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案教案8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效率,教案的评估标准应明确,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九九公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孔子拜师教案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孔子拜师教案教案8篇

孔子拜师教案教案篇1

师:小朋友们,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1:二十九个大脚印。

生2:活字印刷。

生3:国画。

生4:中国舞。

生5:文字。

生6:太极拳。

生7:武术。

师:现在让我们来回味一下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播放视频)

师:你知道刚才录像上响彻全场的名言是谁说的吗?

生:孔子。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孔子拜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这个“拜”字虽然不是要写的字,但比较难写,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生观察,书空)

二、揭示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师: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生1:孔子拜的老师是谁?(板书:向谁)

生2:孔子为什么要拜师?(板书:为什么)

生3:拜师有什么用?

师:就是为什么拜师,要注意倾听。

生4:他有没有拜成?

全体:能拜成。

生5:去哪儿拜师?(板书:去哪里)

师: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他是怎么去拜师的?(板书:怎样)

三、初读课文,交流已知道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把课文读准,把生字读正确、流利,不会读的在书上做记号。(生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把自然段序号标上了,要是你没标,赶紧把它标上,你们两个没标,赶紧标上吧。

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孔子拜师拜成了吗?

生全体:拜成了。

师:哪些问题是你马上就能回答的呢?

生:向谁拜师。

生:老子。

师:老子的名字叫什么?

生:老聃。

师:孔子的名字叫什么?

生:孔丘。

师:孔子的名字还叫什么?

生:仲尼。

师:你看了这幅插图,你知道哪位是老子,哪位是孔子呢?

生:这个老人是老子。

师:为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吗?

生:读文(在洛阳城外……学问)

师:还有哪些问题是你读了课文马上就知道的?

生:去哪儿拜师。

师:孔子去哪儿拜师?

生:孔子去了洛阳。

师:孔子从哪儿出发?

生:孔子从曲阜出发。(读文: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师:你来读读吧。

生:他多加了一个“多”。

师:这个地名比较难读,刚才这个小女孩读得很好。

生:(齐读)曲阜。

生:齐读(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生:我还知道他为什么去拜师。

师:你学得真快,请大家从书上找一找,用波浪线画出来。

(生默读、汇报)

师:看看老师找到的和你们是否一样呢?(课件出示课文)

生:指名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三.词语入手,体会孔子不辞辛劳。

师:句中哪些词语让你很感动,赶快把它们圈出来。(生圈词语)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你是如何理解风餐露宿的?

生1:晚上都在走,整天都在走。

生2:在风中吃饭,在地上睡觉。

生3:早上、白天都在赶路。

生4:晚上也在赶路。

生5:白天和晚上也在赶路。

生6:一直都在走。(生读课文)

师:孔子什么时候在赶路?

生1:白天和晚上。

生2:中午。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孔子在下雪天还在赶路。

生2:我仿佛看到孔子每天都在赶路。

生3:我仿佛看到孔子白天、中午、晚上、凌晨都在赶路。

师:你感受到什么?

生1:孔子很辛苦,天天在赶路。

生2:孔子一路上非常艰难。

生3:孔子很好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师:你知道曲阜到洛阳有多远吗?(出示地图)

(生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孔子风餐露宿足足走了12个月啊!

(生读)

(生齐读)

师:这个“终于”说明走的真不容易啊!

师:孔子真不容易啊,走了12个月,终于走到了洛阳,你还从哪个词语看出孔子很艰难?

生:风尘仆仆。

师:你能结合这句话说说什么是风尘仆仆吗?

生1:身上全是沙子。

生2:身上全是泥。

生3:身上都是泥和沙子,自己也很累。(生读“风尘仆仆”)

师:请你在插图边上把“风尘仆仆”这个词语写一写。(生写词语)

(同桌互相欣赏、互夸)

四.词语入手,体会孔子的好学。

师:学到这里我真想说,孔子你如此辛苦,风餐露宿、风尘仆仆,为什么还要去拜师呢?课文哪里告诉我们了?

生: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想拜老子为师。

师:“渊博”,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用什么方法知道呢?

生:。

师:“渊”有三种意思(课件出示)

生1:选择“深”。

生2:知识很深。

生3:还不很深。

师:他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儿看出?

生:我从第一段的第一句话知道的(远近闻名)

师:什么叫“远近闻名”?“闻”是什么意思?

① 是用鼻子去闻。②是用耳朵去听。在这儿是什么呢?

生1:用耳朵去听。

生2:很远的地方都知道孔子是很有学问的。

生3:不管是远的地方还是近的地方都知道孔子的名声。

师:你了解孔子吗?

生:了解。

师:那你能来说一说吗?

生:他是春秋时代的大思想家,他曾经周游列国。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资料袋(学生自由读资料袋)

(齐读第二段)

师:孔子为什么还要去拜师呢?你还从哪里找到?

