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案教案7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生动的教案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互动性强的教案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下面是九九公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陶罐和铁罐教案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陶罐和铁罐教案教案7篇

陶罐和铁罐教案教案篇1

一、导入新课

1、大家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套管和铁罐

这个罐子的笔画比较多,那同学们如何记住它呢?(缸和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效果

1、生领读生字词。

2、这个童话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学习新课

1、师:这个故事非常精彩有趣,故事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1)指名读2-3

这句话是谁说的?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2)师:铁罐是如何对待铁罐的呢?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乘坐时光隧道回到许多年前的王室,来到国王的御厨。

2、你找到了吗?铁罐是如何对待铁罐的呢?

生:骄傲的铁罐看不起套管,常常奚落它。

师:老师听到这样一词:奚落。那它是什么意思呢?(讽刺、挖苦、讥笑)

师:让我们继续往下读课文,相信你会进一步理解它的意思的。

3、铁罐是如何奚落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同学们自学1-9自然段,把铁罐奚落套管的话用——画出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棒!

4交流。铁罐是如何奚落套管的呢?谁来读、

1)、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陶罐的语气应该怎么读?

3)不看书读,加上你的神态好吗?

4)真是一只( )的陶罐。

5)齐读这一句话。

2、师:铁罐不止一次奚落铁罐,请你们像刚才这样把铁罐奚落套管的句子找出来读给同桌听,每个同学都要读一读。读得同学要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听的.同学要仔细听,帮助同桌读得更好。同桌交换读。

铁罐还怎样奚落套管的?谁来读一读。生读

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师:铁罐兄弟!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你为什么一下子又变的恼怒了呢?

师:同学们,套管说它确实不敢碰,这是不是懦弱呢?

师:是的,这并不是懦弱,而是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套管的反驳让铁罐有点生气了。

现在我来做铁罐,你们来当陶罐。读读课文的第自然段。

师生共读。

师: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套管后面还会说些什么来反驳铁罐呢?

师:铁罐还要怎么奚落套管?

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如此骄傲呢?

师:忒管认为自己很坚硬(坚硬)这是它的长处(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边说边用箭头标示)

3.买你对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蔑视、恼怒的奚落,陶罐是什么态度?(谦虚、友好、沉默等等)

师:最后,陶罐不再理会铁罐,此时的沉默是不是懦弱?而是???(大度、友好、;心胸宽广)

师:此时的沉默并不是软弱,而是心胸宽广,此时的沉默是金!

4.分角色朗读课文

童话故事中队陶罐和铁罐的语言和神态描写都非常生动,值得我们多读几遍,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等下我们找一个表现最好的小组展示他们小组的成果!

5、许多年过去后的今天,陶罐是这样对待铁罐的:

再度开头的段落:“我的兄弟铁罐……闷得够受了。”

现在再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想对陶罐兄弟说些什么呢?

正因为陶罐懂得宽容,所以它才会说:(齐读句子)

正因为陶罐善良,所以它才会说:

正因为陶罐心胸宽容,所以它才会说:

知识拓展: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认识到了怎样的陶罐,和怎样的铁罐?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我们这善良的陶罐和骄傲的.铁罐!

陶罐和铁罐教案教案篇2

一、文本细读: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文章前半部分向我们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他。后半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年后,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铁罐却已经无影无踪了。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最后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骄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谦虚、轻蔑、争辩、愤怒等很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深刻的道理,而这大部分都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做如下设计:1、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感悟。2、在比较中质疑,在交流中解惑。3、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化为实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陶、谦、虚、职、羞、耻、逝、遗、素、漆、踪”等11个生字,会正确书写“骄、吵、羞、耻、宫、荒、堆、尘、净、素、损、挖”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思考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4、读课文,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

5、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比较中质疑,在交流中解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四、教学重难点:

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许多年过去了,两只罐子的命运如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读文,要求读准确。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指名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流利。

“渣滓”的“滓”要读轻声。

“陶罐”“铁罐”为了听起来舒服,读时也可以稍加儿化。“闷”字是多音字,在文中读一声。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3、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课前一分钟:一生上前讲述一则寓言故事。问生,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听得很仔细,这短短的一分钟,就让我们大家有这么大的收获,既听到了好听的故事,又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回顾课文内容:

1、上节课我们也初步学习了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陶罐和铁罐》,谁愿意把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给大家复述一下?(指生复述课文内容)

