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燕子教案7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的制定,教师能够更清晰地传达教学理念,我们在评估教案的过程中,应关注其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九九公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年级燕子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燕子教案7篇

三年级燕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

3.感受燕子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及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关于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1.学生汇报:昨天我们布置了收集关于春天的古诗,谁来背诵一下。我搜集了朱自清的《春》中的一段,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吧。

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1.师:有一句能带给人无限希望的句子不知道大家听过吗?“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是啊,我们向往着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老师这里还有一段文字,也是描写春天的,自己轻声读一读。

出示:阳春三月,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通过教师范读,你从这段文字中看到了什么?

3.重点理解“黄绿眉眼”和“赶集”。

为什么不说成嫩芽?(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睁开的眼睛。)

你见过赶集吗?花、叶、草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是怎样的情景呢?

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你能把这种闹盈盈的感觉读出来吗? 男女生分别读这段话。

师:文章要多读,多读就能把美好的语言印在脑海里。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出示春天的图画)

三.梳理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出作者和课题。

1.出示诗句,引出课题。

师:春天是具有生命力的,同学们你不觉得这幅美丽的春景图缺少点什么吗?我国现代散文家郑振铎却抓住了——燕子(板书:燕子)来描写春天。他觉得(出示文字:“小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学生读。)(板书:燕子)

板书:添趣。

2.引背描写春天的语段。

师:这是怎样的生机勃勃呢?引背“阳春三月~春天。”

四.学习作者对燕子的描写。

1.朗读1、3、4小节,理清脉络。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燕子》一文中的第二小节,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其余三小节,品味一下燕子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这3节,请你边听边想,作者郑振铎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师归纳:从外形、飞行时和飞倦了三个方面来描写。

板书:外形飞行飞倦

2.学习描写外形的小节。

(1)学生自读投影上的第一小节,你觉得作者描写得怎么样,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活泼可爱

(2)你觉得。“凑”换成“组”好吗?

(3)作者抓住了燕子的几方面来描写的?课件呈现练习,学生填写。

你能仿照作者的写法,描写一个小动物吗。

(4)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朗读时要有轻快的感觉。

3.学习描写燕子飞行的小节。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 “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4)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如果把小圆晕改成小圆圈,好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4.学习描写燕子飞倦了的小节。

师:小燕子飞得真快乐,真轻盈。同学们,瞧,那边有几对小燕子已经飞倦了,正落在电线上休息呢,谁来读第四小节。

(1)此处,作者联想到了什么?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两处比喻,谁能说说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2)明明是“几根”细线,怎么能说是“几痕”呢?看来大作家就是与众不同啊!请同学读读第四段好好体会体会。

(3)师: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想象一下,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呢?请你把歌词写出来。

(4)让我们一起唱出来吧。学生齐唱《小燕子》

(5难怪作者如此喜爱燕子,在他眼中,燕子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春天的使者

三.总结:

师:在作者的眼中,燕子是最可爱的,所以他通过外形、飞行时、飞倦了三方面来描写燕子,赞颂春天。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也可以仔细观察,学着这篇文章的样子来写一写冬天。

三年级燕子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有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歌曲欣赏《小燕子》,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请学生观察燕子的样子,抓住它的特点说说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6、燕子。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

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

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1)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

提醒学生注意:拢、掠是边音;俊、晕是前鼻音;横是后鼻音。

(2)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1)学生读课文。

(2)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结合交流板书: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导朗读

(1)激发情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夸奖它吗?让我们赞美的语气读。

(2)自由朗读。

(3)指名试读、齐读。

6、指导背诵。

(1)学生说该怎样背?

(2)看板书练习背诵。

6、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还有一个()的尾巴。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填空。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把表示事物的词语画出来,圈出具体描述的词语。

2、学生交流。

结合理解赶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4、重点品味:(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

(1)春天是个热闹、色彩斑斓的季节。

请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在书上用横线划出所写的景物,用曲线划出景物的特点)

学生同桌、全班交流。

(2)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为什么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出示填空题。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着,毛毛细雨从天上()下来。千万条柔柳()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的春天。

学生完成填空。

再次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用词的正确性。

读好上面的一段话。

(4)从这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燕子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读好最后一句话。

5、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想想用怎样的语气读。

(2)指名读,评议。

(3)看这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齐读第二段

6、指导背诵。

(1)请学生说说怎样来背。

(2)学生试背

(3)齐背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从这段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再读课文燕子飞行给你留下的影象是什么?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的?