生:我看见第一段的第二句,“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生:第二段,“他觉得学习是无止境的。”

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样的人吗?

生1:我同桌英语已经很好了,可他还在学。

生2:我的同桌已经是数学课代表了,可他还在学数学。

师:生活中你还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是这样的吗?

生1:我爸爸就是这样的。

生2:我爸爸在学普通话。

生3:我姐姐在学奥数。

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有的同学学习已经很好了还在学,爸爸妈妈工作了还在学,爷爷奶奶还在上老年大学呢,你能够把这句话用一个成语来说吗?

生:学无止境。

师:拿出你的作业纸来写一写,用上以下词语:渊博、远近闻名、学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生做练习)

生1: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他日夜兼程到洛阳拜老子为师。

生2: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所以他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到洛阳拜老子为师。

师:他用到了哪些词?

生1: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生2: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是他还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去洛阳拜老子为师。

师:同学们的句子说得真好,今天学到的词语都能够用上了。

五.总结下课,提示下节课任务。

孔子拜师教案教案篇2

?孔子拜师》是关于孔子谦虚求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描写了孔子去拜见老子,让老子成为他的老师的故事。在孔子去拜师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了,但是他还孜孜不倦地努力求上进。在设计上这节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孔子的言行中学习其谦虚的精神。

一.教学目的:

1. 欣赏文章中的简练句子。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句复述孔子拜师的故事。

3. 归纳总结孔子和老子的为人处世及求学上进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1. 如何精要简练地把事情进行表达。

2.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典型事例在表达文章时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多媒体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

2. 快速阅读:叫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2)孔子与老子的一番话表明了孔子当时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练习的设计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讨论方式,讨论的主要内容是:(1)把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拜师。最后后叫学生起来把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的原因及孔子的性格特征在同学面前说出来。为了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上网搜索有关孔子的资料。反思方面,就是觉得学生对当时的情景难以想象。

孔子拜师教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论语中孔子的几句名言。

2、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

3、消除字词障碍,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名言

1、出示: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学生读名句,谈谈读懂了什么。

3、老师作适当的点拨。

4、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话是谁说的吗?

二、走进名人

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略)

三、导入课文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成就呢?学了《孔子拜师》这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四、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碰到难读的生字词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抓住在交流中学生还读不好的句子,进行练读,读通读顺,基本读懂。

4、学生交流生字词难写的,提醒要注意的地方。

5、练习写字。

五、作业

朗读,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风餐露宿、学无止境”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孔子的学习品质。

3、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名言,引出孔子。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孔子拜师》先来温习一下。

2、读生字词,选词填空,整体把握课文。

3、直奔课文中心。(最后一小节)

二、学习课文,体悟孔子的学习品质

(一)课中自学:读课文,用“——”划出表明孔子品行的句子。

感受我们眼中的孔子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按学生回答随机教学)

1、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理解“渊博”:(知识丰富。上通天文,下通地理。)

这段话出自第一小节,请用上“虽然¨¨¨但是¨¨¨”变成转折关系试一试。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对知识永不满足)

过渡:刚刚课文里画出来的句子还有那句也是写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的。

出示句子

2、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齐读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学无止境 )

还可换什么词(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

读好句子。

小结: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他向老子学礼教,向苌弘学乐理,向师襄学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他常说“学无常师”,就是学习是没有固定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是他提出来的。

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

再读,告诉同学们;

大声读,告诉老师;

再大声读告诉全世界;

过渡:是呀,就因为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所以有多大的困难都不怕,下定决心去拜老子为师!

3、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抓重点字理解词语)

(2)读句子,读出“上千里”,这个“上”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词语)

(二)、议学??

1、再读句子,创设情境

孔子,你这么累,还是坐下来休息休息吧!(学生感受)

孔子,你背着行囊,又背着那么多的书,还是把它扔了吧!(学生感受)

孔子,拜师的路途这么遥远,你还是回去吧!(学生感受)

(指名学生读句子)

2、带着感受再读句子。

议学二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洛阳的孔子出现在老子面前,是什么样子的?

部件(风尘仆仆、一脸疲倦、草鞋都破了……)

过渡:孔子不怕艰难的的场面真是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后,他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

3、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左右”是什么意思,给左右换个词语。

过渡:是啊,读着读着,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他和老子第一次见面和后来的拜师学艺,在他的眼中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感受老子眼中的孔子

1、通过对话,进行朗读,理解“迎候”。

2、悟学

想象问话:你就是老子,你眼中是怎样的孔子,你愿不愿意收孔子为徒弟呢?说说理由。

[积累]

是啊,文章中有很多描写孔子的词语,写在孔子画的边上。

把词语串起来说说你眼中的孔子。

3、总结: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是不耻下问,一个是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的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

三、拓展延伸

感受世界人眼中的孔子

1、观看画面,了解祭孔典礼。

2、出示名句,感知孔子在世界人眼中的形象。

3、简介《论语》,今后要走进《论语》。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书山有路勤为径” (大思想家)

“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学无止境”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4.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课前准备

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名言;孔子画像;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

同学们,能和你们一起学习我很高兴,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论语》节选内容,让我从心底里佩服你们!真了不起!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教师节为什么定在9月10日吗?

