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写作格式,这样才会更加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写体会不仅锻炼了自己也提高了自己的效率,下面是九九公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学四大名著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四大名著心得体会篇1
?红楼梦》,以前胡乱地翻过几次,今又重读,竟发现自己愈来愈对林妹妹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刚开始时,对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个大家闺秀,何必为了一丁点的小事而伤心流泪呢?与宝钗相比更是没了大家闺秀应有的风度和气质。见到她,让人觉得压抑和沉闷。难道这就是她所谓的“抑郁美”吗?
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华而吃惊。她满腹的才华,吟诗作对无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顽强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纯洁…
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虽说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体弱多病,出不了门,小小的年纪竟在药中泡大,本来就虚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虚弱,也许是“独生女”,父母对这个“掌上明珠”爱之又爱。家庭的规矩、礼仪比那些大家闺秀们差了些,但这更显示出她与众不同的性格,显示出她的无所顾忌和她的处处谨慎。
黛玉的文学,吟诗作文和聪慧是无人能及的,但是面对宝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进,她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护。其实,她是不喜欢礼教束缚的家庭,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赞赏,这应该是宝玉和黛玉爱情的进一步发展,宝玉他们彼此终于觅的一知音。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却显示出对功名的唾弃。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却带着对旧封建的科举功名的鄙视和唾弃。我最佩服她这一点!
虽然黛玉对宝玉的不考功名欣赏,可她却耐心的教香菱吟诗,教给香菱知识。她并不反对知识和文学,只是厌恶功名罢了。她细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诗,为的是让姐妹们摆脱命运,谁能够和她相比呢?没有认的!
再说说她的纯洁和不着一丝心机。林妹妹读了《西厢记》,她读了《西厢记》是带着对张生和崔莺莺执着爱情的崇拜来读的,是欣赏其间的美。宝姐姐批评“林妹妹怎么读这样的书呢?我告诉老太太去。”宝钗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姐的形象。可宝姐姐呢?真的好吗?她处处留下端庄贤惠的美名,可是在偷听别人说话被别人发现时却说“林妹妹刚走过来.”以此来诬陷林妹妹。这到可怜了林妹妹,找不到知己,没人能倾听她的话,也只有和宝玉能谈得来,便经常在他面前耍小性子。
林妹妹好值的同情,只身来到贾府,在这里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什么事都要处处小心,处处观察别人,恐怕别人笑话她,说她不懂规矩。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弱小的神经时刻在捍卫自己,这源于她自身的好强、反抗的性格,她的嘴巴说出来的话像刀子一样,别人说她“好一张厉害的嘴。”她也只好如此做了。她是无足轻重的,既不掌握贾府的财政大权,又不管日常琐事,因此,丫鬟和仆人们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没有人庇护她,面对落花又怎么不处境伤情;思念母亲又怎不落泪葬花呢?
以泪来偿还前世的思债,流了二十年,有多少泪也要流干了,有多少债也该还完了。曹雪芹“一把辛酸泪”与她的泪流终日有太多的相似。林妹妹在还未享受人间的繁华时,就洒手离开人间,与宝玉的爱情就这样成了泡沬。或许是该去了,债还完了,泪流尽了…
纯洁,天真,不谙世事复杂,内心顽强反抗封建主义的网,热烈大胆在追求着自己的幸福。黛玉是水做的,纯洁的水做的,但是能冲击岩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动的水。
叹只叹那旧社会的大网给了林妹妹太多的压抑和沉闷,叹只叹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却不能在一起,美丽的黛玉却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追求了,尽力了。
在贾府这个大房子倒塌以前死去或许是上天对其薄如纸的命的一种补偿,她用不着看房子倒下来的那一幕,她用不着经历那种痛苦,她也不能再经受痛苦了!上天给她的最大恩赐是留住了她的美丽,尽管带了些凄凉。王熙凤工于心计却被一张破席给卷走了。宝钗也只能独守空房…
她的的确确是一块纯洁的,无瑕的“通灵宝玉”。
学四大名著心得体会篇2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去取经,一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获取了真经。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风趣生动,但虽如此,在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种种看法。他讽刺了当时朝政的腐朽无能。
其实,在我们所看到的取经途中,有许多的妖精都与天上地下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说来,无论是在天上还是地上那些神威的统治下,都隐藏着丑恶,神仙也不例外,可见当时明王朝统治的腐朽。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在我们眼前出现一个不受约束,敢于抗争的一个人物,那就是孙悟空!
他从石头里蹦出,对世间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对于玉帝要捉拿他,却绝不屈服,还“大闹天宫”,不过有时也有些任性,作者再借这样一个人物来进行对比,更加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这也使我们想到当时的朝政是怎样的,朝政中当官的又是怎样的。
其实,那些腐朽无能的官员往往与天上的神仙大佛有一定的关系,不是有一些妖怪就仗着自己与天上某某神仙有一定的关系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宝物就在人间为非作歹!我想这些人间的官员也不过如此吧,借自己身后有大人物给自己撑腰,就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导致了朝政的腐朽以及社会经济不景气。
虽然如此,但唐僧师徒四人在途中对那些所遇到的妖魔鬼怪时的不所畏惧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由于师徒四人团结一心,不畏艰险,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取得了真经。虽然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会遭遇许多磨难,但是这样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力,使我们得到锻炼,所以,一定要勇往直前!
?西游记》给我的感想有太多太多,甚至又联想到了许多,它被评为四大名著之一,可谓是当之无愧啊!《西游记》,这颗在历史上耀眼灿烂的明珠,正闪烁着那金色的光!
