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智慧,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出色的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九九公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扶贫日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扶贫日心得体会篇1
根据_市扶贫办的统一安排,_区扶贫办于_月_日-_月_日,利用两天的时间,陪同市扶贫办的领导赴_、_、_等乡镇就_年的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实地调研。
两天来,我们陪同调研组先后来到安阳乡郎家城村、高寺儿村、苗家堡村;花寨乡滚家城村等整村推进项目村;大满镇柏家沟村、新新村;党寨镇上寨村、陈家墩村等移民点,进行实地调研,每到一处,调研组领导都和乡、村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交谈,去年的项目的扶贫效益如何。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今年村上打算再做些什么,乡、村领导都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调研组还深入农户家和农户促膝交谈,详细询问农户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通过算账对比,了解农户的收入等情况。
几天以来感受很深,每到一个扶贫项目工作点,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扶贫开发工作是新阶段一项重大“工程”,我觉得要想做好这一重大“工程”,“一把手”领导首先要高度重视,思想上必须要统一,认识上必须要到位,只有“一把手”领导重视了,村上的领导才能够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安排的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
其次,要及时做好和相关部门的衔接工作。工作能否做好,衔接固然重要,工作做不好,做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也于相关部门衔接有很大原因。从而导致工作滞后,要及时做好项目的衔接工作。
最后,要深入村社、倾听民-意、了解民情,推动工作顺利开展。通过两天的调研,我想我们领导除了平时工作之余,抽时间要更多地深入村社、农户家中,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知道村社干部的所思所想、农户的所期所盼,真正知道村社干部在想什么,农户在盼什么。只有这样领导才能够掌握到第一手可靠资料,从而使领导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在这里我联想到了前几天,在《新闻联播》当中看到的湖南省衡阳市委、市政府新制定的一项措施,市一级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到田间地头帮助老百姓干农活不少于10天,县一级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到田间地头帮助老百姓干农活不少于20天。我当时看到这,心里就想这一做法很好,值得我们广大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要是我们的领导干部也这样,领导干部和老百姓的距离就拉的更近,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才知道的更多,扶贫工作开展起来就更顺利,只有这样我们的扶贫工作才能够做得更好,发挥更大地效益。
2024扶贫日心得体会篇2
过完端午节后,听说省里要来检查“双到”扶贫,所以全市这两天又掀起扶贫的高潮。各县区、各单位又是开会,又是讨论,又是要下乡看望帮扶对象,真的很忙。
为了应付统一的检查,我们单位也不例外,昨天就通知大家上午开会,然后下午除了个别没有帮扶对象的人,绝大多数都要下去农村看望自己的帮扶对象。还要帮扶对象给签字什么的,证明自己下去过了。记得去年的时候,我们是被强制从工资里面扣掉500元去扶贫的(副科长800正科长1000依次类推),然后还确定了每人的帮扶对象,很庆幸我没有帮扶对象,大概是领导考虑我还在贫困线吧。那时候他们还下去过两次,都是单位统一的买东西,统一开车过去,到了大家提了东西自己找自己的帮扶对象去,听他们说很多的帮扶对象都是住着两三层的小楼房的,或者开着个小卖部的,看着都不应属于贫困的范围,可是却要我们这些工薪阶层去帮扶他们,大家感觉真的不可思议!但实际上也没什么行动继续,就如此这般!这大概就是中国特色吧!
家里的某人也有两户帮扶对象,昨天他也跟单位的人第一次去看望,听说两户家里都是有三四个小孩子的,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感觉很不平衡!凭什么农村就可以生那么多的小孩子!凭什么让我们去帮扶呢?!这样对我们政府机关的人来说实在不公平了吧?!还不如让我们自己生多一个,自己养,不要国家扶贫,素质还高呢!如此这般扶贫,意义何在?真的想不通!真的郁闷!