2.你知道在西方学者眼中最有影响的炎黄子孙是谁吗?(对!是孔子。)那么,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介绍资料,同时幻灯展示:孔子画像。)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板书课题:孔子拜师、齐读课题。)

二、读

1、课前大家预习过课文了吗?读过三遍课文的同学请举手示意?(真是自觉的孩子!)已经超过三遍的同学请举手?(你们都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2、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说,多读几遍课文,文中的意思不用老师讲,就明白了。虽然大家已经读过许多遍课文,我建议大家还要用心把课文读一读,好吗?

3、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专心,老师很感动!有这样认真读书的精神,你们一定能够学好语文。通过读书,你们知道孔子拜谁为师了吗?你对老子了解有多少呢?

4、简介老子。

5、课文中对孔子有几个称呼?当老子称呼他的时候叫仲尼,孔子自己称自己的时候叫孔丘,这表示什么?(谦虚有礼。)

三、悟

1、同学们,善于动脑、积极发现问题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孩子!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根据这句话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同大家一起来思考和交流吗?

2、提炼中心问题:人们为什么佩服他们的学问和品行?

四、品

下面咱们换一种读书方式,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孔子和老子品行的句子。

1.品味重点语句。

(1)幻灯出示下面句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① 这段话可以用上“虽然……但是……”这个关联词语,变成转折关系的,试一试好吗?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①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

②孔子一路上吃了很多苦,一定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你能想象出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吗?

A、孔子为了赶路,真可谓风雨兼程,历尽千辛万苦,我们再来朗读这句话,要读出孔子赶路的辛苦。

B、孔子这样赶路是为什么啊?可见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对这样的人,你会为他竖起大拇指吗?会为他投去怎样的目光?(再读)

C、孔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赶到了洛阳。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什么样子啊?在生活中,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

(2)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这一段下面的句子,看看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动?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3)幻灯出示: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A、这里有一组近义词,看看他们的意思有什么区别?

B、一个拜访,一个拜见,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孔子的什么精神?

(4)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动?

C、幻灯出示: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D、再读,这里也有一组近义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调换位置读一下,感受怎么样?

E、再读这段对话,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联系生活实际谈更好。

F、齐读“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代替,是什么?(板书:学无止境)

g、用“学无止境”说两句话:

幻灯出示: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

孔子之所以——是因为——

(5) “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齐读这句话:

告诉你自己;

再读,告诉同学们;

大声读,告诉老师;

再大声读,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2、孔子拜师的精神真是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以后,师徒二人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读一读。

幻灯出示: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是不耻下问,一个是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的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

五、拓

孔子不仅向老子拜师,更让人佩服的是他还向一个叫项橐的小孩拜师呢!

1.幻灯出示:

项橐(tuó)是燕国的一个七岁小孩子。有一天,他见到孔子时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问得真奇怪,什么水都有鱼;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不能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2、大家看了故事之后,你佩服孔子吗?听说他还向农夫拜师呢!想知道吗?那就到课外去看书吧,书可以让你足不出户,而尽知天下事!

3、正因为孔子的谦虚好学、学无止境,才使他成为“天下文人之首,历代帝王之师。”他的弟子把他一生的言论整理成书《论语》,这本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里面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

4、幻灯出示:(生齐读)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结

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近了孔子,认识了老子,现在我们要穿越千年时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零距离交流,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句或几句话。

写话训练:

(1)我想对孔子说: 。

(2)我想对老子说: 。

(3)我想对老子和孔子说: 。

说话训练:指名读自己的写话内容。

七、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学无止境

孔子拜师教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激发对孔子刻苦好学的学习态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教学品格产生崇敬之情并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难点:

从文中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读好课题。

二、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

1、生快速回顾课文,完成题目

孔子()岁的时候,从()前往()拜()为师,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了人们的()。

2、师引导生读这一段话,生再次观察课题和这一段话,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预设:①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②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受到了人们的敬重?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心句,用﹏勾画出来。

4、出示中心句,生读。

三、品读课文,学习孔子和老子崇高的品行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交流,理解词语(渊博)

问:孔子前往求学的时候,他的学识怎么样?

