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和行为,养成写心得体会的好习惯可以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九九公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篇1
最近我读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对自卑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其实吧每个人都会自卑,或多或少,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难免会对自己感到不满意。自卑并不可怕,但愿自卑之后,你会努力去改变现状提升自己的满意度,而不是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觉拒绝尝试任何改变。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书中作者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在日常生活中好多人都不太愿意承认自己自己有自卑感,在很多时候,她们觉得自卑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她们总觉得自卑是很消极的一种心里感受。但其实自卑并不可怕,自卑也不一定不好,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走出自卑,超越自我。
本书主要由两部分来叙述,认识自卑和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最终意义。但殊不知,其实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与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时自然就会据个人的认知来决定。就比如说,身材较肥胖的女生看到个子较纤细的女生,就会油然而生出自卑感,再比如说;当颜值较低的女生看到面容姣好的女生也会产生自卑感。她们只不过在放大自己的不足之处,究其原因,无非是对于自己过度不自信。当我们处于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努力走出来,尽管对自己某一方面不满意,但我们可以培养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从而找到自己自信的源泉,这才是超越自卑!
自卑不一定就是不好的.,正是人类对自我所拥有的感到自卑,才不断的超越自我,从而获取了巨大的进步。而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们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树立自信。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篇2
对于《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而在我读的过程中,重点思考了本书的第三章——自卑感与优越感。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解。
理解自卑感追求正确的优越感: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存在自卑感。每个人解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他的行为模式。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对自卑感处理不当有关。
同时,为了理解自卑感的表达形式,阿德勒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三个小朋友,都是第一次到动物园去,他们站在狮虎山前,被狮子的威严吓坏了。一个小朋友躲在妈妈的背后说”我要回家。“另外一个小朋友脸色苍白全身发抖,但他站在原地仰着头说:”我一点都不害怕。“第三位小朋友恶狠狠地蹬着狮子,问妈妈说:”我能向它吐口唾沫吗?”这三个小朋友的行为其实都是自卑感的表现,只是形式不同。
自卑感的表达形式千万种,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勇气,便可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这种感觉。没有人能长期感受自卑之感,他一定会使自己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假使一个人已经气馁了,假使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改进他的情景,他仍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他们,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是不能使他有所进益。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在设法克服障碍,反倒是一种优越感来自我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同时,自卑感愈多,而自卑的情境一成未变,问题也依旧存在。他所采取的每一部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帮助这些用错误方法追求优越感的人呢?如果我们认为认清: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类的通行,那么这件事情便不难。知道了这一点,我们便能设身处境,同情他们的挣扎。他们所犯得唯一错误时他们的努力都指向了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一面。在每件人类的创作之后,都隐藏有对优越感的追求,它是所有对我们文化贡献的源泉。人类的整个活动都沿着这条伟大的行动线。然而,真正能够应付并主宰其生活问题的人,只有那些在奋斗过程中,也能表现出利人倾向的人,他们超越前进的方式,使别人也能受益。如果我们依这种正确的方向来对待人,我们便会发现:要他们悔悟并不困难。人类所有对价值和成功的判断,最后总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这是人类种族伟大的共同点。我们对行为、理想、目标、行动和性格特征的各种要求,都是他们应该有助于人类的合作。天才是人类中最合作的人,在他的行为和态度的某些方面,我们或许看不出其合作的能力,但我们却能从其生命的整个历程中看出来他的合作和奉献精神
一个人如果能够有效地补偿自卑,便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及人格健全发展。如果补偿失败,便会使人丧失信心和勇气,意志消沉、沮丧、压抑,甚至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情结”。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
我很认同阿德勒对自卑感形成的看法,孩童时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儿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一切实际行动来补足自己的自卑感,不论是模仿大人,还是独立创造,在儿童时期就有了自己应对自卑的一套机制克服自卑,这种处世态度和方式决定和影响着每个人日后的成长方向。怎样面对自卑,怎样形成好的处理自卑的方式,是一个人成长阶段重要的经历。
