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演讲稿有助于演讲者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听众的需求,提高沟通效果,精心设计的演讲稿能够赋予演讲者言辞的力量,激发听众内心的共鸣和共鸣,以下是九九公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刷手机的演讲稿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刷手机的演讲稿篇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这样一种现象逐渐占据了我们的世界:在饭店、咖啡馆、马路上、商店里,“低头族”的身影无处不在,甚至在人满为患的公交、地铁上,人们也奋力钻着空子把手机举到面前,用荧幕照亮那一张张无所事事又无情木讷的脸。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的通达,约摸有个一两分钟时间,人们便掏出手机,或是了解一下时事,或是社交、娱乐,等等。虽然,以此填充零散的时间,不仅没有不妥,还给我们紧张忙碌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休闲。然而,这好像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生活习性:闲置的时间总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于是只能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打开——关闭——再打开……每一次也就是那么一两分钟,却无形地将生活切成了碎片。如此一来,生活的碎片化让我们无法从一而终地完成一件事情,更多的是琐碎而漫长……
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和认知。那么,这种生活究竟对我们有何改变呢?
从前有个有趣的假设:倘若朱自清生活在21世纪,用手机拍照记录下了荷塘月色,将会变得怎么样?《荷塘月色》里优美、细腻传神的语言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最喜欢这样一句:“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里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样的语言似乎有一种魔力,那由内而外的感动,只有慢慢地朗读,潜心地感受才能被挖掘。若是以现在人的阅读方式,这潜藏在美妙文字中意味深长的意境,怕是要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荡然无存了。若朱自清生活在现代,当时这样感动全中国的散文便可能转变成现代人匆忙、庸俗又琐碎的产物:或是无味的心灵鸡汤、浅陋无趣的网络小说,或是朋友圈上的一张照片附上一句:“今夜的荷塘很美。”便简而了之。相信拥有良知的人一定能体会其中的差距,这便是碎片化带来的。
据统计,现在人平均每周都有数十万字的阅读量,而中国人年均读书只有0、7本。碎片化的生活致使我们没有完整的时间,即使有,也因自己习惯的怠惰和不安分,变得零零散散,连一本书也无法完整地读完。扪心自问一下,那些利用碎片时间汲取的信息又有多少遗留在脑海里了呢?由于碎片化,我们成为了生活的匆匆过客,得过且过,不能沉下心思索和感受,也没能做好任何一件事,逐渐变得愚笨、无情、一事无成。
但是,这并非没有退路。现在也新生了一些帮助人们放下手机,享受生活的手机软件。只要你愿意逐渐甩掉手机对你的束缚,在闲暇时间认真地投入一件事,组装时间,你便会发现小小的荧幕哪有生活中最纯真的美好更引人入胜呢?
刷手机的演讲稿篇2
各位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要想毁掉一个人,就给他部手机》。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手机该不该进校园"引发了社会上的剧烈讨论,在这里,作为学生代表我发表我的见解手机不该进校园。
手机作为新时代的产物,高科技产品,科技发达的缩影已经遍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部分。消磨时间离不开它,付钱离不开它,与家人沟通离不开它,可是学习也一定离不开它吗?
唐朝、宋朝、东汉……中华上下王千年的历史,在那些没有手机的年代他们不是照样学习,照样涌现出了一大批李白、杜甫这样名扬千里的文人?美国著名医生威廉·奥斯罗强迫自己每天纸质阅读十五分钟就是为让自己离开手机学习。
“四月的天空如果不肯裂帛,五月的袷衣如何起头?”就拿我们高中生来说,如果现在还想着手机,那高考你拿什么和别人比,出到社会后,你拿什么和别人比?可能有的同学会如"不用依什么风浪,也不要什么船,我自己有海”的态度说你把手机带进校园了但不会玩,你可以控制你自己。真的能控制住自己的,手机能旁边能做到心如止水的有吗?有。只是少得很,屈指可数,就连我们的老师,家长也难。也有的同学说:“手机可以作学习工具来辅助学习,培养自控力是学校职责一,不能一禁了之。”但我认为学校里的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手机里的是完全不同的,当你遇到难题,用搜题软件和跟老师同学交流得出结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现在学生的自律性还整体偏低,所以这种"不会走就想学跑步”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同学们,高考距离我们不远的。希望我们能自觉抵制手机诱惑,让家长老师们监督,让我们在书中找到“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的美景。在抱怨时请记“严师出高徒”的箴言。
有句话说得好,“要想毁掉一个人,就给他部手机”,如何有人给了你,请你说“不!”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刷手机的演讲稿篇3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人成了手机控、手机人,过度依赖,沉湎在自己和手机的小世界里,因低头现象导致的心理问题、身体问题和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那你知道低头族会危害到健康吗?下面是关于低头族的演讲稿。
低头族紧黏屏幕当心高度近视遗传下一代赶紧将你们的头抬起来吧!
