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准备参加讲话活动前,都是会准备好讲话稿的,讲话稿是一名讲话者在开始讲话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九九公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过传统节日的讲话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过传统节日的讲话稿篇1
尊敬的各位导领、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高三(2)班的许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秋情思》
年年中秋,岁岁中秋,中秋已伴随着秋天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曾经,多少文人墨客流落他乡,写下了多少思乡念亲的诗词佳作,而大多都写在秋天,写在中秋。是呢,“愁”本是秋天的心境啊。而中秋节,却在这样令人忧愁、感伤的日子里,带给人别样的心情。
对于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或许会有“不知思落谁家”的伤感;但也许会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乐观与旷达。抬头望天时,那一轮圆月是多么地明亮。是啊,毕竟她的身上寄托了多少对亲人的祝福,对家乡的思念与牵挂啊。然而对于我们,对于可以与家人团聚的人们,中秋无疑是美好的,虽不及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但那份宁静、安详与温馨却令人向往。
每年中秋,我总习惯与家人围坐在庭院里,品着月饼,看看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还可以听长辈们讲诉月亮的故事。似乎有太多的东西隐含于被古今之人所仰视的这轮明月中了。那嫦娥奔月,久居广寒宫的故事,至今也听不厌烦,它代表了圣洁与美丽。我更爱独自矗立于阳台上,感受那如水的月色,穿透过层层阻碍,从身上滑过,向更远处伸展蔓延。小时候听老人们说天上有道银河,雨是银河决了堤,倾泻下的天水。可我觉得,这水色的月光,更似那银河里的天水,清澈、凉爽,不含一丝杂质。儿时的我总爱凝视月亮,总是望眼欲穿地寻找嫦娥、玉兔的踪迹。却史见那皎洁的月光溢满人间,将游子的思绪与祝福送到千里之外,送回家中。
中秋节,总有众多来来往往的文人骚客将它留于笔下,抒发胸臆、感悟人生。中秋月,沉淀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
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十五”。意思说,一过中秋,一年就要过去了;每月过了十五,这个月也即将过去。是啊,中秋的脚步将至,年关也快来临了。不禁令人感叹时光易逝,不觉地回忆起往事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天上的日子似乎比人间要慢许多,但是,同学们,不要感叹时光的流逝,也不要将时光虚度。每一天本都有它的价值所在,将时光握紧,用分分秒秒来创造充实的时光。将目光着手书本,而不是漫画。因为我们已经长大。将身心专注学习,而不是玩耍。因为我们不再幼小,时光的虚度,只会使人感到老去得更快;充实的学习,则会让人领略到成功于欣喜,光阴也不禁放慢了脚步,多少轮中秋明月在夜里悄悄流逝,又有多少圆月,将在不久来临?我们已入高中,我们已渐渐成熟,我们已有了自己的理想,如明月般美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挫折在所难免,面对着失败,我们不可以被打败。高中的学习离不开错误的纠正,这恰如前半月里的月亮,不断完美自己,使自己渐渐行往那近乎完美的满月。中秋将近,同学们或许已经闻到八月桂的浓香,尝到了月饼的可口。
中秋将近,象征着圆满的中秋之月,也将在不久后的夜空照亮。或许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情,但是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月是圆满,月是美好,明月在心上,快乐长久存!"
春华秋实:春因繁花而美丽,秋因收获而充实,花好月圆:则映射出人们对人和事吉祥的美好祈盼。
老师们、同学们:在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让我们为创建和谐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起努力吧!
