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中元节的作文5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如果我们在提笔写作文之前,就已经确定好了自己的提纲,优秀的作文是要有明确的主题的,所以认真审题很重要,以下是九九公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中元节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写中元节的作文5篇

写中元节的作文篇1

古代的中元是非常重要的节日,现在则几乎不为人注意。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祖,我们现在流行的的节日,如果不能藉此约炮或剁手,多数人是没什么兴趣的。

因为中元节对那个世界太重要了,所以在这一天遇到鬼的概率非常大,如果不是非常想,还是尽量别选这一天约炮。因为有不识相的人,就此送了性命。

清代浙江某地有个姓张的年轻人,音乐天分很高,擅长各种乐器,而且他颜值也高,所以深得当地妹子们的欢心,张小哥因此也颇为自得。某年正逢七月半,张小哥夜晚出门闲逛,听到不远处的巷子里有女人的哭声,凄惋绵挚,寻声细辨,应该是年轻的女子在祭奠刚刚去世的丈夫。

张小哥听着哭声,竟然心神不宁,魂荡神怡,忽起邪念。转身回家取了箫回到巷口,应和着女子的哭声吹奏,旋律和情感完全与女子的哭声合拍。

这次可能是他一生中发挥得最好的一次,就在张小哥沉浸在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之时,身后有一只手伸出,一巴掌扇在他脸上。这一巴掌打得太狠,不仅箫被打落,而且半张脸都立刻肿了。张小哥扭回头,却什么人也没看见。他捂着脸回到家里,向妻子交待了经过,第二天就一命呜呼(《北东园笔录续编》卷三张氏子)。

虽然故事最后也没交待那一巴掌是谁打的,但有鬼君觉得,应该是女子的亡夫。中元节这天,各家逝去的祖先,都会回来享用子孙预备的祭品。结果遇上一浮浪子弟,学司马相如的琴挑,这一巴掌不是理所当然吗

写中元节的作文篇2

在富士康工作的大哥给我打来电话,让我抽空帮助富士康写一篇祭文拜“普度公”祭“好兄弟”。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他们要做祭祀活动。

中元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鬼节”。印象中, “鬼节”期间,我们这里没有什么重大活动。但是,常年在外奔波的经验告诉我,东南沿海一带包括在其他国家、地区生活的华人,在此期间,应该有所动作。

我爽快地答应了大哥。

乘闲,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中元节的祭文。搜了将近一个小时,也没有看到一篇拜“普度公”祭“好兄弟”的文章。看来大哥给我布置的,不是一个小任务。于是,我就把中元节的资料仔细地消化了一下。接着,我继续在一个有许多祭文的网站仔细甄别。遗憾的是,网上无数文章,均与此无关。不过,细心的我还是看到了这个网站的客服电话。我拨通了,对方告诉我,可以在线请求工作人员支持。我按照她的指点,与在线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工作人员用qq与我交流。当我把问题告诉她时,她告诉我,她们没有这项服务,但是她可以提供一个网址,让我在上面搜寻。

我欣喜若狂,但是链接了她给我的地址以后,我发现,我又回到了刚刚那个网站。我知道,指望她们,看来是不可能了。只好静下心来,仔细揣度祭文的写法。

盛传的各种祭文,它们或者是祭祀祖先,或者是祭祀某个近期远去的亲人、朋友,这些文章,非常欠缺专业性,远远不能符合我的要求。我接触过真正的祭文,那是应中国海洋文化节之邀,在浙江岱山祭海期间,由岱山县的县委书记亲自为我们诵读的。祭文非常工整,每四字为一句,全文流畅、押韵,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那篇祭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汶川地震之后,《江西日报》发表了我一篇祭奠汶川遇难同胞的诗歌,还发表了别人写的一篇祭文。那篇祭文,前半部分写得比较规范,后半部分则较为松散,规范性稍许弱了一些。

写中元节的作文篇3

中国的汉字,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化载体了,你看,单就从一个字的写法上来看,就尽可以从中窥见我们这个民族所推崇、重视、弘扬的一些东西了。

比如这个“孝”字——重阳快到了,自然要说到孝——上面半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意思就很明显了:老人已是身子入了半截土的人了,在生活上失去了许多能力和本事,就需要他的子女来为他打好基础,提供各种生活资料,才能把他顶起来,立起来。

还有一句老话,叫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读起来虽然有点拗口,但意思也是很明显的——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今天你没有老,不等于你将来不会老。所以,在很多时候,也要设身处地多为老人想一想他们的处境,尽自己所能,为老人创造各种便利。将来等你老了的时候,你自己也就能够同样享受到这些便利了。

写个“孝”字很容易,但要真正将字所蕴含的意思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恐怕就有些难度。毕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利益纠杂在一起,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像一张网一样罩着我们每一个人,使我们逃无可逃……

于是,有些人就有了很多的借口。更有甚者,还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事情——前段时间就看到有新闻说某村一老妇活活饿死在家中……

再过几天就是重阳节了。

这一天也终将成为你、我、他……每一个今天青春焕发的人的节日。所以,趁着今天年轻,今天我们还依旧青春,那就认认真真地写一个“孝”字送给爹娘吧!当然,不仅仅是纸面上写下这个字,更要把这个字深深刻在心里!

