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事迹材料能够向外界传递一个人的激情、决心和责任感,事迹材料常常成为影响后世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以下是九九公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军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军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

军人先进事迹材料篇1

张xx,男,汉族,1976年9月出生,硕士学历,1998年8月参加工作,200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萨力巴乡党委书记、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萨力巴乡经济体量较小,总土地面积58万亩,辖8个行政村,共有5409户2.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600人,现有退役军人219人,重点优抚对象58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乡。近年来,全乡包括退役军人在内的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各项事业突飞猛进。萨力巴乡连续两届被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评为“魅力乡镇”;2019年,被自治区列为“十县百乡千村”示范乡镇;2019年12月,被中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宣部、民政部、司法部等部委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2020年5月,被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建设强镇”。

自担任乡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以来,张启航同志着眼改革大局,以开拓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中奋勇前行。2019年,荣获“全旗优秀人大代表”称号。服务站建设得到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三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高度认可。2020年10月,自治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东部区现场会在萨力巴乡举办。

一、搭建平台,做退役军人的带头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一重要指示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作为萨力巴乡党委书记的张启航同志,主动担起退役军人服务的大梁,将服务退役军人、关爱退役军人、发展退役军人融入到乡村振兴大局。担任服务站站长后,成立了由自己任组长的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建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系列工作制度,为乡服务站协调办公用房16平方米,配套活动室、器材室和图书室74平方米,并在乡便民服务大厅设立退役军入服务窗口,指导建立了8个村级服务站,为全乡退役军人搭建了服务平台,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爱退役军人的谆谆嘱托落实到了“最后一公里”。

二、无微不至,做退役军人的贴心人

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乡服务站刚刚成立之初,他组织乡服务站和乡村干部,以维护退役军人权益为出发点,聚焦矛盾排查化解,同步推进党的政策宣传、思想教育转化等工作,先后开展5批次“大走访”和1轮脱贫攻坚专项走访活动,在退役军人群体中,即时解决政策咨询类问题57个,化解各类社会矛盾5件,收集解决诉求10件,活动经验在全旗推广,并被自治区信访局誉为“枫桥经验在内蒙古的再实践”。2019年,萨力巴乡被敖汉旗评为“信访三无乡镇”。

三、尊崇关爱,做退役军人的暖心人

“您要保重身体,感谢您为保家卫国做出的贡献!”。这是张启航同志在每年的走访慰问活动中发自心底的表达。在他的领导下,乡服务站着眼于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群体,完成了全乡201名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的信息采集及光荣牌悬挂工作,为3名建国前在乡复员老军人发放了“建国70周年纪念章”,协助6名退役士兵办理了社保接续,发放各类优抚资金30余万元,向退役军人印发张富清、马旭等模范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200余册,在“八一”、春节等节日期间慰问老复员军人及军烈属13人次,向2名抗美援朝老兵发放了抗美援朝作战70周年纪念章,把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传递到了退役军人身边,提高了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幸福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先后有125名退役军人主动义务参加防控工作。

四、敢为人先,做退役军人的引路人

为政者,就要勤勉于身。他常对同事们说,既然当了群众公仆,就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这成为他在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上恒久不变的信条。2019年,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刚刚起步,借着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全面组建的春风,他常常放弃休息日和假期,与几名具有设施农业发展经验的退役军人一道,共同商议园区发展方向,与党政班子成员共同确定了集中、集约、集聚的发展思路。在他的指导下,到2020年,萨力巴乡设施农业发展至1万亩,12名退役军人在此创业,园区年产值可达2.5亿元,带动周边1200名群众就业。在他的引领下,先后引进了东大品证、牧原、禾丰阜信源、赤峰种公牛站等4家龙头企业,培育36名退役军人为致富带头人,1名退役军人被评为自治区级“模范退役军人”,1名退役军人被评为自治区“十大清风干部标兵”。如今,在他的带领下,退役军人已然成为了萨力巴乡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军人先进事迹材料篇2

工作22年,他历任6个部门的负责人,始终坚信忠诚干净担当、踏实肯干为民,才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坚守初心、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真心实意地为退役军人办实事、解难事。他,就是重庆市涪陵区龙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杨小川。