过传统节日的讲话稿篇2
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热闹喜庆隆重的春节,祭奠祖先、追思先人的清明节,吃月饼赏月的中秋节,许许多多的节日,让我们不亦乐乎,端午节便是其中之一。
要问端午节的美食是什么,那还用说,当然是粽子了!要做粽子,得先找来米、粽叶、绳子,当然也可以加点肉、糖、花生等。我们做粽子的时候 ,首先把粽叶、米洗干净,馅料调好,把粽叶卷成一个封底的漏斗形状,再把米放进去,有馅料的话就把馅料放到米中间。放满之后,用粽叶盖好包起来,用绳子捆住,就大功告成。粽子要放到锅内蒸。煮好之后,拆开粽子,一股米的糯香,与粽叶的清香相混合,让你食欲大开,吃下一个,包你再想吃第二个、第三个……
像所有的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也是有传说的。听老人说,这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却遭到去职、流放。他在流放中,写下许多诗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屈原不愿看到自己国家被灭亡,所以抱石投江自尽,爱戴他的百姓听到后纷纷赶到江边,用粽叶包着米饭投到江中,让鱼龙虾蟹吃饱。鱼龙虾蟹吃饱之后,就不会去吃屈原的身体了。一代又一代,每年的五月初五,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便流传下来,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很有特色。
过传统节日的讲话稿篇3
尊敬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再过一个星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了。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守民族文化,弘扬传统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要职。因为他坚决主张抗击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至极,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影响深远的诗篇。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绞,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中,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体不被吞噬。
虽然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已成为我国法定假日,以立法手段保护传统节日是积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举措。但同时我也觉得,申遗和立法只是一种外在的行动模式。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力量和自信。有了这种内驱力,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能得到延伸与丰富,民众的心态也会变得健康、美好和开放。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和珍爱之情。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还有,随着端午节来临,也就意味着整个学期临近尾声。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系统复习,也预祝同学们在高考、中考、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同学们,加油!
谢谢大家!
过传统节日的讲话稿篇4
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富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主要形式。传统节日是带给我们儿时最欢乐的记忆,是陪伴我们人生岁月的纪念日,是和家人、国人共欢乐的盛大聚会,是凝聚全民族向心力的纽带,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意义深远。倘若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节日,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
然而当今中国,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却受到了西方节日的重大影响,他们几乎不知道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层意蕴,对西方节日却如数家珍,趋之若鹜。 形成这种现状,与西方国家文化渗透的力量有关,也与青少年学生缺乏足够判断的盲目接受有关;既有商家唯利是图的商业利诱,也有大众传媒毫无头脑的推波助澜。这股盲潮的涌流泛滥,已经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面对这种冲击,我们不能漠然视之,但也并非畏之如虎,我们深知:只有海纳百川,才能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既不是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需要的是运用历史地、辩证的眼光和态度,去批判的吸收。我们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是固步自封,需要的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更不能不加选择不加节制去崇尚西方节日,带着媚俗丑态去奉迎西方节日,甚至在盲目崇拜中迷失自我。
再过两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子,净化空气。 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喝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健康平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经赋诗一首记叙了沅江的一次赛龙舟活动。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存在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了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最后,中考将至,已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长风破浪会有时我在这里祝同学们在这次考试中,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顺利地考入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谢谢。
