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渠观后感模板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观后感,观众可以了解到其他观众的观点和评价,从而更好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观后感是我对电影的个人解读,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电影的意义,下面是九九公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天渠观后感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天渠观后感模板7篇

天渠观后感篇1

电影《天渠》以不起眼的村落发生的感人故事为题材,讲述了“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2017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的获得者——黄大发凿山修渠,带领群众战天地、斗贫穷,共同富裕奔小康的先进事迹。

影片讲述了原遵义县草王坝村黄大发老支书花费36年带领全体村民修渠的感人事迹。影片开始呈现了黄老书记修渠十年并未取得成功,他毅然决定去县水利站学习相关修渠的专业技术知识。在第二次修渠时,面临筹集一万元资金的难题,党员黄大发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差点卖掉自己的老本(棺材),女儿彬彩用自己的彩礼钱填补了修渠资金缺口,修渠之路工程顺利启动,修到最险峻的擦耳岩时,工程师退缩了,黄老支书毅然决定自己去凿渠,其中最深刻的是黄老支书和儿子黄彬权的一段对话,黄老支书说“等会你替我下去凿渠,我下去好几趟了头有点头昏。”黄彬权问到“为什么是我?”黄老支书回答到“因为你是我儿子,别人我赔不起。”由于修渠工作的繁忙,黄老支书一直无心顾及女儿彬彩的病情,最后彬彩的离世,黄老支书隐忍失去女儿的伤痛,继续投入到修渠工作中,每一锤都饱含了深深的忏悔和伤痛。

电影再现了黄大发老支书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黄大发老支书号召村民上山,历时三十余载,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长9400米,绕3座高山经3处险崖的生命之渠,结束了滴水贵如油的落后历史,创造了百姓富裕的美好未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村民交上了一张完整答卷,他无愧于党员信念、无愧于群众信任,是一名合格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

通过观看电影,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凡事想着人民,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要懂得感党恩、守纪律,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严以律己,弘扬清风正气,保持党员本色;要学习他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坚守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办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负责的工作态度、高昂的工作激情,自我加压,精准发力,强化担当,努力为社会事业而奋斗终身。

天渠观后感篇2

电影《天渠》讲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起,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带领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的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

在观看电影过程中,心情复杂,感慨,感动,感激,几度热泪夺眶。

感慨是因为那个年代还有人生活在如此缺水的地方,让人难以想象,正是因为如此缺水,才出现了共产党员黄大发这样的新愚公,花了36年时间,带头开创了’天渠’。

感动是因为主人公黄大发的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带领其他党员以及老百姓开渠,没有技术,他去学;没有资金,他去申请;资金不够,他带头凑;没有运输车,他就去找;悬崖边上没人敢下,他第一个上,最为感动的是,当他下崖多次后,体力不支时,马上安排儿子下崖开凿,儿子不解问原因,答案是:别人出事,我赔不起。这是何等伟大的舍小家顾大家精神。

感激是因为正是有许许多多黄大发这样的人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创造了新时代的新生活。让我们生活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以黄大发精神为榜样,指引我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

天渠观后感篇3

周末,我看了一部令人感动的电影─《天渠》。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山村的村支书黄大发为群众解决吃水问题而耗时三十六年,翻过三座大山,穿过无数险崖,修建了一条全长9600米的伟大水利工程─红旗渠。其中党员黄大发那种坚韧不拔,临危不惧的高大形象深深地震撼了我,令人不由感叹:是怎样的信念让他坚持了三十六年尽职尽责?又是什么样的精神使这样一位老人修建出如此伟大的工程?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在水渠修到擦耳岩一段,因为下面就是万丈深渊,所以连很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不敢下去打炮眼,而已是花甲之年的他却要下去,人们也不曾一次的劝他:“你已经不是当年修红旗水利的年纪了,放弃吧!”他却义无反顾,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勤恳为民,开山劈石,志拔穷根。

影片中红旗渠的建成,群众的支持是一个重要方原因。从异口同声的反对,到砸锅卖铁去补一万元资金缺口;肖大能从封建迷信到积极肯干,这一切的信心都来自于黄大发,是他的顽强拼搏精神打动了他们,以至于连他的女儿都为资金缺口出一份力。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黄大发工作中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像电影中的一样,红旗渠是拼搏来的,是奋斗来的,对于我们来说,学习上拼搏进取,生活上积极向上,这就是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拼搏。

天渠观后感篇4

我是一个在城里长大的90后,没有喝过浑浊的水,没有经历过过年才能喝米汤饭的日子,更没有在大山悬崖边上负重走过路,更别说还得起早贪黑的干活儿了。我无法同曾经历过穷苦日子的草王坝村乡亲们感同身受,也无法真正体会穷苦日子下的坚韧不屈,只能从《天渠》里寻找那些艰苦的岁月和那坚定不移的信念。

“愚公移山,移山的其实不是愚公,而是政府和群众。”《天渠》里的这段话,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9400米盘缠在悬崖绝壁上的水渠工程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实施,是怎样的不易和艰辛。它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群众的全力以赴。黄大发老支书花了整整36年的时间,只为修好这一条渠。没有技术,他去学;没有资金,他去申请;资金不够,他带头凑;没有运输车,他就去找;悬崖边上没人敢下,他第一个上……为了这条渠,他被乡亲们质疑、嘲讽、埋怨,甚至失去挚爱的女儿,但他从未动摇过,始终坚定对党的理想信念,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地告诉群众——水渠一定要修,草王坝一定要摆脱贫穷富起来,他承诺过的事一定要兑现。

