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7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不断修改教案,教师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应提前书写一份教案,以提高课堂效果,下面是九九公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7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故事,背诵最后一段。

2、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设想】

细读文本,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到现在,不是因为夸父的“神”,而是夸父身上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感动了我们。为什么追?因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追的时候太累了,心中时时想起“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才有动力去追,即使在最后一刻,他还是想起“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他才会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然后才水到渠成的升华,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夸父追日》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孩子们前几篇童话故事未学。所以我在设计目标定位上把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去掉。

一、导入新课

1、喜欢看课外书吗?那一定读过很多有趣的故事,平时都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

2、除了看些童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指名说:

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这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例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齐读)

3、对夸父,你了解多少:

让我们跟随着夸父走进这个神话故事,相信学完后,你对夸父会有更多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翻开132页,自由读读这个神话故事,读前老师提两条建议:

⑴ 要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词句要多读几遍。

⑵ 读完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检查生字:

手杖 虞渊 伏下 颓然 遗憾 渭河 瀚海 一眨眼 霎时间

⑴ 指名读、齐读,重点正音“虞渊”。

⑵ 在这些词语中,有两个词的意思很相近,他们是──?

“一眨眼、霎时间”。他们都是表示时间──很短。

3、交流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夸父为了光明,追赶太阳)

指导方法:这是一种好方法,有时文章的.主要内容藏在题目里,我们可以借助题目概括主要内容。

三、品读第一段,感受夸父追日的强大精神之柱

1、夸父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段,划出句子。

2、交流:

课件出示:

“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⑴ 指名2~3位读。

⑵ 引读:

师:是呀,夸父对光明是那么的渴望,当夜幕降临,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阳,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⑶ 同学们,来吧!让我们一起读出夸父的心声,呼出他对光明的渴望?

生齐读:“我不喜欢……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⑷ 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课件出示:我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勇敢 向往光明)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2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3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

(板书 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 、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 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 (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 (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 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第2课时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

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二、新课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

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

三、巩固

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

(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

(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

(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

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

课本第76页第4题。

3、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

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本课小结

跟小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4

?黄山奇松》: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展示是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__,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进入“人文地理”和“推荐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齐读)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图片)

(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

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

⑴ 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

⑵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听课文录音,思考: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二、新授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

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5、教师小结:

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出示关联词练习:

⑴ ( )太阳离我们很远,(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⑵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⑶ (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

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

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

齐读练习。

太阳( )离我们这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6、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⑴ 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⑵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⑶ 归纳,集体解答。

7、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

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三、结束

1、练习:

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

(先看一遍影片,讨论后确定解说词)

(边看影片边配音)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板书

太阳(大火球)

特点 大

动植物的生长

与地球关系密切 天气的变化

人类的生存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

面积与面积单位(《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面、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度量较规则的平面的面积大小.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探索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面积的含义及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面积.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谁知道我们国家国土的面积有多大?

(960万平方公里)

对,你们说,我们国家国土的面积大不大呢?那什么叫面积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内容.

板书:面积

2.认识物体表面.

同学们,我们学习时用的桌子、书本、黑板,我们看到的树叶、玻璃、门等等都可以叫做什么?(物体)

出示:(一本数学书)这也是一个物体,看一看老师摸的是什么?(数学书的封面、表面)

许多物体都有它的表面.例如:黑边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等.谁还能举例说明哪些是物体的表面?请同学动手摸一摸.

3.物体表面的大小.

(1)让学生比一比黑板面、数学书的表面,说一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还可以怎么说?

(2)举例:桌子的表面和练习本表面哪个大,哪个小?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课桌的面积?

4.平面图形.

在过去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图形?

这样的图形我们都可以叫做平面图形.

5.平面图形的大小.

谁大谁小?说明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

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6.什么叫做面积?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二、通过实践操作,认识面积单位.

1.比较面积大小,引入面积单位.

结论:长方形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

想一想:怎样进行比较?有哪些方法?(同组的`同学合作进行)

让学生说自己的比较方法及结果.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运用投影片显示比较过程.

①重合

②剪下各自多余的部分

③移动再重合

④显示长方形比正方形多出的部分面积

方法二:介绍数方格的方法.

长方形有10个方格,正方形有9个方格

比较面积的大小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是不是方格数相同面积就一定相等呢?

出示:

让学生看上面的两个正方形,虽然都是9个小方格但面积大小不一样.

比较面积大小光数方格还不够,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这就是我们要学的面积单位.(同时板书)

1.认识平方厘米.

(1)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认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cm2.

(2)说一说1平方厘米有多大?举例说明.

(3)让学生有“平方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自己橡皮有多大?

2.认识平方分米.

(1)让学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认识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写作1dm2.

(2)说一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举例说明.

(3)让学生用“平方分米”作单位,量一量自己的文具盒有多大?

3.认识平方米.

出示1平方米大的白纸,请一位学生量一量它的边长.

认识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写作1m2.

三、巩固练习.

1.填写不同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

(2)一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00( ).

(3)一张北京晚报的面积大约有20( ).

2.判断题.

(1)小明身高165平方厘米. ( )

(2)教室的地面面积大约48平方分米. ( )

(3)教室的门高2平方米. ( )

(4)一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 ( )

3.练一练

四、作业:(略)

五、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对面积单位也有了了解,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个别学生判断题做得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课下自己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字和一个多音字“地”。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感叹句的读法。

3、学习小乌龟和他的小伙伴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品质。学习小乌龟面对误解能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好品质,以及小动物们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9个字和一个多音字“地”。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感叹句的读法。

教学难点

学习小乌龟和他的小伙伴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品质。学习小乌龟面对误解能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好品质, 以及小动物们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节语文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小乌龟笑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出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生字读音并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生字,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3、读课文,课文出现了哪些人物,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引导同学们认真看第一幅图,说一说小动物们的表情、动作是什么样的,然后再读读课文是怎么写的?读小乌龟的难过,小公鸡的生气不到位时引导学生看图片进行体会。

2、引导同学们认真看第二幅图,说一说小动物们的表情、动作是什么样的,然后再读读课文是怎么写的?读小公鸡的道歉、小乌龟的高兴不到位时引导学生看图片进行体会。

3、师结合板书小结:多善良的小动物们啊,当小猴家着火时,大家去救火,当小鸡落水时,大家别提多着急了,特别是小乌龟,面对大家的误解,还能够去救自己的小伙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多可爱的小动物们啊,能够知错就改,诚恳的向小乌龟道歉。大家喜欢这些小动物吗?喜欢这篇文章吗?你愿意把这篇文章讲给别人听吗?那么我们现在练习分角色朗读好不好?

4、分角色朗读,教师点拨。

希望大家也能拥有和小动物们一样的好品质,这节课就上到这。

板书设计

小乌龟笑了

小乌龟

小猴

小羊

小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7篇相关文章:

2024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6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参考5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燕子教案6篇

小学三年级信息课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5篇

三年级下册学期末总结6篇

三年级英语下册工作教学计划8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工作计划优质6篇

节日作文三年级下册300字6篇

三年级下册期末工作总结8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9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