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8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思路清晰,一篇有效的事迹材料可以产生宣传典型,引导良好风气的效力,下面是九九公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8篇

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篇1

2015年3月14日,我校全体教职工与修文二中全体教师在修文中学多功能厅学习了刘芳老师的先进事迹,感触很深。刘芳老师能够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这与他们的坚强,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努力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我学到了很多:

一、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在讲座的开始,刘芳老师用一个幽默的笑话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并向我们讲述了他眼睛失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发现刘芳老师其实是个盲人。但是我们从她的身上没有看到一点的气馁、一点的愤世嫉俗,有的是对生活的无限肯定;有的,是对生活的乐观。她教导我们不要怨天尤人,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作用。她用很多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讲述她的教学生涯、生活例子,幽默风趣。在我们听来这些故事充满了乐趣,但是对于失明的刘芳老师来说,里面又有多少辛酸呢。她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们,让我们反思,她遇到了那么多困难都能够坚持教学、乐观面对人生。我们还有什么抱怨的呢?

二、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在刘芳老师即将失明的那段时间,她并没有抱怨世界不公,也没有去想以后的生活怎么过,唯一的想法是我还有那么多书还没有看,然后她利用剩余的光明阅读大量的书籍。相对刘芳遗憾,我们更加要学习。我们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刘芳老师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术努力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要不断完善学习方法。要挤时间去学,持之以恒的学,结合现实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工作,反过来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

三、做好老师

在这听刘芳老师讲座的都是老师,我也不例外,刘芳老师在给我们讲她的励志故事时也教导我们很多做老师的道理。要学生喜欢你的课堂,首先你得先喜欢课堂。试想一下,当你走进课堂心里想的是还有几分钟下课,那么学生心里面也在想这节课什么时候上完。而当你充满激情的将学生带入你所设计的情景里面,他们则会感慨一节课怎么这么快。所以我们既然成为了教师,我们就要爱这个职业。

老师不仅要教导学生知识,还要教导他们做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经常听到别人说一个班级有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养的班集体,这句话正是说明了老师的行为规范会影响学生。所以老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不讲脏话、不乱丢垃圾、不给学生带来负面情绪。

无疑,刘芳老师的事迹是感动的,因为它是真实的,能打动人的只有真心。正因为这样,我们更要向他学习,努力做一个好老师。

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篇2

白云三中语文教师刘芳,1993年参加工作,1997年被医生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让刘芳倒下,她选择了和命运做一次英勇的搏击,她要好好活着。在视力逐渐下降期间,她用残存的视力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这让她在精神世界里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让她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更大的知识储备。她有两个人生感悟,一是她从事的是自己热爱的职业,她要选择坚持;二是周围许多人的扶持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励,她选择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所以刘芳至今仍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着,残缺和健全对她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她以健康的心态、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美丽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白云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个典型,这就是她,用20年残损的视力谱写的优美的人生乐章。

与刘芳老师相比,深感差距很大。学习刘芳老师先进事迹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刘芳老师把追求与奉献当成一种责任,甚至当成一种享受。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她都能毫不动摇地常年坚持。教师岗位——真挚的情感与爱教师工作是通过教师的言传和身教两种途径进行的。身教就是教师默默地通过自身的行为来演示做人的道理,使自己成为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向导、理论学习上的良师、心灵情感上的益友。

刘芳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他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篇3

2015年3月14日,在校领导的组织下,全体教职工在多媒体报告厅聆听了一场感人的报告会,主人公是贵阳市白云三中的刘芳老师,刘芳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后来因为生病失明,当上了一名心理老师,从角色的转变,身体健康的转变,生活习惯的转变,她从不同的角度述说了自己的蜕变,自己内心的发展。整个过程,让我感概颇多,归纳起来,我觉得习惯很重要,心态很重要。

有这样一句话:今日的你是你过去习惯的结果;今日的习惯,将是你明日的命运。改变所有让你不快乐,不成功的习惯模式,你的命运将改变,习惯领域越大,生命将越自由、充满活力,成就也会越大。成功有时候也并非想像中的那么困难,每天都养成一个好习惯,并坚持下去,也许成功就指日可待了。每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很容易,难就难在要坚持下去。这是信念和毅力的结合,所以成功的人那么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说,上帝对人类最公平的两件事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是一天只有24小时。记得小时候曾经念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话,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所谓“一寸光阴”到底有多长,但是既然光阴与黄金相比,其价值昂贵也就可知了。那么如何利用好。每天这24小时,好好管理自己的时间,以求得最大的效用,这无论对个体或集体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富兰克林时间规划公司的创办人海蓝密斯在其大作《打开成功的心门》一书中提出十大自然法则:

