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心得体会7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只有梳理好内心的情绪感受,写出的心得体会才是有价值的,时代在飞速发展,大家对写体会这件事已经不陌生了,以下是九九公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传统节日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传统节日心得体会7篇

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1

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除了这四个大家熟知的节日以外还有很多节日,比如有:七夕、元宵、重阳……而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即将到来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说端午是太阳的节日,中国还有一个是月亮的节日,就是中秋。端午节是在中午过,是驱邪的节日。太阳可以驱邪嘛。其实在屈原投江前就有了这个节日,这是一种战斗的图腾,是向邪恶进军的,艾草代替的是剑。中国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黄酒。这是一个很悠远的民族的节日。屈原选择在端午节殉国,把端午节的人文精神提升了。本来这是一个伸张正义的`节日,表现的是对龙的图腾崇拜,是出于人们对自然的恐惧;而屈原,赋予了这个节日新的意义,《离骚》是千秋绝妙词,“若无泽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绝妙词”。这个古老的民族的习惯,因为屈原,得到了新的意义。拿今天来说,现在讲究和谐社会,所以每个战斗都是为了和谐。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希望大家牢记在心!

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2

春节是中国人的重大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而春节的'许多小规矩小迷信也那么那人探寻。

大家都应该知道春节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上供。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件事情这可是有讲究的。例如,上供用的水果不能马虎,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适合去供奉祖先和神灵的。要选着寓意好的水果。例如:苹果——平平安安,桔子——金桔满堂,橙子——心想事成。像梨,就不可以作为贡品因为有一部分人认为梨和“离”是同音别字。所以不受大家欢迎。还有就是香蕉——焦头烂额。所以有些水果不能上供。

水果只是一部分贡品还有就是饺子作为贡品一定要成双成对的放不能落单。把糖作为贡品上供的时候要放硬糖不能放软糖。因为这样的甜蜜够硬不会散。

上供还要有红烛,火纸,佛香等等,不过最重要的是火纸,火纸要被真钱压过才可以烧,而且要一家之主压,这可能是觉得更加真诚吧。

不管这些是真是假,但至少被老祖宗们津津乐道就一定有它的原因。希望这些春节中的小常识可以让更多的80后,90后们知道春节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有多么的举足轻重。如果春节没有任何禁忌那么也就代表没有那么多人关注它。规矩越多越能体现春节的重大意义。

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3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春节心得体会(通用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到来就表示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已经来临。新的一年就代表着新的阶段已经开始,我想在新的一年是需要做出一些改变的。爸爸妈妈常说过完年就长大一岁了,应该要变得更加的成熟,更加的懂事。我觉得比起元旦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春节,这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新年。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我心里是有很多的感触的,我觉得时间过得是真的很快的,以前我总觉得还有时间,没有全心全意的去学习,但现在我明白了时间其实是过得很快的,也是不够的。

虽然一年很长,但我们每一天都会学习到新的知识,之前学的知识就不会再有时间去学了,所以我想现在的知识自己应该要利用好现在的时间去学好,而不是预支自己之后的时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若是用这样的一个态度去学习的话我想我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我应该把目光放在当下,而不是自己的以后。在新的一年我会去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不再用之前那样的态度去学习了,我想自己是能够在这一年中有很多的收获的。

我应该要抓住现在的每一天时间去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变得更加的优秀,想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要利用好现在的时间去做。光阴一去不复返,消逝了的时间就是消逝了,不应该等到自己后悔了才开始努力。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是应该要努力的'去学习的。我会去改变自己的,去改正自己之前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让老师和父母都少操心的人。

我很期待着自己在这一年中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但既然自己决定了这一年要努力,就一定要在这一年中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我会利用好这一年的时间让自己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的,我一定不会让我的父母失望的。

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4

这是我20__年的第一篇日志,安逸的假期在我的慵懒中溜走。咋暖还寒好个冷,风还是那么硬朗。带着一颗热切的心出行,有个地方让我归心似箭,那是亲情的召唤。往北走给我浪漫,那是灯的魅力。有爱陪伴在身边融化了冬的冷漠,列车疾驶平原,穿过山洞隧道,在气笛的回声中我心飞翔。飞翔在灯的十里长街,阅读那花好月圆的章章节节,等待一场元宵的盛宴,在柔软的记忆中植下幸福的思绪。

