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人物形象,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以下是九九公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历史故事,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故事,读后感篇1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我开始读这本书时,觉得看不懂,后来我觉得这本书越看越好看,最后我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认识了节俭的的皇帝——隋文帝,有一次,隋文帝看到仆人扛着一个布袋往前走,他便问布袋里装的是什么,仆人回答说是干姜,隋炀帝听后很生气,说:“干姜那里可以用这么多,一盘菜只要一小片就够了。”因为这件事他还生气了好几天呢!我看到这里我想起隋文帝有点太节俭了,都变成了小气。我还认识了浪费的皇帝——隋炀帝,隋炀帝是隋文帝的儿子。我觉得有其父必有其子,可是隋文帝那么节俭,他的儿子隋炀帝却那么浪费。他的儿子为了去江都玩,竟然要修筑一条大运河。一共用了五百四十三万多人。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一些历史文化和民间风俗习惯。
历史故事,读后感篇2
暑假里,我读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本书,我感悟颇深。
这本书讲述了远古~前207年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管鲍之交》。
当时,齐襄公荒淫无道,引起内乱被杀。管仲对公子小白射了一箭,自以为把他射死了,连忙让公子纠回齐国。可谁知公子小白没死,还被拥立为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恒公。齐恒公要处死管仲,可听了鲍叔牙的劝说之后,他又立管仲为相。从此,齐国经济繁荣、军力强盛、政治清明。
春秋时代有“五霸”,就是五个政治上称霸的君主。五霸中的第一人就是齐恒公,可是齐恒公能够称霸是靠管仲的辅佐,如果没有管仲,齐恒公就成不了霸业。不过,管仲如果没有他的朋友鲍叔牙,管仲也无法建立他的事业,管鲍之交是历史上的一件美谈。
齐恒公心胸宽大,不念旧日的仇恨,任用管仲为相。管仲知恩图报,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鲍叔牙的帮助,他不可能有今天的绩业。鲍叔牙宽容大量,管仲三次出去做官,三次被罢职,他不讥笑管仲无能,他知道那是管仲没有遇上好的 国君;管仲三次参加战争,三次因战败而逃亡,他不认为管仲怯懦,他知道管仲还有老母,不能轻易牺牲生命……
管仲之贤固然难得,鲍叔牙的知人才是更难得呀!所以我们要学习管仲的知恩图报,更要学习鲍叔牙的宽容大量。
历史故事,读后感篇3
当我看到这本 5 厘米厚、跟字典没多少区别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时,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兴趣。但为了完成暑假作业,我被迫翻开了这本"字典",突然发现,这本书并没有我想像的那样乏味,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一下子,我的劲头上来了。我开始认真读这本书,日日夜夜,每天都读。终于读完了从《春秋故事》、《战国故事》到《东汉故事》、《三国故事》等 120 多个历史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管鲍之交》。
它主要讲了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他们把对方看得比自己还重,处处替对方着想。他们一块做买卖,一块打仗。买卖是合伙的,管仲家里穷,于是鲍叔牙本钱出得多。可是,他们赚了钱,鲍叔牙让管仲多拿钱,自己却没有多少;一出兵,鲍叔牙跑在管仲的前头。退兵的时候,鲍叔牙又跑到管仲的后头。人们都说管仲贪生怕死,可是鲍叔牙却替管仲分辨。这个故事告诉我朋友之间应该坦诚相待,处处讲诚信。我想, 如果我们学习上,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帮助解决,一定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的。
历史故事,读后感篇4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1000字!
