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在书写的时候,务必要清楚倡议的详细做法,倡议书是一种具有广泛号召性的文本类型,在写作时更要做到严谨,以下是九九公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建宗祠倡议书6篇,供大家参考。
建宗祠倡议书篇1
尊敬的各位宗亲:
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叶氏后裔勿忘吾祖。
特倡议修建梅州“叶氏宗祠”。
宗祠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
宗祠不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地方,更是宣传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
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则宗庙残颓,香火断绝。
古代宗祠被视为高于一切,神圣不可侵犯,祠堂成为家族具有凝聚力的象征。
我梅州叶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欣逢盛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我们富而思源,思祖敬宗。
鉴于众多姓氏都在其祖地相继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宗祠,我梅州叶氏古往今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着卓越贡献,有着厚重传统美德、家族昌盛,又岂能落后于他姓?为此我们倡议集我叶族之力,在祖地梅州修建一座“叶氏宗祠”,对历史上各个时期作出突出贡献的叶氏先祖建祠纪念,可谓既顺应了时代潮流,也符合广大叶族人的心愿。
鉴于叶氏宗祠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祠堂建设工程投资巨大,希望全体族亲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建言献策,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广种福田,上酬祖恩,下荫子孙!敬请全体宗亲互相转告,续薪助火,添砖加瓦。
修建宗祠,裔孙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为彰善举,凡捐款者,镌勒于宗祠芳名榜上,流芳百世,德昭后代!
梅州叶氏宗祠筹建委员会
20xx年xx月xx日
建宗祠倡议书篇2
尊敬的萧氏宗亲、兄弟姐妹及萧氏后人:你们好!
萍西陂头萧氏宗祠自1821年建成以来一直为子孙后代所敬仰,春夏秋冬辗转,风风雨雨浸蚀,历经数百年沧桑,仍保存至今,但已经是破烂不堪。为倡导崇贤敬祖,饮水思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为缅怀祖先,弘扬先祖创业精神,启迪后辈;为使宗祠恢复当年风采,彰显宗祠气派。由萧氏前辈等发起,多次开会研究,一致同意在原址上作一次全面重修,因工作量大,所需费用也多。现予以广泛倡导并征求意见,收集踊跃乐捐意向。百年大计,佑福子孙,期待所有萧氏子孙的全力参与!
建宗祠倡议书篇3
尊敬的易氏族亲;尊敬的异姓族亲: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易氏始祖来我们村立基发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前辈曾于九十年代初在易氏宗祠的原址旁重建祖堂一座,前辈们的义举和功德,光耀后人。只可惜现在易氏祖堂年久失修,历经风雨,已成千仓百孔,破烂不堪,急需修缮。新易氏祖堂建成后红白喜事将可在祖堂举行,我们村其他姓族经应召同志提议如不嫌弃也可在易氏祖堂举行红白喜事。
“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许多热血族人寝室难宁,“易氏祖堂重修理事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正式启动!
通过理事会多次和议,准备在我们村北面洗衣唐旁新建一座长18米,宽9米,约200平方的上下两重祖堂,工程款控制在30万元左右。我们村是一个杂姓村,我们易姓男丁约有180个左右,按每个男丁1000元计算总数为18万元,但即便如此,我们修建工程的资金缺额仍十分大。
为解决资金缺口,完成义举,经理事会商议,再次向族人发出全面倡议:恳切希望易氏子弟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出钱出力,齐心协力,我们都将在重建之中刻石留名,以告后人。不论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都将张榜公布。希望广大族人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建祖堂之大业。另,我们将在祖堂修缮完成后,召集父老族亲,相聚一堂,为家乡建设,振兴家族,建言献策,再创辉煌!