又一个月圆之日向我们走来,正月十五,一个家家开怀欢乐的日子。亲情元宵节,它永远是那么温馨,那么青葱,那么鲜活,那么盛情。元宵节一个灯的炫彩,一个红的光带,一个幸福的团圆。它把人间的美好传递,它把友情、亲情、爱情凝聚。我感叹着这个有两千年历史的灯的节日,人们在虔诚的继承光大,在年轮的光圈里,把它延续的红红火火、精彩分层。在它的缤纷妖娆里,体现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得不让中华民族的子孙为伟大的国度而骄傲。渊源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徜徉在元宵节的神采世界里,再翻出那古老的传奇,倾听来自千年的诗歌,那悠悠之音来自于脚下的大地,来自于茫茫的沧海横流,来自于残叶落尽的枝头来自于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旅。当抹去岁月的浮尘,走进20__的日历依然是那么灿然,耀眼得醉心醉魂,只因为元宵节自古以来就是百姓的快乐之日,团圆之夜。

夜深,诗词烟花伴我激情无眠。这多情的元宵节,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圣灯,把我们美丽的生活装扮得绚烂多彩,婆娑旖旎。把每年的新春盛典推向情更浓,爱最深,景尤美的境界。让人在佳节的亲情里,享受着最美好的真情盛意。纵然有生活中的烦恼,也被这红色的海洋淹没。纵然有无尽的相思,也被这灯的色彩迷恋。纵然有太多的坎坷,也被这希望之光牵引。纵然有无奈的聚散离合,也被这灯艳的妖娆愉悦。把太多太多的情感珍藏在这一刻,在忙碌的一年里一点点的品尝,带给人们别样的风情万种。撩开窗纱,遥望那属于十五的一轮明月,在这紫色的夜里,我的心情在静谧里悄然悸动。那来自心灵里的一份激动,不知道偏爱了哪一个方向,也许还没有从阑珊里走出,在斑驳陆离的夜幕下那缀满五光十色的空间,那星河璀璨的天空,让我迷失了思的归路。在这个多情的元宵节里,迷失了自己,都因佳节太浓情,痴颠了多情的有情人。都因元宵太魅力醉倒了钟情这火树银花的墨香之笔。今夜,我为这盛典的元宵节赞美,我为这有情有义的佳日动情,带着我思绪的丰翼让心飞翔。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元宵节里,在一个“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的告别中,翻过昨日的日历,续写又一个新春的未来。在新春落地娃娃的脸上,捕捉新的灵感,在新春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的衣裙上写满新的篇章。在新春健壮青年的臂膀上,挽起一个新的自我。于是我感动在此刻,当最后一束烟花和春节做着最后告别的时后,我落笔20__情系元宵节。

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5

每当春节来临,人们都要放鞭炮、福字、春联、千千结。我们家也不例外,每年的大年夜都要在大门上贴上福字。

福字现在解释是“幸福”,而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把福字倒贴过来,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做暗记准备杀人,马皇后为了救那户贴倒了的人家,于是就把倒贴的“福”字说成“福到”的意思。(这个传说还可以稍写具体些。)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记得去年春节快要到了,为了让家里更加漂亮,我决定在门上贴一个倒福。我先拿来一块干抹布,把门擦得一尘不染。接着,我拎来一桶水;一块毛巾,我拿起毛巾往水里蘸了蘸,把水洒到门中央,然后,我快速拿起福字倒着往洒水的地方一拍,倒福就贴好了。我得意洋洋了起来。不一会儿,我贴的倒福掉了下来。我想:用水贴倒福,水干了,吸力没有了,福字就掉下来了。于是,我想到了胶水。我认真地在红福字上涂上一层浆糊,又跑出去,小心翼翼地将福字贴在门上。倒福终于贴好了。

