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我们一定要用心对待才行,将体会写好之后,我们的感受想法也有了更合理的表达,以下是九九公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技展的心得体会最新8篇,供大家参考。
科技展的心得体会篇1
“哇,好多人啊!"这是我听到人们在科技馆发出的心声。带着这份好奇心我参观了科技馆,首先我来到第一层。第一层是机械、材料交通能源和航空航天技术四大展区。在这里我知道了什么,纳米技术和排列原子。接着,我来到第二层。那里有现代通信技术、虚拟人现实、显示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后来,我到了第三层。第三层可算是最有趣的一层了。
那里有一个展览项目叫“窥视无穷”。从镜中可以看到无穷无尽的重复影像,我用手轻轻转动镜框,发现所有影像的位置随之变化。
我接着往前走,看见一块牌子上写着“倾斜小屋”四个字。我好奇的往那儿走去,见一个个从里面出来的人都东倒西歪,晕头转向的。我纳闷了:不就是一个斜的小屋子吗,至于变成这样?我走了进去,谁知刚进去,我就撞在了一面墙上,把我撞得眼冒金星,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仔细一看,发现这房子很不同寻常,一边高,一边低,我正是撞在了低的那边。我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但身子总是不由自主地往低的那边倒,每走一步都很困难。我想:这里应该有介绍这小屋的牌子。于是我慢慢地靠在墙上,往四周看了看。果然,一块介绍牌挂在对面的墙上,我使劲冲了上去,抓住一道栏杆,快速地看着说明。但是还没看见几个字,我手一松,又摔到了低的那面墙上。这时,我看见对面还有一个球停在一圈特定轨道的一头,而且还停在高的那头,我奇怪了:莫非那头有磁铁不成?我再一次冲了上去,很快看完了说明。
终于明白了:这圈轨道相对于平地的倾斜方向与小屋的倾斜放向正相反。最后,我们看了第四层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后,就回家了。
今天真是没有白去,让我了解了许多科学知识,过去我觉得不可能有的东西,不可能实现的事,现在都出现了,可见现在科学技术多么发达!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为祖国的科技展贡献一份力量。
科技展的心得体会篇2
奋进“十四五 ”须燃起“三种自觉”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未来发展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十四五”壮阔征程。处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节点,辉煌“十三五”圆满收官,壮阔“十四五”即将启航,青年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时代脉搏、读懂规划纲要、勇担历史使命,以昂扬向上的斗志、蓬勃奋进的激情,凝心聚力“十四五”,奋力谱写“新篇章”。
初心不改,燃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政治自觉。“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胸怀兼济天下、造福苍生的远大志向,以习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人生奋斗的标尺,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理想初心,勇担使命,奋发有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建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躬耕基层一线,化解百姓难题,以不辞辛劳的汗水践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承诺。
潜心学习,燃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思想自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坚持之效,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理论学习也应与时俱进。青年干部要保持谦虚精神、勤于好学的“空杯心态”,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创新学习方式方法,仔细研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要义,认真领会“十四五”规划丰富内涵,潜心学习提高向党看齐的思想觉悟,苦练本领培养化解难题的七种能力。
全心奋斗,燃起“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的行动自觉。“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和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新一代青年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鼓足“敢涉险滩”的闯劲、“滚石上山”的干劲、“铁杵磨针”的韧劲,勇立时代潮头、勇做先锋干将,推动“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阔步前行。
开启时代新征程,谱写发展新篇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青年干部要坚定一往无前的信心,涵养风雨无阻的心态,弘扬伟大时代精神,将个人梦想规划融入到“十四五”宏伟蓝图中,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以实干续写中国辉煌,用奋斗托起民族梦想。
科技展的心得体会篇3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高度赞扬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并充分肯定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其实,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就是要引导广大知识分子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的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