4、学生交流。

5、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快?为什么能体会到?

(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飞行动作的优美。)

(唧是叫声,只短短的一声一从这飞到了那,速度真快。)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6、朗读有关句子。

7、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轻?为什么能体会到?

(偶而、沾、小圆晕)

理解:小圆晕

作者为什么说是小圆晕呢?

相机理解偶尔并用偶尔造句。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8、朗读有关句子。

9、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

10、指导背诵。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学生质疑。

3、理解词句:五线谱、音符、。

4、理解句子。

5、看多媒体燕子的休息。

6、感情朗读。

7、指导背诵。

五、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

六、作业:

1、造句:

偶尔

活泼

2、背诵课文。

外形

活泼机灵

板书:

燕子

赶来

飞行

轻、快

休息

音符

三年级燕子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这是一篇人文情景较浓的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他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二、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入情入境,直接触摸文本,直奔重点词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感受燕子的遭遇,品味文本蕴含的情感,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动情、移情、抒情,使学生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信他们刚接触到课文的题目肯定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他们当中或许大部分和贝蒂一样,关心喜爱小动物,因此读着这篇文章时肯定有很多感触。这篇文章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感悟,体会对动物的深深爱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为体会恶劣气候、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翠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问候下老朋友,板书:燕子。

2.课件出示燕子图片,说说你对燕子的了解。

预设: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说自己对燕子的了解,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的外形特点等。

3.补充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文的题目后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质疑:什么叫专列?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根据课题提问,一方面紧扣了本文课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教给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教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文中的新字。

(2)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舒适 启程 疲劳 料峭 覆盖 救护 车厢 濒临 死亡

欧洲 瑞士 特殊 长途跋涉 气温骤降

?设计意图】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里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有利于促进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3.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发现“洲、瑞、殊、骤、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同时,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书写时其中一个一般要变成点。然后复习学过的字“送、这、迟、欢、食”等进一步巩固。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生字书写的指导并不是一味的给予,而是通过巧妙分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书写的方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分散指导书写,能够有效降低难度。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2.在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简洁解疑。

4.将学生寻找出来的原因浓缩成两个字:麻烦。

引出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话,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烦?

交流:天气恶劣;非常疲劳;昆虫被冻死。

出示句子: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1)学生比较体会,比较“骤降”“下降”“降低”三个词在表达效果、表达作用上的区别;想象“风雪不止、所有、几乎”等词描述的恶劣情景,体会这样恶劣的天气给燕子飞行造成的困难。

(2))体会“长途跋涉”。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万的燕子就要开始出发到南方去过冬了。一路上,它们要飞越非洲大陆、阿尔卑斯山脉、撒哈拉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飞一百多公里。

(3)体会“饥寒交迫”。

燕子飞了这么远的路,昆虫又被冻死了,小燕子们会怎么样?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随即出示句子“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句子中,进行朗读体会。(个别读,齐读。)

4.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是一列什么样的火车?再读课文,体会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板书:关爱。

5.再读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政府?课件出示有关瑞士政府课外资料。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机地将前后文的学习联系了起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四、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天气恶劣 瑞士政府 专列接送 关爱

三年级燕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

2、学习有感情朗诵儿歌。

3、萌发对燕子和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能大胆表现儿歌的内容、情感。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 感受儿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是:理解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有关燕子的图片

2、带幼儿观察小燕子筑巢、衔泥巴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提问

①“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有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全身是黑色的,肚子是白色的)

②“它们会干些什么?”(会衔泥巴和小树枝来筑巢、会飞、会找虫子、喂食)

二、教师出示燕子的图片,教幼儿朗诵儿歌“小燕子,真灵巧,身上带把小剪刀。”

三、提问“它们上天干什么?下河又干什么?知道吗?”(不知道。)“好,我们现在来学习后面的.”“上天剪云朵,下河剪水波;剪根茅草当枕头,剪块泥巴打窝窝”

四、朗诵儿歌、表演儿歌。边朗诵边做动作

教学反思

在第四步中,如果有家长参与,可以培养亲子间的亲密度。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会给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小百科;燕子学名家燕,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

三年级燕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在引导下,自己学会探究;在情境中,自己学会想象;在鼓励中,自己学会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会唱《小燕子》这首歌吗?会唱的小朋友举一下手。咱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

同学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会不会让我们想起这样的情景──这是咱们学过的《燕子》当中的一段话(课件:“阳春三月,……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咱们一起读一读。

是啊,小燕子的到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然而,就是这么一群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的小燕子,在欧洲的瑞士却遇到了麻烦。

二、感受燕子所处的艰难环境。

这样吧,咱们先读一读这段话(课件:“这年春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第一次读的时候,把这段话读通顺,读流利。自个快速地读,好吗?

