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事迹材料时一定要确保它的真实性,在工作学习中,我们都会碰到过事迹,对各类事迹都不陌生,我们怎么拟定事迹材料呢,下面是九九公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老医生事迹材料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老医生事迹材料篇1
浙江省宁波市一名牙科医生谢静忠近日在遇见一起车祸事故时,挺身而出救伤员,骨科医生先进事迹并自告奋勇担任手术医生,为抢救伤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的事迹受到网民广泛热议,被称为“最美牙医”。
他把私家车当成了救护车
谢静忠是宁波市鄞州口腔医院副院长,兼任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科带头人。11月16日晚6点左右,谢静忠驾车行驶在宁波市机场路上,突然一辆大货车快速超过了他,跟正在前方变道的水泥罐车撞在一起,伤及正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一名女子,将她撞飞一米开外,两车驾驶员下车后神色慌张、束手无策。
谢静忠立即靠边停车,走到伤员跟前,发现是名30岁左右的女子,躺在地上已昏迷不醒,地上流淌着一大滩血,血液是从口腔里不断流出来的。根据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谢静忠初步判断这名女子受脑震荡后,牙齿将口腔磕破,导致大出血。
他叫两名司机赶紧报警和拨打120,中医医生先进事迹当时正值下班高峰期,120救护车迟迟不来,为了能够及时救助伤者,谢静忠当机立断,将这名女子搬到自己的车上,送到最近的宁波明州医院。
临阵顶岗显神技
为了能够尽快赶到医院,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谢静忠加快了行车速度,选择最快捷的道路,闯了几个红灯,平时半个小时的路程,这次他只花了15分钟就开到了。
到了急诊科后,值班的外科医生立即给这名女子做了紧急护理和检查,初步诊断跟谢静忠的判断基本一致,但口腔创口需马上进行清创。可口腔科没有急诊,口腔的清创跟一般的外科伤口缝补不一样,这可难倒了值班的外科医生,于是,医生建议立即转院。
谢静忠心想,转院又得要耽误一个多小时,就怕伤者情况会恶化,就对值班外科医生说,我是口腔科医生,又做过急诊,不如让我试试吧。
“那真是太好了,这就交给你了。”值班外科医生一听他就是口腔医生,医院医生先进事迹便立即吩咐准备手术。在其他医生护士的帮助下,谢静忠显示了精湛的技艺,仅半小时即将口腔创面缝合处理完毕。
随后,院方和这名女子的家属联系上了,谢静忠见这名女子的情况基本稳定下来了就悄悄离开了。
“救人是医生的天职”
但是将这名女子载到医院的途中连闯几个红灯可能要被扣分,这让谢静忠有点担忧,于是他回去后在自己的微博上讲了晚上救人的过程[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到的是,这条微博在一夜之间就被转发三百多条、评论一百多条,谢静忠路见危急、挺身救人的事迹很快在网上传开了。
谈到自己救人的时候,谢静忠告诉记者,针灸科医生先进事迹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当看到那名女子倒在血泊中时,我脑子第一下闪过的念头就是救人要紧,所以我将私家车当作救护车,自告奋勇给她做口腔清创,都是医生职责的本能。
有网友戏谑谢静忠给伤者做口腔清创是“非法行医”,因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口腔医生只能在注册的地方行医,他注册地方是鄞州口腔医院,当时他在宁波明州医院给伤者做口腔清创就算是“非法行医”了,而且这位医生还闯红灯,真是大胆。对此,谢静忠说,闯红灯是不对的,“非法行医”也认了,但不是我大胆,而是我的职责使命,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这么做,不然我的心会不安。
更多网友对谢静忠表示了敬佩和赞誉,网友“快乐三角哈”说,社会需要正能量,谢医生的善举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树立了正面形象,诠释了“医者仁心”四个字的内涵。
老医生事迹材料篇2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1月24日10点44分,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燕凌主任接到区疾控中心电话,被通知所在街域内有新冠疑似密切接触者,要求对其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燕主任立即联系街道社区,对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监测体温并下达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通知书。第一次承担居家医学观察工作任务,没有经验,也没有任何好的工作方法可以借鉴,只能凭借多年在全科门诊和家庭医生工作中与患者沟通的经验,不厌其烦地和密接者反复沟通,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让他们积极配合我们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任务。
从管理第一例疑似密接人员的生疏,随着管理经验的积累,到后来可以熟练地管理铁路、宝坻、确诊病例密接等各类密接人员。每天与密接人员电话沟通,问询体温及健康状况,同时兼顾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的思想工作,下发隔离人员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通知书、解除隔离通知书,实时与区疾控部门、街道办事处沟通协调密接人员转运事宜,把关转运单填报,每日向区疾控部门填报居家隔离医学人员健康情况汇总报表。每一项工作都有时限性,每一项工作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每天工作到夜里11-12点是“常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疫情之初,作为全科门诊科主任、农工党员的燕凌主任就战斗在抗“疫”之路上,除了承担街域内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任务以外,作为科主任的他还要同时兼顾全科门诊的工作。但是她从没有一句怨言,因为她知道,比起战斗在援鄂一线的医务人员,她的工作微不足道,是必须承担的责任。
抗疫期间共核实各类人员信息54人,管理各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37人。她默默无闻地奋战在抗“疫”之路上,为社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用无言的身影书写着抗疫必胜的答卷!
