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关于桥的科学教案参考6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设计,教师能够共同分享和交流教学经验,要想让教案真正服务于教学,就必须在设计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学习感受,​,下面是九九公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关于桥的科学教案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关于桥的科学教案参考6篇

中班关于桥的科学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如沙沙的雨声、轰轰的雷声、笛笛的车声,咚咚的鼓声等都能让人引发想像,产生共鸣。

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声音吸引了孩子的兴趣,他们积极地探索着声音的秘密。我从“奇妙的'声音”入手,通过听声音、玩声音、画声音等多种手段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乐意寻找和处有趣的声音,体验发现的快乐。

2、能够主动与教师、同伴分享自己感知到的声音。

3、养成安静倾听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钹、筷子、气球、报纸若干,录音机,有关自然界各种音响的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哐哐哐”清脆的声音剌激幼儿感官,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启发幼儿自由寻找声音。

教师:我们的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声音,竖起小耳朵,我们一起支寻找声音吧!

(教师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自由地寻找身边各种不同的声音,如鸟叫声,风吹树叶、用手拍桌子、用筷子敲玻璃杯、把气球踩破发出的声音、水龙头的流水声,揉报纸的声音、敲门的声音、电视的声音……)

3、引导幼儿交流与分享。

教师:你找到了什么声音?听起来感觉怎么样?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声音?为什么?

鼓励幼儿把自己找到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来,并与同伴共同分享。

4、游戏:《猜猜他们是谁》。

请4位幼儿事先藏在挡物后,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的话声,猜猜他们是谁?

中班关于桥的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 熟悉了解狗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知道狗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爱护小狗,饲养小狗时知道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1. 请家中饲养小狗的幼儿带1只小狗到幼儿园。

2. 有关狗狗与人们生活关系的挂图(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狗狗》《能干的狗狗》)或者视频。

3. 幼儿操作材料:《我们的好朋友—狗狗》

活动过程:

(一)以小客人来做客的`形式将小狗牵入活动室

1. 教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大家看一看,它是谁呀?

(二)引导幼儿观察狗的外形特征。

1. 教师:你们喜欢小狗吗?它是什么样的?

2. 教师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讲述:小狗身上全是毛,毛茸茸的,小小的头,长长的身体有四条腿,后面还有一条尾巴。小狗还会汪汪地叫。

(三)借助挂图或视频,引导幼儿有序观察,并了解狗的生活习性。

1. 教师:我们来看看,视频里也有一只小狗,它长什么样?它的身体构造还有哪些特殊的本领?

2.师幼共同小结:狗尖尖的耳朵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狗长长的鼻子能闻出气味,嗅觉灵敏;狗锋利的牙齿能咬坚硬的东西,它喜欢啃骨头。

(四)了解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 教师:你们为什么喜欢狗狗呢?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有特殊本领的狗狗? 它们还会帮人们做哪些事?(幼儿自由发表意见,交流讲述自己的已有经验)

2. 通过视频,了解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师幼共同小结:狗能帮人看门,会表演马戏,会帮人拉车、放牧、打猎、追捕坏人,还

可以供大家欣赏呢。

(五)引发幼儿关爱狗狗的情感。

1. 教师:狗能帮助人们做那么多的事,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作为好朋友,我们可以怎样关心它呢?(给它喂食、洗澡、治病、定期注射疫苗)

中班关于桥的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我有一双小小手》歌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我有一双小小手》。

十个好朋友,你有我也有。

五个在左,五个在右。

只会干活,不会开口。

二、认识自己的手。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教师提问:小朋友的手是什么样子的?哪儿是手心?哪儿是手背?哪儿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几只手?每只手有几个手指头?

2、认识并学说手指名。

(1)师:"(伸出双手)小朋友你们也和老师一样都有一双手。它们是好朋友,非常友好,互相帮助,还帮我们做了许多好事。(做神秘状)小朋友, 手指在说话呢,让老师听一听它们在说什么(做倾听状)。噢!它们在说,小朋友都有好听的名字,可是我们没有名字。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给手指起个名字好吗?"

(2)师:"(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们看它是家里最大的,我们就叫它大拇指吧!"(幼儿学说"大拇指")"(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边,在点数和拿食物的.时候经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伸出中指)它在中间,又是个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伸出无名指)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咱们一起动动脑筋(做思考状)可名字都让它们几个占去了,没有名字了。哎,小朋友,没有就是无,那么我们就叫它无名指吧!"