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勇立潮头、引领创新,这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目前中,我国的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要看到,我们在很多领域还处于“跟跑”地位,有的关键技术经常被“卡脖子”。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知识分子的奋斗和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就是要激发广大知识分子立足岗位,胸怀祖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不负人民期望。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伟大的爱国奋斗精神贯穿始终。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广大知识分子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为政之道,惟在得人”。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欣欣向荣的重要原因。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是落实党的人才政策、开展知识分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这项活动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把党的人才政策落到实处,营造尊重关心服务人才的浓厚氛围,让广大知识分子发挥更大作用。
作为在基层工作的我们,更应该有新担当新作为。目前也正是知识分子大有可为的黄金时代。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政治意识,把活动开展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细抓实,增强知识分子对新时代爱国奉献精神、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激发广大知识分子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努力。
科技展的心得体会篇4
放寒假前不久,我们人人都接到老师的“命令”:参观科技馆。哼,科技馆有啥好看的,不就是那几个破机器嘛。
可是无奈,老师的命令不能不听,我只好和妹妹一起去参观科技馆。哦,科技馆焕然一新,似乎里面有很多让人十分感兴趣的东西呢。我被一个奇怪的装置所吸引,忍不住用手去碰了一下,还未触到,便听到一声优美的钢琴声“叮”。奇怪,怎么回事,声音似乎是从这机器里面冒出来的,难道……我转了个身,哦?说明书。我经过阅读说明书,发现:原来这“钢琴”是有感应的,手只要距感应器一定的距离,感应器便会感受到,然后发出相应的声音。不过到底是怎么弄的,我也不知道。“以后自己努力,学习知识吧。”我暗自想。
我又一转身,看到了一个圆盘似的东西里面有些回形针。按照说明书,我和妹妹相互合作,一个转动转盘发电,一个用那个奇怪的东西吸回形针。奇怪的是,原来无法吸回形针的东西现在却把所有的回形针都吸起来了。妹妹兴奋地一遍又一遍地试着,我不禁吐了吐舌头:这个我们上科学课学过,就是电磁铁,只不过,上课时没能吸起那么多,看来是这里的电流大,且吸东西的装置也大,所以才会有此效果。
接着,我们又去看了立体电影,了解了海龟的一生。一只海龟,从蛋壳里钻出来后,随着大部队一起向海里笨拙地爬去。一路上要当心随时都会将它们毙命的海鸟,只有少数的海龟艰难地爬到了海里。它们在海里存活、磨练了一段时间后,会再次回到曾经出生的地方,再次繁衍下一代。了解了海龟的一生后,我在为立体的精彩所赞叹的同时,也感到有些同情:海龟的一生是多么艰险。
从科技馆出来,我对自己说:“看来科技馆也没那么乏味,什么时候再来看一次吧。”
科技展的心得体会篇5
吴养洁,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200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第一位本土中国科学院院士,具有里程碑意义。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教学与物理有机、金属有机、大环化学以及有机合成化学研究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发表学术论文460多篇,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100多名,不少已成为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先后获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程相文,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57年,有55个春节是在海南岛试验田度过的,先后选育出39个玉米新品种,推广到十多个省市,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70多亿元。一手抓新品种选育,一手抓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首创万亩核心区全国夏玉米同面积最高产量纪录,在国内率先实现万亩连片一年两熟亩产超吨半粮,对河南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做出了积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成果奖49项。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等荣誉称号。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张金良,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坚守黄河治理一线35年,围绕黄河水沙调控和重大水工程泥沙问题持续开展研究,建立了黄河调水调沙关键理论和技术,创建了多沙河流工程泥沙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提出黄河下游河道三滩分治的生态治理新方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形成提出提供了决策咨询。主持小浪底水库运用研究和实践应用,产生经济效益上千亿元。担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项目设计总工程师,推动了项目前期工作进程。担任厄瓜多尔战略性能源工程电站工程总负责人,该电站图案印上了该国最大面值的钞票上,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奖项。李红霞,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正高级工程师。我国冶金耐火材料领域领军人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1),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3项排名第1),授权发明专利32项。她创建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制定我国耐火材料行业及学科发展规划或战略。曾任国际标准化组织耐火材料技术委员会主席,推动中国耐火材料标准国际化。多次担任国际会议和技术委员会主席,发表论文227篇,出版专著4部。获第三届全国杰出工程师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张国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担任河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专家组组长、河南省慢阻肺防治联盟主席、河南省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主席、《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中文版)》等多种杂志编委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发表sci文章4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6人、硕士研究生68人。临危受命,担任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率领省级专家组奔赴并驻守在河南省疫情最重地区——信阳,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每日会诊病人多达上百例,率先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向全省各级医疗系统讲课培训,积极参与针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科技攻关项目,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较大贡献。
