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反思影片带来的启示,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九九公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篇1
1、《中国合伙人》中的三个朋友开了家英语学校叫“新梦想”,但吊诡的是,其实他们在梦想上根本无法达成共识(其实只是不愿意承认)。“梦想”当然没有贵贱之分,好像黄晓明的“梦想”其实就是踏实赚钱,佟大为的“梦想”就是踏实过日子,而主人公邓超经常把“改变世界”挂在嘴边,但在黄晓明看来,这不过是邓超基于家族传承的需要,以至于到他们一起开公司后俩人有了冲突,黄晓明想到和解的办法还是给他买一套300平米的房子,但邓超说这他妈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那他到底想要啥?
电影的结尾给了答案,当邓超知道好朋友黄晓明砸了一笔钱将实验室以他命名后,他喜极而泣,嘴里还傲娇似地说出“土鳖”二字,当然,导演说这些其实和钱没关系,他给出了一个解释,说这部电影的三个主人公其实是有共识的,他们的“中国梦”其实是“尊严”!
2、陈可辛真的是太机灵了,为了驾驭完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三条主线,他用了《花房姑娘》用了《光阴的故事》,他让长头发的佟大为背拜伦英文版的“多年以后何以贺汝,以沉默以眼泪”,他甚至于cosplay了《社交网络》和《颐和园》的某些场景,他让这些几乎让文艺小青年一击即中的碎片神不知鬼不觉的串联起飘渺的主线。
邓超所代表的徐小平是理想主义,他是美国梦的启蒙者,他在中国与公安吵架也动不动就用起美国的自由民主精神,他的口头禅是,信不信我告你。但是最后他彻底颠覆了离开北京时的豪言壮语,他说,我再也不回来了,然后,他回来了。并且是黄晓明用现实主义的钞票,反击了他在美国受过的委屈。
佟大为所代表的王强是浪漫主义,初恋女友是洋妞,最喜欢的诗人是拜伦,为了洋妞女友放弃了签证,但是却被抛弃滞留。他烧了诗集,在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在卡拉ok里面搂着一群姑娘唱《海阔天空》,再后来,他娶了学校里面做饭极好吃的胖妞前台。一个天天读拜伦的浪漫主义者说,幸福就是不折腾。
而黄晓明所代表的俞敏洪,作为loser追上了学校里最漂亮的妞,出去找家教赚钱是为了给她买奇贵无比的托福书,被学校开除了之后不得不开个培训班糊口,他哪里是招人合伙啊,他分明是说,我唯一的朋友,我唯二的朋友,给我帮个忙吧,我开了个头,但是做不来啊。所以,邓超说要扩大每一个规模的时候他心里都极度的不乐意,他觉得我钱已经够了啊,我已经是中国的no.1了啊,我嘴上这乱七八糟的一套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东西了啊。但是,他带着中国传统最深的印记走上了最不符合他性格的职业经理人道路。
3、中国合伙人里面幼稚的成功学是没钱就没尊严,有钱了就去羞辱曾经羞辱过我们的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穷其一生的不得志和耿耿于怀,往往是当时被人委屈和羞辱的时候没能好好的还手,当我们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让自己对过去的心结释怀,为什么不呢。
更何况,带着黄晓明佟大为回到西餐厅的邓超,我丝毫没看出他回去显摆羞辱的气势,当我们走过了人生的某个阶段,再回头去看当时的痛苦,我厌恶它,怀念它,终于分享了它,然后想要彻底的抛弃它。
所以,作为朋友的你,听了它,最终读懂了我,所以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即便简单粗暴,都那么弥足珍贵。
我在意的,并不是终于有了写着我的名字的实验室,我在意的,是你终于终于读懂了我自私的野心,却也为了我,不符合自己性格的义无反顾走下去。
其实我最喜欢佟大为说的一句,他说,这些年,我是为了你们俩,才一直走下去。
4、80年代那一帮人,围成一圈笑谈自己的梦想,那时的人可以很轻易说出:我热爱我的国家,我渴望自由民主。随意的语气好像问“你吃饭了没有”。那时的北京还有星星画展、四月影会、北岛的诗歌“卑贱是卑贱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一代年轻人口中传唱……《今天》诗刊的印刷纸张还是芒克、北岛、黄瑞从各单位顺出来的,用的是一台破旧的油印机,七个人在一间只有六平米的小平房,地处农村与城市的边缘的两不管地区,轮流倒班,整整忙活了三天三夜才印刷完,查建英回忆第一次参加《今天》诗刊聚会,几个人穿过一条黑糊糊的胡同,走进院子最深处的一个人家,一推门进去,里面坐了一屋子人,都穿着当年灰不溜秋的蓝衣服,特别朴素,屋里烧着炉子,上面蹲着一把锡铁大茶壶,旁边一个沙发后背上还窝着一只肥胖的猫,在烟雾蒙蒙里众人表情都特严肃,大家聊文学观创作观,意大利的维柯,话题内容已记不清了,但永远有一种郑重虔诚的氛围。大家都把文学当作天大的事情,慷慨陈词,讨论起来简直就像宗教集会里讨论上帝的真意一样,陈凯歌也常加入其中。摇滚乐只在小范围内流行,周国平说第一次见到崔健是在中央乐团一间小小的宿舍里,崔健沉默寡言,说他文化不高,写词费劲,不喜欢读书,却喜欢读《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崔健说他就要用摇滚乐去捶那些讲大道理的,有权有势的,或每天生活在蜜罐里唱甜歌蜜曲还大红大紫的人。西单还有一面墙,站在这面墙后你就可以说真话,无论政治、哲学、文学辩论、哪怕是谈论某个领导人,都不会有人骚扰你。墙壁上没有某某壮阳药、房价一平几万、富商求子治疗性病的广告,你能看到一些斗大的字眼:呐喊!自由!希望!中国!民主!