我认为,在一个人自出生就与社会建立起了一种联系,在自己的心里就有对社会的认识和感知,另一方面,他会对自己有了认识,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卑感或“自卑情结”,重要的是,在这个成长经历的过程中,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父母正确的引导会让一个人对自我有更积极的认识,帮助教导孩子有更好的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在父母的正确教育下会形成正确的应对自卑的方式。另外,老师,同学等周围的人与父母一样,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方式,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消极的自卑情绪,甚至更不利于发展的影响。
自卑感在儿童身上是普遍存在的,这是一个事实,怎样面对这个现实,怎样处理好这个问题,除了自身因素外,家长老师等角色的引导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我认为自卑感是有两面性的,有其利也有其弊,有利的一方面是,这种自卑情绪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现自身的不足,这时由身体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能促使人奋发图强,力求振作,寻求合作,从而超越自卑,补偿弱点。然而,若是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好的引导,这种自卑情绪就会成为摧毁一个人的原因,没有找到正确的应对方式致使自己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是自卑没有正确的出路。
自卑究竟是好是坏,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是不是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消解它,利用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因素,生活环境的影响。每个人不同的自卑感,不同“追求优越”的`天性,不同的补偿方式,造就我们每个人独特的人格特性,也决定了每个人的不同生活风格,这些个性化奠定了有可能超越现实的独特性与创造性的基石,也即是接受人类传递的社会文化的同时,并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就是人与人间差异的原因。人们的自卑感(有意或无意)不断的补偿,而又不断的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努力,自卑不息,超越不断,终其一生,这也就是人类生存的意义,人生价值的所在,消除自卑追求卓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们上进和追求卓越的根本内在的需求和原因。
其实我说的这些只是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中所讲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到网上搜一下,也可以去图书馆借,我觉得,真的对自己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能有好大的帮助,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抓住根本,去改正自己,避免做傻事 。
我现在感觉,对每一个人来说,没有所谓的错事,因为对每一个人的意义来说,他所做的事都是对的,只不过那件傻事,是从一个错误的意义中产生,而改正那个意义,才是正途。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篇3
我于今天下午完成了对《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阅读。这本书的作者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出生于维也纳,是个犹太人。他于1932年,也就是在他62岁时出版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这本书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一、生活的意义;
二、心灵与肉体;
三、自卑感和优越感;
四、早期的记忆;
五、梦;
六、家庭的影响;
七、学校的影响;
八、青春期;
九、犯罪及其预防;
十、职业;
十一、人及其同伴;
十二、爱情与婚姻。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这本书中主要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自卑的一些描述。当然,在此书中作者也引用了很多实际案例,来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人的心理困境,以及产生此类困境的根源和一些解决的办法。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每天要面对许多孩子,而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经历过不同的事情,拥有不同的性格。要想更好的了解这些孩子,更好的帮助他们和培养他们,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来说很有必要。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书中的案例往往会让我想到班上的`孩子。如果说之前我对孩子们的欠佳行为的教育是经验之谈、主观想法,那么我希望今后自己能够变得更专业,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更科学。我相信追根溯源,知己知彼,方能取胜。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此书中提到不管一个原生家庭是犯罪之家,还是书香门第,都不能决定这个孩子的性格和品行的好坏,也就是说环境或遗传不具有强迫的力量。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个家庭的成功与否,母亲的工作和父亲的工作是同等重要的,但母亲和父亲又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母亲是第一个影响子女职业兴趣发展的人,孩子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所受的训练和努力,对他在成年后生活中的活动范围有决定性的影响。母亲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让他的孩子感受到她是位值得信赖的人物,然后她必须把这种信任感扩大到其他事物上,使孩子信任其他事物,并对他们感兴趣。最初,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并不亲密,他的影响会在晚些时候才产生效果。父亲的活动范围一般比母亲广,他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生活经历。父母本身彼此应该是很要好的,和朋友、外界也应该保持良好而亲密的友谊关系,只有这样他们的孩子才会觉得在他们的家庭之外也有值得信赖的人。婚姻的意义是两个人共同结合以谋求他们相互的幸福,他们孩子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幸福。婚姻和睦的家庭,那么夫妻双方,以及他们的孩子才会是幸福的。对孩子而言,父母婚姻不美满的家庭是充满危险的。光是书中提到的父母的婚姻状况,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我们便可以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我所任教的每个班都有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个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当我了解了其家庭情况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后,也就明白原因了。