附易氏祖堂重建理事会成员名单:
名誉会长:易xx
会长:易xx139959xxxxx、071488xxxxx
副会长:易xx、
成员:
xx易氏祖堂重建理事会
二0xx年十一月五日
建宗祠倡议书篇4
尊敬的葛氏族亲: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氏始祖仲山公来吾村立基发源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
前辈曾修建祠堂一座,逢年过节,上香进礼,缅怀先人,激励后代,成为我族神圣的殿堂。
只可惜现在年久失修,后墙已崩,如不及时修缮,我们的列祖列宗就无栖身之地,饱受风雪之苦;追先贤念祖德,只能面对遍地瓦砾,倾听断墙残壁在向世人倾诉自身的不幸遭遇,上愧对先祖,下愧对子孙!
“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许多热血族人寝室难宁,“葛氏宗祠修建理事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正式启动!
抚养子女可朝朝夕夕,孝敬父母可岁岁年年,然建祠安祖百年难遇,它是先祖神灵的召唤,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经多次预算修建祠堂需要资金100万元以上,由于资金有限,故此正式向族人发出倡议:恳切希望葛氏子弟积极行动起来,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出钱出力,齐心协力,我们都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以告后人。
不论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都将张榜公布。希望广大族人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建宗祠之大业。
xxx
20xx年x月x日
建宗祠倡议书篇5
竹山的左氏宗亲们:
人旺千秋不忘祖,树高百丈靠盘根。我祖天学公携家眷奉祖谱自大冶西迁至竹山左家湾创业开基之后,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现已延续十一世,可谓祖德广远,佑我左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事业宏达。为彰显先祖的丰功伟绩,我辈因在祖先落基之地—左家湾修建左氏祠堂,彰先祖之德,延左氏之文脉。祭祀祖先的家庙宗祠,左氏祠堂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先祖美德,提高后代文化礼仪素质,激励族人团结向上努力进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既是神圣的殿堂,又是育人的`学堂,还是乡村文化礼仪的重要场所。
在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大好形式下,各姓氏家族大都开始了“寻根问祖”,追本溯源,续写家谱,修建祠堂,彰显先辈之举,许多热血族人坐立不安,寝室难宁;身为左氏子弟,不能让祖先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实是我辈奇耻大辱!现天时地利人和俱在,如不抓紧修建祠堂,可能再也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族中有识之士审时度世,抛开成见,集思广益,献计出力。
子孙孝则祖祠兴,祖祠兴则家族荣。祠堂是宗族团结和力量的重要体现和象征。修建左氏祖祠上敬祖宗,下贻子孙,既神圣,庄重,光荣,又艰巨,艰难,艰苦。祖祠是全族之圣殿,修祠安祖靠大家,必须充分动员和凝聚我们全体族人的力量和智慧,方可毕其功于一役。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国家的富民政策和祖宗的荫庇,耕耘于祖宗故地及战斗在天南海北的天学公后裔子孙,应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而且我左氏还涌现了一批社会公认的创业成功人士,这是我们修建祖堂的力量和底气,是我们左氏族人的台柱和脊梁!
诸位同族宗亲们:照应子女可随时随地,孝敬母亲可年年岁岁,修祠安祖百年难遇,今生今世可能仅此一次而已。它是先祖的召唤,更是我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今天,我正式向大家发起倡议:恳切希望天学公支下所有左氏宗亲,精神抖擞起来,积极行动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分高低贫富,不计均等得失,尽心倾力诚孝,热情踊跃的参与建祠工作。
我坚信,有富甲一方,德高望重,才学兼备的三位领军人(宏发,名刚,自治)牵头,又有族外宗亲的帮扶和捐助,祖祠修建完工指日可待。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建宗祠倡议书篇6
各位宗亲:
首先恭祝您们万事顺意,事业腾飞飞,人兴财旺!
