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心得5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每一次心得体会都是我们在追求梦想中的宝贵经验,通过分享心得体会,人们可以互相启发和支持,以下是九九公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康社会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小康社会心得5篇

小康社会心得篇1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强调,要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为此,笔者认为,形式主义无疑是作风建设的“拦路虎”,只有挤掉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水分”,才能真正为基层“松绑减负”。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往往如影随形,不克服“官本位”思想,不解决官僚主义问题,要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有的对基层“拍脑袋决策”,今天发通知安排工作,明天就要求报送典型经验材料,玩起了“稿来稿去”的“文字游戏”;有的对基层挥舞着“层层加压的大棒”,担心不施压办不成事、不加压办不好事,随意检查通报问责给基层加压立威;还有的把开会发文作为推进工作的“万能钥匙”,各种各样的视频会、调度会和现场会,层出不穷的白头文件、内部通知和工作提醒,占据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的精力。凡此种.种,都是官僚主义在作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决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步入新时代,迎接新挑战,要深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想问题、做决策、抓落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多做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和暖心事,少做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多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基层的角度考虑问题,少点以自我为中心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的“瞎指挥”和“乱决策”,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基层受累、群众失望的蠢事。

要彻底挤掉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水分”,彻底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决策不科学、不合理、不合乎实际,是滋生形式主义的源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把调研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多到基层一线去调研,多深入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去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切实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性,决不能想当然地“拍脑袋决策”,任意给基层“加码加料”,增加基层工作负担。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多点重实干、实绩和实效的“真功夫”,尽量规避和减少那些重“形”而不重“效”的“花架子”。“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只有彻底挤掉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水分”,才能让担当实干在新时代蔚然成风。

小康社会心得篇2

2020年,已到了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愿景即将梦圆。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脱贫攻坚全面收官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面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短板问题,排查出的问题稍微用心就可避免,目前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问题整改任务重,要认真过细的再梳理、再排查、再整改、再落实。同时必须做到头脑清醒,解决方法要精准得当;必须做到思路清晰,聚焦难点、巩固成果、跟踪到底、提升群众满意度,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整改工作;必须做到责任清楚,履职尽责再紧再实、督查指导再严再细、作风改进再好再优,不能当甩手掌柜,要亲力亲为,不忘初心大意、心存侥幸,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到位,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清零工作,以全优的标准,交出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各级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针对各地的发展水平差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工作也应各有侧重。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客观真实反映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形成良好预期,坚定发展信心。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的路程,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小康社会心得篇3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为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夺取全面胜利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脱贫攻坚走到现在,剩下的将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决战必胜的信心,走稳走实脱贫的坚定步伐,确保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脱贫的强大动力;着眼长远,全面统筹各方面的关系,注重在构建扶贫的体系化、长效化上着力,标本兼治地解决贫困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不断强化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让基层党组织释放出决战脱贫的“硬核”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注入强劲动力。

主动加压,强化脱贫“动力源”。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动力源”“主心骨”。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把脱贫压力全面延伸到末端,强化脱贫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牵引拉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逐步缩小相对贫困差距、绝对贫困难题;深化党的扶贫政策贯彻落实,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倾斜,形成脱贫的集聚效应,让贫困群众人人享受党的政策红利和扶贫成果,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综合施策,打好脱贫“组合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要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既要确保扶贫资源和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坚决啃下脱贫“硬骨头”,也要兼顾带动一般贫困地区如期脱贫,一体联动推动脱贫攻坚落细落实;要从就业扶贫、社保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构建脱贫长效机制,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潜能,全方位打好脱贫攻坚主动仗,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跟踪问效,拧紧脱贫“责任弦”。最后的贫困堡垒,绝非轻轻松松就能攻克的。各级党组织要突出效果导向,坚持一线督战,把脱贫主责层层压实到前沿阵地,对于履职尽责不力、工作作风不实、玩忽职守的党员干部,要从严追责问责;要聚焦脱贫攻坚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反查自身存在的症结和工作短板,做到对照问题找差距、对症施策抓提升,坚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推动责任在一线落实、难题在一线,让脱贫责任严起来、实起来,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让党建势能充分释放出来,才能够激发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小康社会心得篇4

一、深刻理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报告的标题。这充分体现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部署中的战略地位。深刻理解这一战略安排,要充分把握三点。一是“决胜”。所谓“决胜”,就是举全党全国之力,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是从党的十九大到2020年。二是“全面”。所谓“全面”,是指我们所要建成的小康社会,必须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三是目标要求。主要包括,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山东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新局面。总书记特别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要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工作时,提出了“四个扎实”的要求: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做好改善民生工作,扎实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6月,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7月,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前不久,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要一代接着一代干,既要加快脱贫致富,又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现代化。”

深刻学习理解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应当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总书记的执政为民情怀。二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无比坚定。“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这句话掷地有声。三是不断为全党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向。比如,相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

三、充分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弱项

一是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较多,特别是金融风险仍在积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隐形债务不容忽视。信息安全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二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国还存在大量农村贫困人口中,其中相当一部分居住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脱贫攻坚难度很大。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四是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新旧动能转换难度较大,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五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等等。

四、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路径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以上所说的发展路径,都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中。

五、自觉服从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

(一)加快推进现代化人民防空体系建设。人民防空的根本职能是平时做好人防军事斗争准备,战时组织防空袭斗争,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加强人民防空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规范结建防空地下室建设,下大气力优化各类人防工程布局和结构。加强人防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人防应急指挥能力。积极推进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能力建设。加强人防疏散体系建设。

(二)积极推进人民防空融合式发展。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继续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加强人防工程平战结合,提升人防服务民生水平。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发展。

(三)加强防空防灾宣传教育,提升民众防灾救灾技能。

(四)大力支持“千名干部下基层”乡村振兴服务队和“第一书记”工作。

小康社会心得篇5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明确规划和部署,强调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改革的关键阶段、问题的显现阶段、矛盾的多发阶段,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着力_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标本兼治,注重完善体制机制,防范化解风险。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黑天鹅”“灰犀牛”。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险,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在领导脱贫攻坚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这就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这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指引脱贫攻坚的前进方向,在脱贫攻坚初期,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加强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在脱贫攻坚中期,要求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在脱贫攻坚后期,强调防止脱贫摘帽后松劲懈怠,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位置。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保护生态环境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小康社会心得5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入社会心得体会5篇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大学800字5篇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初中暑假5篇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报告范文5篇

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400字5篇

寒假社会活动心得体会优秀5篇

暑期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参考5篇

暑假工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5篇

小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通用5篇

搞卫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5篇

小康社会心得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7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