谁来读读?

请你带着大伙把这里的生字新词读一读。(课件出示:麻烦、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同学们,这一些生字新词离开了它们的语言环境,你还认识它们吗?

咱们一齐读一遍。

你们看,“骤降”的“骤”字,这个字“马”字旁加一个 “聚”,比较难写,大伙把笔拿出来,在纸上写一下。

什么叫做“气温骤降”?

最后一个词咱们来读一读。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是呀,这些小燕子濒临死亡,可见当时小燕子的处境非常危险。

小燕子的处境到底有多“险”,让我们到课文的语言文字当中再去体会。请同学们再自个儿读一读这段话,你从哪一句话中感受到燕子处境的危险?你把这句话多读几遍。

你想读哪一句?(课件出示: “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同学们,你们知道燕子要飞多长的路吗?老师告诉你们,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万的燕子就要开始出发到南方去过冬了。你们看──(课件出示:燕子迁徙情景)

一路上,它们要飞越大海、高山、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飞一百多公里,路那么长。你想,燕子飞得辛苦吗?

而且还要跋山涉水,肯定非常疲劳。我想,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你再来读这句话的时候,肯定对“长途跋涉”更有感受了。谁来读?

是啊,路真长啊!谁再来读?

飞得真辛苦啊!大伙一起读。

“饥—寒—交迫”,你们为什么这么读呀?

是呀,它怎么就找不到食物了呢?

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来读书,真好。是呀,大自然里的生物链是环环相扣的,你看昆虫都冻死了,燕子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再加上寒冷,真是──饥寒交迫。

饥饿极了、疲劳极了、寒冷极了的燕子正濒临死亡,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我听出了你在为燕子着急。谁还想读?

我听出了你的心情很沉重。谁还想读?

你在为燕子担心、着急是吗?体会得真好。同学们,还有哪句话也让你感觉到燕子处境的危险?请你再读,再找。(课件出示:“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得到当地气温的寒冷吗?(课件出示:寒风飞雪的气候片断。)

你们看──寒风像狮子那样狂吼,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大家都冻得受不了了。这么冷啊,小燕子是候鸟它怎么受得了?谁再来读这句话。能通过朗读让大伙感觉到天气是那么那么的冷吗?

是不是感觉到有寒气在向我们逼来的感觉,浓不浓?有一点浓了是吗?来,谁读得再冷一些,让大伙都觉得气温是那样的低那么的寒冷。

你们的朗读似乎把我们带到这冰天雪地中去了。大伙一起读。

饥饿、寒冷、疲劳使小燕子濒临死亡,处境太危险了。读到这儿老师心情非常沉重、着急、担心,你呢,你是不是这样的?你们都是的,是吗?

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段话。(课件出示:“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同学们,就是这么一群饥饿、寒冷、疲劳极了正濒临死亡的燕子,最后却坐上了专列。让我们走进这个专列。一起读一下这个题目,读──《燕子专列》。

想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吗?这样吧,咱们还是快速地用自己的速度自己的声音读一读整篇课文。先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如果能够一遍后读出感受,那就更好了。

同学们,真想听听你的感受啊!读完整个故事之后,心情怎样?说说吧。

是啊,你读到哪儿特别的高兴特别为燕子庆幸,把这一段读给大伙听听。

读到这儿就高兴了庆幸了,是吗?还有─??

这个用广播用新闻媒体来告诉大伙号召大伙寻找燕子,课文中有个词,叫什么?

同学们,你想啊,当时的时候,这瑞士政府会怎么通过电视、广播这些新闻媒体向大伙呼吁的呢?怎么呼吁才能把全国人民的爱心调动起来呢?我知道你肯定有好办法。这样吧,先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我们来代表瑞士政府写上几句呼吁的话,好不好?

