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用文字凝固和传承自己对电影的独特情感和体验,电影是艺术的表达,每个人的见解都是不一样的,把你的收获写份观后感吧,以下是九九公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国徽》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国徽》观后感篇1
今天上午,我们全校中小学生一起去文化中心观看了这部名叫 《国徽》的电影,这是一部带有着民族色彩的电影,让我内心之处对祖国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国徽与五星红旗都是我们民族的伟大象征, 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我国各级人代会会址门前和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门前,都悬挂着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每当我们看到作为国家象征和标志的国徽时,都情不自禁的去崇敬、注目。
我国的第一枚国徽铸造于沈阳, 这让我作为一个沈阳人感到十分 的骄傲与自豪。我国的国徽图案庄严大方,内涵深刻。四颗小五角星环绕一颗大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齿轮和谷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 天安门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首都北京的象 征,国徽在颜色上用正红色和金红色互为衬托对比,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吉寿喜庆的民族色彩和传统,即庄严又富丽。 在影片中,我国的国徽经过多次投稿,最终搞定了如今的这枚庄严的国徽。当时,全国人民积极创作,想要为国家的国徽制作上贡献 出自己的一份力, 而在沈阳钢铁厂里的工人们主动向领导请示想要担任铸造国徽这一光荣任务,周在看到请示后立即同意,将铸造国 徽的任务交给了沈阳钢铁厂, 当消息传到厂里时, 工人们在高兴之余,开始马上检查设备工具的性能是否完整, 并专门设立了国徽的制造小组。
当工人们接到国徽木模时的车陷入泥中。众人们齐心协力,当铸 造国徽时, 因为体型太过庞大不能用铁, 只能用铝时厂中又没有熔炉,只能拆除设备,想方设法的制作了熔铝的熔炉,当工人们先开始制作 沙子模型时,发现沙子的颗粒太大、不细腻,只好去运细腻的沙子, 经过了太多太多的艰难险阻,我国的第一枚国徽在沈阳钢铁厂中由工 人铸造而成。 经过风雨几十载,国徽仍然在北京天安门的城楼上挂着,风雨不动,无论时代如何的变迁,无论历史怎样的更替,国徽永远象征着我 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热血与汗水,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他更是我们民族的象征。因为他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是 所有铸造者的心血。 回想过去,中华民族几近风雨,可仍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绽放着自己的光华。想想现在,我们作为 21 世纪的天子之骄,祖国的未来, 我们今天所有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是多少战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铺就来的,他们为我们做的不就是国徽的精神吗? 国徽——我们的民族精神,他将会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天安门城楼上,继续散发着它独有的光彩,传承下去......
《国徽》观后感篇2
“长江黄河流淌心上,禾穗伴我成长,一幅画定格一个民族的模样,我骄傲地信仰……”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是电影《国徽》的主题歌。该片是第一部全景展示新中国国徽诞生全历程的故事片,影片采用双线并进的叙述方式,一方面讲述了梁思成、张仃、高庄等一批艺术家几易其稿,为国徽能够展示民族和国家的鲜明特点而集思广益、反复推敲,最终设计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另一方面,突出描绘了沈阳第一机器制造厂以焦百顺为代表的、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在国徽铸造的过程中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将新中国第一面金属国徽挂上了天安门城楼。
看完国徽后,我觉得祖国的国徽是千千万万人民寄托出对祖国那一个个美好的理念而建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祖国的海关,在人民的法庭上,每当我们看到庄严美丽的国徽,心里便会荡起一种崇高的爱国之情。
祖国的国徽是以前劳动人民们用辛勤的汗水筑造的,融合的不仅只有汗水,还有智慧,永不放弃的意志力和坚持不懈的顽强精神,它显示了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在造国徽时,他们用自己的心血认真地、努力地、精细地造着每一处,有些人甚至为此付出了一生,他们的心中涌动着崇高的爱国之情和一腔拳拳报国之心,在他们的心中始终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心心向党,坚强团结,众志成城。”他们为这次经历而荣耀、自豪,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威武不屈的英姿是他们的杰作。
我们要学习那些人优良的品质,传承着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力。用行动来让祖国的人们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要激励和鞭策自己,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国徽》观后感篇3