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6

而“团圆文化”,即是中秋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月饼原本是中秋节的点缀,是拜月的一种祭品,加上水果、酒类、点心等,家家祭拜,人人祈求月亮神保佑,后来成为一种礼品。而在文化多元的环境下,月饼逐渐成了一种象征,而后就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忧伤,也成为团圆的象征。

皓月高悬,光皎如水,思念丛生,期盼团圆。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月亮一直有特别的情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样的诗句众多。《周礼·春官》就载有“中秋,夜迎寒”。“夜迎寒”即在中秋之夜举行祭月仪式,后来中秋拜月、赏月的风俗便源于此,一直以来从未中断,至今而且将来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

“团圆文化”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标志。中秋是久别重逢的美满,也是团圆的节日,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秋节里,团圆、和谐、平安、美满、恬静、憧憬……一切都是追求幸福和吉祥的意味。远方的亲人加快行程往家里赶,共同欢度团圆在节日的'甜蜜之中。“人月双圆,阖家欢聚喜意浓”的美好景象,暖心又温馨。

中秋之夜,阖家团圆,品尝月饼的同时,仰望天空赏月。赏月,观赏的不仅是美景,更是团聚的心情。而品尝月饼,品尝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团圆的亲情。中秋月圆之夜,团圆的家庭享受着各自的幸福。而对于实在无法回家的游子,也是“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心在他乡思故乡,或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而中秋文化“团圆”的更大意义在于,能凝聚人心,转化为中华民族的大团圆,因此,中秋更该是家国情怀的传承。无论时代如何演进,中秋核心文化孕育出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到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节日风俗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集体精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由此,以中秋节为契机,画好民族“同心圆”,就是为民族复兴凝聚力量。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习俗。而团圆、统一、祭祀、和谐、礼仪等,就是这个传统节日传承的民族精神和气质,也是中华民族生活常态的真实写照。中秋文化传递的价值认同感,以其庄重的仪式感,堪称为中华民族的“胎记”,这样的形容恰如其分。

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7

年年月相似,岁岁饼不同。今年中秋前夕,市场上少了奇葩口味的月饼,但打着文创牌的月饼多了起来。打开某电商平台,搜索文创月饼,售价从200多元到400多元不等。文创元素多体现在豪华包装上。外观豪华的礼盒让人爱不释手,难怪有网友调侃,买礼盒送月饼。文创月饼让人想起了买椟还珠的故事。

文创月饼之所以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月饼贴上了文创标签,消费者期待自己购买的文创月饼物有所值,能够内外统一,而不是徒有其表。文创产品本应该丰富文化内涵、突出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商家理应集中精力提升月饼本身的文化内涵。过于重视产品的设计、包装、营销,即便打着文创牌的哪吒月饼、故宫月饼等“网红”月饼一时热销,又能够维持多久?

笔者认为,除了要防止月饼商家过度炒作文创概念,月饼过度包装的问题也应引起我们重视。不可否认,文创元素一定程度体现在产品的设计、包装上,但过度包装不利于环保,再加上有的商家在文创月饼礼盒中借机搭售其他商品,这种做法实在不可取。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减少包装上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少些华而不实的浪费之举,这才是月饼厂商要考虑的问题。

月饼原本是古人祭月时的一种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成为中秋的节令食品和馈赠亲友的礼品。中秋佳节,一块圆圆的月饼不仅寄托着中国人的无限亲情、乡情,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俗专家表示,月饼首先是一种文化符号,其次才是一种美食。相信很多消费者在中秋节购买月饼,是借月饼这个文化符号品尝节日的文化味和亲情味。

如果豪华月饼借文创概念炒作,可能会导致月饼消费市场再掀奢侈之风。对那些炒作文创概念、靠文创唬人、借文创涨价的功利行为,建议有关部门予以严惩。同时,我们要坚持倡导节俭消费理念,让月饼文创更加平民化,让月饼的意义回归文化本质。

传统节日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弘扬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5篇

有关传统文化孝的心得体会6篇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6篇

端午节节日策划活动方案7篇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6篇

节日促销的活动方案7篇

弘扬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心得体会6篇

端午节弘扬传统文化演讲稿6篇

节日活动主题方案策划5篇

传统文化方案策划5篇

传统节日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1070