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大与小教案优质6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制定教案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制定清晰的教案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保持自信,减少临场应变带来的压力,以下是九九公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数学教案大与小教案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数学教案大与小教案优质6篇

小班数学教案大与小教案篇1

游戏目标:

1.能够辨别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能够按照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

按照物体的不同形状进行分类。

游戏准备:

1.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

2.生活中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品若干。

3.三个敞口纸盒,盒子外面分别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案。

4.三个篮子,分别带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标记。

游戏过程:

1.师:今天图形宝宝们一起做游戏了,他们玩得可高兴了。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

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混在一起,让小朋友找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引导其说出图形的形状。

2.师:图形宝宝们玩累了,小朋友们愿意把他们送回各自的家吗?

让小朋友找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按形状的不同将图形宝宝送回家(有图形图案的盒子)。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把所有的图形宝宝都送到家了。

3.出示一些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品,请小朋友说一说:哪些物品是圆形?哪些物品是三角形?还有哪些物品是正方形?

4.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做一次小小搬运工?

老师引导小朋友把物品按形状送到具有相应标记的篮子里,直到把所有的物品分类放完。一边放一边说“我把xx送回家”或者“我把xx搬回家”。

5.老师和幼儿一起分享劳动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

延伸活动:

1.老师带小朋友分别到物品的“家”前观察,并用语言表述。如“xx找到家了”。

2.多准备一下形状不同的玩具或物品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平时的游戏中练习图形分类。

小班数学教案大与小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圆圆和方方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三角形,

2、初步学习将图形按形状进行分类。

3、在教师引导下能按游戏规则活动。

[活动准备]

1、方方、圆圆、三角娃娃各一个。

2、圆圆、方方、三角形若个,大小颜色相同。

3、三个粘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标记的纸板箱。

4、三角形物体若干。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圆圆、方方、三角娃娃边唱边出场,并向小朋友问好;“小朋友们早上好!”师做疑问“你们是谁呀?”“方方、圆圆”“这个图形宝宝是谁呀?”

2、认识三角娃娃

三角娃娃自我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新来的图形宝宝,我是三角形。”

引导幼儿观察三角娃娃的样子;尖尖的'下巴,头上一边一个尖尖的角。

3、和三角形手拉手,感受三角形的特征。

4、游戏“捉迷藏”

5、游戏“三角娃娃变变变”

6、送图形宝宝回家:图形宝宝玩累了,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吧!

小班数学教案大与小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巩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初步感知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感受色彩的奇妙变化,体验玩色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一、巩固三种颜色

教师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1)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幼儿准确地说出三种颜色的名称。)

(2)我已经准备好了三种颜色宝宝,现在来变魔术。

二、用两种颜色进行操作,并进行相关的记录

1、王老师有教师两个不同颜色的杯子,如果把将一个杯子中的颜色倒入另外的一个杯子里,可能会发生什么呢?发生变化后记录下来。

2、交流

(1)小朋友,你们在玩颜色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2)颜色是怎么变的`呢?并记录。

3、师小结:原来两种不同的颜色倒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三、鼓励幼儿继续游戏,变出不同的颜色

1、师:接下来请小朋友再去玩玩,到你们没有玩过的组玩,看看和小朋友的发现是不是一样,也动动小脑筋,想想你能不能变出新的颜色。

2、幼儿进行第二次的实验操作。

原来,相同的两种颜料用的量不同,变出来的颜色也就不一样了。

四、活动延伸

师:我想变出五颜六色,那我把所以的颜色倒在一起试一试。

咦,怎么变成什么颜色啦?

我们回教室一起去试一试,好吗?看看是不是和王老师变得一样。

小班数学教案大与小教案篇4

拼小树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拼小树活动。

2.用标记记录所用图形的数量。

活动准备: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几何图形,图形拼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形拼画。

出示图形拼画,请幼儿观察这幅画里有什么。 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拼出来的?

二、选图拼画。

桌上有些什么?它们是什么图形?

