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出现可以让大家产生很多共情,心得体会可以把实践中进行的思考用文字书写下来的书面材料,下面是九九公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感动中国人物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感动中国人物的心得体会篇1
鲍峰,是马鞍山师专的一名思政课教师,同时也是和县人。在他的同学当中,有几位是叶连平老师门下毕业的学生,因此很早以前,他就从同学处听说过关于叶连平老师的先进事迹。几年前,有一次学校请叶老来校给青年教师作报告,鲍峰也第一次当面聆听了叶连平老师的讲述,知道了他更多的生平故事,为之感动。
鲍峰认为,叶老既是他的乡中先贤,也是他的同行前辈。学习叶老敬业乐业和奉献精神,自是应有之义。“叶老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崇德向善的师德,叶老是我们和县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和楷模。”鲍峰表示,叶老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业成长和身心健康,自费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把孩子们聚拢起来,无偿施教。又把有限的收入掰成几瓣花,组织学生出外学习参观,扩大视野,甚至自费发放奖学金,鼓励孩子们的每一个进步。倾其所有,以个人之力,先后培养辅导千余学生。
“没有仁爱精神,是难以做到这样的倾情付出,更别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鲍峰说。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鲍峰认为,他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仁爱精神不可或缺,放下身段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关注他们学习生活情感需要,如此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教学之中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鲍峰还认为,叶老的精神还表现在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教师不仅仅是个职业,更是学生灵魂的引路人。”鲍峰说,“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为学生的人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指引他们走好人生的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有这样的觉悟,好在有叶老为我们做了榜样。”
提及对自身的未来规划,鲍峰表示,他将以叶老的精神为指引,补精神之“钙”,不断武装头脑,强素质、提本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岗位查找不足,强化学习,提振精神,不断加强看家本领,耕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和责任田,向叶老看齐,争当先进模范,立足岗位做贡献。
感动中国人物的心得体会篇2
在今年的获奖人物中,有人将毕生奉献给红色信仰,有人把热血抛洒在祖国边疆……他们,用质朴的心灵创造着感动时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书写着自己传奇的人生。“守边老人”魏德友。驻守边疆长达半个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76岁的他住土屋、喝咸水,与星月羊犬为伴,与风雪饿狼较量,被称为边境线上“活的界碑”。
“80后村医”贺星龙“80后”村医贺星龙。他是一名村医,驻扎贫困乡村16年。乡亲有病,他24小时随叫随到;付不起药费,费用他能免则免。乡亲们说他“比亲儿子还亲”。“公益达人”刘天明。他是一位农民工志愿者,16年来,众筹助学金350多万,帮助留守儿童300多名,成为外来工榜样,带动了更多普通劳动者投身慈善事业。“好姐姐”刘美。一个80后自闭症康复治疗师,11年来她为1000余名自闭症儿童及家长提供康复训练和咨询,为100余名教师提供培训,带动了社会对自闭症的关注。“胶鞋书记”庞启渊。一个深入一线摸底走访,精打细算制定规划的第一书记。他是村民口中的“胶鞋书记”“过细人”,更是乡亲们心里温暖的自家人、脱贫的领路人。“倔牛”蒋传春。敢于创新的戒毒所长,七年来他倡导“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业立人”,让戒毒人员“出去不再进来”,把衡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变成“心灵再造的学校”。
3岁高龄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线,想陪大熊猫走到最后。
感动中国人物的心得体会篇3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毕竟大部分获奖者还是有催泪效果的,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但不是全部,有几个获奖者,我真得很不以为然,想敬佩但无法说服自己。如果其他人也有同感,那就只能说明央视权威不足,犹如也有芮成钢这样的货色一样。其实九成以上高中中生从来不看这样节目的,颇为遗憾。
