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路,使分享更加有条理和易于理解,大家要知道富有独特意义的心得体会一定具有新鲜的观点,九九公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红色家书的体会心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红色家书的体会心得篇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不知承载着多少人的思念和悲喜,尤其是在时局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而从《红色家书》中我除了能感受到他们的思念和喜悲外,还读出了一种力量、一种希望,那种力量和希望然使我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的第一封家书是何书恒写给他两位哥哥的,当读到他那句“我不望我家活多人,只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我是不能理解的,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可能是无法体会到乱世里挣扎求生的痛苦吧。不过我知道虽曾有一句话“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我想何书恒一定会选择做一个乱世中激浊扬清、追寻光明的人!每一封家书都寄托着写信人的希冀,当我读到杨杰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谈到的“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的人身上”时,我突然感觉很亲切,就如同我父母在我耳边叨叨,让我勤奋努力、脚踏实地一样。此刻,他在我心中再也不仅仅只是一个革命英雄,一个记载在书中的人物,也是一个殷切叨念儿子、期盼儿子能做一个有用之人的普通父亲。
在这些家书中还有很多都是革命先辈们临死前留下的遗书,在死前他们放不下自己的父母妻儿,他们也更放不下革命的事业和心中的信仰。如吉鸿昌所书的他们是“为时代而牺牲”,刘愿庵所书的“无产阶级的意识是不能抹杀的,这是中国一线曙光,我们的牺牲总算不是枉然的,因此我心中仍然是很快乐的”,熊亨翰所书的“余之死,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他们都是为心中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他们至死不悔!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读到这句时我不禁眼泪盈眶,刘伯坚他生时是不断追求中国新的出路,追寻他心中和平、幸福、温暖的中国,而死时他也是无悔、慷慨就义的,为了他心中的信仰,为了他心中期盼的新的中国!可能我没有像刘伯坚那样伟大的志向、那样无畏生死的精神,但我有一颗爱国心!在这一刻,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我们的感情是共鸣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我默默地念着,我放声的吟着,此时此刻心中似有激情万丈,热血沸腾!
我突然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先辈们渴求的为之奋斗一生并献上宝贵生命而得来的和平、幸福和充满生命力的新中国。先辈们心中的希望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达到并且相信在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而他们的力量,那种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和希望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决不能渐渐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正是当我们当代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身为年青一代的我们正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为时代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的家书,是一封封染着革命先辈们鲜血的家书!是一封封寄托着共产主义战士理想信念的家书!是一封封我们当代人无法遗忘时刻牢记学习的家书!
读红色家书的体会心得篇2
最近细细品读红色家书,身临其境感受颇多,家书字字是那么坚强有力,革命者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在生命垂危的那一刻,书写了勉励后代不断前行、永忘本色的青春壮丽篇章。书信读了一次又一次,内心深处的精神之源不断被挖掘,对照书信中的革命先辈,对照曾经入党誓词,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从红色家书中吸收营养,补充精神之“钙”,扎根基层,立足岗位,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要明晰读这本书的意义。《红色家书》这些红色书信蕴含着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我们要将诵读红色家书与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紧密结合起来,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让思想受到洗礼,让精神得到升华,让心灵得到触动,以赤子之心、以赤诚之情,牢记x的谆谆教诲,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通过认真学习《红色家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家书中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努力争当有信仰、有担当、有气节、有情怀的好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县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要读懂字里行间的情感。这些家书,是革命者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寄托着殷切的祝福。书信背后的故事,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它们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精神之粮。在革命战争中,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从这些红色家书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心怀感恩,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合格党员。
要牢记初心使命的责任。x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告诫全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不忘初心,就是让我们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无论我们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基层组工干部,应从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树立新时代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新起点上奋力谱写新时代组织干部新篇章。
读红色家书的体会心得篇3
革命动荡年代,家人的书信,无疑是最好的牵挂寄托。一本《红色家书》,一首革命记忆,一段峥嵘岁月。
从那些浸染人心、感人肺腑、潜然泪下、字字千钧的文字里,读出了激励奋进和向上力量。一封封书信中,我被故事主人公们的那份家国情怀所感染,为他们的儿女情长所感动,为他们的人生曲折经历所慨叹,对家书里面蕴含的一个个情感充沛、感人至深的故事所吸引。烈士陈觉还未来得及与妻子腹中的孩子谋面,便慷慨就义。烈士赵一曼在行刑前给儿子遗书说“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但是“我们难道恋恋于儿女的深情吗”,烈士陈毅安对妻子的信中说道。