吴健,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子午工程"的主要立项建议人和领导人之一,主持建成了我国首部非相干散射雷达,该雷达是我国电离层科学和空间碎片监测研究的重大技术手段之一。担任欧洲非相干散射科学联合会(eiscat)理事长等国际组织职务,eiscat_3d国际大科学工程的领导者之一,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积极推动地球空间科学及交叉学科的国际合作,推动我国地震电离层前兆和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技术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担任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等国家科技创新计划的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攻克了电磁波与电离层相互作用的理论、试验、应用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在电离层新概念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信息化建设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获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一)等多项科技奖励。
李建军,河南师范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扎根大地十多年,选育金银花新品种"豫金1号"等8个道地药材新品种,在全国累计种植面积超50万亩,让种植户累计增收超过10亿元。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作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对接封丘,推动金银花新品种繁育推广360多万株,直接就业人员1万多人,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值20多亿元,金银花产业也成为地方政府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之一。
陈小兵,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全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各类科研攻关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被sci收录40余篇,先后5次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7次获得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举办健康讲座460余场,利用_等网络直播平台和新媒体,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受益群众5000多万人次,抖音号"健康来也"粉丝31万余人,点赞330余万,总结出防癌40字诀,深受社会大众和媒体欢迎。
朱明甫,鹤壁国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创办了鹤壁国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了全省第一个5g产业园,签约河南省第一家华为实验室,突破了美国和日本技术垄断,为5g通讯中60多个频段的多协议通讯提供了高质量保障,让5g产品有了"河南芯"。人工智能路灯系列年销售额过亿元,豫北市场占有率第一,成为河南智能路灯领域最具特色的研发、设计、制造和安装一体化企业。
王元卓,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郑州分所所长),研究员。全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发表论文200余篇,三次获得重要国际会议最佳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51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科普专著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组建"科技抗疫工作组",研发的"疫情通大数据服务平台"累计267万人次使用,研发的"社区疫情服务系统"覆盖人群15万,累计提供服务3万余次。
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共300名,其中医师100名,护士200名,涵盖呼吸、重症、心血管等多个专业,来自全省49家医疗机构,由省、市、县、乡四级医疗单位医护人员组成,是河南支援湖北医疗队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整体接管武汉青山方舱医院。2月13日,开始收治病人,400张床位很快就满负荷运行。截止3月9日休舱,累计收治确诊新冠肺炎患者519人,治愈出院372人,重症转出至武汉第九医院147人,舱内检测咽拭子实验1386人次,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治愈患者零复发、患者零投诉"四个零"。医疗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团队成员陈传亮、王凯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科技展的心得体会篇6
再强再猛的洪水也冲不跨我们团结一致抗洪救灾的决心。xx乡全体救灾人员在抗洪抢险中所取得的胜利就充分证明了这点。
xx年8月5日,墨江县xx、阿墨江、他郎河因受强降雨影响河水暴涨,xx乡三江口一带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及次生地质灾害。这次灾害导致防护河堤大面积坍塌,造成部分房屋倒塌、路面阻断,同时险情致使xx两百多户居民需紧急撤离,并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xx“8·5”洪涝灾害及次生地质灾害救灾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方案,安全撤离并安置好受灾的群众。这次灾害引起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于8月8日分别安排并组织了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消防突击队等多支救灾队伍赶赴xx灾区。