近几年,评选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总是缺少维护正义、坚持真理、追求公平、扞卫法治的典型代表,这是为什么?评选的人物,确实有让我感动的,举一个例子,大概前年吧,广西阳朔有个叫何玥的12岁小女孩无偿捐献眼膜,我看后眼睛就湿了,我很感动。但是评选出来的人物,清一色的都是或孝心或助人或敬业或公益的,缺少我前面说的那几种对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力更大更有震撼力的,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评委会不乏和稀泥的功能,评委会有些东东本身就不具有全民族道德高度的代表性。
最简单一点,那些不畏强权腐官不怕打击报复义务帮助弱势群体维权的律师,才是民族道德的真正脊梁,但是他们连提名权都会被扼杀。上驷被剔除了,当选的只能是中驷,另外还会一两个下驷不知什么原因混杂其中。
我没看直播,不好对其内容作评论,但是我能理解他的心境。因为不是我们心硬,而是我们是有鉴别能力的,是有思维的,所以我们的眼泪,也不是那么廉价的,那么容易被赚取走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之一丁点聊想。但是俺们以前也曾经一边看一边流泪的。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何时能真正无门槛提名、全民海选了,那么评选出来的人物,才能保证个个不仅货真价实还人人皆为选手中上驷,自然届时才能让俺等对每一名年度人物膜拜不已地仰视和学习。
感动中国人物的心得体会篇4
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日出,一次又一次花开,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14个春夏秋冬。在这几千个日日夜夜里,我一直在幸福中成长。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与我擦肩而过,不留一丝痕迹;也有人使我难以忘怀,感激终生。
感恩父母。是他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抚养我长大。在我受到打击后,担心我,替我操心的是他们;在我取得成绩的时候,默默开心的是他们;在我劳累的时候,给我做可口菜肴的也是他们。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是他们用心在哺育着我,我一天天长大,他们却一日日变老……父母脸上的皱纹,是我刻上的,在这其中的辛酸与汗水,他们都在默默地承受着。对待父母,多一点孝敬,多一点体贴,用行动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感恩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教会了我知识,教会了我做人。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是他们用心血浇灌着我幼小的心灵。忘不了,忘不了他们谆谆的教诲。是他们告诉我:爱拼才会赢。于是便有了我在理想道路上的拼搏进取;是他们告诉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是便使我宽容谅解他人,交到了许多好朋友。是他们告诉我:用微笑面对一切。于是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总是用良好的心态面对它,勇往直前,决不认输。对待老师,多一点尊敬,多一点服从,用成绩报答他们的付出。
感谢同学,是他们在我受伤的时候安慰我,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我。我们携手并肩,蓬勃向上。我们手牵着手在梦想的田野里自由奔跑,在青春的舞台上自由飞舞。张扬个性、开拓创新,我们齐心协力,创造辉煌。对待同学,多点关心,多点帮助。让我们在有限的年轻的日子里,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感激对手。是他们和我在竞争中共同进步。我们之间有竞争,更有友谊。他们时时告诉我:要认真、要努力,不要被别人落在后面。面对挑战,我勇敢的接受,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都坚持。对待对手,多点友好,多点感谢。让我们在争先恐后的比赛中共同进步。
感谢偶像。是他为我树立了榜样,我要向着他的方向努力前进。是他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人生没有不可能的事,我能走的路,你也能走。于是我发掘自己的潜力,扬长避短,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面对偶像,不盲从,不疯狂。学习他身上好的地方,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人生路上,值得感激的人何止几个,我们只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感动中国人物的心得体会篇5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我认为,爱国不仅仅是一种品质,还是成为我们学习的动力,值得学习的行为,更是一种精神!