另外,书中提到一个班的人数最好不要太多,人数太多,有些孩子的问题会被老师忽视,要适当的培养他们也是很困难的事。班上的老师最好也不要频繁更换。如果频繁更换,这样的老师就没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机会,并且很难和班上孩子建立联系,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读了这本书,我突然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家长和学校都不希望老师频换这种事情出现了。其实,家长的顾虑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当今社会,已经在鼓励老师们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作为教师的我,也决定继续加强对心理学方面书籍的阅读,借助这样的书籍了解和帮助学生。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篇4
本书作者阿德勒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每个人的内心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情节,自卑情结是人类前进的动力。
人生的三大约束:
1、我们生活在资源有限的地球上,必须劳作才得以生存。
2、我们是人类社会的一员,必须与他人分工合作,每个人都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完全离开他人而独自生存。
3、社会有男有女,为了繁衍后代我们必须建立亲密关系。
三大约束引生出的三大问题:工作、社会和婚姻。
了解一个人的最佳方法就是看他的合作能力如何。无论是工作、社交或婚姻本质上都是与人合作的关系。自卑与超越为我们的人生指明了一条重要的方向,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能感受到我们与社会的连接。通过为社会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的合作,通过关爱他人从而实现自己价值的增长,内心深处能够感受到我与社会的连接,让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加自己的幸福感和价值感。
探寻生命的意义,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是否能够为人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否能够服务于他人被他人所需要。本书让我收获最大的是作者提出的:婚姻是一份需要两个人共同合作的工作,婚姻是一种合作关系。所以婚姻经营的好坏在于两个人之间是否合作密切。
这个理论比《亲密关系》针对婚姻的论述更为透彻。把自己放在一个宏观的世界里,比把自己放在微观的世界里更容易让人解脱。婚姻在宏观的世界中,是夫妻双方为了养育人类共同的后代而进行的一场合作。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人类的繁衍,动物或植物的'繁衍,其实都是基因的作用,我们都是基因生存的机器。
但往好的方面去想,在人类的进化中,我们已经成野蛮时代过度到了文明时代。而促使我们进入文明时代的正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如果没有合作我们仍然只是动物。
我们在工作中和人际关系中我们比较容易与人合作,因为在工作人际交往中我们有着相同的目的。可是在婚姻关系中,我们却常常忘记我们为了什么而结婚。
清官难断家务事。婚姻关系中的问题之所以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是因为两个人对于婚姻的认识存在着差异。
如果我们能够理真实的生命意义,那么我们在处理工作,社交和婚姻的关系中就能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篇5
自卑与超越读完有快半年了。一直计划写一篇读后感,但是一直也没有下笔。今天感谢马校长定的“正面管教学校讲师课程”的报名要求,让自己定下心来把读后感写下来。
网上看过很多人的评价,我发现评价并不高,与我自己对这本书的评价严重不符。
我细想了原因,人生处在不同的阶段,读这本书能get到的知识点可能会完全不同。
当今社会太过于浮躁,阿德勒在开篇提到人生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更美好,奉献与合作是人生的真谛,可能是让很多人觉得不合胃口的原因之一吧。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自卑和超越》这本书的。
首先,他开篇明确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的真谛。
有的人可能认为这是老生常谈。
但我认为,阿德勒在这里有两点与他人不同:首先开篇明确目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接下来,阿德勒用了很多的心理分析案例,论证了这一论题:
正确的人生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更美好;
合作与奉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要素。
接下来,阿德勒开始向我们讲述,家庭、学校在一个人的发展中扮演者何等重要的角色。
为人父母,分别应该给予孩子哪些方面的合作机会。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书中阿德勒认为的母亲角色,与现代社会女性解放的的思想不太契合,但是我觉得这本身并没有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母亲操持家务并不代表地位卑微,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
很多的全职母亲对于经营家庭做的'不好,原因不在于她们自身,而在于她们没有受到该有的训练,她们对于成为全职妈妈会面临什么,完全没有概念,没人提供知识的普及,更没有提供科学的训练。
对于学校,阿德勒还是从办学的目的入手,很快就揭开了各种办学乱象的面纱。
接着阿德勒描述了他认为的理想的办学目标: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为人类的发展争取共同利益的伙伴。
以这一目标为导向,阿德勒开始梳理教师的角色,师生关系的处理,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奉献精神。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因材施教,发掘潜能,教师将能收获教学带来的巨大的乐趣。
不恰当的评价与负面标签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设限。
接着阿德勒对青春期这一人生重要时期进行的分析。
这一时期不应是父母逐渐退席的时候。
早期养育的不当留下的性格缺陷,有待于在青春期逐步发现并进行修补。
关于择业、社交和建立家庭,阿德勒也给出了建议。关于宗教,阿德勒的理解也很有启示。
因此,我认为,《自卑与超越》是为人父母必读的一本书。
培养孩子是长期的过程。
没有目标,我们就会在这条路上迷失自己。
而我们自己的迷失可能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可会在他人生的初期就走错了路。
前几年开始流行的一句话: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我觉得需要重新省视。
这句话有很大的迷惑性,很多人把结果与目标混起来了,包括我自己。
于是,我们在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目标,迷失了方向。
通过读《自卑与超越》,我重新找回了:目标永远是最重要的。
有了目标,才能制定方案,逐步实施,阶段性回顾,调整方案。
结果与目标有差距是正常的,接受现在的结果,对标目标,调整方案,继续前行。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