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看影片,相信大家一定都养成了写观后感的好习惯,大家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需要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下面是九九公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万里归途观后感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万里归途观后感篇1
看电影之前,对撤侨只有个模糊的概念,没想到为了成功撤侨,外交官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
在电影里,导演没有刻意去塑造英雄,每个都是普通人,都有小缺点,看似最无所不能的宗老师,也会迟迟不敢举起枪,会在死亡来临前恐惧得干呕,年轻的外交部新人成朗,最开始呆头呆脑的,经常不小心惹事儿,还会因为冲动口不择言,最后时刻却毅然决然地举起喇叭与敌方对峙,撤侨的过程中,每一个角色也在成长。
再说说画面,时不时地炮火连天,前一秒主角们正说着话下一秒就给你炸一下子,真的一刻都不能平静,这就是战争最真实的样子,不得不说特效做得太棒了,敌军飞机掠过天空,黑夜里破败的街道亮如白昼,主角们与死亡博弈,虽然知道结局一定会是好的,但片子里紧张的氛围实在太到位了,
万里归途给我的感觉就是,故事很简单,但每个场景情节都扣人心弦,现在回想起来还是痛,太痛了!希望不要有人觉得它在国庆档就只是个卖情怀的片子,这部电影所包含的,远远超乎你想象!
万里归途观后感篇2
?万里归途》完全不负商业大片的体量。饶晓志的电影还是有保障的,故事很扎实,困境一波接一波向主人公袭来,节奏十分紧凑,而身在战场,时不时降临的枪林弹雨,不期而至的死亡,让影片始终处在一种惊险紧张的状态下,不到最后一刻都得悬着一颗心。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讲“撤侨”的不易,不光是概念性的输出,不是口号式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需要外交官的不断交涉、对战场的判断、对暴力的抵抗,也需要侨胞们自己的冷静镇定和信念感。本片更关注的是来自人本身的智慧和勇气,回归到了“人”,这是此类电影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此外,虽然没法在国外拍,是在国内取景,做了实景改造和1:1场景搭建来拍摄,非常有真实感,制作上很见工业属性。
张译的角色也不同于常见的高大全男主,反而是“史上最丧”的撤侨男主角,多年多次的战场撤侨、不得已与家庭的疏离,让他始终背负沉重的心理阴霾,在人物塑造上给了他很大空间。“归途”不仅是从撤侨战场完成任务归来,也是一段归心之旅,人终归要凭借信念克服困难到达彼岸吧。
万里归途观后感篇3
刚看了《万里归途》的电影,但也不似网友说的那样因为国庆档没有好电影才把这部电影凸显出来。 先说我的观点:这种类型战争题材电影必须要在电影院看,在家看就一点感觉都没有了,只有在影院中才能体会到声音和视觉上的震撼。另外外交题材的电影很新颖,反正国内很少看到。
很多细节做的也很到位,剧情中有很多隐喻,几次主角遇到困难都会有乌云遮日。还有后半段小女孩讲的故事,引导着剧情的`走向,电影也少不了广告植入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其中一幕中兴手机的特写。当然也有一处bug说好的王俊凯饰演的成朗不懂阿语,然而到最后一段阿语说的特别溜。
张译演技真是没话说殷桃、张子贤、万茜和王迅的演技也在线。王俊凯其实也没有说的那么差,只是看前半段和张译演对手戏的时候,有一点尴尬,后半段看习惯了也还行。 总体来说电影还是不错的,即便放到往年国庆档也能取得不错的好成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看的是夜场十点钟开始的,整个电影院就六个人三男三女,然后就是三个女人都哭了,我媳妇哭了两次,掐我手不知道有几次。
这么有带入感的电影能不好吗?另外奉劝还没看的朋友一句,看完电影不要着急走,字幕后面还有一个吴京出来的小彩蛋。
万里归途观后感篇4
?万里归途》,根据真实背景故事改编,这部电影的题材是撤侨,但是它不像《战狼》那样英雄主义,一股脑儿地向前冲,外交官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会害怕,也会受伤流血,也不知道怎么办,这部电影给人沉浸剧情的体验,跟随着剧情或紧张或放松,或绝望或希望。通过《万里归途》让普通人对外交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万里归途》讲述了努米亚共和国爆发战乱,外交官宗大伟与外交部新人成朗,受命前往协助撤侨,任务顺利结束,却得知还有一批被困同胞,情急之下,两人放弃了回家机会,逆行进入战区,带领同胞走出一条回家之路。
其次这部电影故事线比较完整,没有夸张的叙事,以时间顺序记录了撤侨的过程,每一幕都很真实很残酷,大部分人没有经历过撤侨,但看完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会感慨有幸生于中国,而战争太残酷。
影片中,手无寸铁的外交官,频频拿出中国护照,面对叛军、战乱,他们只有手中的护照来代表身份,来为广大中国公民筑起一道坚强的防线。中国政府对于保护中国公民的态度、人民至上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日渐深刻地体现在外交领域当中,同时,中国有能力迅速撤侨,同时能够做到平稳、平顺,让大家安心,确保好大家的生命安全与利益,这也正说明,中国强大了!