很多人都喜欢读历史,即便是小说,只要与历史题材有关,读过之后也常常让人回味深长。读史书不仅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在数千年的时间轴上,很多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甚至自然科学的普遍规律一览无余,读过之后常常让人幡然有悟、愈发智慧。
小孩子一般都不喜欢读历史,首先是因为孩子对历史书中那些看似枯燥的大道理不感兴趣、没有共鸣;其次是因为历史书综合政治、经济、军事、科学、艺术等诸多学科,再加上时间跨度大、人物关系杂,孩子读起来有些费力;另外,历史书的行文风格、人名地名、生僻字词较多,孩子读起来极其困难,很多孩子一读便困。
尽管《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是一本白话文的、以古代趣闻轶事为主要内容的少儿历史书籍,但由于很多故事依然与错综复杂的时间、人物、地名相关,再加上很多历史故事的情节早已固化,其中那些看似无趣的大道理很难绕开,所以,个人认为《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依然是一本比较正经的历史书。不过,《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适合孩子阅读的特性毋庸置疑,其中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
1、《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的内容更加轻松,写作手法更加通俗易懂,再加上作者在字里行间加入了个人的情感和态度,让这本历史书看起来更加有趣有料、有血有肉。
2、《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虽然以一个个小故事为切入点,但在故事的排列方面还是有历史顺序的,如果孩子感兴趣,或者有家长和老师加以引导,孩子就会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顺序产生一个大概的脉络,如果能够熟读,甚至能够根据故事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号入座,这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
我家孩子目前上小学四年级,《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是三年级时买的。刚买来的时候,我爱人曾陪孩子读过其中几个故事,但由于孩子的兴致不浓,我爱人读起来也感觉有些枯燥,所以一直放到书架上落灰。
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办了转学,去往另外一个城市生活,搬家的时候把这套书一起搬了过来。孩子的新学校还不错,作业不多,老师也不是很严格。但语文老师有一个要求:每天回家后至少阅读半小时,然后找一段精彩内容朗读出来发到微信群。开学第一天的晚上,我儿子先是拿出另外一套更加晦涩的《少年读史记》,看得倒也认真,但朗读的时候发现里面的人名和地名实在让人难以下口,很多字词过于生僻,即便磕磕绊绊勉强读出来,效果恐怕也比较一般。于是孩子又把《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拿了出来,读了一会儿发现其中的内容更加有趣,字里行间也更加轻松流畅,读完之后找到其中的一篇《曹操从小奸诈》的故事朗读、录音并发到微信群,效果自然也是棒棒哒。
从那天开始,我儿子时不时就把《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拿出来阅读。在老师的要求和班里同学的影响下,我家孩子不仅把《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成了习惯、读出了乐趣,也读到了知识。
在我儿子阅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每篇都会遇到几个发音不明的字,也会因为特殊的地名、人名以及称号有些生涩,会因为作者不可避免地运用古文风格的笔法而稍有羁绊,还会因为历史故事中那些人生哲理让孩子感到迷惑。但我想说的是,这其中生涩、羁绊、迷惑的程度刚刚好,刚好都是孩子可以接受的。在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孩子显然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学手法、历史典故、人生哲理等尚未大面积开发的领域有所了解,为孩子打开了另一扇大门,其中的好处显而易见,其中的意义深而久远。
历史故事,读后感篇5
在寒假里,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书刚发下来,我就开始看了,刚看了杨坚生有异相和杨坚当了北周辅政大臣我就感觉无聊,还有些字词句看不懂,我就把它先放在书包里了。
回到家,我就把那本书放在桌子上,一连好几天都没动它,可是,老师说必须看完,就连爸爸妈妈也说要多看这本历史书。
晚上,我躺在被窝里看这本书,谁知,看了一篇又一篇,越来越好看,看完这个故事,又有下一个故事吸引着我,让我不得不去看看。
就这样,我天天都看这本书,没几天就看完了。
我觉得这本书虽然很难懂,但能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还能告诉我们历史有哪些人物。这本书值得看一看。
历史故事,读后感篇6
一种毫不起眼的东西,它没有台灯的漂亮,也没有台灯的灯光亮,但是,蜡烛也有发挥作用的时候;你瞧,我这个古灵精怪的妹妹,是不是很好玩。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作文看了这一切,我感受很深,啊。再来一个;快看,快看。别说,这俩小家伙还真训练有素,数到了二十几个还没有出错。
书中的一些故事是家喻户晓的,如《老马识途》《完璧归赵》《昭君出塞》《火烧赤壁》。也有好多故事是我第一次阅读,如《“仁义”大旗》《取经求佛》《豆粥麦饭》。这些故事图文并茂,读起来浅显易懂,我一打开这本书就废寝忘食地看了起来。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管鲍之交》,它主要讲了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谊。他们俩一起合伙做生意,鲍叔牙出资多,却体谅管仲家里穷,反而拿的钱少;他们还一起打仗,管仲为了能奉养多病的老母亲,冲锋时排在后头,退兵时又跑到前头,别人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却极力为他分辩;公子小白和他的师傅鲍叔牙逼死了公子纠之后,成了齐国国君——齐桓公,这时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为相国,鲍叔牙反而成了他的副手。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情谊简直比山还要高,比海还要深!人与人之间就要像他们一样,相互体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
我们要像鲍叔牙学习,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别人考虑问题。我们更要学习鲍叔牙的大将风度,他虽然是帮助公子小白当上国君的功臣,却甘愿把相国的位置留给才华更加出众的好友——管仲。这是一份多么伟大而又无私的情谊啊!
齐桓公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为人宽宏大量,虽然曾被管仲射过一箭,为了齐国的利益,却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国,最终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是啊,没有齐桓公的弃忘前嫌,哪来齐国的全面兴盛?没有齐桓公对管仲的充分信任,管仲哪能积极改革、大展拳脚?一个斤斤计较、生性多疑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方霸主的!因此,我们也要胸怀宽广,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美好,生活才会更加多彩。
历史故事,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