写中元节的作文篇4

中元节又称鬼节,记得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据说是地藏菩萨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饿鬼来寻觅食物,我们家乡习惯做一些叫“什么钱”的东西(具体怎么叫我也忘了)。

它是这样做的:首先,用糯米粉沾水,然后把沾水后的糯米粉揉均匀,捏出一块,像揉橡皮泥一样揉出一个圆,压扁,在中间按一下,最后下锅煮,等到浮上来后,放在薄塑料片上,就完成了。

奶奶说,这天的阴魂会在街道游行,所以不能出去。

因为这样,我们这一天就整天的闷在家里,不能出门,很不爽——啊——

传说,在这天出生的人,会看见常人看不见的东西,像孤魂野鬼之类的东西,长大后就慢慢的看不见了。

相传目犍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犍连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盆节(中元节)这一节日。

可见中元节的传说还真不少呢,你们知道这些传说吗?

不知你们家乡会怎么过这个节日呢,如果你知道,请你告诉我,让我多学点知识。

写中元节的作文篇5

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传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阴间鬼门关大开众鬼可以到阳间自由游荡。至于鬼门所敞开的时间,各地说法不一。全国较普遍的说法是一天,也有说是几天的。因为农历的七月十五道家称之为“中元”,此节故得名为中元。在我的家乡,中元节算是一个较为盛大的节日,自然习俗也不少,只是其中有些过于细碎,难以一一列出,还有些我甚至未曾亲历,只是道听途说罢了,再次便不例举,以免贻笑大方。

“接老客”是中元节很重要的一项仪式,主要目的是祭祖祈福。一般每家每户都会在家门附近堆燃纸钱,以引导家中老去的先祖的魂灵回家。这项仪式一般是在傍晚阳气殆尽的时举行,以免灼伤魂灵。坪上一带多是七月初十进行,但两地送老客的时间相同,都是七月十五,即中元节。曾姓族人大都在七月十四日便完成了仪式,传说是曾氏老人们酷爱看戏,七月十五阴间唱戏,所以要提前回去过戏瘾。

将鬼魂接入家中进行接待的礼数也是极讲究的的。一般由家中辈分最高、最有威望的长者主持。首先,由长者筛茶斟酒,撒于地面,算是敬茶酒;接着,要请先祖上座,餐桌上的菜肴以肉食荤腥为主,碗筷应事先摆放好;先祖上座后再将筷子插在盛有饭的瓷碗上,以方便其取食。随即,将纸钱燃于火盆之中,将准备好的纸钱全部燃尽后,仪式才算结束,人们也才能上座进食。据说食用过供过先祖的供品的人能强壮筋骨,延年益寿。这是我从长辈那儿听到的,而这说法的出处已无从考证了。

斋粑是家乡中元节人们必须食用的一种传统美食。具体做法很简单,即将糯米粉与芝麻、白糖和匀,裹以桐叶,蒸熟即可。也有不放芝麻白糖的,虽失了几分香甜,但糯米的`香气却显得愈发浓烈。这外裹的桐叶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这种粑也称为桐叶粑。我不知别处是否也有这粑,即使有也应该是少有的吧。在乡下这桐叶粑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有些地方还会请僧道进行斋醮、作法,超度孤魂野鬼,算是做好事,也不知这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呢,还是鬼道主义精神?无法可想。斋醮完后,人们会哄抢被做过法的斋粑以求平安。不过这种做法如今是越来越少了。或许随着老人的离去,终有一天,这种风俗会被当做封建的代表而被彻底摒弃。

写中元节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

端午节吃粽子的作文优秀5篇

端午节吃粽子的作文5篇

弘扬劳动精神的作文5篇

端午节吃粽子包粽子的作文精选5篇

制止餐饮浪费的作文5篇

环境保护乐倡议书的作文优秀5篇

美丽校园的作文300字推荐5篇

美丽校园的作文300字5篇

做家务的心得体会作文5篇

学教育的心得体会作文5篇

写中元节的作文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