咱们先听一听几个同学是怎么代表政府呼吁的,看看谁的呼吁最能唤起全国人民的爱心。

动情的语言再加上动听的声音,在广播电视里播诵的时候,肯定能唤起很多人的爱心。写得非常棒。

同学们,当时,瑞士政府就是像你们那样动情的并且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通过电视广播呼吁全国人民奉献爱心。正是因为有了政府这样的重视,所以才有了这千古奇观──燕子专列。

三、总结。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瑞士政府呼吁全体人民纷纷出去拯救濒临死亡的燕子。在政府的号召下,居民们纷纷出去寻找。

二、感受人们对燕子的爱

你们看,这就是当时在救护燕子的现场记者拍到的一幅照片。你能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找到课文中的这幅文字照片吗?(课件出示: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谁来把这幅文字照片念给大伙听听?

刚才听了她的朗读,你觉得她读哪个词时特别感动?

小贝蒂不在乎什么呀?

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说明她非常的──寒冷。但她在乎吗?

她一点也不在乎。是啊,因为她太在乎谁了?

太在乎燕子了。你们看看这幅图,看看这幅照片,你觉得她是怎么在乎这些小生命的?看看她的`动作,看看她的神情,想想她仿佛在说些什么?

是啊,你们看,小贝蒂双膝虔诚地跪在雪地上,双手捧着小燕子,嘴里还在向小燕子呵着──暖气。

她身体里的热气在呵出来,好像在为小燕子祈祷。从她一系列的动作当中,让我们感觉到她是多么珍爱手里的这个小生命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刚才咱们找到的这段话,谁来?

多勇敢的孩子呀!多么富有爱心的孩子呀!

这十几只燕子她该跑多少地方呀,大伙一起读一读。

小贝蒂不在乎自己却在乎燕子。那么,在乎燕子的仅仅是小贝蒂吗?

你从哪儿看出来?再默读,你感觉到还有谁也在乎小燕子了,把这相关的话找出来。(课件出示: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什么叫做“料峭的春寒”啊?哪里看出很寒很寒?

又是雪又是冻,怎么能不寒呢?在我们这个地方,冬天没有这么寒冷,是吗?再找一找整篇课文当中描写寒冷的语言,你看看这料峭的春寒到底有多寒?

有多寒,说吧。

(课件出示:“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

除了这儿,还有吗?

(课件出示:“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

(课件出示:“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课件出示:“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小贝蒂都冻成这样了,能不冷吗?所以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话都说明这料峭的春寒“寒”不“寒”啊?这么寒冷的天气里,我们最想做什么?

是啊,躲在空调房间里躲在被窝里。但是,就是在这样料峭的春寒当中,居民们却纷纷──(课件展示:寒风飞雪片断)

你们看啊,这一次你们来读这一句的时候,我想你们的体会更深了。

谁来读?

大伙一起读吧。

同学们,你仿佛看到谁走出家门了呀?

那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务不同身份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齐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你们能想象他们走出家门时候的心情吗?他们是怎么走出家门的?(齐读)

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会到哪儿去寻找啊?

所以你想这是一种怎样的寻找啊?你能用一个词来说吗?

是的,同学们,为了寻找这些冻僵的燕子,居民们就是这样不辞辛苦、艰难、千辛万苦、不怕严寒地去寻找燕子,到那么多的地方去寻找燕子,这就是──“四处寻找”。

谁再来读这个词?大伙一起读。

为了拯救燕子,居民们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这样地寻找。这是一种对燕子的怎样的在乎啊?我们连起来再来读读这段话。

从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寻找到最后把燕子送上了专列,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的──(齐)在乎!

这种在乎,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齐)爱!

爱是一种最神奇的语言,她可以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在人和动物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是啊,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课件展示: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是啊,此时此刻,(音乐响起,耳畔传来鸟儿愉悦地欢叫的声音。)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现在坐上了专列,恢复了生机和活力。此时此刻,它们在温暖舒适的车厢里面,唧唧喳喳的,你想啊,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幸福的小燕子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小燕子们此时此刻唧唧喳喳的,有那么多的话想诉说想感谢。这一列充满了爱心的专列马上就要启程了。同学们想啊,当它在大地上行驶的时候,它会牵动多少人的目光,震撼多少人的心灵啊!让我们一起用朗读为它送行好吗?咱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课件展示)

你们说这个远方会是哪儿呢?