老医生事迹材料篇3
“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我原来工作的村卫生室有4名医生,活不多,我们都觉得这里更需要我们。”谢爱娥说,船上的日子确实很苦,2005年以前连电视都看不了,家里的收音机不知道听坏了多少台。“开始几年熬不住的时候也想过离开,可是乡亲们需要我,我和乡亲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离不开他们了。”2002年,谢爱娥又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分管妇联和计生工作。
谢爱娥告诉记者,刚到船头咀时,湖上常有大风大浪,让她这个“旱鸭子”很不适应。“有时候一个浪拍过来,立马浑身就湿透了,我就紧紧地把住船沿儿,一刻也不敢松手。之前那个皮质的药箱落到水里散了架,我就自己用木头重新做了一个,到现在用了十多年还好好的。”记者注意到,只要一坐到船上,谢爱娥就始终把药箱紧紧抱在怀里。
如今,谢爱娥的兄弟姐妹几乎都外出打工,哥哥一家人一年能赚上7万元左右,而谢爱娥夫妻俩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万元。她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出钱把村卫生室再好好修缮一下,再给配备一艘专供出诊用的小汽艇。“这艘船屋已经好几年没修过了,下雨天还会漏雨。”
“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顺着村卫生室的后门走出去,记者来到了村民段秀的家。段秀说,自己患有比较严重的关节炎,需要定期到村卫生室就诊。今年洪湖水小,出门不方便,就干脆把船靠过来住了。
记者见到谢爱娥时,她正要去村民董继财家。今年59岁的董继财去年12月做了肺叶切除手术,恢复期需要定期打针吃药,因为身体状况不能来回颠簸,谢爱娥便定时送医上门。今年洪湖大旱,水浅的地方,机船无法通过,她就从老乡家里借了一条更小的船,一路用竹篙杆撑了过去。谢爱娥说,为了挨家挨户发放净水药品,她特意准备了胶鞋和探路棍,到了船过不去的地方就换上胶鞋,拄着拐杖走过去。
说起董继财,还有一个小插曲。谢爱娥说,原本老董是坚持自己上门就诊的,有一次该就诊了却迟迟不见人来,她便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老董因为在卫生室欠了账还不上,不好意思再来了。此后,谢爱娥往老董家跑得很勤。
谢爱娥说,去年涝灾、今年旱灾,渔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响,欠账总是难免的,可不能因为他们手头不方便,就耽误了给他们治病。在谢爱娥家里,记者看到了她的记账本,截至去年年底,没收回来的医药费总共有11903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由于一些渔民的迁移而留下的8000元死账。而令谢爱娥感动的是,每到年底,渔民们总是给她送来自家养的鱼,即使她一再谢绝,还是会有人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鱼放在卫生室门口。
记者离开村卫生室的时候大约是19时。在返回岸边的途中,天色渐暗,湖面变成黑漆漆的一片,记者乘坐的小船竟迷失了方向,在水上打起了转转。
6月9日20时左右,谢爱娥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洪湖下雨了,这会儿正在关窗户呢。她说,之前洪湖也下了雨,但降雨量只有10毫米,洪湖水位还不高,船还是划不起来,那也得出诊呀。打电话时,她刚出完诊回家不久……
老医生事迹材料篇4
xxx同志自从承担住院部四病区及急诊科主任以来,坚持病人为亲、医院为家的原则,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个人及优秀医师,作为一名精神科医师,他数十年如一日,以严谨的科学精神钻研提高着医术,为众多的精神疾病患者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他带领科室无私奉献,听从上级安排,积极应对各种精神科急诊出诊,完成健康扶贫及应急演练等任务。面对各种精神病患者的冲动伤人事件,不惧危险,冲锋在前,配合政府及公安系统排除安全隐患,为社会和谐安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2020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加剧,急诊科在外出接诊一名精神病患者时,因患者具有发热症状,且是从有确诊病例的城市回来,为防止感染可能,需要给患者戴上口罩。由于患者受精神病性症状控制,极不配合,且防护物资的缺乏,接诊人员仅配备有口罩,被感染的风险很高,大家都有些束手束脚。关键时刻,接诊医师xxx果断上前,安抚住了患者,戴上了口罩,并将患者送至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检查,最终排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可能。事后有其他工作人员问他万一该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你怕不怕,他简单回答“没有什么怕不怕的,当时只想着赶快控制住患者,防止感染传播。”
老医生事迹材料篇5
xx,男,xx岁,中共党员,20xx年毕业于xx医学院,获硕士学位。xx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xx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先后被评为“xx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xx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带教老师”、“xx医学院特聘教师”。主持的“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获20xx年度“xx市第一人民医院新业务新技术奖”。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在长期的医疗卫生工作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服务思想,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时刻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同事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许多频临死亡的心脏病患者奇迹般的转危为安。
医者仁心无怨无悔
20xx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xx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以来,xx一直保持着高度敬业的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管是刮风下雨,也不论春夏秋冬,常年坚持早6:30上班,多年来养成的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规律始终坚持如一。遇有危重病人坚持守候患者床前,加班加点抢救病人已经习以为常,20xx年冬季的一天,24小时内病房连续收治4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一位60多岁的住院病人突发心肌梗塞,急救已经持续了四十几分钟,不间断的心肺复苏并没有使病人有所反应,一般来说,心肺复苏半个小时以后,如果还没有反应,基本可以宣布死亡了,当时连在场的家属都已经放弃了,但他坚持说还有希望,一直没有放弃。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终于从“鬼门关”抢回了一条人命,家属们喜出望外,他自己却累瘫在一边。为继续抢救病人,他连续守护患者床前36小时,直至患者脱离危险,才离开病房。连续24、48甚至72小时或更长时间守在科室,对他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数年来,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一年内,他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数得清。