对革命先辈开创革命事业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为革命、舍生取义报家国的斗志所钦佩。“虽然人生自古谁无死,余之死,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含冤负屈而死”,“社会之新光在照耀着你”,“只要认清了前途,就是拼命也要去干”。烈士赵允霄在给女儿的遗书中说“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后,掷笔绝别。他们用鲜血染红旗帜,用信仰铸就梦想,这是何等的凛然壮烈、荡气回肠。从中可以看出共产党人的群像图,亦能探究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今天,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身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要坚定政治站位,牢记四个伟大,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
读《红色家书》,是一次学习和传承革命烈士们优良的家风家训家教的良好契机。一封家书连接千万家,一封家书背后就有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或治学严谨,或为人宽容,或志向坚定,或仁义,或重孝,或敬幼,家书中革命仁人志士的优秀家风家训让人印象深刻。读这样的家书,无处不是一种家风家教教育。家风正,政风清,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家风事关作风,家风事关民风,而《红色家书》定是一本生动的教材。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层层的枷锁,锁不住你这独享的幸福的春”。而眼前的一切,是万千革命烈士负重前行换来的,他们的担当责任、奉献付出,为我们的蹄疾步稳、奋力向前奠定了坚实基础。
读红色家书的体会心得篇4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认真拜读了《红色家书》。王孝锡、王器民、毛泽建等人的事迹和家书,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思想上得到了洗礼、精神上得到了升华、党性上得到了锤炼。
一、感恩铭记,不忘初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烈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把满腔热血洒遍中华大地。“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这是王孝锡英勇就义前写给父母亲的遗书,时年25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公而忘私、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光照千秋、垂范后世。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要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感恩他们的无私奉献、传承他们的先烈精神,用党的红色传统照耀三龙镇新时代征程。
二、坚定信念,激发动力。x反复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传统我们不能丢,革命资源我们不能弃,就是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要将革命先辈热爱祖国、忠于党和人民、不怕牺牲的革命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成艰苦奋斗、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我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在不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三龙镇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三、结合实际,砥砺前行。在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曙光。我们要秉承革命先辈意志,用他们的精神品质提振精气神,将三龙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是推进“双创双修”,实现生态文明、城乡风貌、城乡管理、城乡功能、城乡内涵的全面提升。二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增强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感、幸福感。三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推动三龙“建陶小镇”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业,启动新建乐华农贸市场。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弘扬革命传统、发扬先烈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谱写新时代的光辉篇章。
读红色家书的体会心得篇5
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思想受到洗礼,让精神得到升华,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号召全省党员干部“认真读读红色家书”,展现的是一种“信仰”力量。
?红色家书》是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中,无数共产主义战士在远离家乡亲人、在异地他乡、在恶劣的环境条件和残酷的战斗中、在紧张白色恐怖下的工作之余,面对生死给亲人的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细读《红色家书》,重温革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种红色基因,更多的是那份家国情怀。先辈的那种“不忘初心”信仰力量,蕴含着凡人对家、对亲人那种细腻情感。杨开慧那封未曾寄出的家书,里面那份妻子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让我心痛,让我流泪。“谁把你的信带给我,谁把我的信带给你,谁就是我的恩人”“又是一晚没睡,我忍不住啦,我要跑到你那里”“我要哭啦,我真的要哭啦,我怎么都不能不爱你,我怎么都不能,人的感情真是奇怪,我真爱你呀,天啦,给我一个完美的答案吧”,多么真情无奈的告白,蕴含着多少对丈夫的思恋和爱,但是杨开慧明白,自己的丈夫为苍天下的劳苦大众,为了新中国,她只能把这种思念用文字描述出来。信是否能寄出去,收信人是否能够看到这封信,她也未知。作为一个女性,她那种大爱无私,为了革命的胜利,她奉献的是全部,她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体现的是人间真情。生活在当代的我们,凭什么不去履职,不去担当,不去做好每份工作。
红色家书所展现出来的各个时期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仰和追求,对家人和亲友的浓浓亲情,都是触手可及,感人至深。革命先辈的那种崇高精神和感人情怀,让我为之流泪,为之动容,让我党性得到升华。他们为了民族解放、独立、富强而坚持不懈的战斗。多少个日夜,他们为思念家乡和亲人而惆怅难眠,但是也为追求革命理想,为革命日夜奋斗那样的幸福快乐。“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家书中写到。“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别二十一个月了,何时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这是他在牺牲前三天写给妻子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中描述对妻子的相思之情。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虽然是一名威振敌胆的抗日名将,但更是一名情感细腻的威风男儿。这字里行间的绵绵相思之情,深深地震撼我的心灵。
