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材料5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平常学习里,咱们都肯定碰到过事迹材料,要知道写事迹材料是可以作为宣传典型,下面是九九公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材料5篇,感谢您的参阅。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材料5篇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材料篇1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6日县委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后,黄杨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__同志第一时间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在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带头发挥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面对疫情,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镇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村分别成立疫情前线指挥部,班子成员任挂帮村指挥长,__同志就任茶树村指挥长。他迅速行动,靠前指挥,带领镇属部门抽调的8位同志到村立即开展工作,他把部门干部和村里面的同志分别划分成4个小组,他也把自己划分到其中的一个组,对茶树村外出返乡人员,重点是湖北、武汉等疫区返乡人员和绥阳县以外返乡人员“地毯式”逐户走访全面排查,认真询问基本信息并分别登记造册,排查出外出返乡人员368人,其中武汉8人,武汉以外的湖北7人。并对15人实行干部和医生进行一对一的包保,落实责任。

面对疫情,他既是宣传员又是服务员。先后组织村里制作了10副宣传标语,亲自用小喇叭录制了“不走亲、不访友、不串门、不聚集、不打牌、喜事后延、丧事从简”等宣传词,到组到户进行宣传。设卡点,发动在家党员第一个在茶树村成立了“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亮明党员身份,讲解上级对于防控的相关要求和防控知识,引导群众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每家每户发放宣传单。对于从湖北、武汉回来的15名居家隔离人员,他每户都去叮嘱,送口罩和体温计,讲讲居家隔离的重要性,并要求包片医生每天必须到家量体温,报告他居家隔离的身体状况,目前,回来最晚(1月20日)的杨平,已经安全度过医学观察期。

面对疫情,他“舍小家”“顾大家”。1月30日晚上10点钟,他听到了10岁女儿从老家打来的电话,爸爸:我发高烧,38.5度,此时他正在黄杨镇疫情期间第一个死者(因病)家里做工作,不做道场,一切从简,几千年的风俗一下改变过来,丧家的家人有点想不通,但是通过做工作,丧家按照了上级的要求执行了,对后来几家丧事启到了带动作用。这是他才想起女儿的高烧怎么样了,老家离县城20余公里,打电话过去问了一下,已经在县医院进行检查,女儿说:爸爸,你在做那样?他说:幺儿,怎么样了?爸爸,没事,医生说扁条体发炎,他才松了口气。目前为止,__同志一直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没有回过绥阳家里。

他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他分管烤烟,黄杨是烤烟大镇,年前全县的烟叶育苗推迟到年后,今年又遇到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育苗,烟农收入得不到保障,必须加紧行动起来,尽快把烟苗育好,才能保证烟农的收入。由于不能聚集,他分别通知点上的烟草干部和各村支书,整个育苗工作完成在全县走在了前面,完成育苗34012盘,为2020年的烤烟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脱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放在第一位,没有收入,“两不愁”就无从谈起,当前必须谋划好产业规划,他在茶树村首先第一个规划了烤烟、高粱和辣椒,其他村和社区纷纷行动起来,目前整个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对于疫情未外出的群众找到了收入的来源。

此时此刻,他依旧在一线,他清醒的认识,卡点取消,群众会放松自我防控意识,干部思想也会麻痹起来,宣传工作决不能减,但是内容必须随着变化。按照疫情防控力度不减,生产必须继续的原则,疫情没有结束,防控意识决不能动摇,始终战到最后。

他正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过硬的工作作风,在战“疫”中指挥、在一线上战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自己的担当和贡献。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材料篇2

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人民日报 微博

钟南山是一个真实、普通、甚至是平凡的中国医生。他跟所有有责任感的医生一样,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门诊看病人,每周坚持查房,一直到现在76岁了,还是如此。他说,这已经是一个习惯了!——南方日报

崇拜这样的个人,难道不比追那些网红流量明星强得多吗?钟老说“不是为了宣扬我自己”,可我们觉得,就该宣扬他这样的老人,就该引导我们的医护职业者和广大青年都来崇拜他、致敬他、向他学习!他不用去理会那些宵小之辈的冷眼、冷颜、冷言。公道自在人心。——网友李干事

国难思良将!钟南山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的道德风骨和学术勇气更令人景仰!此次,以84岁高龄,以身涉险,挂帅千里出征,让人无不肃然起敬、为之泪目!——网友景桥

虽说有钟老,让人放心!但是另一个角度,一个泱泱大国,不能只有一个钟老,什么时候才能出第二个,第三个!因为钟老再健硕,也终有老去的一天!但无人知病毒什么时候还会有下一次!——网友珊珊

无事小鲜肉,有事钟南山。国人的这种德性要改!