(3)教幼儿学读儿歌《手指歌》,并表演相应的动作。

3、做"玩手指"游戏。

(1)教师伸出手指或出示图片,请全体幼儿或个别幼儿说出它的名字。

(2)引导幼儿按教师指令,让某个手指"弯下去"或"站起来",练习手指的灵活性。

4、启发幼儿联想手还有什么用?用"我们的手做什么?"说一句话。

活动延伸:

1、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伸手指,说指名。

2、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活动,鼓励幼儿学着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中班关于桥的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小球站稳了(中班科学)。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 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幼儿教案《小球站稳了(中班科学)》。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 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中班关于桥的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蜜蜂和蚕宝宝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用途,认识它们对人类的贡献。

2.进一步锻炼幼儿的观察、理解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观察兴趣和热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蜜蜂;蚕;蚕出茧。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

一生勤劳忙,专去百花乡,回来献一物,香甜胜过糖。(蜜蜂)

一个姑娘真可爱,专把树叶当饭菜。辛勤吐丝献终身,织成丝绸做穿戴。(蚕)

二、展??

1.了解蜜蜂和蚕的外形特征。

(1)你在那里见过小蜜蜂和蚕宝宝?它们长的`什么样子?

(2)出示蜜蜂图片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蜜蜂的头上长着什么?

身旁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

腹部末端有一根什么,有什么有途?

(3)出示蚕的图片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蚕的头部有什么?

身体什么颜色?身上有什么?(许多节),

身下有什么?

小结蜜蜂和蚕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了解蜜蜂和蚕的生活习性。

引导幼儿讨论:

(1)蜜蜂和蚕每天都在忙什么?蜜蜂采花粉干什么?

(采花粉、酿蜜)

(2)出示蚕茧图片

蚕怎样吐丝?成茧后蚕跑到哪里去了?

(成熟的蚕能吐丝)

3.小结蜜蜂和蚕的生活习性。

4.提问:你喜欢蜜蜂和蚕吗?为什么?

出示丝织品,王浆、蜂蜜等,了解蜜蜂和蚕对人类的贡献,幼儿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三、延伸

请幼儿在图书中寻找、了解有关蜜蜂和蚕的小知识。

中班关于桥的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了解溶解的现象,并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与水。

2、愿意积极的参加实验,对探索感兴趣。

活动准备:

盐、味精、糖、面粉少许、小石头、黄沙、黄豆若干、杯子每人一个,筷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观察水的颜色

“在杯子中舀上水,观察水,水有颜色吗?”

比较白纸与玻璃的颜色的区别,了解水是透明的,丰富词语:透明。

2、溶解

在味精、盐、糖、面粉中挑选一样放在你的杯子中,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味精、盐、糖、粉还看得见吗?

教师实验:将黄豆、黄沙、小石头分别放入水中,看看他们有没有不见了?

得出结论:有些东西能溶解在水里,有些东西则不能溶解在水里。

丰富词语:溶解、搅拌。

3、观察溶解后的颜色

“味精、盐、糖、粉溶解在水中后,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请幼儿介绍溶解后水的`颜色,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味精、盐、糖放入水中溶解后水仍旧是透明的。粉放入水中溶解后变成了白色的。

活动反馈:

在一开始的观察水的颜色时,有许多幼儿就把水的颜色说成是白色,我们就比较了白纸与玻璃的区别,白纸手放在后面是看不见的,但玻璃手放在后面是看得见的,这叫透明,经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快就理解了透明与白色的区别。在将黄沙放入水中后,水出现了颜色,幼儿就认为黄沙溶解与水,但在出示了小石头后,幼儿就更容易理解,溶解在水中的是上面的泥,而不是物质本身。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实验,理解了溶解。学会了“溶解”“搅拌”词语。

中班关于桥的科学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葱和蒜教案7篇

大班美术桥的教案参考8篇

中班科学空气炮教案7篇

科学幼儿园中班教案优秀5篇

科学幼儿园中班教案8篇

中班科学课教案优质7篇

中班科学课教案通用7篇

中班科学葱和蒜教案模板7篇

科学幼儿园中班教案通用5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沙和土教案优质8篇

中班关于桥的科学教案参考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