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应用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实际兴趣,切实可行的教案是教师激发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九九公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画植物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画植物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旅、蒲”等字。会写“已、甲”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4、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旅、降、察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植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课题中的妈妈指谁?
4、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朗读这首小诗,并一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弄清楚,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4、检查初读效果:请学生说一说图中是哪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三、自主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一定有好多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咱们比一比,看谁记得多,记得快,并且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同学们,好吗?
﹙1﹚、游戏“你读我贴”。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一名同学随意读这些生字,另一名同学与他合作,按他读的顺序把卡片贴到黑板上。
﹙2﹚、游戏“读字猜词”。
师:这些卡片背后都有一个词,你们想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词吗?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3﹚、师:刚才我们读了很多字,又组了词,你们想不想用它们说几句话?
四、再读课文,纠正字音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4、看图有感情的复述课文,可以加动作。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引导观察。注意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4、学生试写,感悟交流。先描红,再试写,并且圈出自己写得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老师深入学生中间,挑选典型性作业展示并评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读第一小节
(1)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2)谁有办法让它“离开妈妈,四海为家”?他用了什么办法?
(3)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风往哪里吹,种子就往哪里飞?
多有意思呀!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
(4)说句子,蒲公英准备了( ),靠( )传播种子。
4、小组合作朗读第二、三、四节,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只要合情理,都给予鼓励。)
5、植物妈妈的办法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要想得到更多的知识该怎样做呢?
(1)齐读第五小节。
(2)“那里”指什么?(大自然)“它”指什么?
5、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6、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7、学生自由练背。
8、朗诵表演。边读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以鼓励为主,参与为主。)
三、读读说说
1、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2、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
四、课堂拓展
1、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植物,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传播种子方法。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把你们课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来吧!
2、同学们懂得的知识可真多,把你知道的画下来,写下来好吗?
板
书
设
计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降落伞 风(吹)
苍 耳 带刺的铠甲 动物皮毛(带) 传播种子
豌 豆 豆 荚 太阳(晒)
画植物的教案篇2
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解读实验数据的尝试,学会数据的解读、坐标图形的识别甚至自己制作坐标图形。
情感目标
通过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的,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依赖于环境,进而认识到我们美丽的地球大家园必须依靠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人类共同呵护和建设,才会更美丽。
教学重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解读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1、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书本p107并补充。
2、书本p108资料分析:
(1)为什么沙漠上有大面积的不毛之地?沙漠中什么样的地方会有较多的植物生长?
(2)锡林郭勒和长白气温相似,植被类型却不同,这是为什么?
(3)除了水,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还有什么?
这些问题在书本上都有答案,但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找出,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可以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
学生汇报讨论题答案对于学生的因答给予评价,并适时让学生做笔记。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沙漠地区降雨量少,植物无法生长。降雨量较多,地下水较多的地方植物生长。
2、长白降雨量多,足够水供植物生长。
3、水不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还有温度,土壤的肥沃度…
分析数据分析表格,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含水量有很大差异,这些问题如果教师单纯说出比较单调,让学生从表格中找出结论这样更深刻理解
学会根据数据绘制条型图根据小麦的不同时期绘制条型图,让学生学会分析
练习: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植物体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水分
b、植物体吸收水分,有利于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
c、大多数的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分,但少数生物体内不含有水分
d、植物体吸收水分,有利于植物体吸收无机盐
教学后记:
这节的`内容比较少,本打算合并到其他上,但考虑到后面有绘制条型图和分析,这些问题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应给他们详细讲解,所以把这节的重心放在后面的条型图分析和绘制上。前面的内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生活经验也能得到,需要补充的是学生对生物圈中的水资如何保护,水和植物,动物和人类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试着让学生自己谈谈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自内心珍惜水资。后面的练习题很重要,把本的知识和之间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学生也不会觉得难。
画植物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
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结合词语句子,确定“得”的不同发音。并能用“准备”造句。继续学习理解自然段内容的方法。
2、能力:
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
使学生了解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
学生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基本意义,以及能简单的应用。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正确、比较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力:
培养学生朗读课文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使学生了解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所学生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基本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教学难点
所学生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基本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理解什么是“植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导语:
开始读书了,我们应该怎样读课文呢,请读读要求?
要求:
⑴ 借助拼音朋友正确读课文。
⑵ 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⑶ 觉得自己读的好,就为自己画朵小花吧。
(师:相信你认识今天的生字朋友后,会读的更好。)
2、自主识字:
⑴ 猜猜今天,我们学什么字?(指名说)
翅 准备 降 娃 装 刺 肚 榴 却 肩膀 仔细
(指名拼读生字,齐读,去掉拼音读。)
⑵ 学习生字:
翅 准备 降 娃 装 刺 肚 榴 却 肩膀 仔细
① 试分析字形:
指名分析结构。
② 脑力大比拼,(小组讨论)问:
a、你有什么好办法记这几个字形?(结合偏旁说一说。)
b、指名读词:
准备(表演加动作)、降落伞、石榴、娃娃(图片)、翅膀、肩膀(图片)。
c、小组讨论:
试分析字形,指名分析结构。
⑶ 词语宝典:
① 学生拿出预习卡片。
(四人为一组互相读读认一认。)
② 出示词语:
学生自读,齐读。
三、课中休息
四、指导书写
师:看,谁是小小书法家?