国庆节看了《国徽》这部电影,一方面讲述了梁思成、张仃、 高庄等一批艺术家几易其稿, 为国徽能够展示民族和国家的鲜明特点而集思广益、反复推敲,最终设计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另一方面,突出描绘了沈阳第一机器制造厂以焦百顺为代表的、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在国徽铸造的过程 中不断攻克技术难题, 将新中国第一面金属国徽挂上了天安门城 楼。
里面的人物很有张力,当时的人就是这样的,激昂,爱国。 现在看,一点都不做作。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国徽设计的过程,艰 辛 ,但让人振奋!国徽是一位位大师的艺术结晶,国徽呈圆形,圆形的中间上 方是璀璨夺目的五颗金星,下方是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天安 门城楼的正一方部是一个金色的齿轮,齿轮两边的稻穗对称地向 上环抱,至居中的顶部相合,齿轮的中心又系着两幅红绸,呈弧 形伸向两边, 而后向下垂挂, 使圆形的国徽有了坚定、 稳定之感。国徽的基本色彩是红、黄两色,热烈、美丽、崇高、庄严。让我 不禁找了一个国徽来看,才发现,这个习以为常的标志,原来是这么的深刻,是真正的艺术品。顺便去看看别国的国徽,顿然产 生一种自豪感,由衷的感叹,国徽真的美得庄严! 金红两色的国徽,闪耀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庄严的主席台上,闪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的门前,闪耀在忠诚履行职 责的法律、公安、海关工作人员的帽徽肩章上,也闪耀在许许多
多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们汗湿的衣襟上。她标志着祖国的尊严,她 是国家的象征。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用自己热爱祖国的一颗红心,维护国徽的崇高形象,为她增添新的光彩。
?团结就是力量】
“长江黄河流淌心上,禾穗伴我成长,一幅画定格一个民族的模样,是我骄傲地信仰……”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是电影《国徽》的主题曲——《国徽至上》。国徽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象征,在铸就国徽的历程中,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哪些心血,经历了哪些困苦?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徽》这部电影。
该部影片一方面主要讲述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清华大学梁思成,北平艺专张仃以及雕塑家高庄等一批艺术家几易其稿,为国徽能够展示民族和国家的鲜明特点而集思广益,反复推敲,最终设计出大气恢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过程;另一方面,突出描绘了沈阳第一机械制造厂以全国劳动模范焦白顺为代表的,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在国徽制造过程中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将新中国第一面金属国徽挂上了天安门城楼。
?国徽》中的许多情节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个片段:工人们在运送国徽木模的途中,天降大雨,装有木模的卡车陷入泥浆之中,赶来接车的工人们齐心协力,终于将深陷泥浆之中的卡车推了出来。工人们为中国,保国徽,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设计者、模型雕刻者、铸造者,正是这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将他们的心血、汗水、智慧汇聚在一起,才铸造出这枚辉煌而庄严的国徽。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一个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如果一个人单打独斗,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铸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徽。只有人们团结在一起,才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可现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把“团结”二字放在心间。在危难时刻,人们想到的只是一己之私,而不是以大局利益为重。现在想想,当时的工人们都能团结在一起,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呢?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例如:在非典面前,全国民众万众一心,互相协作,最终度过了非典的难关;在四川地震后,在全国民众的共同努力下,震后四川渐渐地重又焕发生机;众多科学家齐心协力,神舟十号飞船才能漫游太空,蛟龙号才能一次次创造“中国深度”!
由《国徽》得团结之大道理,只有时刻被激励着,我们才具有前进的动力。
观电影《国徽》有感参考
赤子心,洋溢爱国情。
——题记
一如既往,像小学一样。每年这时,总有一部电影让我们看。
“可不是,肯定又无聊,我做好睡觉的准备了。”
“嗯,是的。”
电影开始时,都这样说。
片头曲播放着,但随后,出现了两个闪闪发光的金色大字,就在屏幕上,是“国徽”二字。
百般无聊之际,只好看起来,嗯,好像蛮好看的。
为国家着想,是人人的意愿、是人人的本分;无论地位高低、贫穷富有、博学无知,都应用实力为国家奉献。哪怕一点点,就一点点。
只是想起天安门,想起那美丽的'国徽,端正、崇高。,不知汇了多少人多少心血!