1、掌握生活大小事——通过掌握时间而掌握生活。

2、确立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自我实现和个人成就的基础。

3、排定优先顺序——当日常生活反映了你的核心价值,你就能体验发自内心的平静。

4、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为达成重要目标,必须远离安逸区。

5、规划每日工作——每日规划做得好,时间宽裕效率高。

6、检视行为与信仰一致——行为是真实信念的反射。

7、改变行为以符合要求——当信念与事实相符时,需求就自然得到满足。

8、重新开信仰之窗——改变错误想法,克服负面行为。

9、以个人价值为依据——自尊必须发自内心。

10、在奉献中成就自我——付出愈多,收获愈大。

一个人是否每天都有明确的目标,是否每天有合理的时间安排,而不是乱七八糟、混乱不堪的生活,这对于他离成功的远近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愈是在现代化的大都市生活的人们,形色愈是匆促,日子过得愈是紧张,每个人的时间就像高速公路上面瘫痪的交通状况一样,应该做和不得不做的琐事塞得满满当当,真正想做的事却又找不出空档来,“忙、盲、茫”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只有保持好的生活习惯,有明确的时间管理观念,才能够在匆忙的人群中寻找到一丝安逸的步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少抱怨,多干事,时刻怀着感恩的心,感恩所有给你“折磨”的人,抱怨既然不能改变现状,不如换种心境,换种活法,每一天也就不会那么累,想想刘芳一个盲人能做到的,我们一个正常人又为何不能做到呢?

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篇4

2014年3月14日,刘芳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修文中学老校区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学习。在两个小时的会议中,我被刘芳老师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刘芳老师真诚朴实的话语让我感受颇多。

1993年,刘芳来到白云三中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至今已经度过了二十几个春秋了,可是1997年她被医生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面对不治之症她选择了和命运做一次英勇的搏击。在视力逐渐下降期间,她用残存的视力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这让她在精神世界里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让她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更大的知识储备。她有两个人生感悟,一是她从事的是自己热爱的职业,必须要选择坚持;二是周围许多人的扶持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励,她选择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好回报社会,所以刘芳至今仍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着,残缺和健全对她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她以健康的心态、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美丽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个典型。

听完刘芳老师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和学生可以说是朝夕相处的,在课堂上又是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所以随时与学生保持着联系,只要学生有事,都应该及时在他们的身边。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站在学生一生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负责。这是一名成功的高中教师应该具备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这也就是解惑。

当前,面对学校的重大改革,学生和老师仍有些不适应,作为修中的一份子,我们期待着巨变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恪守职责。在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还应该爱每一个孩子,时刻关心学生的生活,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帮助他们顺利过渡。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加入学校的改革建设中,服从学校的新型管理,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都拥有同样光荣的职业——人民教师,我们和刘芳老师唯一不同的是,我们都能看得见。一个盲人都能做得这么优秀,我们这些健全的人还有何理由不更加努力?

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篇5

贵阳市白云三中的女教师刘芳,就是这样一个内心充满无限光明的盲人教师。虽然,因为眼病的原因,刘芳老师在生活中从此与光明无缘,但她却用无私的爱、用她一颗热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的人。她,刘芳老师,就是人们迷茫旅途中的一盏明灯。

近几日来,各大媒体、电视新闻等都在不断播报关于盲人女教师刘芳老师的感人事迹。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里那短短3分多钟的视频之后,我又上网搜寻了关于刘芳老师的相关新闻报道,对刘老师的事迹了解得更加清楚了。毫不掩饰地说,我是流着泪读完了每一篇报道,内心所受之震撼,无以言表。

有人说,刘芳老师是“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而我想说,刘芳老师是当代教师的一座丰碑,是我们迷途中的一盏明灯。