生交流,理解词语(远近闻名),师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

2、出示第一自然段,抓重点词语(年轻、已经、远近闻名、总觉得)感悟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3、师补充:孔子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时比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可他依然坚持求学,说说你心中的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生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5、出示中心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生小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你觉得精彩的`句子和词语,体会孔子崇高的品行,找出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2抽生交流

①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②抓关键词“相距上千里”体会行程之远,抓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体会行程之难。

③出示地图,学生利用地理位置直观感受“行程之远”。

④想象情景,师生对话

师采访:假如你是孔子,会怎么做?

骄阳似火的中午,孔子,你已经汗流浃背,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吗?

冰天雪地的夜晚,孔子,停一停吧?

……

⑤指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以读促悟,感悟孔子“求知若渴”的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⑵学习“师生相见”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终于在洛阳城外,见到了自己的恩师,出示插图,想象:孔子会对老师说什么?

①师读文,生一边听,一边勾画作者描写孔子的句子。

②抽生交流:

③抓词语“风尘仆仆”了解孔子的外貌,再次体会行程艰难。

④从动作(上前行礼、再次上前行礼)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⑥出示孔子的几句话,从语言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师学法指导(表现人物的品行,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

出示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师预设师:孔子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是不是就到了学习的尽头了呢?

生:不是

师:你们现在上小学,将来还要上中学,再读大学,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上研究生,就是以后工作了,也还要学习。

师:这就叫“学无止境”师板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3、谈“老子”,感悟老子高尚的品行

⑴生交流“老子”的资料

⑵同桌合作学习,感悟老子的品行

出示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①边读边画,画出描写老子言行的句子。

②说一说,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对所划句子的理解。

⑶交流老子的品行

从词语“头发胡子全白了”“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

(体会老子重视人才、谦逊有礼的高尚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⑷角色对话,补充资料(生了解古人自称称名,以示谦虚有礼,对别人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⑸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抽生读、评价(抓关键词:每天、随时,体会孔子求学孜孜不倦,从词语“毫无保留”体会老子的诲人不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四、小结升华

1、出示孔子画像(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然而,人们不仅佩服孔子的学问,更敬重他高尚的品行。)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论语》的精典句子,学生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

2、师生吟诵论语: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拜师教案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顺畅、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谁?干什么?

3、选择学习:你们是想先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呢?还是想先学课文,从课文了解孔子的为人呢?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学生自由发言,注意不要重复人家的发言。)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听出哪些字词的读音跟你平时的朗读是不一样的,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2)(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结合了解古代人的“姓”、“名”、“字”。)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1、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初说印象,不必求全求对,引导学生找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说明。)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能看出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的句子。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的句子,关键词语用红色表示。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从这句话中,你认识到孔子有什么样的品行?引导学生理解“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受“谦虚好学“的品质。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你是从句子的哪些地方看出孔子的品格的?

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听音乐想象,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样想的呢?(个人思考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他……也许他从硕果累累的秋季一直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寒风凛冽,……渴了,他……;饿了,他……;累了,他……;摔倒了,他……几乎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再次带着敬仰的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3)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话。(结合插图进行教学)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联系生活实际,交流。

(5)“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感悟品行:虚心求教

4、小结学习方法和孔子的品行。

五、生字指导:(学生认为有困难的字,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分笔画书写演示)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2、全班交流: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感悟品行:爱护晚辈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

3、自由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迎候”和“等候”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嘛?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拜访”和“拜见”呢?

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师引读,演读感悟,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三、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四、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五、课外实践

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孔子拜师教案教案篇6

春夜喜雨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①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②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③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孔子拜师教案教案篇7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民间工艺 绣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 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⑴ 学生说一说。

⑵ 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⑴ 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⑵ 确定活动目标。

⑶ 拟定活动计划:

① 确定内容。

② 确定活动方式。

③ 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④ 设计出活动计划。

孔子拜师教案教案篇8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 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理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结合了解“名”、“字”。)

(2)交流通过理解的词语。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决意拜师——前往拜师——认真求学——受人敬重。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一)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2、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二)教师引导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从课文哪里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边读边注)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点: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教学过程:a、品读词语: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b、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c、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动。

d、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2)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对话。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教学过程:a、品读人物的言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孔子与老子的谦逊有礼?

b、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c、演读:同桌合作——展示评议

d、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小结

(三)自学1、3自然段,体会孔子的虚心求学和老子的诲人不倦。

(四)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谈谈我心中的孔子和老子。

2、拓展学习孔子的名言。

六、综合性学习:

1、分组制订学习计划,交流。

2、分组活动,积累资料。

3、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七、生字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孔子拜师教案教案8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小班美术教案参考8篇

灯光教案8篇

感恩父母教案8篇

玩具幼儿教案8篇

报纸教案优质8篇

保健课教案8篇

初一音乐教案8篇

色彩班教案8篇

小猫歌教案8篇

坐汽车教案8篇

孔子拜师教案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