作为基层的一名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的机会更多,能更好地聆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需求,知晓基层现况,更能体会到基层工作开展的不易和群众思想上的差异性。在日常工作中,总能碰到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事,但无论是什么事,只要是和群众息息相关的事,就一定得放在工作主心骨上,放在最前面。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我们就更要多跑几趟田坎,多开几次群众会,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多了解当地的明情,多体谅群众的不易,也多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竭尽所能的为群众办事,做到问心无愧,无愧于人民的信任、无愧于党组织的信任。

天渠观后感篇5

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用36年的时间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给村里修成了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这36年的坚持不禁让我想到了两个字,那就是“信念”。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36年,这36年中包含了一个共产党人怎样钢铁般坚硬的“信念”?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初期,围绕第一个专题“坚定执着追理想”查摆问题,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理想信念方面”。在物欲横流的当代,高速运转的现状也让人心甚是浮躁。特别是信息化发展如此之快,上下级信息传递速度快、内容多,让基层工作的难度与压力越来越大,有的人更多的是在应付工作,在工作中缺少思考,更别提“为人民服务了”。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候,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黄大发老支书面临的客观条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内心坚定的“信念”也是他作为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主动承担责任的支撑,把这样无形的东西,真的以有形的成果表现出来了,水渠修好了,乡亲们的日子好过了,大家看到了春暖花开。

对大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我们工作生活的环境与黄支书相比好上千倍,想到这里,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工作忙?有什么理由推卸责任?不要把“信念”挂在嘴上,当你的鞋上沾满了乡间小路的泥土,“信念”就在你踏过的脚印里;当你的脸上挂满了夏日艳阳暴晒的汗水时,“信念”就在你衣领的汗渍中;当群众激动地握着你的双手时,“信念”就在他们淳朴的笑容中。

天渠观后感篇6

学习黄大发爷爷不畏艰难修水渠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是积极的、阳光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该气馁懈怠,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红领巾增添荣誉,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一个人没有追求与理想,便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会缺少人生航标,便会迷失方向。新的世纪赋予我们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是国家的希望,是党的后继力量,让我们紧记时代的重托,持之以恒,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为学校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天渠观后感篇7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黄大发修渠引水。电影《天渠》是由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先进事迹改编。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黄大发带领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铁锤、钢钎和双手,修建了一条全长9400米的“生命渠”。彻底改变了草王坝村没水没路没电,村民靠吃救济粮为生的落后历史。

影片一开始描述了草王坝村十年九旱,需要依靠迷信献鸡求雨的.场面,黄大发几次带领村民挖渠都以失败告终,打击了村民的信心。但他不甘心,目不识丁的他去水利站学习挖渠技术一去就是几年,回来后他向县里申请筹集资金,带头捐钱,甚至变卖棺材和女儿的嫁妆,他说:“我在中国地图上看到了遵义,但看不到草王坝,这个我们世代生存的地方,不修这条渠,以后地球上也不会再有草王坝,这渠我修定了!”他的坚持最终打动了村民,他们变卖全部家当终于启动了这项工程。黄大发带头苦干,年轻人都不敢下的悬崖峭壁,他二话不说就给自己绑上了绳,还把儿子安排到最远的工段,一句“干部做,群众看”堵住了妻子的嘴。因为修渠,女儿的病一拖再拖,最后病重去世,黄大发连最后一眼都没见到。他无暇沉浸在悲伤中,继续带领群众埋头苦干,一干就是36年。这条“天渠”终于修好了,他们引水造梯田,粮食产量暴增,有水有粮就有了钱,村里通了电,修了路,造起了学校,草王坝再也不是原来的草王坝了!

36年,用生命造渠,愚公黄大发虽没有豪言壮语,但绝对算得上一个对党忠诚,对群众负责,有能力有担当的好干部、好党员。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承了党的优良作风,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他是人民的信仰,是时代的先锋。

身为一名列车乘务员,我与他遵循着一样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我要向这位伟大的人民公仆学习,学习他对待工作积极主动、投入忘我,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兢兢业业,奋斗不止的精神。我要更加热爱工作,积极主动地学习业务,更周到热情地为旅客服务,解决旅客困难,自觉接受批评和监督,主动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向党组织看齐,做优秀乘务员,为铁路旅客运输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身为一名生活在新时代温饱不愁的年轻人,我更应该学习黄大发不忘初心,持之以恒的信念,和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高尚情操。我要克己自律,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不贪图小利小惠,根据自己的实力和需求购买奢侈品,不与人攀比。远离社会不良风气,做一个正直清白的人。

天渠观后感模板7篇相关文章:

古诗读后感模板5篇

《孙子》读后感模板8篇

《丑小鸭》读后感模板6篇

关于书的读后感的作文模板8篇

讲故事的读后感模板6篇

鲁迅先生雪读后感模板5篇

国家安全教育日观后心得模板8篇

理想国的读后感模板8篇

西游记中读后感模板6篇

《飘》的英文读后感模板6篇

天渠观后感模板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