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都向“钱”看的时代,教师队伍中的不少意志薄弱者,已经渐渐被腐蚀,迷失了方向。他们不甘心,也不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在外谋“第二”、乃至“第三产业”;工作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待工作的倦怠情绪日益显现;上班时间聊qq,刷微信,炒股,玩基金,打游戏,网购更有甚者,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学生、家长的“好处”,示意学生课后找自己“补课”等等。而且,有的老师,未到退休年龄,只想做生意更方便,以身体的一点小小不适,就申请病退;或者直接通关系,走后门,找医院出具假证明,就为了提早一点退休诸如此类,在教师这个庞大的队伍中,并不少见。他们被利欲蒙蔽了双眼,作为教师,他们的心理是阴暗的。

刘芳老师的事迹,无疑为我们点亮了迷途中的一盏灯。虽然刘老师眼睛看不见,但她从没有放弃过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她付出了超过常人无数倍的努力,坚守在自己热爱的三尺讲台上,为孩子们带来知识。同时,她用爱倾听,给孩子以心灵的启迪,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我特别欣赏刘芳老师的一句话:“生活不能改变的话,就改变生活的态度。”

含着泪读完刘芳老师一个个感人的事例之后,用她同事说的一句话来作为今天的学习小结,“她都认真地活,我们有什么理由随便过?”是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随便过?有什么理由混光阴呢?也许,有老师还在为教师这一点微薄的收入抱怨着,但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更何况,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就不应该冲着“钱”而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刘芳老师这盏明灯的指引下,我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爱岗敬业,踏实做好一名教师的本分。我们要以身为教师为荣,而不是为教师抹黑。

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篇6

整整十年,她从光明走向黑暗。

都说后天失明的人最痛苦,可她不仅没有被黑暗吞没,反而用一颗热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人。

在她平凡的人生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平凡的故事?

她叫刘芳,贵州农村中学一名女教师,被称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a.在黑暗中抓住光明

2007年,一纸命运判决从天而降,医生说刘芳的眼病叫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一。那年她26岁,在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刚工作四年,跟相爱的人结了婚,8个月大的儿子在襁褓中咿呀学语……

刘芳的视野一天比一天变窄,视力一年比一年模糊。

2001年,她读了最后一本纸质书,是《笑傲江湖》。

2006年,她看到的最后两个字,是课本封面上的语文。

2007年,她完全被黑暗包围。

但是,初见刘芳的人,很多都不相信这是个盲人。

在家,她扫地、洗衣服、倒开水、冲咖啡、炒菜、在跑步机上锻炼,动作熟练得几乎与常人无异。借助盲人软件,她发短信比很多明眼人还快。在学校,她可以独自走近百米,下两层楼,转5个弯,轻松找到公厕。

很少有人了解,这些年她是怎样挺过来的。

2008年初冰雪灾害时,小区停水停电,她拎着大桶,摸索着下6楼去提水。巨大的冰坨子在头顶摇摇欲坠,天寒地冻,一步一滑,最后她累得晕倒在地……

不知多少次绊倒、磕伤、撞墙、烫出水泡、碰碎杯子,现在她小腿上还满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绝望、沮丧、灰心,她想过放弃。但转念一想,又释然了: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生活不能改变的话,就改变生活的态度。

有人建议她病退或休息,她婉拒了:那样我的生命就真的终止了。

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篇7

20xx年3月14日下午在修文中学多功能厅,我校全体教职工与修文二中全体教师学习了刘芳老师的先进事迹,很受鼓舞,衷心感谢县教育局和学校的领导能提供给我们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向刘芳老师的学习,使我的心智更加成熟了,思想更加进步了,心态更加平和了,精神更加振奋了。我想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不断地进步。我们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认真反思,认为教师的幸福感与教师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自己的需求目标、心理定位有密切的关系。在当前充满诱惑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一个平凡的教师要感受到幸福,就必须要具有职业的幸福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调整:

( 一)即来之则安之

许多教师做教育,并非自己的最初愿望。无奈从事教育工作以后,有的教师想脱离教师队伍,却一时半会又脱离不开,或者只是想脱离,但却没有勇气与能力去另闯天下,于是终日在两难选择中浑浑噩噩地应付工作。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伤害了自己只有一次的宝贵人生,伤害了学生只有一次的花蕾般的年华,伤害了自己所在学校的事业发展,使自己一直生活在彷徨痛苦中。与其这样痛苦,就不如下定决心,要么另谋高就,去做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要么抛除浮躁心理,心无旁骛地从事教育事业。一个教师只有“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陶行知语)”,专心致志地快乐工作,才能领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丰厚含义。