赤诚之心,服务显本色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2019年5月,龙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服务站工作,先后6次专题研究,投入大量资源支持退役军人工作。

谋定而后动,杨小川精心谋划、全力协调,按照五有标准建设服务站。2019年9月街道、村(社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全覆盖。街道服务站综合办公面积300平方米,配备工作人员6人;每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办公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配备站长1人、工作人员1人。建立工作制度14个,明确工作职责,公开服务承诺,设置文化墙、接待室、展示厅,力争做到硬件标准化、制度规范化、服务优质化。

兢兢业业,担好站长角色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为摸清家底,他与工作人员一道进村入户、走街串巷,高质量完成信息采集1176人。全面掌握困难需求,建立各类台账25个,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为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他开动脑筋,建立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实行主要领导包片、分管领导驻村、干部包社的模式,做到辖区退役军人联系全覆盖。一年来干部走访联系退役军人1500人次,收集问题125个,帮助困难退役军人55人次,化解矛盾问题74个。

为做到帮扶解困精准化,他按照一人一策精准制定帮扶计划50人、落实帮扶措施47条。采取以政策帮扶点、企业捐助点、自己筹措点的方式整合资源,缓解资金难题,帮助生活困难94人次、医疗困难6人次、住房困难5人次。

他紧密联系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龙桥街道民兵志愿服务队伍,在疫情防控、应急抢险、防灾减灾等一线战场发挥积极作用,在新时代赓续军民鱼水深情。一年来,志愿队伍支援兄弟乡镇扑灭森林火灾3次,参与疫情防控720人次,助农收砍榨菜160人次,助力双创义务清扫320人次。重要节日期间,无论情况多么特殊,他都要亲自走访慰问,为退役军人送上关怀和温暖。

开拓创新,实为工作增色

为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在坚持七到位一处理原则基础上,杨小川建立龙桥街道退役军人工作七到位制度,一是排查问题到位;二是解决问题到位;三是思想疏导到位;四是帮扶救助到位;五是接访服务到位;六是分析研判到位;七是保障措施到位,得到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并在全区推广。

2020年6月,街道退役军人卢某兄妹4人来到他的办公室,情绪激动地反映其父生病住院事宜。他一边热情接待稳定情绪,一边安排工作人员迅速开展调查。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到医院慰问,协调医保部门解决就医问题,申请了临时救助金,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要想做好事,必先做好人,朴实的话语记心中。工作中,杨小川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立足本职、主动作为,用心、用情、用力为退役军人服务,龙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成为全区标杆。

军人先进事迹材料篇3

灯光亮起,20_年“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的现场光彩夺目,聚光灯打在史光柱的身上,他却看不见眼前这一切。

史光柱是一名参加过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老兵,他曾带领全排收复两个高地,自己却从此双目失明。

走下战场,他用“嘴”和“笔”做武器,用演讲和写作在新的战场冲锋。他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他行程十万多公里走遍全国作英模报告和巡回演讲。退休后,他还把许多精力放在公益事业上,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为上万人献出爱心。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20_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名单中,除了史光柱,还有19个“最美退役军人”个人和集体。他们是广大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他们中,有雪域高原的养路工人,有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森林公园负责人,有为牺牲战友守墓34载的陵园管理员,也有带领村民摘掉贫困“帽子”奔小康的村党支部书记……

他们来自大江南北,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是此刻,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退役军人!

是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建功立业、永葆军人本色;是他们,汇聚成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这一刻,荣光属于他们,属于所有“最美”的心灵!

