出铁罐与陶罐的对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次对话,重点品读,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与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我知道大家都特别爱读书,尤其是童话和寓言。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寓言,那就是第24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2、大家看大屏幕,老师把他们带来了。这是陶罐,这是铁罐,你们知道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坚硬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屏幕出示词语,
现在心里默读一遍,有不熟悉的现在心里记住它。
3、同学们,词语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下面我们就随着它们一起走进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4、打开书,我们分段读文,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奚落”)
二、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解课文。
1、理解“奚落”
师:同学们刚才在说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词“奚落”,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师:那么,文章中的“奚落”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真正的理解“奚落”。
2、学习2——9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1)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请自由读2——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直线画出来。
(2)谁来读读铁罐第一次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什么?(骄傲,傲慢、看不起别人)
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
师:明明知道铁罐不敢碰他,却偏要抓住铁罐的弱点进行发问,目的是?
(嘲笑铁罐)
那通过铁罐这个表现,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看不起别人,用难听的话说别人的缺点)
师: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铁罐不慌不忙,他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读第二句
师:陶罐不但不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说明了什么?
(陶罐谦虚友好)
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
同位分角色练习。
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第一组对话。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读得这么好,首先抓住了重点提示语,进一步理解读,然后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读。这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的三组对话。
3、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三次对话。
(1)提出学习要求:同桌合作练读后面的三次对话,注意圈出描写神态或心情、重读的词语和标点,进一步理解读,然后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同桌合作表演读。
(2)同桌练读,老师巡视指导。
(3)学习第二次对话,大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
师:从他们读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
生加动作表情再读。
师:同学们看,这有一个什么号?.......,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说,陶罐没有说完的话。
师:对,我们有理时就要争辩,要理直气壮。
(4)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谁想跟老师一起来读第三组对话。(大屏幕出示第三组对话)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不好)同学们都比老师会读书,谁来读读。
生读。
(5)学习第四次对话。
师:铁罐这么恼怒无理,而陶罐还是那样平静友好。铁罐由刚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现在是——
生:火冒三丈、恼羞成怒........
指名生朗读第四次对话。
师:同学们,铁罐一次又一次地用不好听地话说陶罐,这就是——
生:奚落。
(6)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分角色朗读。
过渡:陶罐谦虚而不懦弱,它不跟铁罐针锋相对,而是向铁罐讲明道理,可以看出陶罐的胸怀非常宽阔,铁罐以为自己很坚固,就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据理力争,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说出了那么多蛮不讲理的话。
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陶罐和铁罐的结果又将如何呢?
4、学习10——17自然段。
(1)请学生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想想陶罐和铁罐结果如何?
(2)生交流汇报,出示相关句子,师相机板书“光洁、美观、无影无踪”。
(3)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4)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生交流汇报
三、揭示寓言,领会中心。
1、如果你碰到了这只铁罐,你会怎么劝告他?
2、生交流说。
3、揭示寓言寓意,身体和灵魂
四、作业:
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语句,积累语言。
《陶罐和铁罐》教案篇8
课题:陶罐和铁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生:想。
师:看,他们来了!(课件)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后面有勺子,叉子,是在厨房里。两个罐子上有表情,一个高兴,一个忧愁。要想在说些什么。
师:个子高一点的是铁罐,(板书; 铁罐)。个子矮一点的是陶罐。(板书;陶罐)
师:陶和罐都是生字,(看黑板,表情惊诧)诶你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陶和罐都有一个缶字。
师: 和老师一起书空。撇,横,横,竖,竖折,竖。
师:还需要注意什么?
生:陶罐的陶就是耳刀加上淘气的淘去三点水。罐里面是四横。
师:就是住字多一横。你读,你读,你读…齐读。
生:读,读,读,…齐读。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话音刚落)
师:那么,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补充板书:19*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师: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翻到第19课,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停)不会的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吧!
学生速读课文
师: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师:一会老师可要检查你呦!