( 二)乐观地面对压力

现在许多教师之所以感到身心疲惫,是因为感到压力过大。要想使压力不再成为心灵上的石头,就要能够客观、正确地对待压力。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每一行都有特殊的压力与烦恼。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作为塑造学生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社会要求其具有更高的人格素养和知识素养是必然的。因此,教师面临特殊压力是正常的,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即使在香港与西方国家也不可避免。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认识,这种压力何尝不是一种寄托和信任?教师应该把这种寄托着社会厚望的压力视为一种荣誉。

(三)善于体味幸福

幸福是建立在相对条件上的满足。实现全方位的满足是不可能的。当前,一些教师与社会上的一些人和事攀比后产生了心理失落:总是茫然地陷于“他有的我为什么没有?”、“他行我为什么不行?”的情绪冲动之中,总是“自己已有的不喜欢,别人有的却羡慕”,使自己处于郁闷痛苦之中。所以,教师要以积极的达观和智慧,安然接纳那些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要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确实使教师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一些缺憾。但是,教师职业也有它独有的幸福和快乐。相对一掷千金的富豪、前呼后拥的权贵,教师是清贫的、寒酸的、无奈的。但教师职业的诸多优势又是许多人羡慕的;与掌声如潮的明星相比,教师的职业是寂寞的,但是,教师天天与天真烂漫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又是许多人的工作环境所无法比拟的。“看学生天天生长长大,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的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陶行知语)”。一位昵称为“舒心姐姐”的中年女教师在博客里说:“女教师整天同孩子们在一起,始终保持那颗永远年轻纯真的心灵,始终保持让人心动的风韵。所以,女教师一生皆如花。

(四)正确地对待成功

当前,许多教师都极力追求“名师”的称号,追求各种荣誉,以为只有这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教师。这是无可厚非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唯一的诉求就不恰当了。荣誉确实是对一个教师工作的肯定,但不是唯一的肯定方式,因为荣誉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并不是每一个受到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都能得到,大部分教师还是捧月的星星。许多教师感觉自己不幸福,就是因为没有得到那些象征成功的荣誉。这其实是教师的价值观问题。教师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幸福感。教师,应该将价值观建立在教师特定的“教书育人”这个岗位上。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途径,不可能离不开课堂和学生,必然是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善于感受生活是快乐和幸福生成的基础。一方面,有所为方有所得,有所得方有所乐。因此,教师要获得幸福,就要努力地工作,用自己的“有为”来获得学生的爱戴,收获工作的快乐;另一方面,降低欲望的门槛、转移需求的方向,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教书育人的快乐上,同样也能弥补缺憾,获得幸福。当一个教师对自己的需求目标有了正确的心理定位,对幸福的追求有了正确的途径,那么就会在现有客观条件下,大大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从而收获“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幸福。

总之,教育是事业,贵在淡薄名利,默默无闻,为教育事业发展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持之以恒,求是求真。我相信在这短暂的学习之中,将真正让我们学着重新认识自己,学着不断实践反思,最终达到我们心中的目标!

为了切实提高学校教师的道德观,能从身边人、事感受崇高的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做好科学有效规划。3月14日下午,我们学校邀请了贵阳市道德模范刘芳老师为全校教职工作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本次作报告的模范人物与其他人物相比很特别,因为她是一位盲人,是一位用“心”教书的初中语文老师,也是学校的一位心理学辅导老师。刘芳老师是后天性的失明,当她得知自己的这个不治之症后,她并没有倒下,而是选择了好好地活着。工作20年中,她讲到了她的两个人生感悟,一是她从事的是自己热爱的职业,她要选择坚持;二是周围许多人的扶持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励,她选择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她以健康的、积极的心态、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美丽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今天她的报告同样感染到了我们每一位。

她不幸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让她从光明走向黑暗。但她仍然坚持在教育第一线,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她虽然不能走上心爱的讲台,但她却开办了心理咨询室,把全身心的爱投入到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正如她本人所说:“我这一生从光明走向黑暗的是我的眼睛,但从黑暗又重新走向光明的则是我的心灵。”