军人先进事迹材料篇4

他,扎根于自己的工作岗位默默奉献,脚踏实地,履行着一名基层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用满腔热血担负起肩上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退役军人服务之歌。他,就是阿左旗王府街道党工委书记、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付成辉。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时刻牵挂着辖区广大退役军人的喜忧冷暖,在他的带领下,王府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结合街道实际,构建了“党建+共建共治共融共享”的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新格局,通过“党建引领、关爱尊崇、真情服务”,切实维护了辖区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是他经常挂在嘴上的话。为更好地服务街道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他克服经费紧缺、场地不足等困难,筹集10余万元打造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到位、保障有力的退役军人服务站。配备了图书阅览室、活动室、学习讲堂等配套功能室,让退役军人活动有阵地,学习有场所,极大地增强了退役军人的归属感。他还用集装箱解决场地问题,建成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应急装备器材库,储备了价值20万元应急救援物资,确保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作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他时刻关注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每逢“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他都要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和军烈属,拉家常、问冷暖。张巴特尔是辖区一名困难退役军人,为了帮助其实现就业,付成辉一次又一次与城投公司、物业公司等部门协调,最终为他争取到了一间5年免房租的80多平米门面房,新店开张,付成辉亲自送去祝福。退役军人魏天斌彻底丧失劳动能力,妻子吴雪梅既要照顾文夫,又要照顾6岁的女儿,生活陷入困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付成辉多次前去慰问,并在魏天斌家所在的小区为吴雪梅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让她在工作的同时还能照顾丈夫和孩子,从根本上解决了实际困难。付成辉还协调就业等部门定期在辖区举办退役军人再就业招聘会,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有效助力脱

贫攻坚。在他的带领下,街道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与困难退役军人“一对一”帮扶机制。

作为街道党工委书记,他带头学习和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并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度融合,将退役军人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让退役军人担任网格员,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力军。为了让退役军人充分发挥作用、彰显价值,他还组建了由30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让他们参与日常巡查、防汛抢险、应急救援等工作。疫情期间,他靠前指挥,整合各方力量,在辖区设置19个防控检查点,强化车辆、人员流动管控。他亲自带头入户宣传,每天到各个卡口巡查,随时掌握一线情况,及时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防控一线坚守整整108天,为退役军人树立了典范。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与辖区干部群众同宣传、同排查、同值守、同巡逻、同管理,形成了“五同”防控模式,为守护人民健康生命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更好服务退役军人,提升退役军人综合素质,付成辉积极组织辖区退役军人、民兵应急排,举办国防教育专题培训会,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国防意识,培植爱国、爱军、爱家情怀。前往驻地部队重温军营生活,实地参观学习,近距离了解我国的国防力量。组织开展红色故事会、“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演讲比赛、退役军人座谈会等各类彰显军旅特色的主题活动,丰富退役军人的文化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化解矛盾,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让广大退役军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地方,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也达到了思想教育和凝聚人心的目的,营造了关爱退役军人、尊崇退役军人、服务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在他的带领下,王府街道先后荣获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等荣誉称号。付成辉本人也多次荣获优秀领导干部、党管武装好书记荣誉称号。征程万里,初心如磐。作为退役军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他将继续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用一名退役军人的热血和丹心,续写砥砺奋进的新篇章。

军人先进事迹材料篇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全面摸清底数,掌握实际情况,为旗委政府决策提供数字依据,连日来,我镇机关干部职工和各社区(嘎查)工作人员奔波在一线对镇区各居民小区进行拉网式摸排。但由于非常时期口罩紧俏,许多一线工作人员的口罩连续使用超过一周也难以更换。得知这一情况后,2月8日,我镇退役军人、应急连民兵李祥龙经各方筹措,自发购买口罩1000只捐赠给各社区嘎查的一线工作人员。

李祥龙表示,此次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达镇干部职工和各社区(嘎查)工作人员作为一线战斗员,口罩是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一些保障,是自己的一点心意,也是自己身为退役军人应尽的一份责任。

达来呼布镇党委政府领导和各社区(嘎查)负责同志表示,十分感谢李祥龙同志捐赠的物资和他对达镇党委政府、社区(嘎查)工作的认可,也体现出了广大居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决心和战胜疫情的信心,希望他的行为可以带动更多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群防群治工作中。接下来,达来呼布镇将按照旗委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疫情联防联控各项措施,不辜负广大居民群众的信任和期盼,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军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相关文章:

退役军人述职报告5篇

军人最新思想汇报范文6篇

公安先进集体先进事迹材料5篇

爱岗敬业先进事迹材料5篇

医学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

十佳大学生先进事迹材料5篇

先进事迹材料精选5篇

先进事迹材料优秀5篇

村妇女先进事迹材料5篇

2023抗洪先进事迹材料5篇

军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