疫情风暴中的逆行者;和平年代真正的英雄。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材料篇3

与家人围桌而坐,灯火可亲,是每个人在春节最触手可得的幸福,可是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很多人选择“逆行而上”,家也成为他们暂时回不去的“远方”。

作为某某县某某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组组长的某某,也是千千万万奋战在抗疫一线中的一员。1月28日,某某接到命令,要提前到岗,全力保障全镇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某某告别家人,迅速赶到某某镇,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亲自书写50多条疫情宣传标语

作为石佛寺社区的包村领导,某某时刻牵挂着村子的防控情况。在检查完全镇村组疫情防控后,他立即奔赴石佛寺社区,安排部署疫情防控措施。为掌握全村人员流动情况,尤其重点排查人口密集地及某某武汉返乡人员,某某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分组在全村开展大排查,共排查出某某包括武汉返乡人员22人,某某以外其他地方返乡人员165人,并对这187人进行重点监测,全部要求居家隔离14天,并与村干部、村医一起每天入户为隔离人员测量体温,做好隔离人员的思想工作,及时掌握他们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

针对家在石佛寺社区现居住在某某的村民,某某逐户电话告知暂时不要私自返乡,坚决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当他得知有两户人家即将举办婚宴,立即前往家中,做通思想工作,暂时取消婚礼,避免人员聚集。在人员排查中,某某发现,塔园小区人流量大,外村人多,人员复杂。他立即组织社区党员干部设立临时检查站,组织村干部、党员、网格管理员共同值守,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登记检查,切实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截至目前,石佛寺社区共设置4个排查点,排查车辆80余辆。某某还亲手书写50多条宣传标语,张贴在村内醒目位置,还和其他党员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为村民发放400余份疫情防控宣传单,通过大喇叭、微信群等方式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不断提高村民的防控意识。

积极建言守好县城“东大门”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镇上县道银漫路车流量大了起来,某某更担心了。“车辆多,说明大家在出门,这个问题必须得重视。”某某第一时间向某某镇党委书记苏群山和镇长张永锋汇报,建议在黄泥河学堂组设立检查站,并成立党员突击队,某某建议被某某镇党委采纳,他还主动请缨担任检查站负责人。2月3日,考虑到珍珠村三岔口处于某某镇与某某交界处,必须要有坚强的堡垒坐守阵地,在某某的建议下,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安排人员专人24小时日夜值守,牢牢守住某某县“东大门”某某镇处于“鸡鸣两省三县”的特殊地理位置,为做好外防内控,某某还建议在居民小区、移民搬迁点成立3个临时党支部,在全镇组建流动巡逻队12支,成立6个党员突击队,3个青年突击队,动员群众自制红袖章50个,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截至目前,各检查点共排查监测流动车辆1000余辆,2000余人接受体温测量,劝返某某郧西走亲拜年车辆50余次。

凝聚战“疫”正能量

严峻形势下,如何才能让村民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一直是某某思考的问题。“要想村民不出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某某说,他们迅速启动宣传引导响应机制,组建宣传团队,利用广播、微信群等新媒体形势全方位报道疫情防控落实举措,及时向村民公开全镇疫情防控权威数据和相关情况,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疫情防控网络舆论环境。

除了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外,某某还积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共同参与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各村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人物。某某镇百惠购物广场总经理周伟向奋战一线人员捐赠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石佛寺社区“00后”大学生江燕、刘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东川村江世林、李方荣、王维连等党员群众纷纷加入疫情防控队伍……

“比我辛苦的基层干部还有很多”

元宵节,宅在家的村民都和家人在家中观看元宵晚会。当天晚上,某某除了在检查站值班外,还要巡回石佛片区4个村民小组,劝阻村民不要互相走动、聚集聚餐。防疫期间,某某白天要去各个超市、蔬菜店等人员密集场所查看物资供应情况,晚上要去检查一线人员值守情况,并陪同值班,率先垂范带领党员干部履职尽责。他还时刻关爱奋战在一线人员,亲自送去生活必须品,使我们的防控有力度更有温度。“这点事不算什么,都是我应该做的,现在是特殊时期,大家都很辛苦。”某某直言,自己只是某某镇众多抗疫人员的一份子,比他辛苦的基层干部还有很多,只要大家一起联手群防群控,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材料篇4

“我是护士长,是党员,还是湖北人,于情于理,都该我去。”山西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唐珊说。

唐珊是湖北天门人,大学毕业后在山西工作定居。这位37岁的女护士长,在看到医疗队招募信息后毅然报名,“这些年,两年能回一趟家。到武汉,就当是回家了。”