我也光荣地加入了青年突击队,在团县委书记和副书记的领导下和其他青年朋友们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达了灾区,没顾得上休息,我们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援工作。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给在受灾群众的安置点搭帐篷。夏天的xx十分闷热,我们青年突击队的所有人员都头顶烈日,紧张的工作着,汗流浃背自然是难免的,可没有一人说不愿意,也没有一人偷懒,大家都明白,只有我们搭建好帐篷受灾群众才能被如数安排好。大家工作的很认真,连休息是也不愿多浪费一分钟,尽管大家很累,但是脸上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由于搭建帐篷和活动板房的水泥场地不够,救灾指挥部要求组织人员迅速对粮管所前后的暂时空场实施混泥土浇灌以保证后续工作的展开,我们也于八号晚饭后接到了第二项任务,配合施工人员进行混泥土浇灌作业。日暮下我们鲜红的团旗迎风飘扬,我们的青年突击队也紧张有序的配合施工人员浇灌混泥土。我们身着红色志愿服排成一条长龙就像一条长长的运输带运输着搅拌好的混泥土。混泥土着实很沉,由于情况紧急我们所有人都没有佩戴手套,很快大家的手都磨烂了,有的都流血了,可大家没有说一个“累”字、一个“脏”字。而后我们又参加了活动板房的搭建,每天依然烈日炎炎,可苦中也有苦中的乐趣。在工作中我们依然欢声笑语。由于活动板房材料在切割时工艺偶有粗糙,被铁片划伤也是常事,可想一想灾情的严重和受灾群众安置的紧迫局面,大家那顾得上关心这些划伤都继续埋头苦干。看着一幢幢活动板房搭建完成,我们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想想灾民就要住进我们亲手搭建的房子中,我们欣喜万分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救灾过程中也让我收获了人生中难得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工作经验。我们青年突击队中的成员都是来自全县各个单位的,有政府部门的,有教育系统的,有厂矿企业的,还有来自当地灾区的。在抗洪抢险中我们并未因为单位不同而不能很好的协调工作,相反我亲如家人,胜似兄弟。我们共同头顶烈日,一起流血流汗;我们同食同宿,尽显兄弟情义;我们互帮互助,为救灾热谊锦上添花。
八天的洪抢险突击工作,让我重新理解了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的真正内涵,也让我结识了一群人生中难以割舍的好友,更让我收获了人生中最纯正的情谊。大家共同生活、共同战斗、共同快乐的场景也将成为我脑海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通过这次有意义的救灾志愿活动让我理解了人类力量的强大。面对自认灾害,我们从不畏惧,因为我们有战胜它的信心和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抗灾的决心。抗洪救灾志愿活动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最为宝贵的一课,也是我受用终身的一课。
科技展的心得体会篇7
“五一”长假的一天,我和哥哥去上海科技馆参观,那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
跨进科技馆的大门,我们首先参观了热带雨林区。这里泉水叮咚,古木参天,到处鸟语花香…….。我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大自然真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啊!我们走着,看着,不禁被前面哗哗的水声吸引住了。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挂瀑布从天而降。我把手伸进瀑布,咦,怎么回事?我的手居然没湿呢!回过头一看,那边有许多的光束,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瀑布是利用声、光技术造出来的幻影。
现在,我们来到了地壳探密区。我忽然听到那边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我急忙挤进去,一个壮观的景象展现在我的眼前:天渐渐地暗下来,一会儿,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直冲而下。山顶上通红通红的岩浆不断地从底下喷涌而出,带着水汽的白烟弥漫 了整个山头。噢,原来这是模拟的火山喷发景象。
我提心吊胆地走上一座铁桥,铁桥发出“咔嚓” “咔嚓”的声音,我的心里就象兔子在里面窜来窜去。突然,铁桥一阵剧烈的摇晃,接着,像要塌了似的,周围的地面都崩裂了。地上堆满了乱七八槽的砖块,水不断地从水管里流出来,就连办公桌也折断了。我大声喊:“不好!地震啦。”我旁边的一个小妹妹吓得哇哇地哭了起来,她扭头就跑,可刚跑了几步,就被哥哥抓了回来。周围的人发出一阵哄笑。
现在我坐上了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里翱翔。我往下一看,呀!一辆辆汽车就像一个个火柴盒,一个个人就像一只只小蚂蚁,就连一条条河流也变成了一条条丝带。我想,我是不是在做梦呀?我拧了一下自已的脸,哎唷,好痛啊!原来不是在做梦,哥哥说现在我们是在模拟飞行游戏区。这个游戏真神奇。
出了科技馆,我心里装有许多个为什么。我知道我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我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要努力解开自然之谜。
科技展的心得体会篇8
一个周末,我在家做作业。随着一声巨响,门铃响了。我心想:“现在还是早上。不可能是我父母。是小偷吗?”不,小偷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犯罪。是谁呀?"
越想越可怕。终于,我鼓起勇气,向门口走去。我看了看猫眼,外面什么都没有。我打开门,却看见一个头上长着触角的矮怪物。然后往下看,看到了一个类似飞盘的东西。突然,它说:“你好,我来自火星。你这里技术太差了!在我们的地方,什么都有。想联系别人,只需要动动天线,发射无线光波就可以通话了。再看看你,现在用手机都嫌低!”我震惊了。我今天真的看到外星人了。我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发现每个外星人都戴着手镯,什么都可以。如果你想清洁,只需打开清洁模式。在他们的情况下,我们的老人机等于他们的“苹果1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技术相当落后。外星人说:“所以,我决定帮你发展科技!”我带他去了实验室。当科学家们看到来自宇宙的客人时,他们立即变得兴奋起来。他们纷纷议论:“原来世界上有外星人!看来地球科技会很发达!”他们在大声交谈。
在外星人的帮助下,他们决定把高速公路建成三层。一楼是孩子们走路的地方。从那时起,孩子们的笑声将无处不在。二楼是汽车行驶的道路。从现在开始,人就不会再有交通事故了,因为每辆车都会一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人就永远安全健康。三楼是火车,动车,装车。因此,世界上的汽车永远不会装载火车。
然后,他们让穷人住高楼,让穷人上学,改变命运。
外星人离开后,生活一步一步地继续着。外星人走之前留下了一句话:“用自己的汗水升级未来的技术。”从此,地球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了!
科技展的心得体会最新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