还在瑞士吗?是的,这远方可能已经不在瑞士了,因为我们知道瑞士这个国家非常的──(齐)寒冷。

我们可以想象到,小燕子可能会享受到更多国家人民对它们的──在乎。

有了这么多人对小燕子的在乎啊,我相信,年年春天,小燕子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再读一读刚才咱们读过的这一段话,好吗?(课件展示: “阳春三月,……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三、拓展说话,感悟升华

同学们,这个爱心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1990年的欧洲瑞士。其实,当我们走出这列专列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人和动物不知演绎过多少这样的感人的爱心故事呢!

课文学到这儿学完了,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爱心大使史怀泽说过的一句话──(课件展示: “动物是人类的近亲。”)

四 、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因为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五、总结。

六、作业。

三年级燕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文中的长句,并初步掌握阅读长句的基本方法。能使用“添加”、“偶尔”造句。

2、学习本课的11个新单词;理解“帅、吹、伸、炫、绽放、闪闪”这几个字。

3、能够带着感情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段。

4、通过对文中美好词语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和春天的美,体会春天带给人们的快乐心情和蓬勃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在单元提示中使用读长句的方法,并能正确理解长句的意思。引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复杂结构的句子。

课前预习:

1、熟练地阅读课文。

2、词:帅,吹,伸,巧。

第一课时

课程目标:

1、第一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

2、学习本课生词,并能熟练阅读课文。能使用“添加”、“偶尔”造句。

3、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阅读长句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一,导入和暴露话题。

1、老师朗诵儿歌《春天多美》:小燕子,好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剪柳条,摇柳条。剪了一张图,春天的景色太美了。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燕子从南方飞来。你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燕子》。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

二,初读课文的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准确读出拼音中的生词,在由生词组成的生词下面划线,用手指在桌子上仔细写几遍你认为难写的单词。

(2)自由阅读课文,注意重读错句,直至通读完毕。

2、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展示生词,按名称朗读,并在课堂上朗读。

(2)理解单词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第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真的很美。仔细阅读第一段,说出你心目中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可以自由阅读。

2、说出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话。

3、老师:这个自然段是长句。怎样才能读懂一个长句子?我们先来看“单元学习小技巧”。

4、读长句有哪些步骤?第一……然后……,用线画。

5、接下来,我们将使用“单元学习技巧”中的方法学习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落,然后阅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说的是燕子的哪一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和尾巴是什么样的?

7、在句子中使用“黑、顺、帅、剪刀样”有什么作用?

8、总结学习这个长句的方法。

9、引导感情大声朗读这一段,总结段落意思。

第四,进行“画与说”训练,深入了解。

1、能不能画出郑振铎写的《燕子》?让我的一个同学读第一段,我们一起画,怎么样?但是,慢慢读。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面来介绍他们的燕子?

4、你注意到了吗?作者为什么不写眼睛和嘴巴?是疏忽吗?

5、这就告诉我们,在描写风景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来写。

6、大声朗读第一个自然段落。

第五、引导使用“加”、“偶”造句。

1、理解词义——谈“加”、“偶尔”的同义词。

2、用名字造句。评论。

3、练习写作造句。

第六,布置作业。

练习册问题1、2、3、4和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然段落2、3、4,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阅读长句;背诵第四段。

2、带着情感阅读全文的指南。

教学过程:

首先,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个词。他们在写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给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气。

2、我们先学第二句,一起读。

(1)这个句子很长。使用学习技巧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色眉眼”是什么意思呢?(再读一遍“黄绿眉眼”这句话,指的是柳芽)

(3)为什么作者把柳芽比作“黄绿色的眉眼”?为什么不直接说嫩芽?

(柳睡了一冬,蓓蕾似睁眼)

3、学习第三句。

(1)让我们看看第三句写的是什么?按名字读句子。

(2)要求学生理解长句。

(3)说出你同学的名字,告诉他们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长句的。

老师:是什么造就了耀眼的春天?是如何形成的?其他单词的作用是什么?

(4)什么是“公平”?

老师:你买的东西,和你卖的东西,都叫集市——请给我们讲讲集市,然后想一想集市和春天草、树叶、花生的生长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云:“红杏枝头春喧闹。”春天,百花齐放,真的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

(5)一起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在这样一个活泼美好的`春天,我们离不开燕子。请大声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2)“添加”是什么意思?“活泼”是什么意思?

(3)老师:学生,画家画不出春燕,诗人写不出春燕,歌手唱不出春燕。可以说,没有了燕子,春天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丽。让我们带着赞美读完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再读一遍第三段。从这一段你知道什么?