2月28日,是唐珊来到武汉抗疫一线的第二十六天。“时间过得很快,每天像打仗一样。”唐珊清楚地记得,到武汉是大年初三晚上7点,培训会一直持续到夜里1点多,第二天一早7点多就到岗。唐珊和队员们同中日友好医院的战友一起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这里有50名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

这是一位对工作严格到近乎苛刻的护士长。唐珊所在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是山西省级重点科室,护士有90多名。同事郝彬笑称,提起唐珊,年轻一点的护士都说“可怕她了”,因为出了错会被她毫不留情地训斥。她把这种工作作风带去了武汉,在她看来,救治一线“本来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工作绝不能出错。”

这是一位处事周到、爱抠细节的护士长。作为护士长,唐珊要对这支护理队伍成员的年龄和工作年限摸底,“每个班尽量做到新老成员搭配,保证护理质量。”她还会根据自己的了解,考虑医务人员的性格,“活泼的与相对沉稳的搭配,这样配合能够优势互补。”护理时,她会说一口带有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让病人们听着乡音,知道“湖北伢子”回来了。

她同时又很“仗义”和大气。护理工作本来就极耗体力,唐珊还主动把接物资、分物资的后勤活揽了过来。

“来了就是一颗‘螺丝钉’,把自己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刚到武汉那几天,她的手对防护手套过敏,起了红疹,她咬牙克服;忙起来午饭也顾不上吃,她笑笑说“也不觉得饿”。但她又能跳出眼前,不断沉淀和思考。她向组织提出建议:“除了应收尽收,我们也要关注出院的病人,要考虑如何延伸护理工作。病人出院前,得通过规范化操作,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并带动家人和周边人做好防护。”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材料篇5

“对我和我丈夫来说,武汉已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浙江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陶丽圆说。

26岁的陶丽圆,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重症病房护士,和她同岁的丈夫麻利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武汉舰”副航空长。两人高中时期相识,并在去年8月喜结连理。2016年7月,丈夫麻利进入伍来到“武汉舰”服役,这对聚少离多的小夫妻与“武汉”的缘分就此结下……

“我们一直都很想去武汉旅游,但是始终没有时间。”陶丽圆从未想到,第一次踏上这座城市,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危急时刻。2月13日凌晨,陶丽圆接到医院出征武汉的通知,她毫不犹豫地提交了请战书。

2月14日,陶丽圆随浙江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接手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隔离病房。在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30个日夜,陶丽圆和同事们悉心照料患者,和大家建立了难舍的感情。

病房中一位94岁的病患李奶奶,有一天对陶丽圆说:“孩子,你们把我送出去吧。我年纪大了,不想浪费国家资源,不想治了……”陶丽圆鼻子一酸,差点就哭了,赶快安慰李奶奶:“奶奶,每一条生命都值得我们拼尽全力去努力挽救。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都来到了武汉,我们都在拼命,您千万不能自己放弃啊……”

李奶奶身边没有亲人陪伴,陶丽圆就送给她一台老年机,还教会她如何用手机和孙子聊天。慢慢地,李奶奶的病情明显好转了。“老人每次看见我们,眼里那种疼爱都快要溢出来了,把我们都当成自己的孙子孙女了。”提起李奶奶,陶丽圆语气里充满幸福。

在武汉1300公里外的广东湛江某军港,麻利进和战友们正在以另一种方式,为“武汉保卫战”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在“武汉舰”上自发组织捐款行动。虽然相隔千里,但两人每晚都会视频连线,互相加油打气。

3月14日,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隔离病区患者清零关闭,陶丽圆也随医疗队转战武汉肺科医院icu,接手11张床位,承担起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任务。

“这两天看到有些医疗队胜利返回了,但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没有完成。只要战疫需要,我就会继续拼!”陶丽圆说。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今年3月本应是这对“90后”新人在湛江拍摄婚纱照的时间。“为了在战疫一线更好地工作,我把自己的头发剪短了。”陶丽圆笑着说,“要等头发重新长起来,恐怕要到9、10月份了。”

3月20日凌晨,陶丽圆在武汉肺科医院的第一个夜班前,和丈夫打了电话。“做好防护,平安回来!”麻利进嘱咐她。

“我们的共同心愿,就是疫情可以尽快结束。”陶丽圆说,“我希望可以在明年春天,和爱人一起来武汉,好好地欣赏这里的春色美景。在这里奋斗过的每一天,我都会永远铭记。”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材料5篇相关文章:

抗击疫情心得体会参考6篇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作文800字7篇

抗击疫情心得体会范文7篇

抗击疫情心得体会600字8篇

论抗击疫情心得体会优质8篇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心得体会8篇

抗击疫情心得体会7篇

2023抗疫情事迹材料最新6篇

2023抗疫情事迹材料模板6篇

疫情防控个人典型事迹材料6篇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材料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