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是要有明确的主题的,所以认真审题很重要,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使我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有明显的进步,下面是九九公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写中元节的作文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写中元节的作文篇1
本月31号是中元节,看日历表才发现,什么是中元节?我很疑惑。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哦,原来中元节是鬼节啊,好吓人啊!
写中元节的作文篇2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称谓,相对于中秋为八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写中元节的作文篇3
我是绍兴人,绍兴是水乡,绍兴人天生对水有一种敬畏之情,特别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尤为突显。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这一天虽不很喜庆,但那氛围却很隆重——我们那儿许多人都齐聚河沿,可不热闹吗?那为什么要聚在河边呢?为的是祭拜河中判官。这一天,奶奶买了许多瓜果糕点,就是为了这件事。在七月十五的下午,老老少少赶至河边,老人们要摆好供品菜肉,还要预备蜡烛纸元宝之类的东西,小孩子们并不是很在意这种祭拜,而老人们这种事却一向很是重视,在那之前还要念经念佛。
在做好了一系列准备之后,祭拜才正式开始。人们点上蜡烛与香,开始祭拜河判官。一堆火在河沿熊熊燃起,祭拜前所备好的纸元宝之类的统统放了进去,熊熊的火光与隆重的仪式吸引了不少他乡之人甚至外国人驻足观之。
祭拜仪式结束后,人们先回家休养并准备湖灯。据奶奶说她小时候,虽然也放湖灯,但用的却是河蚌壳加香油。以前的湖灯多么朴素哇!随着生活条件之变,湖灯之状也有所变了,如今之湖灯较以前精致之许多呀。
许多人家都拿着自家制的湖灯赶来了,此时天还未黑,如若天黑了下来,那时便有更多人了。所以一些人在这一天傍晚会早早吃完饭便赶去河边。
这湖灯先前全得靠人推动水才能移动,有的运气差的湖灯飘到桥的另一边,偏离航向,则无法挽救;有的好运的湖灯顺着风与浪一路向前,火力全开,便一帆风顺。据说,在放时飘得越快越远越好。
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特色,各处地区有各处地区的风俗,但我相信每个人最难忘的节日风俗来自故乡。这就是我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节日,它是故乡的中元节。
写中元节的作文篇4
民间传说
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鬼门大开,阎罗王特许阴间的鬼魂会回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会飘荡在人间寻食物。民间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节期间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子孙后代。因此,民间会在中元节,祭祀先人,超度亡魂,但也并不是局限在中元节当天。一些地区会在夜里将祖先接引回家中,一日三顿茶饭的供奉直到七月结束,人们在中元节这天,也会祈求祖宗保佑来年秋收能五谷丰登,驱病除灾保家宅平安。为了防止在阳间飘荡的孤魂野鬼伤害自己,也会在路边祭祀孤魂野鬼,免他们无人祭祀而危害人间。
佛教典故
根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为,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总众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生灵。
据记载,释迦牟尼有一个叫目连的弟子,他的母亲生前为恶,死后化成饿鬼受饥饿磨难。目连以神通看到自己的母亲受难十分难受,他就以神力化成食物送到母亲身边,但是他母亲心生贪念,食物就会化为火焰。目连向佛祖求教如何能拯救母亲的亡灵,佛祖就告诉他,必须在每年的七月十五这一天,集中僧人的力量将百味五果放在盆中,供养十万僧众,以这边功德才能普渡亡灵。目连变以此言行事,最终其母终得解脱了。
而盂兰盆节,在我国最早开坛举行法会是在梁武帝时期,自此以后,历代帝王都会在盂兰盆节举行法会,答谢先祖恩德。
道教经典
道教一年之中的三次盛会统称“三元”,分别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和水官大帝的诞辰。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天官大帝生辰,主赐福典礼。
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地官生日大帝生辰,主亡魂赦罪仪式。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水官大帝生辰,主除人世厄运法会。
自宋朝以来,佛道教相融合的趋势更为明显,道教的中元祭鬼与原本儒家提倡的祭祖相互融合,人们不仅敬献供品祭祖同时也会放水灯祭鬼,让他们一路好走。
写中元节的作文篇5
在富士康工作的大哥给我打来电话,让我抽空帮助富士康写一篇祭文拜“普度公”祭“好兄弟”。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他们要做祭祀活动。
中元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鬼节”。印象中, “鬼节”期间,我们这里没有什么重大活动。但是,常年在外奔波的经验告诉我,东南沿海一带包括在其他国家、地区生活的华人,在此期间,应该有所动作。
我爽快地答应了大哥。
乘闲,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中元节的祭文。搜了将近一个小时,也没有看到一篇拜“普度公”祭“好兄弟”的文章。看来大哥给我布置的,不是一个小任务。于是,我就把中元节的资料仔细地消化了一下。接着,我继续在一个有许多祭文的网站仔细甄别。遗憾的是,网上无数文章,均与此无关。不过,细心的我还是看到了这个网站的客服电话。我拨通了,对方告诉我,可以在线请求工作人员支持。我按照她的指点,与在线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工作人员用qq与我交流。当我把问题告诉她时,她告诉我,她们没有这项服务,但是她可以提供一个网址,让我在上面搜寻。
我欣喜若狂,但是链接了她给我的地址以后,我发现,我又回到了刚刚那个网站。我知道,指望她们,看来是不可能了。只好静下心来,仔细揣度祭文的写法。
盛传的各种祭文,它们或者是祭祀祖先,或者是祭祀某个近期远去的亲人、朋友,这些文章,非常欠缺专业性,远远不能符合我的要求。我接触过真正的祭文,那是应中国海洋文化节之邀,在浙江岱山祭海期间,由岱山县的县委书记亲自为我们诵读的。祭文非常工整,每四字为一句,全文流畅、押韵,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那篇祭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汶川地震之后,《江西日报》发表了我一篇祭奠汶川遇难同胞的诗歌,还发表了别人写的一篇祭文。那篇祭文,前半部分写得比较规范,后半部分则较为松散,规范性稍许弱了一些。
写中元节的作文篇6
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
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
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华人社会在这一个月会开始供拜,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普渡大拜拜。盂兰盛会是华人除了农历新年,第二大的节日。
七月鬼节,你不难在街头巷尾的空地上、庙宇看到设坛祭拜。一些较大的祭拜,会供拜鬼王。鬼王也称普渡王,传说是观音大士的化身。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祭拜方式。私普,是个人家里祭拜。街普是个别择日祭拜。市普则是以市场为主体的大普渡。
七月三十日鬼门关,一个月的中元就这样结束。
写中元节的作文篇7
北齐时的《颜氏家训》,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宋时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清时的《帝京岁时纪胜》等等书籍中都提到了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有的书中说,中元节前几天,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卖时鲜瓜果的,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色彩斑斓,叫卖声不绝于耳。还有在水面上放灯的习俗,意为招水中孤鬼来享祭。儿童们玩着纸扎的荷花灯,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到城外去祭墓的,络绎不绝,较之清明节尤胜。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近代女作家肖红在《呼兰河传》中也提到“七月十五是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到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脱着一盏河灯,就得脱生。”
写中元节的作文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