请幼儿选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拼小树。

教师巡视,帮助、鼓励动作慢的幼儿尽快确定主题,肯定幼儿拼出的各种图案。

三、分享交流。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拼的画中用了哪些图形。其他幼儿仔细地观察后加以补充。

四、记录表达。

数一数自己的.图形拼画里每种图形各有几个,然后选择相应的标记用短线或圆点在记录单上记录各种图形的数量。 与同伴交流各自的记录结果,并说说哪种图形用得最多。

听音数数

活动目标:通过操作,感受声音的数量变化。

活动准备:小彩石数个、一个瓶子里装有一些彩石 重点难点:数清楚彩石掉进瓶子的发出的声音次数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玩游戏,请幼儿猜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二、教师一粒一粒地向瓶子里装彩石,让幼儿听彩石落进瓶子里的声音。

三、倒出瓶子里的彩石,教师重新向瓶子里扔彩石(7以内),让幼儿边听边数,然后请一位幼儿说出瓶子内彩石的的数量,再倒出来数一数,看看对不对。

四、教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听听音数数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大与小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 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12个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 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为什么只有28天(不讲闰年和闰月)。

2.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从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并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日历一大张

2.回答问题的卡片若干张。发动全班幼儿收集各式各样的挂历、墙历、台历若 干。

活动过程:

出示

老师把日历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观看。知道这就是“日历”。

二、认识日历。

1、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辨认这是哪一年的日历?并向幼儿介绍每一大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并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365天。

2、幼儿看黑板上的.大日历,回答问题:

a、一个大格子里(即每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让幼儿自己看格子里的数字来回答)

b、为什么有的格内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吗? 师讲故事后小结:此日历使用至今,规定为一月大,二月平,……(老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日历中每一个月所示的天数给幼儿看)。

3、继续教幼儿看日历,让幼儿知道,每大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日开始,接下去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儿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先集体回答,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然后再请个别幼儿回答,并自己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

三、幼儿尝试看日历。

1、给每组幼儿发一张全年日历,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说出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再请小朋友二人一组,一人说出日期,另一人在日历表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几次后二人互换。

2、提问幼儿:每周有几天要上幼儿园?(5天)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一周共有几天呢?再指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日历表,明确7天为一周,一周共有7天。

3、老师讲解一年的意义,如过了一年,小朋友都长大了一岁。 师问:20xx年你们有多大了?那时你们想干什么事?(请幼儿自由发言。)

四、巩固提问: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几个月?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几月,有多少天?一星期有几天?

回答完后,再让部分幼儿上来抽老师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问题,就回答什么问题,答对的奖一朵小红花。

五 、各种日历展览。 告诉幼儿,日历可做成各种形状,如挂在墙上的叫挂历,贴在墙上的单张日历叫墙历,放在桌上的叫台历,还有小日历卡,有的手机上也有日历。

最后让全体幼儿自由地参观各种漂亮的日历,评评哪一种最好看,设计得最美,自己最喜欢哪一种。

活动延伸: 1、家中,让幼儿从日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自己练习每天看日历。

2、教室里挂一个日历,让幼儿每天来幼儿园时,轮流撕下一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小班数学教案大与小教案篇6

目标:

1、感知物体的'颜色,能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

2、愿意参加小组操作活动,初步学会按每个小组活动的要求进行操作。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胸牌。(一种颜色各占幼儿总数的三分之一)

2、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木珠一筐;穿珠绳若干,每根绳头拴一个木珠(如红色木珠)作为分类的标记。

3、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雪花片一筐,瓶娃娃(瓶娃娃头上各系一种颜色的彩带做头发,作为分类的标记)。

4、纸盒做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房子各一座,红、黄、蓝三色的小纸片若干。

过程:

1、游戏:颜色碰碰乐。

按顺序出示三种颜色的胸牌,让幼儿说出颜色。

每个幼儿选一个胸牌挂在脖子上,当老师说“颜色碰碰乐”时,同种颜色的小朋友相互间碰一碰。

游戏3—4次,同种颜色的小朋友还可以做做鬼脸等。

2、分组做分类练习。

玩“穿珠”游戏。

如:绳头拴红色木珠,这根绳上就穿红色的木珠。

玩“喂娃娃”游戏。

如:黄头发的瓶娃娃给他喂黄色的雪花片。

玩“片片回家”游戏。

如:蓝色的纸片回蓝家。

建议:

1、分组活动时,幼儿可自由选择。

2、将本活动的材料放在益智区,供幼儿操作。

评价:

1、能辨认红、黄、蓝三种颜色。

2、能根据颜色进行分类。

教学反思:

活动通过幼儿自己亲自操作、游戏等的一系列串联的活动,让幼儿掌握了如何按颜色分类,几个活动的目的虽都是让幼儿按颜色分类,但幼儿并不感到枯燥,而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将本来单一的活动变得丰富起来,目标完成的很好。

小班数学教案大与小教案优质6篇相关文章:

小班健康课洗手教案6篇

小班儿歌的教案6篇

体育教案小班反思6篇

小班《元旦》教案6篇

小班敲敲乐教案6篇

小班《好玩的报纸》教案6篇

小班儿歌教学教案6篇

小班儿歌的教案参考6篇

小班安全交通教育教案6篇

小班安全饮食教案6篇

小班数学教案大与小教案优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