5、抛开观众个人的人情经验,《中国合伙人》影片的主题情怀和价值观设定非常巧,在五毛和公知中巧妙的找了个立足点。实际上,创业的故事在影片中语焉不详,最核心的恰恰是几个人物态度和思想的转变。关于美国,从美好的期望,当美帝狗的梦想,到去了美国不尽如人意,再到获得成功还不被美国人待见,最后一盒月饼加上几句贫嘴用价值观输出完爆美国。尽管故事三分实七分虚,略显鸡血假大空。但仅从电影来说这种情怀的升华,真的是很巧妙也很成功的。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篇2
我们不禁会问,梦想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对人的决策产生如此影响?依我个人理解,一个人做梦都想得到的东西,应当是其整个人生,至少较长时间内的目标,在这个区间内这个目标带来的可期待利益至高无上,现实生活中任何利益在梦想面前都将显得无足轻重,任何与之存在竞争关系的选项都必将被放弃。
人是理性和经济性的,人的理性使人具有了选择的能力,而人的经济性则使人知道如何去选择。自私是人的天性,这又决定了人是有目的的动物,人有了目标就知道朝哪个方向选择,因为目标永远是评价手段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所以有了目标后我们才可能做正确的事。凡是有利于目标实现的都是正确的,否则便是错误的。正如苏梅的人生目标是美国一样,当她面临选择的时候,必然会选择能够让她留在美国的选项,只有这样才会让她幸福和快乐。而成东青的目标是得到苏梅的爱情,当二者的目标间没有矛盾的时候,尚可共存;当二者间的矛盾不能调和时,如果都坚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判断是非的标准,各奔东西则无法避免。
设想在成东青确定不能去美国的情况下,如果苏梅能够改变其人生目标,将美国从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拿下来,而将成东青放在美国的位置,我想《中国合伙人》将会以喜剧收场。但是这个梦想的改变只能由苏梅和她的上帝来决定,任何世俗的人都无权也无法干涉。
看来,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不能改变任何人,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篇3
经过开学一星期的连续考试,灰心颓丧中的我看了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影片不长,却深深敲打了我。这是一部以新东方创始人为背景改编而成的电影,讲述那一代人的生活经历,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奋斗。
影片主人公成东青并不是一个神人,他出身卑微,家在农村,穷,学习也不好,高考两次不中,长得也黑瘦,其貌不扬,也真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他妈妈准备让他安心当农民,种一辈子地。可他却长跪在地上请求再次复读,知识改变命运,我在他低垂的脑袋里看到了执着和坚持。
“那些从开始就选择放弃的人,他不会失败,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失败了,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才真正可怕。我们只有从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这是已成为现代教父的成东青为我们总结的名言。是啊!失败有什么可怕的?失败就是让你不断试错,不断跌倒,跌倒了再爬起来,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殿堂。但我们却常常感到迷茫,几次考试失利,就害怕了,恐惧了。“但总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赋予我们打败恐惧的勇气。”那就是梦想,“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正是这坚持的幸福,才让跌倒的人爬起来,有勇气爬起来。
影片最后,成东青和他伙伴们创立的新梦想公司无疑是成功的,我想,我们任何一个普通的人,只要也像他们一样坚持,执着、努力,也一定会成功。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篇4
看《中国合伙人》我又几度落泪,不光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创业者而流泪!