不知祖,不足以为人。只有知祖,才能尊祖、爱家、爱国、爱人民。据《族谱》记载;源美公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携子开基梅县乌蓼沙,又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携次子文滨公、三子文深公、四子文汜公再次开基兴宁和山瓦塘,长子文渊公留守梅县乌蓼沙。文渊公后代德聪公又移居兴宁黄槐龙归洞立业。兴宁何氏都是源美公一脉相传,源美公裔孙约有三十五万,分居全国各地,布遍世界各国。源美公裔孙为了纪念先祖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20xx年),在兴宁市兴城时辰牌巷始建何氏宗祠,又于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820xx年)在兴城水关口再建新祠,又于民-国十六年(公元1920xx年)裔孙们募资在广州中华北路兴建“源美书院”。每逢佳节,来自海内外宗亲,络绎不绝,奉香参拜,鞭炮齐鸣,热闹非凡。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改造,原有“宗祠”“书院”都失去了原有功能。20xx年上届“宗亲会”,虽曾募资在兴城购置了四层楼房一座,作“源美书院”,使兴宁何氏宗亲会有了会址,有了办公、议事的地方。但与何氏望族大姓还不相称。新一届宗亲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一致认为:老前辈为族事立下了功劳,老前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如今,我们正处在共和国国泰民安、盛世发展时期,秉着纪念先祖,传承祖德,弘扬何氏宗族文化,建设和谐、幸福大中华为宗旨,按“世总”何道深总会长、“省总”何云标总会长建设“庐江文化园的重托。首先在兴宁和山(即:何仙岩,是源美公遗留下的地方)兴建何氏源美宗祠。“宗祠”新址是风水宝地:前望兴城似“金海”,后倚和山峰连峰,龙势雄伟气昂昂,众人喜呼“(金)龙出海”。左是青龙案山寨,右是水财金印山,乙山兼辰房房发,实属人、财、贵三全。“宗祠”初步设计: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广场面积约8000平方米,“宗祠”内设:敬祖厅、祖德族史陈列厅、裔孙议事、接待厅;历代名人、现代裔孙功德展示长廊等。“宗祠”建筑既要具有古代建筑的精华,又要具有客家建筑的特色。“宗祠”建成,祖先有归位的圣地,裔孙对祖先有拜祭、奉香的地方,先贤、名人功德有宣扬展示的场所。兴建“何氏源美宗祠”成立筹建委员会。“筹建委员会”倡议众宗亲以高度的敬祖睦亲情怀,为兴建“何氏源美宗祠”慷慨解囊,鼎力捐助,共襄善举。让“宗祠”中的砖、瓦、沙、石都凝聚着每一个源美公裔孙对先祖、先贤的孝忠。
喜听兴建“宗祠”,源美公裔孙纷纷表示:能参与兴建“宗祠”是我们的福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人要参与,户户要捐款。建祠所需用地,由宁中镇大莹村沸水湖何屋宗亲无偿捐赠,他们值得众宗亲学习!一人捐款,全家得福!捐款“宗祠”福荫后人!捐款“宗祠”,世代流芳!
“源美宗祠”筹建委员会肩负全责。财务公开,及时公布,宗亲监督,做到阳光工程、优质工程、勤俭工程。
“宗祠”竣工后,编写“祠読”(纪念册),凡对兴建“宗祠”出钱、出物、出力者,全部载入“祠読”,以作読念!
对捐资者的具体鼓励办法:
① 凡捐资不足百元者,张榜公布存入档案;
② 凡捐资一百元以上者,勒石読念;
③ 凡捐资五百元以上者,除勒石読念外,个人照片载入“祠読”;
④ 凡捐资一干元以上者,除勒石読念外,夫妻彩照载入“祠読”;
⑤ 凡捐资五仟元以上者,除勒石読念外,全家福彩照、个人建树载入“祠読”;
⑥ 凡捐资一万元至五万元以内者,享有上述①至⑤鼓励办法;
⑦ 凡捐资五万元以上者,除享有上述①至⑥鼓励办法外,视捐款金额再勒石标明捐建项目。
建宗祠倡议书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