学四大名著心得体会篇3
今天,我看完了中国文学名著之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从这本书中,我得到了许多感悟。
?西游记》是明代著名作家吴承恩写的',讲述了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最后被如来佛降伏,压在五指山下,后来唐僧救了孙悟空,孙悟空和唐僧一路取经,分别遇到了猪八戒和沙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一路上降魔伏妖,走过十万八千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了真经。我觉得故事内容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幽默,并把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的形象描写得十分活跃,生动可爱,使人过目不忘。
看完这篇小说,我想到了我们在学习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凡是遇到困难都要克服它,我们还要学习唐僧师徒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想想我们自己,做事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怎么会成功呢?就像我小时候学象棋,一开始,只要看到对我不利的局面,就一掀棋盘,大声叫到:“我不玩了!”棋艺一直没有长进,小朋友也不肯和我玩了,后来,我不再那么急躁,学会了心平气和地思考,即便输了,也要想办法扭转局面,所以渐渐地,我的棋艺大有长进。
奔流的河,如果没有暗礁的阻挡就无法激起浪花;羽毛丰满的小鹰如果没有暴风的搏击,就无法实现展翅高飞的自由。人的一生,注定有很多挫折和困难,我们要顽强地克服它人才能获得成功。
学四大名著心得体会篇4
这个暑假我读了几本书,其中《三国演义》我读了两遍,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书,不仅仅因为它是四大名著,更重要的是我从书里知道到了很多历史故事,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在《三国演义》里,作者罗贯中描写了许多个性鲜明,性格迥异的人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关羽关云长了。关羽是刘备的五虎大将之一,武功高强那是自然了,但最让我敬佩的是他的忠义之心。在曹操的营长下,他时时刻刻想念的他的大哥刘备和兄弟张飞,尽管曹操对他千般好万般好,他不为其心动。有机会离开曹营,他“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摆脱曹操投奔大哥刘备,他下了那么大的决心克服了难以想想的困难,他英勇、他的忠义正式盖世无双啊!
读了《三国演义》,因为对故事里人物的好奇,让我对那段真实的历史多了几分兴趣,我便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去了解真实的“三国”,原来很多故事并不都是事实,但也有很多事实比故事更精彩。大家都知道“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吧,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自己,三次光临才见到诸葛亮,并请除了诸葛亮,但很多资料上记载,实际上刘备不止去了三次,他可能去了更多次才请到了诸葛亮。
还有更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在陈寿的《三国志》里只用了短短几个字就写完的事情,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整整写了一个大章节。
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激起了我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而且作者精彩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历史英雄人物,不仅故事可读性强,还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结合自己所在的新时代,我更加意识到自己要努力学习,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学习英勇人物的勇敢坚强,忠诚和有情有义,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好队员,努力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在知识和实践上都要更上一层楼。
学四大名著心得体会篇5
?三国演义》,中国古代四大名将之一,讲述了饱受战争摧残的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对我来说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三国时期,周瑜见诸葛亮平时深谋远虑,心生嫉妒,千方百计刁难他。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务,提到我们国家要和曹骏在水上作战,但是弓箭不足,所以他要求老师在十天内造出10万支弓箭,老师不应该拒绝。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不肯答应。说不需要十天,给他三天就够了。十天造十万箭,简直是荒谬的理论,更何况是三天。诸葛亮真是自吹自擂。周瑜想。
大家都认为诸葛亮肯定不会用普通的制箭方法。他用了什么方法?
第二天,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多条船,还有许多青布帐子和草把。并告诉他不要让周瑜知道我用了这些材料,否则他的计划就泡汤了。
前两天诸葛亮没动静。直到第三天,第四更,正是曹军出征的时候。当时的雾是朦胧的,雾就像一个白色的幕布挂在河上。根本看不到任何东西。曹操用眼睛向外望去,隐约看见二十只船和许多士兵向他的营地驶去。他派弓箭手像士兵一样向稻草堆射箭。就在这时,数千支箭燃起了火焰,弓箭雨点般落在草地上。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舱里,一边喝酒作乐,一边等着箭雨都下到天亮。
早上,每根稻草把上都插了几百支箭。诸葛亮数了数,有156万。于是诸葛亮派士兵把15。6万支箭运到周瑜那里。周瑜看了,叹道:“老师运筹帷幄,我愿逆风而行!”
看完故事,我感慨万千。诸葛亮真是足智多谋。想用草船借箭,首先要算好天气、时间等事件。诸葛亮准确地计算了这些事件,导致他成功地借箭。如果计算不好,我不知道曹骏什么时候出门,什么天气。借箭可以成功吗?这说明诸葛亮的谋略是高人一等的,诸葛亮借箭计划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普通人很难达到这种程度。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真的很值得学习。
周瑜其实是个很聪明的统帅。他是吴的大都督,是一个很高端的职位。他曾经把小君打得落花流水,用一系列的计谋逃跑了。这样一个聪明的统帅,太嫉妒了,导致总是不如诸葛亮。你听说过三周琦公瑾(周瑜的字)吗?当时周瑜三次未能破蜀之计,致使体内毒素加深(被毒箭射中),最终死亡。当时诸葛亮只是微微动了动手指。就是因为周瑜的度量小。周瑜,我真想送你一句话:“丞相的肚子能撑船,一定要有分寸。”
学四大名著心得体会篇6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 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学四大名著心得体会篇7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学四大名著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