我给这个片子打80分,虽然内容有点虚假造作,毕竟它是对创业者的赞歌!
对于现实中的中国,这种赞歌确实是太少了!
没想到陈可辛的以新东方为原型的《中国合伙人》电影,受到票房追捧,几天内票房已经过亿元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不得不出来发言说:自己没有电影里描写的那么窝囊!
对俞敏洪的这句话,我作为创业者和曾经的新东方的学员(2002年曾为考取北大国际mba在北京新东方上过gmat班)感同身受:俞敏洪的创业过程肯定是比电影里描写的精彩的多,但也更苦逼的多,否则,他绝对不会写出新东方的校训为: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电影毕竟是艺术和为了抓眼球,把新梦想(新东方原型)美国上市再创作成一个为了赢取中国人尊严的战斗未免太戏剧化,但符合中国人的心理需求,给人以类似霍元甲、叶问等打败东洋鬼子一样的假high和高潮。
看看片尾的令人感动的创业者群像:马云、王石等等,很多都是80、90年代的创业出来的,那时候,机会是挺多的。片尾的文字“他们的故事,也许会成为你们的故事”,我看了不是感觉励志,而是感觉有点悲催,因为,这种故事在当今社会,发生的概率不是越来越多了,而是越来越少了!那些创业者已经英雄迟暮,但由于社会阶层固化板结,官二代、富二代横行,还没看到新的、层出不穷的“自古英雄出少年!”
新东方的俞敏洪的创业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我的创业是被自己逼出来的。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里的一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让我义无反顾、一路坚持到今天。
这句话分享给大家,就是:过程的趣味重于结果的已知。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篇5
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爱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其实是这样,他并不想说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因为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经过《武侠》和《血滴子》(监制)或小或大的失败教训,他对失败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惧,迫不及待想找个机会消除挫败感。
陈可辛擅长刻画情感,以及更大一点的群体情怀,他所有的电影都在围着情感打转,即便在尝试拍摄中国式大片时,类型电影的框架也压制不住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这是陈可辛最大的优点,他懂得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美好与哀愁。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包括他们各自的爱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过于依赖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
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当给予一些表扬,这也是陈可辛从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别的香港导演到了内地,港味与陆味仓促杂交,如蹩脚的国语配音一样令人难受,陈可辛的《如果·爱》、《武侠》,包括这部《中国合伙人》,并没出现不自然的怪异问题。当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内核精神。王阳是个文青,留着长发,有观众向陈可辛提问,王阳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诗人海子是谁。这个无关紧要的事实,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释三个人物没有人格(不一定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陈可辛终究对人物的外在和内在设定有距离感,他做了功课,但视野和经验不够。王阳的文青范,孟晓骏的世家子弟样貌,成冬青艰难求学的漫画式描述,均流于类型片的套路化,尽管他们的形象借鉴了现实人物。
校园、创业、泡妞、决裂,自从预告片曝光,就可推断《中国合伙人》可能和大卫·芬奇讲述facebook创始人故事的《社交网络》有关联。出来的成品,果然证实了这个猜测,《中国合伙人》偷了《社交网络》不少东西,这真令人尴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师对峙的戏及对整个电影的牵引作用,和《社交网络》如出一辙。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断,《中国合伙人》的诞生,就是《社交网络》催生的产品。主创照着《社交网络》的样子,找适合的故事,左转右拐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他们的头上。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篇6