万里归途观后感篇5
战争剧情题材影片《万里归途》在北京举办首映礼,目前电影在平台想看人数位居国庆档第一。影片根据真实外交官撤侨事件改编,讲述了努米亚共和国爆发战乱,外交官宗大伟与外交部新人成朗,受命前往协助撤侨,任务顺利结束,却得知还有一批被困同胞,情急之下,两人放弃了回家机会,逆行进入战区,带领同胞走出一条回家之路。
外交人员迎着困难,一边躲避风险一边寻找公民,在找到这一百二十多个人后,还要带领他们跋涉一百多公里,带他们回家。这样历经艰险的故事,在利比亚真实发生过,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外交人员组织公民们拉着彼此的衣服前进,在走了很远之后,前头突然有人大喊了一声,是中国人吗?国家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当地准备接应了,可以想见当时侨民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在异乡看见中国的五星红旗,听到亲切的乡音。所以《万里归途》的情节也更加值得大家仔细品味、带入,因为电影真实地再现了很多现实曾经发生的状况。
在努米亚国内局势紧张升级、撤侨刻不容缓的时刻,张译所饰演的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一等秘书宗大伟去当地各个部门求助撤侨时,得到的回复都是“出去”。这一句句生硬的“出去”,让人感受到了外交工作的复杂。评论员王健表示:“在很多人心中,对于外交官都有一个刻板的印象,外交官代表着国家,西服笔挺、正襟危坐,但外交工作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何时何地保护好侨民、国家利益,这其中包括战火、自然灾害以及各种各样的混乱局面,都要求外交官挺身而出。《万里归途》就是在一个混乱时刻,在异域他乡的领保中心外交官,要率领大家回国,想办法拯救大家的生命安全。”
在接到撤侨任务之后,外交官们不论是面对任何困难,都会用尽全力、想尽办法,带同胞们回家。预告片中,125名中国同胞被困战区多日,终于迎来了接他们的人,张译举起话筒说:“我们代表中国大使馆,来接大家回家。”这一句回家,给予大家无穷的力量与信心。在和平年代,回家的路相对平坦,但一旦发生状况,这条路会非常崎岖、坎坷,在几次撤侨的过程中,动用了各种各样的回家手段,有坐军舰、军机、客机、也有包外机、商船回来的。在发生动荡的异国他乡,想要凭一己之力回家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每当危难发生的时候,外交部门会第一时间作出研判,采取紧急行动,多部门相互协同,为侨民铺就一条回家坦途。
?万里归途》题目当中点明了万里的距离,对于漂泊他乡的人,回家是一个非常有仪式感并且值得期待的事情,而一旦遇到险情,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王健提到影片的一个细节:“电影当中讲到,遇到危险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的脸。身在海外的时候,我们这张面孔是一个重要的通行证,如果被枪击中,或者被枪托打一下,在面目全非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能辨认出来,会使得所有后续工作面临很多困难。所以,真的在异域他乡身处危险当中时,才会让人想到那些最本真、最关键的细节。在这一点上面,电影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电影发布了多条预告片,其中有一条打动了不少人,在拍摄现场,有一位叙利亚群众演员在表演时候突然崩溃哭泣,因为拍摄电影让他很有感触,他们的国家此时正真实发生着这样的情境。很多人生活在中国这样和平的环境中,难以想象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在碰到危险的时候,那是真的命悬一线。电影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一幕幕战乱、硝烟,值得观众去用心体会。
一直以来,饶晓志导演的作品都非常注重对人的刻画,这一次也不例外。影片当中的外交官,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面临危险时也有脆弱的.表现。影片真实再现当地的情景,通过张译在面对危难情况的镜头特写,能够看出他也很担心、惶恐,生而为人,面对黑色的枪口,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不害怕。外交官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背后也有深爱自己的伴侣、孩子、父母家人,但他们的另一个身份是外交官,在危难时刻,他们要为侨民的生命负责。所以观众能通过镜头语言的表现,在感受到他那份痛苦、恐惧的同时,看到他内心当中潜在的镇定以及对职责的坚守。
电影中撤侨团队不但有外在的危险,还有内部的矛盾冲突,预告中,张译与王俊凯饰演的角色之间有过数次争吵。在很多人看来,外交官是很遵守纪律的,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但他们之间发生的是无关原则的矛盾冲突,而是关于怎么做、怎么解决、哪一条选择才更好,这恰恰反映了危难当中实际存在的情况。《万里归途》当中这些真实的还原,可以说让整个电影的含金量有所提升,更加能让观众真实体会到撤侨的那一刻,所面临的各种各样困难。
“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们一定带领大家回家。”
这是影片当中李雪健饰演的中国驻卢米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的一句台词,中国式撤侨,真的是一诺千金。影片中,手无寸铁的外交官,频频拿出中国护照,面对叛军、战乱,他们只有手中的护照来代表身份,来为广大中国公民筑起一道坚强的防线。中国政府对于保护中国公民的态度、人民至上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日渐深刻地体现在外交领域当中,同时,中国有能力迅速撤侨,同时能够做到平稳、平顺,让大家安心,确保好大家的生命安全与利益,这也正说明,中国强大了!
万里归途观后感推荐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