潜心钻研业务精湛
xx积极研究新业务、新技术,不断的将本专业的新技术、新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使许多频临死亡的心脏病人转危为安。20xx年,他被选派到“xxxx心血管病医院心脏电生理中心”进修学习。经过近一年潜心苦学,20xx年在我市率先开展“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根治心律失常的方法之一。该微创手术是在x光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通过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放入心腔内,先检查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根治目的,具有创伤小、无副作用、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开展该项技术两年多来,已为数百名心动过速患者解除了病痛。
他还积极和科室同事一起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来说,最有效治疗方法就是急诊介入治疗方法,急诊介入治疗可使冠脉血管撑开,血流保持畅通,从而使濒临坏死的心肌得到救治。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和病死率低的优势,急诊介入治疗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经验、仪器设备以及医生团队协作的要求很高。还要求尽量能在患者就诊后60—90分钟内开始进行介入治疗等。因此,此项手术目前在国内只有一些大型心脏介入中心才能开展。而xx掌握的该项技术标志着一院在“冠心病介入诊治”方面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54岁的xx师傅长期患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平时未规范用药物治疗,去年冬季凌晨在家中休息时,突然出现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强烈的频死感让其无法忍受,家属发现后紧急拨打120到一院就诊,经诊断,患者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难以维持,随时会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时间就是生命。随后,xx和他的同事们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为患者实施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诊疗”绿色通道,在xx尚属首家。自开通绿色通道以来,已成功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数十例,无一例死亡,极大地提高了生存率,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健康与幸福,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该项技术是一院在“冠心病治疗领域”的新突破,为我市填补了又一项技术空白,对提高我市心血管病诊治水平具有着重要意义。
热心公益乐于奉献
为帮助社区居民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健康管理能力,他还走进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和敬老院,结合工作中的经典病历案例,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保健治疗方法、家庭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心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自己编写并自费印刷“健康教育资料”,免费发放,并发放“科学就医共享健康”为主题的宣传彩页,老百姓高兴地说:“健康讲堂进社区,受益很大,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通过健康教育讲座,他意识到患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巨大渴求,对此类活动的极度认可。当看到广大人民群众对他精心讲课的赞赏,对他认真耐心为他们答疑解难的的感激,他决心将来尽一切能力为更多人提供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至今他已主讲健康教育百余场,为数千人提供了健康咨询,使很多人避免心脑血管严重疾病的发生,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巨大的负担,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临床实习是将书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医学生而言,临床实习是一座使其从仅具书本知识的学生成长为具备正确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的医生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对于医院带教老师而言,临床实习带教也是一个意义重大、值得珍惜的锻炼机会。多年来他一直担任科室教学秘书,为了做好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他提出应充分做好带教准备、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因章施教、讲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受到临床实习及全科实习医师的好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多次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并被聘为“xx医学院特聘教学老师”。
工作不图名,不图利,不讲时间,不计报酬,就是以这种坚韧的毅力他数年如一日的工作着,艰苦的付出也换来丰厚的回报,经他治疗后康复出院的患者,将锦旗、感谢信多次送到医院,但他从不参加病人及家属或其他人的宴请,拒收一切红包。他还常把自己的私人号码留给病人,便于随时掌握病人的情况。而这也导致他即便是在休息的时间里,也会不停地接到病人的求助电话,有时在凌晨,有时在半夜,无论风雨寒暑,他都第一时间帮病人解决。凭借高超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xx赢得了病人和同事们的称赞。
老医生事迹材料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