2024扶贫日心得体会篇3
走实群众路线 夯实扶贫之基
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生问题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更关乎国家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毛泽东曾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毛主席把解决民生问题上升到保障革命取得成功的政治高度,指导着战争年代的革命先驱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为夺取全面胜利而艰苦奋斗,更指引着新一代共产党人为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奋勇前行。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中央和上级力量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于是,推进好扶贫工作,最需走群众路线,最应持之以恒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扶贫部署尊重群众、扶贫举措问计群众、扶贫实施依靠群众、扶贫成果惠及群众,充分汲取山区群众的不竭智慧,凝聚山区群众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力量,让“政策、机遇”这股春风,吹绿贫困山区的致富树,借“产业、科技”这块新砖,铺通贫困山区的小康路。
规划部署要尊重群众意愿。“凡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事情,应当和群众商量,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越俎代庖、削足适履只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扶贫开发始终是贫困地区群众自己的事业,贫困群众的所需所盼,群众自己最清楚。在确定项目前,重心下移接地气,深入拟安排项目村组,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筛选,积极征求群众发展愿望,发现、总结群众在艰苦环境中长期生产劳作积累的致富经验和创新成果,结合村情民意,科学合理地为群众选出最急需、最实用、最可行的项目,群众才会把党员干部当作自家人,“掏心窝子”同想问题、共谋对策,探索出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的新法子、新路径。
措施决策要顺应群众期盼。不能一味听从行政命令怎么干,怎么发展还得由群众说了算。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坚持让群众参与,推动科学民主决策,将“参与”和“转变”理念贯穿于始终。政府“赋权于民”,由过去的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从操作者转变为辅助者,帮助贫困群众克服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经验阅历和视角层次等方面的不足,引导群众全面参与、自主决定发展项目并主动参与到实施扶贫项目中来。通过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才能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最终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发展”的转变,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项目实施要发挥群众力量。“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实施好扶贫项目,要始终把贫困群众作为扶贫开发的主体力量,干部扑下身子“帮扶不包办”,群众跟上步子“肯干又能干”。通过政策引领、制度完善、目标制定、知识传授等方式,提升贫困群众认知境界,坚定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信念,教育贫困群众掌握科学技术发展扶贫产业项目,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最终凝聚起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推进扶贫向前发展。
共享成果要接受群众监督。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归宿,扶贫开发亦然。让贫困群众充分享受到扶贫开发的成果,扶贫开发才有效绩可言。同时,好的大政方针必须以谦虚谨慎的忧患意识为思想前提,用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作保障。扶贫开发是国家的重点惠民政策,关联部门多、资金大、人员杂,只有强化责任意识和“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观念,以完善的项目公示公开、督查检查等机制,让群众进行监督,请群众参与管理,提高扶贫开发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才能把扶贫这台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群众真正受实惠。
实践证明,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只有把对党负责和为民尽责统一起来,把坚持大政方针和通达村情民意统一起来,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群众心声统一起来,竭力珍惜民力,有效保障民生,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扶贫开发才能真正成为为民、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
2024扶贫日心得体会篇4
时光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成为一名村大学生干部已经一个半月了,扶贫路上有辛苦也有快乐,但我收获满满。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这段时间我的一些感想。
我是一名选聘大学生,通过层层选拔,我成为了古城镇马莲滩村的一名村大学生干部,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在我的故乡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那许久未曾拥有的快乐。
乡村干部是一支可爱又可敬的队伍,寒冷的风雪湮没不了他们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热情。11月27日接到上级的通知,在镇政府领导的带领下,冒着严寒风雪去高耀镇进行交叉检查,入户核实贫困户精准扶贫动态调整情况。车开了一个半小时,我们来到了高耀镇,映入我眼帘的是青山绿水,整洁的村容村貌。