一大代表何叔衡_年在莫斯科期间给儿子家书中写道“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求善终,绝不能为一家一身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此数言请你注意”这掷地有声的语句,字里行间透露出何叔衡参加革命为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是为了个人和家庭的利益。
一封红色家书,一段革命历史,一种不忘初心的精神。从红船到二万五的长征之路。从八年抗战到推翻蒋家王朝,从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到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_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传承的是共产党人伟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多少先烈为祖国的强大而付出所有,他们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信仰坚定,不忘初心,吃苦受难,流血牺牲,义无反顾,心甘情愿。
今天的我们,需传承好这种红色基因、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好共青精神,永葆敢为人先的锐气。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_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美丽江西的展示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读红色家书的体会心得篇6
前不久,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在井冈山干部学院调研时,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并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这是我读《红色家书》的初衷。
国将不国,何以为家,在此国难当头之际,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身陷囹圄。《红色家书》,大多是在就义之前,于牢狱中写给父母、妻子儿女、亲友的。人非草木,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即使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也同样惦念父母年高却不能长伴膝下,思量妻子芳华却不得不独自撑起一个家,不忍儿女尚幼却要寄人篱下。可为了革命的最后胜利,虽百死犹未悔。“灿英吾爱:亮东奔西走,无家无过,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续余志。亮。”这是郭亮最后的话,把严刑拷打当家常便饭,视死为告老还乡,一纸遗书,寥寥数语而已,然一字一语,先国后家,不禁垂泪,令人敬佩。
?红色家书》记录了革命先烈们在面对巨大困难所表现出的决心与笃定。在我党事业的初期,对面数千万倍于己的敌人,那是蜉蝣与天地斗争,然而革命理想高于天,坚信五湖四海的星星之火,终将汇集成莽莽燎原。以身许国的王孝锡是一个,这位25岁的青年,誓将“一腔热血要浇遍地球西东”。以笔墨书报做枪的王器民是一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在遗书里向妻子高喊“继我志呵!继我志呵!”这一声呐喊,叫醒了妻子,更叫醒了饱受国民党压迫的万万国民。一封家书,代表一个灵魂,更代表一个团体,他们都是共产党人,他们是鲁迅笔下的“大写的人”。
读一段家书,思一分社稷,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努力向革命先辈们学习,自觉用红色精神筑牢思想根基,补足精神之钙,更好为人民服务。
读红色家书的体会心得篇7
x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的确,在诵读《红色家书》的过程中,让我补足了共产党人不忘牺牲,牢记使命的精神之钙。每读一封家书,都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每读一封家书,都让我的心灵受到涤荡洗刷,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我感动不已,他们顾大家舍小家的革命情怀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红色家书是革命者的家书,更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力量。
传承红色力量,坚定对党忠诚的定力。定力滋润忠诚,忠诚铸就定力。烽火年代,无数先辈枪林弹雨壮志不摧,九死一生信念不改,初心不忘坚定信仰。邓贞谦宁折不弯,用词激昂写下“杀不尽头绪流不尽鲜血”;毛泽建就义前写道“人民总归要做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乡镇党委书记,在思想上必须始终以x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使之在臧湾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硕果。工作上,必须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强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攻坚、“双创双修”、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发展等各项工作,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传承红色力量,提振实干为民的士气。当今盛世中华,靠的是无数共产党员带领人民大众艰苦奋斗、血泪打拼创造的。陈觉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李大钊在狱中自述“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历史只会眷顾勇敢者、革命者、拼搏者,而不会等待懦弱者、保守者、畏难者。革命先烈们一个个视死如归,生活在和平盛世的我们还有什么借口懈怠呢?我们唯有拿出“舍我其谁”的拼劲、韧劲,真正用务实为民的工作情怀,建立务实管用的工作制度,带领全体干部直面困难,提振士气,逐步x我乡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弱、干部发展信心不足的难题,在臧湾乡的山水间绘就绚丽多姿的画卷。
传承红色力量,塑造清白做人的本色。x曾说:“我多次读x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刘伯坚在就义之前,给家人的绝笔信中写道:“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无私奉献,这才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我们要在全乡上下深入贯彻全省作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整治“怕、慢、假、庸、散”等突出问题,弘扬新风正气,革除作风之弊,树立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良好导向。党员干部带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工作中多做多干讲奉献,不推不拖讲责任,真正做一名让人民满意、让组织放心的党员干部。
红色的革命家书,渗透着先烈血汗,书写的是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展现的是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昭示的是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站在伟大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红色能量,传承红色精神,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做好脱贫攻坚、“双创双修”、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为建设“生态样板,美丽臧湾”,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读红色家书的体会心得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