?中国合伙人》上映的时候反响很大,我也赶潮流去看了,却令我感触很深。三个年轻人,怀揣着梦想,把事业一点点做大的故事。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把梦想作为自己目标的人鲜少。实现梦想的更是少之又少,许多人不停地换梦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的人则不发一言,努力做好自己,最终实现梦想。当一个站在高处,无限风光时,很多人往往羡慕围绕在他身边的鲜花和掌声,然而当我们回首看他的成功之路,却发现那一步步上升的台阶,充满了血泪和辛酸。《真心英雄》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注重结果但更应该注重过程,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艰辛,是梦想让他们如此坚持。
梦想是什么,电影《中国合伙人》里说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也因而,它才被那么多人所追逐。但在追逐的路上,并不总是会那么一帆风顺的。我们都希望有人能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怎么样走下去。其实没有人能告诉你。生活是自己的,梦想也是自己的,所有的纠结、困惑也都是你自己的。而这些,只有经历过,生活才能回答你下一步该怎么做。
?中国合伙人》很好的诠释了因为梦想努力拼搏,最终成功的故事。由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只能仰望别人的平凡人,最终成为让人佩服的`成功人士。其经历是痛苦的,成东青由一个连音标都不认识的农村人,不甘于屈服于命运,努力拼搏,最终成为留学教父。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要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不放弃。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早上,看不见成功的呼唤。我们要有勇气,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达成自己所设定的目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久之后你就会明白你长久的蛰伏、等待都只是为了有朝一日的厚积薄发。
“坚持”这个词汇,有时候显得很假大空,有时候又显得像个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敷衍。因为有太多人,对于自己的理想,曾经意气风发,高喊着“坚持”,但渐渐地却偃旗息鼓。真正能坚持下去的人,其实并不需要喊口号,只需要行动,再行动。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篇7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掉在水里不会淹死,呆在水里才会,你只有拼命的向前游。——成东青
青春不仅是爱情,而是热血和奋斗,当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时,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将被他们改变。
影片《中国合伙人》是由着名导演陈可辛执导的以青春励志为主旋律的电影,内地三大小生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等强强联手首次合作,影片讲述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当时大环境下三个年青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相知,因为拥有同样的梦想而一起打拼,共同奋斗创办培训学校的。
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若干年后一定会特装地以一副身不由己的姿态行走在牛a和牛c间,然后特苦恼地告诉别人“自己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即使现在偶尔和朋友互相揶揄下,事后也会满不在乎地告诉自己: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牛逼的人类自有同类。
年少顽劣时,爱幻想好追梦,一心想改变世界;成年打拼时,多无助和迷茫,思考该不该被世界改变。佟大为说,大多数人做的才是合理的。现在看来,有点道理。一个人飘在空中久了,难免接收的地气不足,看不到地面上的真实。把身上多余的气泄掉,落在地上的踏实感觉才是最棒的'。
该片以90年代改革之初拼搏奋斗在一线的企业家俞敏洪等人艰苦创业的故事为蓝本,展现了那个时代许多年轻人追求梦想挥洒青春激扬励志的血泪史。青年人为了理想而奋斗是人类社会永不磨灭的主题,无论你有多少梦想,有多么高尚的梦想,还是这梦想“too young,too naive”(太年轻,太幼稚)都或多或少的沾染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以为了这些理想,有些人迷失了自我,我的梦想如今又被遗落在哪?而我现在又能为之做些什么?昨晚我失眠了!想着想着心就痛了。我不能再这样过了!现在我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了。是的,我确定了!有时候被逼着去做某件事并不一定是坏事。趁着将逝的青春,冲动一把,勇敢一点,把前期功课做足,信心在握,不憧憬,不愿望,朝着目标一步一步的走!i can do it!i can do it!i can do it!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