中午,我们来到了杨河村一家贫困户家中,他是今年的预脱贫对象。我们首先对他进行了了解,他家有十口人,妻子,儿子,儿媳,三个孙子,女儿,两个外孙。他的妻子也是常年有病,靠吃药维持,女儿在家照顾,家里的重担全压在他的身上。当时听了他的介绍,我心里就泛起了嘀咕,这一家人的生活该怎么过?正当我思索之际,他向我们介绍了他的产业。去年,在国家的支持下,他买了20多箱蜂,每箱蜂政府补贴500多元,他介绍镇政府派人多次带他出去学习养蜂技术,在镇政府的帮助和自己的琢磨下,他掌握了养蜂的技术,今年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好几倍。今年已产蜂蜜20xx多斤,,政府还帮助他打开了销路,帮助他销售蜂蜜。在家也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小,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他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他豪情万丈,今年一定会脱贫,决不脱国家后腿。
他的一番话,让我肃然起敬。虽然我们只是农民,但是我们仍能够靠我们的双手致富。扶贫先扶志,只要贫困户都能有这样的志气,那么脱贫之日指日可待。扶志扶智,他的事迹也为我们脱贫攻坚工作指亮了明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不仅要了解熟悉民情,宣传国家政策,因地制宜的帮助贫困户制定适宜的产业计划,更要注重与他们的交流,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信心。
扶志扶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脱贫攻坚之路虽然艰难,但也是对我们基层干部的考验。只要我们能够拥有红军远征一样的决心,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大仗。
2024扶贫日心得体会篇5
20xx年9月,按照县政府要求,我们驻胡家坨镇坨村驻村帮扶小组3名帮扶队员来到xxx镇x村,开展了驻村帮扶工作。驻村工作使我们既得到了锻炼,又助力了成长。
一、脚上沾的泥土多了,离农民的心更近了
怀着一颗爱民敬民的心,我们走进了坨村。驻村帮扶,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了个人行为,更是代表党和政府对坨关怀的具体体现。驻村干部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不仅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会损害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为此,我们与接触到的村民交朋友、“接地气”,实打实地给群众排忧解难,把这样的驻村帮扶当成一场走亲访友的“亲情之旅”,当成送关怀送温暖的实际行动。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伪的表情,我们脸上洋溢着最诚挚的微笑,带着党的关怀,走访了村里的老党员家庭,静心倾听了他们的心声。在走村串户的路上,我们和村民们结交了深厚的感情,努力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几个月来,街上的路好走了,土围墙换上了铁艺墙,村民广场还新装了健身器材等等,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坨村群众们的幸福指数,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二、基层干部接触多了,对基层的了解更深了
驻村帮扶工作一边面要联系群众,另一方面也要和基层干部协调合作。与基层干部打交道的时间多了,通过他们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和重要。通过与基层干部的接触,我们发现:
一是基层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量大;
二是基层财政所保障水平低;
三是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乡镇职能不对称;
四是乡镇财政缺乏自主财源,管理不规范;
五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建设落后,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六是乡镇财政是财政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业务量大,服务项目多,服务难度大。这次调研使我们对乡镇财政及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以后更好地完成各项财政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三、去田地里的次数多了,对土地更加热爱了
驻村期间,在村支部何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我局帮扶的蔬菜大棚基地和机井地。到了蔬菜大棚,我们被眼前绿油油的蔬菜和长势可人的玉米地所征服了。这里的白菜、圆白菜、辣椒长势喜人,一片丰收的景象。在此期间,我们还参观了杏园基地,坨村有500多亩的杏园,还有50多亩杏园用于发展观光采摘,带动全村林业发展。我局工作队在外出打工农户闲置的院子里也培植了一个小蔬菜基地,有黄瓜、丝瓜、茄子、豆角、生菜、西葫芦,还有水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真是品种齐全、应有尽有。在仔细倾听村民和驻村工作队讲解拔草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后,我们小心翼翼地拔起来,过了一会儿,大家就熟练掌握了拔草的技巧,做起来游刃有余。看着我们做起农活来如此利索,何书记称赞道:“没想到你们这些略带几分娇气的文弱书生,干起农活来,还真像那回事儿,像你们这样能吃苦、肯吃苦,将来肯定有出息。”我们听后,干起活来更起劲了。田间劳作不仅使我们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升华了我们的思想,并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体会到了农民的勤劳、朴实、热情与艰辛。通过田间劳作,使我们更加热爱这片热土,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会更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四、心中的感触多了,从实践中收获的也更多了
通过这次驻村帮扶锻炼活动,我们理解了领导让我们来的意图,青年干部深入到基层一线进行帮扶锻炼,就是要学习基层先进经验,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接地气”,体民情,提高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学习基层干部直接面对一线、面对老百姓,克服困难、排忧解难的能力,学习村民那种不怕吃苦、自力更生、纯朴善良的传统,通过锻炼,助力成长。
驻村期间,我们学习了锄草、浇地、对花、挖地、施肥等农活,亲身感受了农民的不易;对基层教育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村干部“基层工作难”的心声有了切实的体会;对基层财
政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了做好财政工作的能力;通过和农民近距离的接触,实实在在地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驻村锻炼,小组成员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大家还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友情。驻村时间虽然短暂,但大家收获颇丰,这些收获在我们的一生中都是弥足珍贵的。
2024扶贫日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