3c产品已经广泛融入我们的生活,尤其是近两年智能手机的爆炸式增长。便携式设备的便利逐渐取代了笔记本电脑,从而产生了许多沉迷于手机的低头族。
眼科专家表示,长期使用眼睛的结果,不仅轻易让近视加深几百度,而且高度近视的患者,很可能会近视遗传为下一代!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程度超过600度,这类病人集中在长时间近距离工作正常,看到屏幕上的3c产品或书例如,过度使用眼睛睫状肌,使眼轴长度的增长,迅速导致近视程度加深。
现在,看到许多青少年或小学生用手机看电影或玩网络游戏是很常见的。
眼科陈医生指出,发育中的眼睛承受不了高的使用负荷,近视程度很容易激增。近年来,学生高度近视的比例一直在增加,除了课业压力仍然很大,频繁使用电脑或手机也是原因。
此外,假如父母已经有高度近视,下一代也很可能有近视的遗传易感性。
传统治疗高度近视的方法是使用睫状肌松弛剂,也称为散瞳剂。在工作中过度使用眼睛会导致暂时程度的增加,其实休息后可以恢复,使用药物可以迫使睫状肌放松。
然而,使用扩张剂可能会出现其他问题,如眼睛在白天接触过多的紫外线,容易产生畏光症状,瞳孔扩张会使眼压升高,可能会引起青光眼。另外,有的具有遗传体质的高度近视的人,对近视剂的作用不太明显。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夜间戴硬隐形眼镜来塑造他们的角膜。这种隐形眼镜的镜片有不同的弧度设计。
患者在夜间睡眠时佩戴这种镜片,可以慢慢地将角膜表面塑造成一个固定的弧度。角膜弧度改变后,相对经常近距离使用眼睛的人,还可以防止眼轴再次增大。因此,它可以代替以往的散光剂来达到控制近视的目的。
陈一川医生说,600度近视的人通常需要戴至少两周的塑料角膜镜片,才能达到白天不戴眼镜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角膜塑形镜片还是要注意清洗和保养,否则像隐形眼镜没区别会引起炎症和感染,需要在专业眼科医生的监督下,确保其安全有效。
预防近视或养成正确的习惯的好方法,包括坐直,眼睛从书中或者屏幕有一个标准30厘米的距离,保持30分钟的习惯至少5分钟的休息,这样的眼睛肌肉的规定可以充分休息,和尽可能多的睡眠,不熬夜看电视,电脑或手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打开手机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33%的人每天打开手机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55%的人每天24小时开机,65%的人说假如没有手机,他们会感到焦虑。
这是一种病!手机低头族,请每天留点时间给家人和朋友面对面的畅谈吧!
刷手机的演讲稿篇4
大家好!