1、指导书写:
⑴ 说笔顺,观察占格,生选难写字“降、榴”,主要指导“降”的书写,生范写,生练习。
⑵ 让学生自己看看其他生字怎么占格,自己试着书写:
翅:12与“翘”区别。
准:10与“谁”“推”“难”区别。
备:8与“各”区别。
娃:9与“挂,蛙”区别。
装:12上下:壮、衣。
刺:8左右。
肚7左右。
2、教师展示、学生评议。
五、练习巩固
1、开心乐园:
(任选几个字,组成一句话或一段话,并说一说。)
翅 准备 降 娃 装 刺 肚 榴 却 肩膀 仔细
2、读句子:
(指导朗读“多音字”。)
⑴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⑵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⑶ 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哪?
3、生读课文,标出小节序号。
4、填空:
我读懂了( )。
六、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几种植物不同的传播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它们是用什么方式传播种子的?
二、读词
蒲公英理解蒲公英借风传播种子:
纷纷 苍耳 动物 石榴 小鸟 豌豆 太阳
(有语气的读词。)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齐读: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师问:孩子们是怎样离开妈妈的呢?(电脑演示。)
⑴ 怎样才叫“纷纷”呢?教师这儿有两种意思,你们根据刚才看到的情形来选择一下。
出示卡片:
① 一个接一个。
② 一起,一下子。
⑵ 孩子们是一个接一个地出发的,我们可以用“纷纷”这个词来表示。
⑶ 同桌互说:
蒲公英传播种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⑷ 利用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 )的孩子( )离开妈妈。
2、师:苍耳是怎样传播种子呢?
演示:拿一株苍耳,请一位身着羊毛衫的学生从苍耳旁经过。
问:你们看,他身上怎么啦?书上用了哪个词,你们看还可以用哪个词语表示?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苍耳是怎样传播自己的种子的?利用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 )的孩子( )离开妈妈。
3、学生自学:
豌豆和石榴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
(电脑演示豆荚在太阳底下炸开的情景。)
出示句子: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看看图,你知道这句话该怎么读吗?听老师读,比较一下哪一种读法好。
⑴ 慢读: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⑵ 较快读: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为什么呢?我们一起用较快的速度来读这句话。
4、师:我们学习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四种不同方法。蒲公英要靠风,也就是说有风的日子才能传播;苍耳要靠动物来传播;而豌豆呢,只要在太阳下一晒就能传播。石榴靠小鸟来传播。你们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好,最容易。书上是用哪个词来说明豌豆的办法比其他两种好的呢?所以我们读“更”字时要突出它,读重音。
5、读最后一段:
为什么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
6、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传播方法,给大家说一说。
四、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画植物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和家长采用简单的绘画方式设计简单的玩具,如:沙滩玩具、存钱罐等。
2、根据各废旧物品不同的特性,进行裁剪、粘贴等方式制作玩具。
活动准备:
1、各种废旧物品,如:易拉罐、纸盒子、包装纸等,以及剪刀、胶水;
2、请家长与幼儿观察教师准备的玩具,增强幼儿制作玩具的兴趣
3、教师展示自己变废为宝制作的小玩具。
4、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什么样的玩具呢?大家想不想一块玩,并一起制作自己的玩具呢?
2、教师播放课件,幼儿观看"制作属于自己的玩具"
幼儿欣赏完毕后,教师进行提问:
(1)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啊?
幼儿自由回答,根据自己的感受发表意见。
(2)教师:小朋友,那你们自己都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呢?想不想也通过自己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玩具呢?
3、幼儿参与:让幼儿玩教师制作的玩具
(1)小朋友们,你们刚刚玩的玩具都是用什么制作的呢?
幼儿进行回答。
(2)教师:小朋友,我们自己家是不是也有很多废旧的材料啊,那我们扔掉是不是很可惜,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再利用,这样我们就不会浪费了。
(3)教师: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废旧材料,小朋友想不想也为自己制作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玩具呢?
(4)让幼儿自行选择自己需要的废旧物品,教师从旁指导。
4、幼儿展示自己的玩具,并介绍自己的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5、幼儿互相参观其他幼儿制作的玩具。
6、教师让幼儿表述制作并玩专属于自己的玩具的感受?
教师总结:
小朋友们,这些玩具都很棒,并且都是用废旧材料制作成的,今后我们要保护环境,合理的利用垃圾,进行循环再利用。
画植物的教案篇5
一、学生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第一小节《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讲述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三方面内容,其中,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又是在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小节《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讲述了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3)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教学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四、教学策略设计
采用讲授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在细胞的全能性及细胞分化的实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首先可用教材上的菊花图引入本节的标题,同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呢?以引入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细胞的全能性及分化。通过“怎样把植物的一个花瓣培育成完整的植株”这个问题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材这部分的内容是通过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来进行讨论和总结的。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植物繁殖的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通过教材上的番茄_马铃薯实例引入,把学生吸引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上。随后让学生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再根据此概念,结合学生原有的植物细胞结构特点、酶的特性及新学习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知识来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菊花图引入,提问: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呢?以引入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细胞的全能性及分化(愈伤组织、脱分化、再分化)。
2.“怎样把植物的一个花瓣培育成完整的植株”问题,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内容:理论基础、过程、类型和应用并概括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流程图(通过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来进行讨论和总结;补选修1 p32、p37菊花的组织培养与月季的花药培养p85常用的消毒灭菌操作方法)
3.番茄—马铃薯实例引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植物繁殖的新途径的教学,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原生质体制备和融合、杂交种细胞的筛选方法、鉴定方法)
设问:
(1)要想让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在一起,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么?
(2)有没有一种温和的去细胞壁的方法?
(3)如果两个来源不同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形成了杂交种细胞,下一步该对此细胞做何种处理?
(4)如何将杂交种细胞培育成杂交种植株?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进行总结选修2 p45。
4.植物繁殖新途径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首先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讲解:微型繁殖技术、作物脱毒及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5.重点讲解“思考与探究”
六.课后反思
略
画植物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