听了报告之后,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很正常的老师,没有什么理由不干好自己的工作?.......。感受颇多,感触也很深,可以说无以言表。刘芳老师在平凡中塑造了伟大,在生活中彰显了崇高,可见,真是平凡中的伟大。现在我想,不管是为了我们学校的发展,或是我们为了吃饭而自己选择的职业,或是更伟大一点:是为了祖国未来的这些栋梁,我认为,我们应以刘芳老师为榜样,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德为先,要有爱心、有责任感,在教育教学上要用 “心”去教书育人,用“心”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奉献。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是规范学生行为,树立远大理想的场所。有人说:“先做人,后成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客观一点儿说,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荣辱存亡,所以一所学校能否和谐发展,关键在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好的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使命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一下粗浅的认识,体会。如果把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项任务,那么我们做起来将身心疲惫;如果把它当成一种职业,我们做起来将枯躁而乏味;如果把它当成一种事业,我们做起来将乐此不疲。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一工作,我们就将全身心的投入到我们心爱的工作中来,尽情的享受它所带给我们的快乐。未来的世界是孩子们的,我们培养造就未来的接班人,责任重大且光荣。一们伟人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在这里我要说:“我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程师”,如此看来,我们怎不为此而骄傲,怎不为我们所从事的高尚事业而自豪!

德育工作事无巨细,大到校风校貌,小到学生的举手投足,这无不关乎我们的责任。俗语说:浑身净铁,能撵几根钉。为使德育工作做细,做好,我们必须发挥群体作用。与教导处沟通,每一学科,每一课时,可以确定一定的德育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熏陶,从而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班主任团队。因为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桥梁与纽带,更是我们德育工作的践行者。有一名人说:“一名慵医只能坑害一个病人,而一位慵师则坑害的是一代人。”由此,要下大力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有了这种认识,就会出现,你班抓,他班抓,班班都在争着抢着抓,何愁校园不和谐,何愁学校不发展。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不仅自然环境要和谐优美,校园文化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板报、画廊、校园广播站及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好人好事”、“家乡赞”、“祖国在我心中”、“吾爱吾师”等版块或节目,弘扬正气,天长日久,学生在不自觉中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引领作用。

要想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就要经常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只有检查评比,班主任之间,团支部之间才能有个比劲,在比的过程中,比出了方向,比出了干劲。并且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职能作用,与此同时,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也要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测相结合的形式,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思想风貌、道德水准以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为班主任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我相信,通过检查督导评比,我们的德育工作定会一天一个新变化,一年一个新台阶。

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篇8

看了央视关于贵州白云三中盲人女教师刘芳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后,我深受感动。刘芳老师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被刘老师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所感动动。刘老师的事迹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在她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

我们要向刘老师学习:一是学习她至善大爱的精神。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二是学习她甘于奉献高度负责的精神。学校是教师教书的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都向"钱"看的时代,教师队伍中的不少意志薄弱者,已经渐渐被腐蚀,迷失了方向。他们不甘心,也不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在外谋"第二"、乃至"第三产业";工作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待工作的倦怠情绪日益显现上班时间聊qq,刷微信,打游戏,网购??更有甚者,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学生、家长的"好处" ,示意学生课后找自己"补课"等等。而且,有的老师,未到退休年龄,只想做生意更方便或贪图享受,便以身体的一点小小不适,就申请病退;或者直接通关系,走后门,找医院出具假证明,就为了提早一点退休??诸如此类,在教师这个庞大的队伍中,并不少见。他们被利欲蒙蔽了双眼,作为教师,他们的心理是阴暗的。他们缺乏了最起码的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刘芳老师的事迹,无疑为我们指明了教书育人的方向。虽然刘老师眼睛看不见,但她从没有放弃过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她付出了超过常人无数倍的努力,坚守在自己热爱的三尺讲台上,为孩子们带来知识。同时,她用爱倾听,给孩子以心灵的启迪,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我特别欣赏刘芳老师的一句话:"生活不能改变的话,就改变生活的态度。 "我决心以刘老师为榜样,她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刘芳老师给我们每个教师最真实的感动,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是一名教师,我要向刘芳老师学习,学习她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读了安徒生童话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

大学新生入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

亲子共阅读心得体会通用8篇

伟大建党精神心得体会8篇

灵与肉阅读心得体会参考8篇

效100培训心得体会通用8篇

远足拉练心得体会8篇

关于国家教育的心得体会8篇

大学思政学习心得体会8篇

赢在职场培训心得体会优秀8篇

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刘芳老师事迹心得体会8篇】相关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