随着科技的发达,手机成为了市场上热潮的商品。全国人均大约拥有0.945部手机,可见,手机与我们已经变成了十分普遍的通讯工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手机已经变成了必不可少的娱乐及生活设备。
前段时间,有一条网络新闻,是关于三个人和手机,描述了他们在过马路时都目不转睛的看着手机,没有一个人注意观察信号灯的变化和来往车辆的情况。结果三人均被正常行驶的汽车撞飞,一人当场死亡,一人重伤,另一人抢救无效身亡。这是一起因沉迷于手机而忽略了安全的事故,令人感到痛心,同时也为逝去的两位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像上面的年轻人一样,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主要表现为:只要有时间就拿出手机,睡觉前要看手机,早上一睁眼就要玩儿手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不自觉的拿出手机,好像微信朋友圈里总是有看不完的消息。
这其实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而是一种病,这种人就是我们俗称的“手机控”。我有时“机不离手”,偶尔闲暇在家,我也会打打游戏消磨时间,可手机的用途不止如此,手机对我的吸引力也不止如此。
我每周末都要去打一次篮球,手机刚好派上用场,我一边打篮球一边听音乐,十分惬意,音乐也多种多样,或伤心忧郁的、或自由奔放的、或摇滚暴躁的、或舒缓欢快的……可我的好奇心还是没有得到满足,继续在手机的茫茫大海里遨游,微信使我认识了很多朋友;qq使我知道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微博使我成为了许多明星的粉丝……
但我有时会在打游戏的时候时间过度,虽然没有他们那么严重,但也可以称得上是“手机控”。
“手机控”的危害很大,很多人就是因为手机视力急剧下降,并且颈椎严重变形,有瘫痪的危险,并且有很多虚假信息在网上流传,很容易误导他人,而且长时间看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很容易使人注意力不集中,有些人沉迷于手机游戏无法自拔,甚至有猝死的现象。
刷手机的演讲稿篇5
都说科技造福人类,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类似于手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也在不知不觉中为人类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空调开的时间长了对身体不好,对环境不好,电脑用多了对眼睛不好,对身心不好。因此我认为,被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随身携带的手机有必要去研究它的利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越来越智能化,多样化,人性化,受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喜爱。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价格也能让大多数家庭所能接受。手机已经不再是有权有势人的“私有财产”。回想90年代初,“大哥大”就像一块大砖头,能配得上它的是和它成正比的重量级人物,它的地位不亚于现在的任何一辆名牌跑车,是所有有权有势的`人的重要代表物,谁又能想到,十多年后,手机已是“旧时富人手中机,飞入寻常学生中”。如今的信息发达,中学生们的视野越来越广,开始像成年人一样追求时尚的东西,当下时尚的智能手机成了他们的心上之物,许多家长抓住“天机”以手机作为学业的奖励,或作为节日的礼物送给孩子,这样就造成手机不光在成年人中普遍出现,也在中学生中掀起了一股热潮,中学生玩手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手机的中学生人数也日渐增多,手机的档次也大有水涨船高之势。从最便宜的到价格不菲的能拍照的,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手机都能在校园里找到它们的拥有者。
中学生有大量的时间是在学校,特别是在校住宿的学生,有的学生会以用来与父母联系的名义把手机带进学校。那么,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到底是利还是弊呢?答案自然是有利也有弊。
其中利有:
1、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2、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3、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4、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5、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6、手机的本身小儿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7、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虽然手机的利有很多,但是它的弊也有不少:
1、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调查的两个班中,甲班成绩明显高于乙班,说明手机必会给学业造成大的影响。
2、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当作时尚。
3、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4、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5、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本校高20xx届学生中就曾发生利用手机作弊而被惩罚。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6、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据反映,我校有个别班级出现钱、钱包被盗,手机如果不随身携带,也会被盗。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的管理者比我们更早地遇到了这一问题,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7、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没有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本人初三月考时曾因为前座突然来电话而受影响。