二、朗读体会,讨论交流,想象感悟。

1、听了他的复述,文中的两个主人公——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陶罐谦虚、大度 铁罐骄傲、傲慢(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板书:骄傲,谦虚)(有一对反义词:骄傲,谦虚)

2、下面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陶罐谦虚,铁罐骄傲呢?把这些词句勾画出来,比较一下,并在边上写一写体会。(生自读自悟)

3、下面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看同伴的想法和你一样吗?(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4、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汇报交流:

第一段:

(1)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还有哪些词语与他意思相近(讽刺、挖苦、嘲笑、讥讽)

(3)、这里说谁常常奚落谁?(铁罐常常奚落陶罐)也就是说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思考: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读二段。

(6)、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而且铁罐跟陶罐说话的态度什么样?。傲慢的意思是。你能不能把铁罐当时的.傲慢心理和态度读出来吗?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它不但没有生气,一声兄弟让我们感受到陶罐怎么样?。谁能谦虚的读一读陶罐的回答。

②看到陶罐这个态度,铁罐又是怎样说的呢?

生读四段: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更加轻蔑的神气。(理解懦弱,轻蔑)

陶罐是如何回答的?本职工作是什么?而不是相互碰撞,比谁硬,比谁美,争辩,再说……省略号省略什么?(生发挥想象说)为什么没说完?省略了呢?

③被铁罐打断了怎样打断(愤怒)。生读第六段。(理解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看待或评说)他认为陶罐的最终结局是变成碎片,而自己会永远长存。

面对铁罐这样无情的嘲讽,陶罐什么态度?和睦相处,不想吵架。这也是刚才陶罐说在本职工作反面,自己不比铁罐差,再说之后的话省略的原因,因为陶罐不想和铁罐吵架,希望和睦相处,共同来完成任务。

④面对陶罐的一再忍让,铁罐却是步步紧逼,他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

看到铁罐这样傲慢无礼,陶罐不再理他。

⑤刚才铁罐说陶罐是懦弱的东西,你们说此时杨老师会不会也这样说陶罐?(它易碎,怎么不懦弱?铁罐一而再再而三的奚落、嘲讽陶罐,它还和颜悦色,一脸微笑,怎么不懦弱?)生反驳,师:是呀,这的确不是懦弱, 这分明就是陶罐兄弟的谦让,大度的美德的体现。

▲(8)铁罐为什么这样傲慢、轻蔑、愤怒地奚落陶罐呢?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因为他觉得陶罐易碎(板),而自己坚硬(板),陶罐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陶罐的短处。(板)

(9)、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中铁罐和陶罐的对话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骄傲自大,读出陶罐的谦虚,大度。

③分角色练习朗读:同桌一生读铁罐说的话,一生读陶罐说的话。

④生生分角色朗读。

★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可是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当年同在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一同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堆积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一百年过去了,又一个一百年过去了,

(1)这么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都变成什么样子了?(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朴素、美观、漆黑锃亮。)(铁罐被氧化锈烂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捧起、擦洗干净,小心点……)(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3)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价值)。

(4)人们都把陶罐当宝贝,陶罐也很兴奋,但他并没有骄傲自大。它重见天日之后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生读16段)这体现出陶罐善良,宽厚待人,不计前嫌)正因为此,我们大家在多年前和多年后都是这样喜欢陶罐。

(5)而当年骄傲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消失)。

(6)当初认为自己会永远存在下去的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7)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感悟哲理。

1、到这《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我们就学完了,我们读寓言,不仅要知道故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本身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法国著名诗人拉封丹曾经说过:“一则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描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深刻的教训好比是灵魂。”那《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带给我们什么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学生联系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你有什么话想对陶罐说?有什么话想对铁罐说?

四、作业:

1、假如你是铁罐,听到陶罐和人们的对话,听到同学们这么说,你会怎么想,发挥想象写一写。

2、很多寓言故事中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课下读一读《伊索寓言》和《小故事大道理》,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24 陶罐和铁罐

(骄傲)铁罐:坚硬(长处)→消失(短处)

↓奚落↑宽容

(谦虚)陶罐:易碎(短处)→价值(长处)

陶罐和铁罐教案教案篇3

教学目的

⒈认识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⒉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陶罐和铁罐的头饰 课件

课时安排 陶罐和铁罐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读读

⒈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画画

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陶罐和铁罐画下来。(分组进行)

⒉展示学生的作品。

⒊提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过渡:同学们画得真好,能不能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呢?