不为什么,只为设计完美国徽
不仅仅两个小组的竞争,清华大学设计组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决心已定,就是要将国徽设计到最完美。
只是这一跪啊!却满浸着尊严,对中华民族共和国的热爱与敬意,对饱经风霜的民族历史的钦佩。
白天黑夜,不断交替,哪管重病缠身,哪管饥饿口渴,只管构思、创作,一心放在国徽上。
带病坚持,只为将国徽润色到最完美
这的的确确是“爱祖国高于一切”啊!他是高庄,他以高超工艺美术技术,不断完善国徽,国徽原图中麦穗里外弯曲,红绶飘荡,使城墙有不稳定的感觉。
他夜里挑灯,认真仔细地修改,在反复修改之后,使国徽图案既庄严又自然美观。
过度的劳累,使他突然脑血栓,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却依然坚持对国徽的完善。
他的修改得到了国家主席的认可。
大雨滂沱木模,精忠报国铸国徽
只是一群普通的铸铁工人,却有与他人一样的爱国之心。这些可爱的人们啊!在大雨滂沱中运木模的卡车卡在泥浆里,沈阳钢铁工人不顾一切,奋不顾身地去推卡车,几经周折,才使卡车回到正路。
铸国徽不是那么简单,至少对于那时来说。国徽图案的复杂又给铸造添了困难。书记,工人们苦思冥想,想出了各种办法,终于,这象征着权威与政权的国徽铸造成功了。人们欢呼、跳跃、喝彩、褒扬……
这是多少人的心血,它不仅是铁、铝铸造的冷冰冰的东西,它是汇合了赤子心中的爱国情。
只为铸造国徽,甘愿呕心沥血。
《国徽》观后感篇4
无论是在天安门,还是在人民大会堂,或是在公安局,我们总能看见大门上方正中央那颗耀眼的国徽!国徽是我们中国的象征,这是我从电影中学到的。故事要从1949年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征集国徽设计的消息也在全国传开,举国上下都投入到了这次重要的任务之中。上至清华大学,下至沈阳工厂,他们都设计出了“属于自己的国徽”。
为了能为祖国做出一份贡献,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高庄先生由于过度劳累,患上了脑血栓,导致右眼失明;梁思成先生的脊椎骨也出了问题。经过几重挑选之后,国徽的设计图案终于定了下来。可是一个个铸造难题又摆在了沈阳第一工厂面前,经过顾书记、戚午福、厂长、苏霍巴尔等工人的努力,中国第一枚国徽铸造了出来。也就是在这一刻,我们中华民族又一次在世界面前高高地昂起了头!电影中的一个场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顾书记冒着生命危险去修补那高达六七十度的燃炉。他穿着厚厚的防火衣,一点一点地将坏掉的物件卸下来,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顾书记竟最后被阵阵热浪蒸晕了!这一幕太震憾了。
同时我也真想对他说:“你真棒,我也要向你学习,成为一名爱国敬业的人。”在生活中,像顾书记的人还有很多很多,98岁的老人胡佩兰在生命之烛将要熄灭时坚持为病人看病;罗阳叔叔为了给祖国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战斗机编队而不幸去世......一枚小小的国徽,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心血。它是我们中国的象征,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当我们拿起国徽,应该感到自豪,我是一名中国人;当我们拿起国徽,应该感到敬仰,敬仰那些为祖国英勇献身的先烈;当我们拿起国徽,应该感到奋发向上,我要为祖国做出贡献!
《国徽》观后感篇5
每当踏入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熠熠发光的国徽。然而你可曾知道,这枚国徽的背后,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下午,我们观看了《国徽》这部影片,讲述了国徽的心酸设计铸造之路。由梁思成,林徽因,高庄和张仃等艺术家共同设计国徽,经过反复推敲,终于设计出这拥有深刻含义的国徽。与此同时,沈阳第一机器制造厂也忙起来了,以焦百顺为代表的工人,在铸造国徽的过程中不断攻克难题,获得最后的成功。
观毕,有那么一幅画面,总萦绕在我的脑海,久久不散。那天,政府运来国徽木模,突然大雨倾盆,卡车陷在一个泥潭里,动弹不得。远处,工人们跑来了,他们不约而同地脱下衣服,垫在泥潭里,奋力推动卡车,喊着响亮的号子“一——二——一,一——二——一……”卡车向前移动了,安全地运到仓库。
雨是冰凉透骨的,工人们光着膀子,那种冷是无法言语的,然而他们丝毫不觉得冷,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种叫为国奉献,为国效力的信念。也许曾经,他们有过无数次争吵或打架,然而那仅仅,只是对于铸造国徽的不同意见,只是对于同伴的危险而指责,只是对于想对此多出一份力。他们都只是最普通的工人,但是他们,有着一颗灼热的爱国心!
国徽,象征着伟大中国,而中国,又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一手打造的,国徽,也正是如此,麦穗,代表农民阶级,齿轮,便是工人阶级,五星与天安门,象征着中国,象征着中国儿女殷切的期盼。
影片结尾,大家为国徽铸造成功而热烈鼓掌,回忆着制作国徽的艰难,心酸和汗水,我也不禁鼓起掌来,为了对炉膛进行检修要钻进温度极高的炉膛,依旧奋勇向前的工人,为了设计好国徽日夜绘图改进的'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凝聚成如今高高悬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
从前,我不曾关注过国徽,然而看完电影,我便把目光聚焦在了身边的事物上。原来,我们身边也有国徽,法院,个人身份证,人民币上都烙印国徽,这都代表着中国,所以我们要尊敬它,爱护它。翻阅我的护照,封面上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国徽,表示了我是中国公民,现在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国徽,是中国的标志,是中国的骄傲!
《国徽》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