8、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很多很多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从上述观点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弊”还是大于“利’的,不少校方都深知手机对学生的危害,所有学生都知道,学校是不允许带手机的,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偷偷地带,而且声称老师不敢没收他们的手机,原因有:
1、打着家里路远或家长长期在外地的幌子,轻松地从老师手上骗走已被没收的手机。
2、打着“帮派”的名号恐吓知情的同学不告发他们。
3、老师惩戒不严厉,看到学生玩手机只是口头教育,或视而不见,“放虎归山”。
4、家长听信谎话,包庇错误,硬说只不过是由来联系的,反而指责老师不该把事情说严重了。
我认为这些现象都是十分严重的,应该重视。首先一点要明确,学校和家长都是为了学生好,要互相信任,我们作为学生要明白手机的危害,提倡使用校园公共电话,避免携带手机,如果特殊情况一定要带手机回学校的话,要向老师申请,但上课期间要关闭手机或交由班主任保管。
刷手机的演讲稿篇6
在正式演讲前,我想先提两个问题:请问在座有没有手机的吗?请举手。那有没有随身携带的呢?(有,很少:看来还是有几个不太正常的嘛,开个玩笑哈;没有:看来大家都是我的托儿啊)这结果还是很符合我的猜想,由此可见,手机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啊。
众所周知,手机的发展历史十分短暂,从砖头般的大哥大到手掌厚的智能机,仅用了30几年,其功能的强大简直令人咋舌,什么电话短信、qq微信、小说电视、字典游戏、时钟日历等等等等,真要数,还真有点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是的,不可否认,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了,它就是我们的好朋友、贤内助,夸张一点的说,它甚至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了。据调查表明,如今大多数的人出门必带三件物件(你们要不要猜猜),钥匙、钱包以及手机,而且在调查中,居然有很多人是宁愿丢钱包也不愿丢手机的(当然,这是相对来说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一则新闻,说的是温州某大学发起了“暂别手机24小时”活动,有30名同学参加,可是有29名同学自我禁锢没有超过3小时,这结果真是让人难以置信,要是换做是我,我觉得我肯定和他们也差不了多少。
其实手机对于我们是有很多危害的,就像辐射啊、细菌啊、不良信息等等,可总归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才让我们欲罢不能,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手机只是一个工具,并不真是你身上的一块肉,没必要时刻与它形影不离,而是应该放下它。
当然,我所说的放下并不是说让你和它永别,因为你根本做不到嘛,是不,反正我是做不到的,只是希望你能在某些时候暂时放下它,与它小别而已。比如现在,大家是不是就应该放下手机,认真倾听呢,即使我讲的还真是屁话。(大家就应该继续保持这种认真倾听状态)不过这才更能表现出大家对他人的尊重以及自我的高素质呀。比如上厕所,在调查中,有很多人都有带着手机入厕的习惯,如此只能让本来十分钟搞定的出恭,变为与马桶奋战的马拉松,这不仅对自己的健康不利,如果在公共场所也影响他人,关键是居然还有很多人曾经在如厕时,把手机连同大便一起送到了太平洋,这才更得不偿失呢。比如聚餐时,不管是和同学朋友,还是家人,都应该放下手机,不能顾此失彼呀,这才是真正的珍惜眼前人啊。我倒是觉得我们可以效仿西方,以后在和朋友聚餐时把手机垒起来,谁先碰谁买单(大家觉得呢)还有,在床上时,白天已经和手机腻腻歪歪那么久了,晚上还是把它扔远点吧,距离产生美嘛。这是如果能捧着一本书,拥书而眠,是件多么美好的事儿啊。
我们需要手机,但是在某些时候还是应该放下它,让它能得到休息,也还自己一片平静吧!
谢谢大家!
刷手机的演讲稿篇7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手机远离校园》。
我校是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但仍然有少数学生偷偷的将这些违禁品带到学校。
家长给孩子配手机的目的主要是:一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外出或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遇到特殊情况,能及时用电话与家长联系,寻求帮助。看来,家长们给孩子买手机的出发点应该是正确的,问题是孩子能否正确使用手机呢?
教育界的.专家们认为,中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差,带手机到校,有很多危害:
一是影响学习。
通过调查,这些偷带手机到校的学生都是在利用手机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上网玩游戏,qq聊天,看小说,有的玩至深夜,严重影响了学习,事实上这些同学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带手机到校,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其他同学。
二是不安全。
目前,手机也算是贵重物品,孩子带手机上学很惹事。上体育课或搞其他活动时容易丢失,给学校管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在回家途中一些不法分子见手机起恶意,专抢中学生手机,有时候可能还会伤害了孩子。孩子之间因打手机和发短信息不当,也可能会引起纠纷。
三是易引发攀比心理。
只要手机新款一出来,总有许多中学生缠着父母买。给孩子买吧,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不给孩子买吧,怕同学们瞧不起孩子,难为了家长,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由此可见,中学生使用手机危害很多,也没有必要将这些物品带到学校来。所以请同学们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让手机远离我们的校园。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加强自我约束,互相监督,携起手来将一中校园共同营造成一个更为洁净,更为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刷手机的演讲稿精选7篇相关文章:
★ 买手机的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