前几天,我读过这么一篇文章是讲周总理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在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经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有一天,一所高等学院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
小小少年时的周恩来,就如此懂事,志当存高远。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毕生的目标,他为之奋斗,受到万民的景仰,成为一个完美的化身。
生前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总理,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那伟大的爱国精神却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一个人的人生可以平凡普通,但祖国的命运和我们息息相关。从心底迸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种感情是纯真的,是炽热的,是发自肺腑的。祖国的强盛,身为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我敬佩周恩来,他的人生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是光明的。是他让我知道了从小要有努力的目标,才能获得成功;是他让我知道了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也是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国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的爱国情怀如大树一般,根深蒂固地扎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感动中国人物的心得体会篇6
有一种久违的体验叫感动,有一种醉人的滋味叫感动。感动,无法预定也无法奢求,它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悄悄触动你的心灵。就是这轻轻的一触,让多少英雄落泪,让多少浪子回头;就是这轻轻的一触,才演绎出人世间如此之多的悲欢离合,铭心刻骨。
上个星期五,我看了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也因此我结识了一个叫何玥的人,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股顽强、伟大的精神。尽管,蓦然回首,人已故,但她的精神与品质仍旧活在人们的心中。
起初,看到她死后还不忘为人类作贡献——捐献出自己的器官,随后,泪,悄无声息地落下,朦胧中,仿佛看到天堂中的她伸出的双手。那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飘起雪花,雪花落到她的掌心里,立刻融化了。变成了一滴水,就像一滴透明的眼泪。她的嗓音那么甜美,无限地高兴,高兴她的器官为他人延续了生命。歌唱完了,那无声的旋律似乎在萦绕着。许是她看雪看得久了,眼睛被洗得那么洁净,那么纯净。
如若把她比作矢车菊,蓝色的花朵,花瓣纤细,像一朵蓝色的火焰。寂寞,幽深,又燃烧着一种不可言说的热望。那些花朵,有些是雨过天晴的蓝,蓝得纯粹,浓得化不开;有些是轻微的蔚蓝色,透明的,一如人的淡淡的哀伤和迷茫。
生活中有些故事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如同被风吹落的矢车菊,静静地沉淀到梦的深处。当过往的风,不经意间翻开仓促的年少时月,很多往事已在空气中慢慢氧化,锈迹斑斑。但那一抹深蓝,淡蓝色的记忆,却依旧在轻轻地、轻轻地呼吸。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次感动,并在不断的感动之中,不要怀疑,因为我们并不是故作伤感,而是真真切切的情感流露,尽管世俗的东西已经让身边的事物变的模糊不清,尽管这样的感动变的越来越少。然而我们的生命需要象感动这样的东西如夜空中的繁星闪闪发光,照亮这个世界。
感动中国人物的心得体会篇7
告别了青春激昂的季节,告别了放飞梦想的日子,我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工作岗位。曾经憧憬的画面马上就要在赤裸的生活中构图和绘画,激起了对于工作和梦想的信心,然而在躁动的憧憬背后却是充满无限疑惑和迷茫的眼眸。但是在培训过程中,观看的两段《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视频,使我的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霎时,眼前一片光明。是他们的气节和精神融化了我,感动了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具有他们那样的品质,始终把学生当做自己人生的第一位,把关爱当做教育的第一步,用心去传授知识,用爱去感化心灵。
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上教书18年,培养了一百多位彝族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文化,摆脱愚昧,走出大山,走向文明。李桂林第一次攀上中断了十几年读书声的高山学校,感受到了山民们的纯朴热情和心底呼唤,他们夫妻用十八年的坚守做了回答:把青春献给孩子。同时十八年的耐心关爱,十八年的执着坚守,换来了感动中国的盛情礼赞。生命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翱翔于天空,有的呼啸于大地,有的驰骋于沙漠。无需褒贬哪那一种形式,价值才是最重要的,本质才是最感人的。李桂林夫妇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部动人的育人赞歌,彰显了生命的价值、本质和辉煌。他们感动的不仅是正在贫瘠的土壤中寻求知识的幼苗,而且感动了我们这些在教育的路途中充满迷惑的教师。
感动中国人物的心得体会篇8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二人,他们兄弟俩20年来以诚信为本,每年坚持大年三十前将工人们的工钱一分不少地发到每一个农民工手中。2010年年关,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回湖北黄陂,在账本丢失的情况下,按照农民工自己报的'账目,给60余位农民工发放了33.6万元工钱。信义兄弟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义、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
还有“姐姐”刘丽,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也许我们还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们每个人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真正的感动,会然你坚强,会让你敬仰,会让你明白感动就在身边,我相信每个人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深深的敬仰,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感动中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值得我们去深深感动,但是他”以后介绍我时不要说我是香港歌手,因为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全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这二十八字将包容忍让心胸宽广诠释得淋漓尽致。
反观社会上的不良事件,我目睹了天使与魔鬼的分别。那些为了蝇头小利掺假卖假的,商家难道不会良心不安吗?那些豪不利人,传门利已的人难道不会寝食难安吗?还有一类人,是大多数,他们将仁义善心挂在嘴边,生活中却畏手畏脚,堪比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郭明义,这位奉献了太多太多的普通人,践行着“明义”。我们要向他看齐,哪怕只是尽微薄之力,也许对需要它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物。
晶莹剔透的奖杯只是一种形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留给我们的是终生的财富,是一右辈子的追随!大爱无疆,我们要用行动实践它!
静心品味,当清冷的月光覆盖感动的幽香,我早已将感动留下,潜心咀嚼,仍暖彻胞怀,溋于心,溢于表……
感动中国人物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