四、演演

⒈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语言的`句子,并指导朗读。

⒉学生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按课文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学生分小组演练)

⒊组织汇报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五、说说

⒈故事最后的结局怎样?

⒉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觉得铁罐错在哪里?有什么启示?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从这则寓言明白任何事物总有长处,也有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全面看待事物或问题,不能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更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要学会看事物一分为二。

七、作业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陶罐和铁罐教案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

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

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渣滓氧化无影无踪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考:

(1)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5、全班讨论,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附:板书设计

19

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光洁朴素

美观不复存在

陶罐和铁罐教案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

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一》!

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陶罐 易碎——→永久

忍让↑↓奚落

铁罐 坚硬——→氧化

陶罐和铁罐教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的对话部分,感悟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合作表演故事。

3.体会寓言的寓意,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激趣导入

在很久很久以前,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咱们把他俩请出来,好不好?

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

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认识陶罐和铁罐

学生发表意见从外形.神态.个头说说自己的看法

(①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它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它是用陶土做的,上面还有美丽的花纹。②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嘴巴翘得老高,好像对陶罐不屑一顾,一副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的眼神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副容忍的样子。③从个头上看,铁罐自认为自己很高大,以为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头昂得高高的。)

刚一走进国王的御厨,耳边就传来了陶罐和铁罐的声音,咱们去听听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出示课件)

三、读中感悟

1.那么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两位朋友你们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读课文找理由,把有关词语和句子画下来

(1)自由读课文

(2)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出示课件并板书

抓住关键语句感悟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点,说出不同见解

如:不喜欢铁罐,因为他骄傲无礼,并找出铁罐的话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怎样“奚落?”

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

喜欢陶罐,因为他谦虚友善,并读出陶罐的话。

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

2.创设情境再现奚落情景

听,国王的御厨里又传来了铁罐傲慢无礼的奚落声了。

请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生互动分角色读读

3.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它们各自的命运又怎样呢?(板书:命运)出示课件

(1)理解陶罐的善良,不计前嫌,找出陶罐的话读一读

(2)如果铁罐在身旁,听了会怎样?说一说

可惜这些话铁罐是永远不可能听到了。

许多年过去了,原来易碎的陶罐变得很有价值,(板书:有价值)而原来只看到自己坚硬长处的铁罐却早已被氧化,变得无踪无影了。板书:(无影无踪)

四、说写体会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1)我想对陶罐说:

(2)我想对铁罐说:

(3)我想对自己说:

2.出示课件(名言警句)

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铁罐只看到自己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不能取笑他人,要相互尊重,与人和睦相处

五、演中升华

现在就让我们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演演他们之间的故事,选举两名同学带上头饰表演

六、拓展.放飞想象

师: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易氧化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

七.作业:

仿照《陶罐和铁罐》的写法,编一则寓言故事。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则寓言故事,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板书设计

(多年以后)

态度→命运

陶:谦虚、忍让、友善、有价值

铁:傲慢、轻蔑、恼怒、无影无踪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一堆锈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在教学本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我课前先与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喜欢和什么样的同学交朋友,理由是什么?绝大多数认为愿意和学习成绩好的,诚实的,乐于助人的……同学交朋友,愿意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从而不知不觉已经在他们的头脑里为本课作下了很好的铺垫,为新课学习铺下了埋伏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堂课我始终从围绕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想听,想读,想学,想说,相机提出问题:“这两位朋友你们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读课文找理由,把有关词语和句子画下来”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课堂气氛热烈。

接着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陶罐

与铁罐的对话。在指导对话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头饰加上动作演一演,真正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同时我也加入了这次表演,完全融入到故事中,学生对不同角色的语言的语气、神态甚至是动作演得生动有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同时也经经历了对课文语言的吸收、内化、积累和运用的过程。然后水到渠成的揭示了这则寓言的寓意,让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今天这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回答和表演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陶罐和铁罐教案教案篇7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

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

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a、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b、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c、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

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知道实践

议论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议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认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讨论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六、注意观察、认真书写

1、出示6个生字,并认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难字,生指出不足点,师改正。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陶罐和铁罐教案教案7篇相关文章:

运动和力的教案参考7篇

狐狸和乌鸦的教案参考7篇

小雨和花教案及反思7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7篇

认识一和许多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音乐大雨和小雨教案7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教案7篇

幼儿园和雨有关的教案优秀7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和许多教案6篇

大象和小鸟教案5篇

陶罐和铁罐教案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