(燕子飞,燕子飞得又快又轻)

2、你看到了哪些陈述?再读一遍第三段的第一句。

(板书:斜、撇、抽)

3、师:一个“斜”字写出了燕子飞翔的特点,给人以轻快的感觉,也写出了燕子飞翔的优美姿态。“略读”这个词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到了什么?读单词所在的句子,感受它。

5、从“好吃”这个词我们还能看出什么?

6、你还能在哪里看到燕子“轻快地”飞翔?

7、让我们大声朗读第三段,看谁读出来让人觉得燕子轻快地飞起来,姿势很美。(学生练习阅读)

8、老师:“小晕圈圈圈荡漾开去。”慢慢读,留有想象的空间。谁来再读一遍这句话?

老师:什么是“小光环”?你想过吗?

师:为什么作者不说“小圆”而说“小圆晕”和“晕”是什么意思?你想过吗?

老师:“晕”是阳光或月光透过云层反射出来的彩色圆圈。你见过日晕或月晕吗?多美的七彩光圈啊!在作者眼里,燕子的水引起的波浪就像日晕和月晕。不仅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个小圆圈也美!让我们再读一遍这句话,欣赏它的美。

第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完第三段,我们知道燕子飞起来轻快,姿态优美。让我们读第四段,看看写了什么,谁读了,谁说了。

2、说出它的名字。

三年级燕子教案篇7

【课文原文】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课文解析】

?燕子》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燕子的可爱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要体会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生动、有序表达的方法。

燕子的可爱主要表现在它的外形、飞翔的身姿、休憩的身影。对于其外形,可以通过出示图画或标本,向学生展示其完整形象。凭借教具,联系课文内容,将“剪尾”、“翼尖”这些原文中有的词渗透给学生:在师生对话中,引导学生注意“一身”、“一对”等数量词:然后让学生练习会话,复述燕子的外形特点,增强对燕子的形象感知。对于燕子飞翔的.身姿,扣住“斜着身子”、“横掠”、“偶尔沾了一下”等词组,重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中感受燕子的矫健、可爱。教学时不妨让学生以笔代燕,模拟燕子飞行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关键的词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燕子可爱的感受。至于休憩的燕子,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意境。

课文第二自然段虽然对小燕子着笔不多,但是美丽的春天正是小燕子的背景图,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这两者的融合,使得春光更加烂漫,燕子愈加可爱。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努力再现课文描绘的春天美景,通过创设优美的情境,引导学生推敲、涵泳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词语,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采用“原文比较”、“替换比较”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品鉴能力。如“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一句,可以引入母本中的“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加以比较,品味原文语言的生动性,感受春光的明媚。再如课文中“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一句,可以让学生辨识“赶来”换成“飞来”表达效果的差别,使学生加深对燕子“可爱活泼”的领悟。

通过以上的教学,要让学生建立起对燕子美好形象的感受,即燕子的美——美在“漂亮伶俐”、美在“可爱活泼”、美在“从容闲散”。

学习了课文之后,要引导学生理顺文章的思路,即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休憩的顺序记叙的。关于这一点,可以结合背诵指导,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表达要条理化的认识。对于作者的情感,除了通过上面的教学感受以外,不妨补充介绍作者原文中的句子,如“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之所在。

【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感觉第二自然段是个多余的段落,然而仔细地再读一次课文,便会发觉作者的精妙之处:这美丽的春天时,有了小燕子,才更充满了生机。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并不是要感受春天多美,而是了解最后一句“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一句的内容恰恰安排在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中。教学的重点便回到了研读3、4自然段上。

回顾一节课,感受有得有失。

觉得遗憾的是自从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后,学生参与的面虽然广了,互动的空间虽然大了,课堂涉及的面也宽了,整个的效率看似提高了,然而我的教学任务却始终不能按我预设的教学方案执行到底。于是,我在每节课前,我都要精心地考虑我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到底要安排多少时间才能真正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今天在课前,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因素和设计问题的难度,然后决定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教学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二部分集中学习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这样的安排显然是满足班级实际情况的。因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明显感觉到四人小组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学习的时间、学生参与率、有效率真正得到了保证;我每设计的问题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讨论和交流中去了,而且通过大堂反馈这一环节,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使小组学习走向规范化了。

三年级燕子教案7篇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信息课教案8篇

三年级下蜜蜂教案6篇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5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6篇

三年级下册优秀教案5篇

2024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参考6篇

2024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5篇

三年级数学小数的认识教案8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参考5篇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篇

三年级燕子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9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