师:那么,现在请你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人: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师:概括的非常好,语言非常凝练,能够抓住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主要内容。
师:那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呢?你,你,你,你……(一堆)
师:哎呀,大家的想法是不是一样啊?
生齐:是!
师:理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一读,画一画,也可以把你的理由写在书上作批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去吧!
师:课文2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借助阅读提示说出你的理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去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读好了吗?
生:读好啦。
师:愿意把自己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吗?
生齐:愿意。
师:谁愿意?你为什么喜欢陶罐?
生1:我喜欢陶罐,因为他很谦虚。我是从p101页的这句话看出来的。“不敢,铁罐兄弟。”
师:看出了谦虚。(板书:谦虚)还有吗?
生:我也喜欢陶罐,因为他不仅谦虚,还不懦弱。(师板书:懦弱)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得:“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师:懦弱,什么是懦弱?
生:就是软弱,不坚强。
生1:我觉得陶罐就很懦弱。铁罐说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陶罐却说不敢,还铁罐兄弟。我觉得他很窝囊,懦弱。
生2:我不同意**的看法。我反而觉得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和挑衅,表现的很从容,很谦虚。他知道自己的弱点,不能和铁罐硬碰。
师:陶罐是不是真的害怕呢?
生:不是,是谦虚。
师:谦虚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怕又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谁来试一试?
师:他读的怎么样?
生:他读的很好,但我能读的更好。生读
师:好,你是一个正直,刚强的陶罐子。还有补充吗?
生:我从“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我觉得陶罐很平和,不屑于与铁罐争吵。
师:还有什么理由让你喜欢陶罐?
生:还有陶罐很仁慈,很宽厚。我是从:“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身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他一定闷得够受了。”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陶罐,而讨厌铁罐。也来说说你的理由吧。你为什么不喜欢铁罐?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不喜欢铁罐是因为他傲慢。(师板书:傲慢)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的。“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他读的怎么样?
生1:根本没有傲慢。生2:他说的很好,但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生3:我觉得他读的还行,但我能比他读的更傲慢。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
师:读出了气势,你已经进入了角色。
师:还有相同意见吗?
生:我不喜欢铁罐,是因为铁罐很神气。我是从:“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谁还能更神气?
师:面对争辩的陶罐,铁罐?
生:恼怒了。
师:谁想读读看?
师: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
师:恼怒的铁罐看到陶罐居然还和他讲道理,这时候他怎么样?
生:他气的愤愤的了,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简直是火冒三丈,怒不可遏。
师:你能读出他的怒不可遏吗?
生读。带动作。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谁愿意来试一试?(出示课件)
a:读陶 b:读铁
师:谁能即兴演一演,为我们展现出当时的场景?
师:看了刚才的表演,我也想试一试,可以吗?我演陶罐,大家演铁罐。
感情朗读,动作表情,神态,烘托气氛,达到高潮。!
师:看来大家真的非常非常讨厌铁罐,厌恶铁罐。(师表情)(表情转变)难道铁罐就没有优点了吗?4人小组,讨论讨论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师指导,2分钟)
师:讨论好了吗?讨论好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生1:铁罐虽然很傲慢,但是却很坚硬。(板书:坚硬)而陶罐虽然很谦虚,但是却很易碎。(板书:易碎)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生2: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就骄傲,自大,就会像铁罐一样,下场会很可悲。
生3:我觉得人要学会面对自己的短处。就像陶罐知道自己的缺点是易碎,就不和铁罐碰撞,做人也贵在有自知之明。
四.总结寓意,拓展练习,学会辨证看待问题。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人无完人吗!
师:这则寓言正是抓住陶罐的优点和铁罐的缺点,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想,他能赞美陶罐、批评铁罐,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赞美铁罐而批评陶罐呢?这回我们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把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出示课件)有兴趣吗?留为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好好创造创造,明天课堂上我们进行展示交流。好不好?
下课!
《陶罐和铁罐》教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