过传统节日的讲话稿篇5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正月的声声爆竹辞别了旧岁;
元宵的珊珊灯火点燃了希冀;
清明的纷纷细雨洗刷了哀叹;
中秋的朗朗明月色起了乡愁。
这便是浸浴在中华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载着文人的咏叹,伴着民族的印记温暖着我们的生活,并且作为中华文化优秀成果的一部分与之共同传承发扬,生生不息。在泱泱华夏文化五千年从未间断的厚重与张力中蓬勃生辉。节日是文化烂不朽的背景下鲜活朴实的花朵,是民族庄严神圣的呼吸中自然美丽的绽放。它在文明的滋养下有了丰富的内涵,对代代炎黄子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求索中汗水与美德的结晶,希望与祈祷的产物,文明与发展的承载。在春之将至时,人民以美好的祝福表达对未来的希冀,这是中国人赋予春节的原始意义,再有清朝后的播种和中秋的收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品质;而端午虔诚的纪念和重阳的祭拜,又无疑展现了我们礼仪之邦的高尚传统。这些美好的精神在我们欢度佳节时一次又一次被奏响和重温,带给这些日子庄严而又亲切,神圣而又熟悉,光辉而又质朴的文化内涵,历经风雨传唱不衰,激励着中国人传承发扬勤劳、善良、智慧的品质;而人在节日中寄托的无比美好的愿望,更为开拓探索中国人带来无限的动力。中国五千年文化和积淀随着那些温暖的风俗感染,情系着亿万华人,使中国心随共同的喜庆永远连在一起。年逾古稀的华侨每逢正月唐人街的舞狮节便热泪盈眶,因为传统节日带着文化的张力与厚重,呼唤着中国血脑里割舍不了的赤子之心。
而我们将是这厚重和张力的继承者,却又要面对群体性文化继承鲜明的时代性。我们面临着对洋节日复杂的感情,但是好奇与追随无法动摇传统节日的文化感染力。在我看来外国的节日文化普遍代表着宗教文化,其原始意义是少部人的人文需要,而我们的传统节日背后是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我们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广博的底蕴,因而传统节日一直深深扎根于民族命运中。
正因如此,在我们欢度佳节之时,民族文化伟大的力量,会使我们与国家一起进行庄严神圣的“呼吸”。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爱我们的中华文化,振兴我们的中华民族,让我们从对国旗的尊重,国歌的领悟还有对民俗的崇敬开始,一起努力吧!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过传统节日的讲话稿篇6
同学们,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作为全球唯一保留至今从不曾间断的古文明国家,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肩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我们的传统节日。
两天后,我们就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同学们能大声的告诉我是什么节日吗?
是啊!端午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与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但今天我并不想去深究端午节是怎样来的!我更想来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近些年,圣诞节、万圣节等等西方节日文化在中国呈星火燎原之势,越来越多的人对西方节日趋之若鹜,有些人甚至形成了以过西方节日为荣并大肆炫耀的不正常心理,这就导致了在我们的课堂上,当问起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时,有些孩子甚至开始错把外国节日当做我国传统节日。相反,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唯一的期盼就变成了终于可以放假了!庆祝方式也简单的变成睡个懒觉,玩玩游戏,吃顿好吃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b&b
同学们知道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吗?在我们国家的边上,就有一个神奇的国家——韩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国家开始随意剽窃我国的文化及历史,他们号称屈原是韩国人、李白是韩国人、甚至连孔子都是韩国人,端午节、印刷术、中医等也统统都是韩国人发明的&b&b就差号称宇宙是韩国人思密达的了!
说到这些,相信同学们都觉得很好笑,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韩国人要想方设法的来剽窃我国的文化并积极申遗呢?因为韩国人知道,世事变迁,世上不会有永远的强国、也没有永远的弱国。但是,历史文化,却一定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沉淀的!对一个国家而言,能给子孙后代留下的,除了自然资源,就是深厚的历史底蕴。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国家,它必定能屹立在世界之巅!1840年开始到二战日本战败为止,外国列强在中国强取豪夺上百年,把中国掠夺成一个千疮百孔贫穷无比的国家!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抢,我们最大的财富——历史文化,我们的精神食粮,却没办法抢走!正是靠着丰富的历史底蕴,短短几十年之后,我们又重新站起来,重新回到了世界瞩目的位置上。
但是,如果我们现在不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任由韩国等国家随意剽窃,也许几十上百年后,在我们国家延绵几千年的文化,就真的变成人家的了!我认为,从历史的长河中看,这种无形的损失一定比外国列强在中国掠夺上百年来的大!
所以,我号召同学们在接下来的端午节,能和父母一起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去多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多宣传端午节的习俗、多参与端午节的活动。各班也可以利用十分钟队会一起来介绍端午节、或进行一些传统节日宣传小报的评比!
谢谢!
过传统节日的讲话稿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倍受楚怀王器重,但是屈原的主张却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使得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0__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阳、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伟大爱国之士的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过传统节日的讲话稿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